![第一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 无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18382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 无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18382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一单元测试卷-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沪教版上册(word版 无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18382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
展开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综合与测试单元测试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 9.65g 固体
将氯化钠直接放在托盘天平上称量
用 10mL 量筒量取 5mL 液体时仰视读数
用 10mL 量筒量取 9.6mL 水
小博士克雷尔发现眼镜的鼻托上有铜绿产生。是什么原因让铜生成铜绿呢? 苏同学提出这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铜生成铜绿可能与潮湿的空气有关”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提出问题B. 作出假设C. 收集证据D. 制订计划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加热“铜绿”时,固体由绿色变成黑色,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
把盛有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红磷立即燃烧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下面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无色气体氯化氢与无色气体氨气混合,无明显现象
加热碳酸氢铵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同时管壁出现小水珠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氧化镁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质1
量的
5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实验时一定要确保装置有良好的气密性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不能立刻打开止水夹
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实验后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试剂瓶,要放入指定的容器
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一定要用水冲洗后再放回滴瓶上
玻璃仪器洗干净的标准是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不小心碰倒酒精灯,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 应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下列仪器与其用途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量筒——配制溶液
胶头滴管——用于吸取或滴加少量液体
烧杯——贮存气体
广口瓶——盛装液体药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振荡试管B.取用液体
D.塞橡皮塞
C.放置洗过的试管
某同学在实验报告中填写了以下几个数据,其中合理的是( )
用托盘天平称得 11.7g 食盐B. 用烧杯量得 50.0mL 蒸馏水
C. 用托盘天平称得 4.35g 锌D. 用 5mL 量筒量得 5.2mL 稀盐酸
鉴别下列各组物质所使用的方法错误的一组是()
AB. BC. CD. D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选项
鉴别的物质
所加物质或方法
A
氧气与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B
水与白醋
闻气味
C
金刚石与玻璃
比较硬度
D
食盐与蔗糖
加水溶解
A.
加热液体
B.
溶解固体
C.
加入锌粒
D.
检查装置气密性
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鞭炮燃放B. 木材制成桌椅C. 面包发霉D. 葡萄酿酒
许多变化都产生热量,下列放热现象主要由物理变化产生的是()
灯泡通电发热B. 煤燃烧放热
C. 食物腐烂放热D. 醋酸中加入镁条放热
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
易生锈B. 银白色固体
C. 能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D. 能在氧气中燃烧
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AB. BC. C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0 分)
在 ①剪纸成花; ②节日燃放焰火; ③1.01× 105Pa 时,固态氧气的熔点是
-218.4℃; ④用二氧化碳和氨气制造尿素[??(??2)2]; ⑤在高温下,二氧化碳能与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⑥火药爆炸; ⑦二氧化硫易溶于水; ⑧衣服晾干; ⑨氢氧化锌
受热能分解,生成氧化锌和水;⑩铁水铸成锅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学变化的是,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大约为。
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 作用。
(2) 实验基本操作。
将试管套入试管夹时, 从试管 (填“底”或“口”)套入。
应
熄灭酒精灯时,必须用 盖灭,不可用嘴去吹。
A.
B.
C.
D.
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
吸取液体;滴管口向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积;不能被加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接置于天平托盘上
(3)请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字母,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实验误差 B.防止试管破裂 C.防止药品污染 D.防止火灾
加热试管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 。
在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打开试剂瓶的瓶塞,倒放在桌面上: 。
(4)请规范写出下列化学用语的符号。镁: 水: 氧气:
仔细阅读下列材料。
纯净的臭氧(?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臭味,不稳定,易转化为氧气。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被用于饮用水处理。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 15 倍多。
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 (填一条即可);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利用了臭氧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
(3)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是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24.0 分)
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一问题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1) 请将下列表述的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还是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同学们依据个人经验,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观点:较多同学认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少数同学认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也有部分同学认为“人体呼出气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基本一致”。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大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用容积相同的两个储气袋分别收集一袋空气和一袋人体呼出的气体,然后将两袋气体分别通入新配制的体积相同的澄清石灰水中,发现人体呼出的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较为明显。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这个探究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结论易得”,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结合生理知识,人体在呼吸过程中发生气体交换,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
再结合本实验探究结果,不难理解‘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这一结论。”这属于表达与交流环节。
(2)开展科学探究时,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 。(填序号)
掌握常用仪器的特征和用途, 有利于开展化学学习和研究。
(1) 请从下列常见仪器的示意图中, 选择适当的字母填空。
①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仪器: 。
②常用来收集气体的仪器: 。
③溶解较多量固体需要用到的仪器: 。
④搅拌、引流、蘸取试液时都用到的仪器: 。
(2)实验操作要规范化。小明要量取 15mL 稀盐酸,还需一种上图未提供的仪器,它是,小明量取的实际体积少于 15 mL,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
是 。
(3)做化学实验要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某同学在实验结束后,仪器放置不正确的是 (填序号) 。
磷的燃烧反应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大量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幕弹。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
(2)某同学利用燃磷法测量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过程如图。他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约是 ,燃烧结束时试管里剩余气体主要是 。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沪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章 身边的化学物质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课堂检测,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版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与探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