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展开教学内容
9*那一定会很好
课型
略读
主备
李霞
教材、学情分析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全文共12个自然段,展现了一粒种子的生命历程——从被泥土紧紧包裹的种子,到长成高大的树,接着被做成手推车,再被做成椅子,最后被锯成木片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在这五段不同的历程中,小种子始终努力生长,努力工作,尽心尽力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展示了无私奉献、乐观积极的精神。抓住这五段不同的历程,入情入境地想象在不同的阶段,种子会怎么努力地生长、工作,可以体会种子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变化,从而感受小种子的形象。
课题“那一定会很好”在文中四次出现,分别是它作为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时的想法;而“那”则分别指种子在不同阶段的目标——“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会跑”“坐着休息”“躺下”。对这粒种子而言,“会很好”代表的是一种追求与向往。它为了“会很好”,不断地努力,才会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才会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树叶。另外,文中两次出现“舒服”,分别是大树成为手推车,以及椅子变成木地板后的内心感受。这时的“舒服”则充满了实现阶段理想后的欣慰之情。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对于三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可能有点困难。这粒种子的一生忙忙碌碌,忙着生长,忙着工作,忙着奉献,并在忙碌中乐此不疲。成为手推车的它,即使已经“骨头会吱吱嘎嘎地响”,还依旧“费力地跑来跑去”,成为椅子的它,当“挺直腰背坐”都觉得“很吃力”时,就让自己变成小木片,铺满阳台,继续服务着别人。这样一种努力向上的生活态度,和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积极笑对的精神追求,实则是源自种子内心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教学目标
1.会认读本课生字,理解本课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懂得它为什么感到“那一定会很好”。
教学重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历程。
教学难点
懂得它为什么感到“很好”。
课前准备
根据阅读提示,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设计调整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1.板书课题。(板书:9*那一定会很好)
2.齐读课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中国作家流火写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一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用“——”画出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
2.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师生正音。
缩成一团 努力 茎 锯子 斧子 手推车 吱吱嘎嘎 拆除
教师提示并范读:注意读准平舌音“缩”,翘舌音“吱、拆”,后鼻音“茎”。
齐读词语。
(2)交流。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者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
朗读提示:第①句中有两个“一定”,前一个读出坚定的语气,后一个读出期待的语气。第②③④句中虽然都是充满希望与期待,但说话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高大的树、慢慢变老的手推车和站不动的椅子说话时的语速和力度上要有所变化。
联系课题、前后文明确:觉得“会很好”的分别是种子、高大的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那”分别是指:“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做一棵会跑的树”“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能躺下”。
三、默读思考,理清思路
1.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2.出示学习要求:
默读课文, 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一粒种子(长成了?), , , 阳台上的木地板。 (被谁做成了?)
3.教师巡视指导。
4.交流,评议。
5.理清文章脉络。根据这颗种子的成长经历,我们可以将课文分成四部分,想想该怎么分?
第一部分(1-3)写一粒种子长成一棵高大的树的历程。
第二部分(4-7)写高大的树变成手推车的历程。
第三部分(8-9)写手推车变成椅子的历程。
第四部分(10-12)写椅子变成木地板的历程。
四、品味语言,学习想象
1.学习“种子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自然段。
提示:教师在学生朗读的形式上进行指导。让学生做做动作,通过表演和朗读,体会种子变化的经历。在表演和朗读中,学生感受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感受到了童话的有趣。
(2)指导学生找一找,作者是怎样用童话的语言描写“高大的树”的。
提示:在第一次朗读学习活动中,学生初步了解了作者把一粒种子比作了人,通过想象,写出了它的动作和想法,让童话的语言显得生动、有趣,因此,这次可引导学生找到“看到了”“看见了”和“树这么想着”,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来感受作者同样运用拟人的手法描写了“高大的树”的心理活动,把故事的内容写得很生动。
2.学习“大树被农夫砍倒做成了一辆手推车”部分。
(1)出示句子:大树被农夫砍倒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描写大树和手推车表现的句子。
①这棵树的树叶向着农夫哗哗哗地拂动起来,农夫把树砍倒了。
②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3)反复朗读,感受丰富的想象。
提示:教师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故事情节,再和课文原文进行比较,通过反复朗读来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性。教师应引导学生找到作者描写大树和手推车的句子,懂得:大树“向着农夫哗哗地拂动起来” 是作者的想象,表现出大树想引起农夫的注意力:手推车听到风声感到很舒服,也是作者的想象,想象出了手推车的感受。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悟到,作者就是想象了大树和手推车的动作和感受,来把这件事情写得生动、有趣的。
3.学习“手推车又被农夫改做成一把椅子”部分。
(1)学生自主阅读第8-9自然段,找到文中感受丰富想象的句子.
(2)同桌互相朗读,交流丰富想象。
提示:教师在学生进行这一活动时,可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演一演“变老”的手推车会是怎么跑来跑去的,引导学生从“吱吱嘎嘎、费力”这些词语中感受到作者的想象是合情合理的。
4.学习“农夫儿子长大了又把椅子拆了做成了阳台上的木地板”部分。
(1)画出表现木地板丰富想象的句子,把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句子:木地板满意地舒展着身子,躺在阳台上,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
(3)学生交流。
提示:在一次次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了作者运用童话的语言来编写故事,在种子变成木地板的最后一个历程中,指导学生通过圈画体现丰富想象的关键字词,来帮助学生进行体验,从而明白作者在编写童话时,运用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能够让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5.选择自己喜欢的表示丰富想象的句子、多种形式朗读。
提示: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等朗读形式再次感受作者编写童话故事是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五、迁移运用,发展想象
1.编写童话片段。
(1)出示: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2)学生发挥想象,编写一个童话片段。
提示: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思考种子在努力生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它会怎么做,要求学生把种子当作人,想象它的动作和想法,学着作者展开丰富想象。
2.交流评价。
(1)同桌互相交流编写的童话片段。
(2)师生交流,再次感受童话具有丰富想象的特点。
六、总结全文,揭示主题
(1)课文最后说“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棵树”,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教师可以提示:现在变成的“一棵树”,还是曾经的那棵“高大的树”吗?
(2)学完这篇童话,你喜欢这颗种子吗?说说理由。(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努力、向上、奉献……)
这粒种子的一生,心里都充满着希望,不断追求,从长成高大的树,最终到木地板不断发生着变化,却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生活,默默地无私奉献着。
布置作业,拓展阅读
完成《补充习题》。
拓展阅读:《阅读空间》上的《爱梦想的种子》《最后的珠子》等。
板书设计
9*那一定会很好
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
努力向上 积极乐观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优秀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质疑读文,自读课文,识记生字,学习课文,讲述“历程”,探究交流,感悟心理,情感升华,激趣续编,拓展延伸,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9 那一定会很好(1): 这是一份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设计9 那一定会很好(1),共2页。
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三年级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谈话导入,默读课文,了解历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