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选修4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18443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选修4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18443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选修4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18443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化学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展开[课标要求]
1.了解水的电离平衡及其影响因素。
2.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
3.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4.掌握pH的简单计算。
1.常温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W=c(H+)·c(OH-)=1.0×10-14。
2.KW只受温度的影响,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温度不变,KW不变。
3.溶液酸碱性判断“三依据”。
根本依据 | 常用依据一(室温) | 常用依据二(室温) | 结论 |
c(H+)>c(OH-) | c(H+)>10-7mol·L-1 | pH<7 | 溶液呈酸性 |
c(H+)=c(OH-) | c(H+)=10-7 mol·L-1 | pH=7 | 溶液呈中性 |
c(H+)<c(OH-) | c(H+)<10-7 mol·L-1 | pH>7 | 溶液呈碱性 |
4.溶液pH计算“一个凡是”、“一个必须”:
(1)凡是单一酸溶液、酸酸混合溶液、酸碱混合酸过量时,均直接求c(H+),再求pH。
(2)单一碱溶液、碱碱混合溶液、酸碱混合碱过量时,必须先求c(OH-),再求c(H+),最后求pH。
1.水的电离
(1)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2)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简写为H2OH++OH-。
(3)水的电离平衡常数K电离=。
2.水的离子积常数
(1)含义:因为水的浓度可看作常数,所以水中的c(H+)·c(OH-)可看作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用KW表示。
(2)表达式与数值:表达式KW=c(H+)·c(OH-),
室温时,KW=1.0×10-14。
(3)影响因素:KW只受温度影响,由于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升高,KW增大。
[特别提醒]
(1)酸溶液中KW=c(H+)酸·c(OH-)水(忽略水电离出的H+的浓度)。
(2)碱溶液中KW=c(H+)水·c(OH-)碱(忽略水电离出的OH-的浓度)。
(3)水电离出的c(H+)与水电离出的c(OH-)一定相等。
1.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4 ℃时,纯水的pH=7
B.温度升高,纯水中的c(H+)增大,c(OH-)减小
C.水的电离程度很小,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
D.在纯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可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离子积增大
解析:选C 25 ℃时,纯水的pH=7,4 ℃时,纯水的电离程度减小,pH稍大于7,A错误;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c(H+)与c(OH-)均增大,B错误;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很小,25 ℃时,纯水电离出的H+浓度只有1.0×10-7 mol·L-1,所以纯水中主要存在形态是水分子,C正确;水的离子积不受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温度不变,水的离子积则不变,D错误。
2.一定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OH-)=2.5×10-7 mol·L-1,则c(H+)为( )
A.2.5×10-7 mol·L-1 B.0.1×10-7 mol·L-1
C. mol·L-1 D.无法确定c(H+)
解析:选A 在纯水中,c(H+)=c(OH-)。一定温度时,测得纯水中c(OH-)=2.5×10-7 mol·L-1,则c(H+)=2.5×10-7 mol·L-1,A正确。
3.25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H2OH++OH- Δ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水中加入稀氨水,平衡逆向移动,c(OH-)降低
B.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硫酸氢钠,c(H+)增大,KW不变
C.向水中加入少量固体CH3COOH,平衡逆向移动,c(H+)降低
D.将水加热,KW增大,c(H+)不变
解析:选B A项,NH3·H2ONH+OH-,使c(O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B项,NaHSO4===Na++H++SO,使c(H+)增大,但温度不变,KW不变;C项,CH3COOHCH3COO-+H+,使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项,升高温度,KW增大,c(H+)增大。
1.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酸碱性的判断标准是c(H+)与c(OH-)的相对大小。
2.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c(H+)、c(OH-)的关系
| c(H+)与c(OH-)的关系 | c(H+)的范围(室温下) |
酸性溶液 | c(H+)>c(OH-) | c(H+)>1×10-7 mol·L-1 |
中性溶液 | c(H+)=c(OH-) | c(H+)=1×10-7 mol·L-1 |
碱性溶液 | c(H+)<c(OH-) | c(H+)<1×10-7 mol·L-1 |
3.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pH
pH
(2)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室温下)
4.溶液酸碱性的表示方法
(1)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通常用c(H+)或c(OH-)直接表示。
(2)当c(H+)或c(OH-)小于或等于1 mol·L-1时,通常用pH表示。
[特别提醒] c(H+)=1×10-7mol·L-1或pH=7的溶液不一定呈中性,只有在室温下,上述关系才成立。
1.某溶液的pH=6,则该溶液一定显酸性吗?同样,某溶液的pH=7,则该溶液一定显中性吗?
提示:pH=6的溶液不一定显酸性,如100 ℃时蒸馏水的pH=6,但呈中性;pH=7的溶液不一定显中性,如100 ℃时,pH=7的溶液呈碱性。
2.pH试纸使用前能否用蒸馏水湿润?若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对结果有何影响?
提示: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湿润,湿润后相当于稀释了溶液。若是酸性溶液,则湿润后测得pH偏大;若为碱性溶液,则湿润后测得pH偏小;若为中性溶液,则无影响。
1.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
2.溶液酸碱性的测定方法
(1)酸碱指示剂法
该法只能测其酸碱性,即pH的大致范围,不能测出具体数值,常见的酸碱指示剂的颜色范围为:
(2)pH试纸法
①种类
a.广泛pH试纸:其pH范围是1~14(最常用)。
b.精密pH试纸:其pH范围较窄,可判别0.2或0.3的pH差值。
c.专用pH试纸:用于酸性、中性和碱性溶液的专用pH试纸。
②使用方法:把小片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点在干燥的pH试纸上,试纸变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即确定溶液的pH。
(3)pH计法
精确测定溶液的pH时使用pH计,测量时可以从pH计上直接读出溶液的pH。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一定显中性
B.常温下由水电离的c(OH-)为1×10-8 mol·L-1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C.c(H+)<c(OH-)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D.c(OH-)=1×10-6 mol·L-1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解析:选C 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利用pH或c(H+)判断时应注意温度。常温下由水电离的c(OH-)为1×10-8 mol·L-1,可能溶液中c(OH-)=1×10-8 mol·L-1,c(H+)=1×10-6 mol·L-1,溶液呈酸性,也可能溶液中c(H+)=1×10-8 mol·L-1,c(OH-)=1×10-6 mol·L-1,溶液呈碱性。
2.下列溶液一定显酸性的是( )
A.溶液中c(OH-)>c(H+)
B.滴加紫色石蕊溶液后变红色的溶液
C.溶液中c(H+)=10-6 mol·L-1
D.pH>7的溶液
解析:选B 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关键看c(H+)和c(OH-)的相对大小,若c(H+)>c(OH-),溶液呈酸性;而pH<7或c(H+)>10-7 mol·L-1,仅适用于常温时,若温度不确定,就不能用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而B项中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显酸性。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
B.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c(OH-)相等
C.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Cl-)=c(CH3COO-)
D.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若c(Cl-)=c(NH),则溶液呈中性
解析:选B pH<7的溶液不一定呈酸性,如100 ℃时,pH=6为中性溶液,pH<7可能为碱性溶液,故A正确;NH3·H2O是弱碱,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氨水、NaOH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c(OH-)大于氨水中的c(OH-),故B错误;在相同温度下,pH相等的盐酸、CH3COOH溶液,c(H+)和c(OH-)分别相等,根据电荷守恒,分别有c(Cl-)+c(OH-)=c(H+),c(CH3COO-)+c(OH-)=c(H+),因此c(Cl-)=c(CH3COO-),故C正确;氨水和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c(NH)+c(H+),若c(Cl-)=c(NH),则c(OH-)=c(H+),溶液呈中性,故D正确。
1.单一溶液pH的计算
(1)计算方法
酸:c(酸)c(H+)―→pH
碱:c(碱)c(OH-)c(H+)―→pH
(2)强酸和强碱溶液pH的计算(室温条件下)
①强酸溶液,如HnA,设浓度为c mol·L-1,则c(H+)=nc mol·L-1,pH=-lg(nc)。
②强碱溶液,如B(OH)n,设浓度为c mol·L-1,则c(OH-)=nc mol·L-1,则c(H+)=,pH=14+lg(nc)。
2.计算混合溶液pH的基本思路
3.酸碱溶液稀释时pH的计算
(1)强酸溶液:pH=a,加水稀释10n倍,则pH=a+n。强碱溶液:pH=b,加水稀释10n倍,则pH=b-n。
(2)弱酸溶液:pH=a,加水稀释10n倍,则a<pH<a+n。弱碱溶液:pH=b,加水稀释10n倍,则b-n<pH<b。
(3)酸碱溶液无限稀释,pH只能接近于7,酸溶液的pH不可能大于7,碱溶液的pH不可能小于7。
1.常温下,若1体积硫酸与2体积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的溶液的pH=3(混合后体积变化不计),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 )
A.5∶1 B.5∶2
C.1∶5 D.2∶5
解析:选B H2SO4+2NaOH===Na2SO4+2H2O,设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体积为V L,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为10-3 mol·L-1,体积为2V L,混合后pH=3,即c(H+)= mol·L-1=10-3 mol·L-1,解得c=×10-3,则二者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应为5∶2,B项正确。
2.常温下,0.1 mol·L-1某一元酸(HA)溶液中=1×10-8,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某一元碱(BOH)溶液中=1×10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a的HA溶液,稀释10倍,其pH=a+1
B.等体积、等浓度的HA和BOH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溶液的pH=7
C.HA溶液的pH=3,BOH溶液的pH=13
D.相同体积、相同pH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生成氢气的物质的量相同
解析:选C 常温下,0.1 mol·L-1 HA溶液中=1×10-8、KW=c(H+)·c(OH-)=1×10-14,联立解得c(H+)=10-3 mol·L-1,溶液的pH=3,联立=1×1012、KW=c(H+)·c(OH-)=1×10-14,解得c(OH-)=0.1 mol·L-1,BOH溶液的pH=13,故C正确;0.1 mol·L-1的HA溶液的pH=3,则HA为弱酸,弱酸稀释时会继续电离出H+,则pH=a的HA溶液,稀释10倍后,pH的变化值小于1,即pH<a+1,故A错误;0.1 mol·L-1的BOH溶液的pH=13,则BOH为强碱,等体积、等浓度的HA溶液和BOH溶液混合,生成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pH>7,故B错误;HA为弱酸,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出H+,pH相等的HA溶液和盐酸中,HA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盐酸,则相同体积、相同pH的HA溶液和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HA产生的氢气多,故D错误。
3.有关常温下pH均为3的硫酸和醋酸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硫酸溶液的pH变化比醋酸溶液小
B.两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1×10-11 mol·L-1
C.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都恰好中和
D.分别加入足量锌片充分反应后,两溶液中产生的氢气的量一样多
解析:选B 硫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加水稀释,醋酸继续电离出H+,分别加水稀释100倍后,硫酸溶液的pH为5,醋酸溶液的pH小于5,所以硫酸溶液的pH变化比醋酸溶液大,故A错误;pH均为3的醋酸和硫酸,溶液中c(H+)=1×10-3 mol·L-1,溶液中c(OH-)= mol·L-1=1×10-11 mol·L-1,溶液中c水(H+)=c(OH-),故两种溶液中,c水(H+)=1×10-11 mol·L-1,故B正确;硫酸为强酸,pH=3的硫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恰好中和,而醋酸为弱酸,若pH=3的醋酸与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醋酸过量,故C错误;硫酸是强电解质,完全电离,醋酸是弱电解质,溶液中主要以醋酸分子形式存在,与足量的Zn反应,醋酸提供的H+大于硫酸,Zn与醋酸反应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较大,故D错误。
4.(1)常温下,0.005 mol·L-1的稀硫酸的pH=________。
(2)常温下,0.05 mol·L-1的Ba(OH)2的pH=______。
(3)25 ℃时,将pH=6的盐酸与pH=10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则混合溶液的pH=________。
解析:(1)c(H+)=0.005 mol·L-1×2=0.01 mol·L-1,pH=-lg 0.01=2。
(2)c(OH-)=0.05 mol·L-1×2=0.1 mol·L-1,c(H+)==10-13 mol·L-1,pH=-lg 10-13=13。
(3)c(H+)=1×10-6mol·L-1,
n(H+)=1×10-6V mol,
n(OH-)=1×10-4V mol,
n(OH-)>n(H+),故OH-有剩余;
剩余n(OH-)≈1×10-4V mol,
c(OH-)=5×10-5 mol·L-1,
c(H+)=2×10-10 mol·L-1,
pH=-lg(2×10-10)=10-lg 2=9.7。
答案:(1)2 (2)13 (3)9.7
[方法技巧]
1.溶液pH计算的口诀 碱按碱、酸按酸,同强混合在中间, 异强混合看过量,无限稀释7为限。 2.酸、碱发生中和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技巧 (1)酸与碱的pH之和为14,等体积混合。 常温时 规律:谁弱谁过量,谁弱显谁性。 原因:酸和碱已电离出的H+与OH-恰好中和,谁弱谁的H+或OH-有储备(即物质过量),还能继续电离。 (2)等体积强酸(pH1)和强碱(pH2)混合。 常温时 (3)强酸(pH1)与强碱(pH2)混合呈中性时,二者的体积关系有如下规律: ①若pH1+pH2=14,则V酸=V碱。 ②若pH1+pH2≠14,则=10pH1+pH2-14。 |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节 醛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5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节 醛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实验3-5,实验3-6,思考和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化学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这是一份化学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pH,pH的有关计算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第二节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教案,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水的电离,溶液的酸碱性与pH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