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选择题
1.在实验室的仪器中,可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的玻璃仪器是( )
A.酒精灯B.试管C.量筒D.烧杯
2.下列有关仪器使用或用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2/3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C.天平: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3.校医阿姨给小华量了体温,知道他此时的体温是37.2 ℃。但是小华很好奇,也想来试试,但他忘了甩几下,就用一支读数是38.7 ℃的体温计只经消毒就用来测量自己的体温,你认为体温计的示数应该是
A.25 ℃B.37.2 ℃
C.38.7 ℃D.42 ℃
4.下列单位换算过程表达正确的是( )
A.5.2米=5.2 ×100厘米=520厘米B.5.2米=5.2米 ×100厘米=520厘米
C.5.2米=5.2米 ×100=520厘米D.5.2米=5.2 ×100=520厘米
5.人类认识自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它以空前的分辨率为人类揭示了更加广阔的微观世界。这里所说的纳米是指( )
A.长度单位B.质量单位
C.时间单位D.温度单位
6.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468米,那么,在这一测量中,“测量”定义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 )
A.1米B.468米C.东方明珠电视塔D.测量用的尺子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就不能再使用了
B.测量时,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致
C.一位同学测量黑板长度,四次测量结果完全一样,这说明他的结果完全没有误差
D.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
8.以下实验方法的归纳,正确的是( )
A.给玻璃仪器加热时,均应垫上石棉网
B.洗涤干净的试管,放在铁架台上晾干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小砝码,再依次加较大的砝码
D.取用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也可直接倾倒
9.现在使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而世界上的第一支伽利略气体温度计,却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如图所示, 球形容器内是空气,下方的烧杯内盛水,一天,发现液面由 A上升到 B位置,则表明气温( )
A.升高B.降低
C.不变D.无法确定
10.实验室用于量取液体体积的仪器是( )
A.B.C.D.
1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5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积将比35毫升( )
A.大B.小C.一样D.都有可能
12.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B.C.D.
13.对于科学上的“观察”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就是察看
B.观察就是用眼睛看、耳朵听
C.只有借助仪器和使用辅助工具,才能对大自然进行观察
D.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过程
二、简答题
14.小明在家中做饭时发现他家的菜刀生锈了。小明仔细观察发现,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而水滴的中间大多____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生锈。请提出一个问题:___________?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15.江滨经过景观改造后,成为了市民喜爱的休闲健身之处。夜晚的江滨,有人赏景有人跑步,有人唱歌有人跳舞,其乐融融。小明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在防洪堤步行,他好奇想要测量出自己步距的大小,而步距变化不大,这样就可以通过步距测得一段路程的长短。
(1)请你说出一种测量步距的方法。
(2)小明测出自己的步距是0.65m,他在防洪堤上一共走了 5000 步,则小明走了多少路程?
16.请你完成下列家庭小实验。
(1)点燃一支蜡烛,把你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________。
(2)请你用放大镜观察家中远近不同的物体,并回答:放大镜一定是起放大效果的吗?________
三、探究题
17.在饭店用餐前,服务员热情地给每位同学倒了一杯温开水给同学们解渴。小科灵机一动,拿出随身带来的温度计,做起了研究:将温度计插入自己的这杯温水中,让杯中的温水自然冷却,并用手表记录了时间,每隔两分钟读一次温度计,并将读数记录如下表。
(1)当时的室温大约为________℃。
(2)如果要根据表格中的数据绘制一张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你认为下列哪个图能比较正确反映实验过程________。
(3)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是因为________
18.我们发现:在一个茶杯内倒入热水,发现热水放在桌上一段时间后就会成为温水。小刚想研究一下热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变化规律,过程如下:在杯子里倒入大半杯热开水,将杯子放在室内桌面上,让水自然冷却,并用温度计每隔5分钟测量一次水温,直到水温降到室温为止。记录了水在不同时刻的温度值。如下表:
(1)若现在有二支温度计:其一是量程为110℃的水银温度计A,另一是量程为60℃的酒精温度计B,你认为小刚应选用温度计_____(填“A”或“B”)来做实验,原因是_____;
(2)你认为当时室温是_____;
(3)据表中数据,你认为热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降低的快慢规律是_____;
(4)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请你说出一个会影响实验时间长短的因素_____。
19.我国科考队员展开南极科学考察过程中开展了多项科学探究。
(1)南极某地区冰层的深度与其年代(指距今多少年)的关系如图所示,科考队员用钻探获取了50米冰层深处的冰芯,由图可知此次钻探获取的最深处的冰芯距今大约____________年。
(2)科考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发现了新的陨石分布区,并找到上千块陨石。科考队员对编号为“cz20100603”的陨石进行测量:测量其体积为300厘米3,这块陨石的形状不规则,请你设计一种测量这块陨石体积的方法。____________
四、填空题
20.在下列仪器中,选择合适的仪器序号填写在空格上。
①烧杯;②胶头滴管;③酒精灯;④玻璃棒;⑤药匙;⑥试管
用于加热的是____,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
21.观察可分为两种,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观察叫定性观察;需要测量具体数据的叫定量观察。那么用放大镜观察蜗牛属于___________,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属于_________。
22.两支没有甩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8℃,经消毒后直接用来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是38℃和39℃,则测量结果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甲或乙)。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
23.要测量如图所示的一根曲线 MN 的长度,你认为可取的方法是________
A.用平直的刻度尺在曲线上从起点到终点慢慢移动直接读出数值
B.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测量过程同 B测量时误差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避免。
24.某同学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该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 ,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石块完全浸没于水中,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
(1)根据如图的测量结果,得出该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
(2)若该同学在第二次测量时俯视读数,则所测得小石块体积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时间(分)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温度(℃)
60
52
45
39
34
30
27
25
24
24
24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酒精灯是热源,故错误;
B、试管可以用来直接加热固体或液体,且是玻璃仪器,故正确;
C、量筒不能加热,故错误;
D、烧杯用于加热液体,不能直接加热,故错误。故选B。
2.D
【分析】
根据试管、胶头滴管、天平、玻璃棒的使用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A、试管:加热时所盛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不符合题意;
B、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位于试管口正上方,不符合题意;
C、天平:用天平称量没有腐蚀性的药品时,不可以用手直接拿取砝码,不符合题意;
D、玻璃棒:常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根据体温计的特点,使用前用力甩一下玻璃泡上方的水银才能回到玻璃泡中;用一支没有甩的读数为38.7℃的体温计直接用来测量病人的体温,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7℃,体温计中的水银会上升,测量是准确的;若病人的体温低于38.7℃,体温计中的水银不会下降,依然显示的是38.7℃,所以用此温度计测量体温是37.2℃人的体温测量的结果是38.7℃,故C正确。
故C正确。
4.A
【详解】
在单位换算的过程中要注意单位及进率的书写,故正确的换算过程为
5.2m=5.2×1m=5.2×100cm=520cm
故选A。
5.A
【详解】
自从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世界上就诞生了一门以0.1至100纳米这样的单位为研究对象的前沿科学,这就是纳米技术,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A
【详解】
单位是大家公认的比较标准,为了测量的需要和方便;为了便于各国间科技、文化交流,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故测量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中所说的“公认的标准量”是1米。故A符合题意。
7.D
【详解】
A.如果刻度尺的零刻度磨损,可以重选一个刻度值作为测量的起点,故A错误;
B. 测量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歪斜所产生的不是误差,是错误,故B错误;
C.误差是客观存在的,只能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减小,而不可能避免,故C错误;
D. 记录的测量结果只写了数字而未标明单位是无用的、错误的,故D正确。
8.D
【详解】
A、实验室中一些仪器可以直接加热,有些需垫石棉网,有些根本就不能被加热。烧杯、烧瓶不能直接加热,需垫石棉网。故本选项错误;
B、试管清洗干净防止试管架上晾干,防止受污染,故管口向下,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即可。故本选项错误;
C、用托盘天平称量物质时,先加大砝码,再依次加较小的砝码,故本选项错误;
D、取用少量液体药品可用滴管吸取,取用多量可用倾倒的方法,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D。
9.B
【解析】
【详解】
液面由A上升到B位置,说明球形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减小;
球形容器内气体压强减小,是因为容器内气体受冷体积减小;
球形容器就是感知空气温度的,球内气体受冷说明空气温度降低了。
故选:B。
10.D
【解析】
试题分析:用于量取液体的仪器是量筒,故选D
考点:仪器的用途
11.B
【详解】
在量取35mL液体时,俯视读数为35mL,由于在俯视读数时,视线斜向下,所以读到的数偏高,实际数偏低,则实际小于35mL。
故选B。
12.D
【详解】
A、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一盏酒精灯去点燃另一盏酒精灯。否则易将酒精洒出,引起火灾,故A不正确;
B、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所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B不正确;
C、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故C不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将试管倾斜成大约45°角,其原因是受热面积最合适,而且加热均匀,防止试管炸裂;对准无人方向,防止液滴飞溅伤人,故D正确。故选D。
13.D
【分析】
观察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得科学事实的过程。
【详解】
观察法就是在自然状态下,实地观察动物的各种行为。并且详细、真实、客观地做好观察记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对动物不施加任何影响。
故选:D。
【点睛】
了解观察的定义和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14.没有 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
【分析】
铁生锈是铁和氧气、水共同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详解】
水滴边缘既有水又有氧气,所以菜刀上的锈斑大都在水滴的边缘,呈圆形,水滴的中间缺少氧气,因而大多没有生锈;我提出一个问题:钢铁生锈与哪些因素有关?并根据生活经验探究一下钢铁生锈的条件。
15.(1)见解析(2) 3250 米
【详解】
(1)用刻度尺测出沿直线步行10步的距离,除以10即得步距;
(2)教学楼的长度为:
s=0.65m×5000=3250m,
16.出现黄色火焰,蜡烛量越来越少,有蜡油出现 不一定,还有可能起缩小效果,或是不放大也不缩小
【详解】
(1)[1]点燃一支蜡烛,会看到黄色火焰,随着蜡烛的燃烧,蜡烛量越来越少,且有蜡油出现;
(2)[2]放大镜实质是一个凸透镜,当用放大镜观察近处物体,物体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当物体在放大镜的焦点和二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当物体在放大镜的2倍焦距上时,成倒立、等大实像,当物体在放大镜的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放大镜不一定是只起放大效果,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其它性质的像。
17.24 D 体温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
【详解】
(1)[1]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初始温度是60℃,放在室内放出热量,温度降低,到第16min时温度不在发生变化,表明水的温度与室内温度相同,则室温为24℃;
(2)[2]热水放在室内后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当与室温温度相同时,温度不再发生变化,则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应是先降低,后不变;故选项D符合题意;
(3)[3] 因为体温计的玻璃泡大,内径细,所以与普通温度计相比,体温计更精确。
18.A 所测温度没超过A的量程,但超过了B的量程 26℃ 温度降低越来越慢(或降温速度越来越小等) 如室温高低、杯口大小、桌面气流速度、水量多少等均可
【详解】
(1)[1][2]由表格数据知道,水的最高温度是90℃,90℃一定要在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内;水银温度计A,量程是110℃,90℃在水银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内;对酒精温度计(量程是60℃),90℃不在酒精温度计测量范围内,所以,选择水银温度计A;
(2)[3]水在自然冷却过程中,将热传给周围空气,由图象知道,当温度降低到26℃时,不再变化了,说明此时的温度等于室温,即室温为26℃;
(3)[4]由图象知道,水在自然冷却的过程中温度在降低,而且开始时温度降低很快,后来温度降低很慢,即温度降低越来越慢(或降温速度越来越小等);
(4)[5]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影响实验时间长短的因素:如室温高低、杯口大小、桌面气流速度、水量多少等均可。
19.3000 ①取足够大的溢水杯并盛满水;②在杯口处放置足够大的容器;③将陨石慢慢放入溢水杯,使其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容器;④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量杯,用量杯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也就是陨石的体积
【详解】
(1)由图象知,50m深度对应的年代是3000,所以冰芯距今约3000年;
(2)要测量形状不规则的陨石的体积,可以采用“排水法”:①取足够大的溢水杯并盛满水;②在杯口处放置足够大的容器;③将陨石慢慢放入溢水杯,使其浸没在水中,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容器;④将容器中的水全部倒入量杯,用量杯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也就是陨石的体积。
20.③ ⑤ ②
【详解】
用于加热的是酒精灯,取用少量粉末状固体药品的是药匙,滴加少量液体的是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③;⑤;②。
21.定性观察 定量观察
【详解】
[1]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不需要测量具体数据,所以属于定性观察。
[2] 用尺子测量课桌高度需要测量具体数据,所以属于定量观察。
22.乙 -17
【详解】
[1]体温计的缩口使水银不可能自已回到液泡中,因此只能升高,不会下降,用两支没有甩的读数都是38℃的体温计,测量甲、乙两人的体温分别是38℃和39℃,这时体温计测38℃及以下的病人时,其示数仍为38℃,用它测39℃的病人时,则可以升温到39℃。由此可知,测量结果正确的是乙;
[2]如图,温度计液柱下面的刻度绝对值大,温度是零下,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小格代表1℃,液柱上表面与10℃以下第7条刻度相平,示数是−17℃。
23.B 不可以
【详解】
[1]A.用刻度尺直接测量曲线,不准确、不方便,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 用一条细丝线与曲线完全重合,在丝线上标出曲线的起点和终点,把丝线拉直后用刻度尺量出这两点间距离,即是曲线的长度,采用了等效替代法,用细线代替了曲线,便于测量,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用橡皮筋代替细丝线,因为橡皮筋具有弹性,测量结果会导致错误,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2]物理实验中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精密的测量工具,就可以避免错误,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24.20cm3 偏大
【详解】
(1)[1]图中石块的体积:
V=130ml−110ml=20ml=20cm3;
(2)[2]如俯视则读数偏大,即实际体积比读数小。
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章 科学入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探究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第2节 细胞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初中第2节 细胞课后练习题,共2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2节 细胞习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2节 细胞习题,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简答题,探究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