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18669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18669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角的认识和度量-冀教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1/3/1218669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四 线和角教案
展开《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四年级上册第40--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思维导图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看!他是谁?
生:角。
师:这些调皮的角藏起来了,我们快把它们找出来吧。
生:(找角)
师:谁来介绍一下我们学过的角的知识?
生1:角有直角、锐角、钝角。
生2:角有1个顶点和2条边组成。
生3:角的大小与张口大小有关。
2.利用微课解决简单的新知识。
师:角也是有名字的,一起来看。(微课角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思维导图复习旧知,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再有,通过微课来解决简单的新知,即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又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把握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
1.用已知角探究未知角,同样大的小角(10°角)来比较两个角的
大小,激发学生度量角的需求。
师:看这个角,记作∠1,写角的符号时,下面一笔要写平。这个角记作∠2。
师:∠1和∠2,哪个角大?
生:∠2大。
师:∠2比∠1大多少?你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研究,老师这儿有一样材料,看,这是一个小角(手势,出示一个小角),用这么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出示一些小角),希望可以帮到你,怎么比哪组同学想到台前来试试?
师:你们想亲手比比吗,在彩纸的练习一中用1号袋里的材料试一试吧。
生:(活动)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黑板,你们也是这样摆的吗?
生:是。
师:好的。那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生:小角的共同顶点要和∠1和∠2的顶点重合;(师配手势)摆第一个小角的起始边要和∠1和∠2的一条边重合。
师:这两个角谁大?
生:∠2大。
师:你们又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里面正好有3个小角,∠2里面正好有5个小角,∠2比∠1大了两个小角。所以∠2大。
(设计意图: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来引入课题,
找准了知识的生长点,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量角方法,又为学生提供
了积极探索量角工具的有效途径。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讨论,
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比较角的大
小时注意:“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
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2.引导学生把单位小角拼成半圆,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真好!同学们,∠1有3个小角,∠2有5个小角,我们接着拼、拼、拼会怎样呢?(课件展示)
师:拼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半圆形。
师:仔细数一数,这个半圆里有多少个一样大小的小角呢?(媒体快数)
生:18个。
师:我们用来拼的小角比较特别,用18个这样大小一样的小角正好拼成了一个半圆形。
师:仔细观察,这些小角的顶点在哪里?
生:在这里,中间蓝色的点。
师:这一点(师指)是这18个小角共同的顶点,也是这个半圆工具的中心点。所以,我们用这个半圆工具量角时,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
师:这儿有一个角,你能用这个18等份的半圆工具来量一量吗?谁来试一试?(投影一个50°的角)
生:(指名一生演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得出“把小角拼起来”,这种拼成的半圆工具其实已经是一个简易的量角器。这种简易量角器的形成是学生探索量角工具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后只需要把这种工具加以改良优化就变成了量角器。)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
师:分享一下你是怎么做的?
生:中心点要和角的顶点重合,这个半圆工具的一条边要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师:这个角多大?
生:它有5个小角。
师:对,它正好包含了5个小角的大小。
师:你想用这个工具来量个角吗?小组合作,练习二中有个角正等着你去量呢,请大家拿出2号信封袋里这个工具来量一量吧!
师:这个角里面有( )个小角?
生:3个小角多。
师:3个小角多,你到前面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分享一下你怎么量的?
生:半圆工具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角的一边和半圆工具一边重合,另一边在3个小角多。
(设计意图:由于半圆工具比真正的量角器简明,而量角方法基本一
致,因此,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量角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量角要
点。)
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
1.细分半圆工具
师:这多出来的一点点不满这么大的一个小角,(手势)到底是多少呢?同学们知道吗?
生:不知道。
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呢?
生:把小角分得更小一点。
师:多么有创造性的想法!就照他说的做,我们把半圆工具里的每一个小角再平均分成10份,变成10个小小角。想一想,整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个小小角呢?(动画演示)
生:180个。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8×10=180。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单位角过大度量不准确的缺点引导学生优化量角工具,即把单位小角分得更细一些。)
2.认识1°的角。
师:每一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1度。 “度”是计量角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度记作1°。(板书)一起来书空1°。
师:在半圆工具上找到一个1度角,闭上眼睛想想它有多大,用手比一比。
师:我们用的小角材料多少度?
生:10°。
师:∠1多少度?
生:30°。
师:∠2呢?
生:50°。
师:整个半圆工具多少度?
生:180°。
师:太棒了。这个工具看上去密密麻麻的,我们把它简化一下,(动画演示),现在清楚多了吧!
(设计意图:由于量角的基本单位一度的角太小,在量角器上难以完
整反映,通过简化量角器,去掉一度分割线的大部分,只在圆周上留
下一些刻度。因此学生就不难理解“量角器就是单位小角的集合”。)
3.通过读角引导学生标刻度。
(1)标内圈刻度。
师:谁来告诉老师这个角多少度?
生:40°。
师:怎么知道的?
生:它有4个小角。
师:要是不用数一眼就能看出角的大小该多好!有好办法吗?
生:标刻度。
师:你的办法太智慧了。我们就来给标上刻度,像直尺一样从0开始,在这条线开始标上0°,10°,20°……按这个顺序一直标到180°。
(2)标外圈刻度。
师:再来读个角,多少度?
生:100°。
师:太方便了,再读一个角,多少度?
生1:140°。
师:为什么?
生1:它的一边和下面一边重合,另一边指着140°。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2:是40°。
生3:它是一个锐角。
生4:我是数出来的。
师:孩子们,我们量的是这个角的大小,应该是40°。测量张口向左的角用这圈刻度就不合适了,怎么办?
生:再标一圈刻度。
师:这次在左边开始标,在这条线开始标上0°,10°,20°……按这个顺序一直标到180°。
4、认识量角器。
师:同学们坐神气了,屏幕上展现的就是我们现在专门用来量角的工具,叫做量角器。古人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发明出来的,今天在这节课上我们就完成了这个创造发明!真是太了不起,把掌声送给自己!
师: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下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在你们的量角器找出这些部分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活动)
师:(示一大量角器)谁来指一指,说一说。
生:示范。
四、练习量角,进一步明确量角的方法要点。
1.学生独立量角,测量三角板各角的度数。
师:同学们表现真棒!现在任选一个三角板用量角器量出各角的度数?
生:活动。
师:谁来分享一下?
生1: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一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是内圈30°,这个角是30°。
生2: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一边与0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是60°,这个角是60°。
生3: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一边与内圈0刻度线重合,另一边是内圈90°,这个角是90°。
师:这是什么角?
生:直角。直角是90°。
师:看另一个三角板,这个角是直角,多少度?
生:90°。
师:请一人来量出其他两个角的度数。
生:(展示)
师:都是45°,这两个角怎样?
生:相等。
师:同学们,通过亲手测量,我们发现了三角板这么多秘密,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测量,掌握并熟记量角方法,同时认识特殊角,为后面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打下基础。)
2.尝试用思维导图总结概括量角方法。
师:下面我们说说在量角时,先怎么做?
生:角的顶点与量角器中心点重合。
师:点重合。再怎么做?
生:角的一边与量角器的0刻度线重合。
师:边重合。最后呢?
生:读刻度。
师:读刻度时,要分清内外圈。读哪圈刻度取决于什么?
生:0刻度线。
师:对,角的一边与哪圈0刻度线重合就读哪圈刻度。
3.用总结的量角方法,学生任意画角并量角。
师:用你学会的方法自己任意画一个角并量出它的度数。然后两人交换再量一量。两人测量结果相同的,在角旁边画上笑脸。
生:(活动)
师:得到笑脸的同学请举手,老师知道你们已经会量角了,没得到笑脸的同学我们下课再仔细量一量好吗?
生:好。
4.测量练习二的角,正确认识误差。
师:同学们,练习二中还有个角在等着大家去量,赶快去量一量吧。
师:多少度?
生1:34°。
生2:35°。
师:有不同结果,再仔细量量。
师:两次结果不同的学生说说怎么量的。
生: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好,一边与角的0刻度线重合好,这次是34°,上次是35°。
师:同学们,在测量时,出现误差是不可避免的,我们怎样将误差降到最小呢?在量角时,将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的再准确些,边重合的再准确些,就能将误差降到最小,量出更精准的度数。
师:我们一起来量量,这个角34°,你量对了吗?伸出你的大拇指给老师瞧瞧。
5.联系实际生活,培养良好学习态度。
师:真棒!这是什么?
生:神舟飞船。
师:神舟飞船在发射时需要很精准的角度测量,如果测量的不准确或误差大了,后果会很严重,所以,同学们要有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确认识误差,尽量减小误差的方法和量角方法是一致的,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学习态度。)
五、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又学习了角的什么知识?(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你有哪些收获呢?
生:(略)
师:今天的这堂数学课,老师看到同学们身上善于发现,积极思考,
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还有不断尝试、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希望同
学们把这些好的品行在以后的学习中坚持下去。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认识4_冀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认识4_冀教版,共3页。
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认识_冀教版: 这是一份二年级上数学教案角的认识_冀教版,共3页。
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四 线和角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数学冀教版四年级上册四 线和角教案设计,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新课探讨,全课小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数学口算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b5b1d1ecde54d50c4354a439d5c45ddc.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