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教案
展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概述渗透机理以及渗透吸水的两大组成因素;
2.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类型和特点;
3.说出被动运输和主动转运的异同点;
4.能够分析质壁分离原理。
二、技能目标:
1.能够从渗透演示实验中表达现象;
2.能够联系现实生活,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能够用类比和对比的方法归纳总结进行学习。
三、情感目标:
1.能够参与讨论交流,培养团结协作能力;
2.通过对外界环境的浓度高低对植物吸收水或矿物质的重要性的掌握,结合我国近年来土地盐碱化严重的事实,学会关注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从而树立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的意识。
【教学重点】
渗透装置的分析、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解决方法: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异同点,利用教学媒体以及演示实验,以及对比、类比的方法。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自主合作式学习。教师讲解和学生活动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主动讨论和思考,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本堂课的学习,教师通过课件和演示实验进行教学。
【教学准备】
玻璃漏斗、三个烧杯、墨水、猪的膀胱膜、棉纱布(全透)、滴有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30%蔗糖溶液、新鲜青菜
【教学设计】
【板书设计】
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扩散——分布均匀;
二、渗透——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浓度小时,细胞失水;细胞液浓度比外界浓度大时,细胞吸水;
被动运输——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特点;
四、主动转运;特点;
五、胞吞和胞吐;特点;
【教学反思】
这节课知识点比较多,也很重要,几个并列知识点之间学生容易搞混。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对知识点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大都采用了演示实验的方式。为了学生能够很好的区分扩散,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转运,胞吞,胞饮这几个知识点,教师采用阅读,演示实验,列表比较类比,并加有举例的方式,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区分有很大的帮助。在授导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穿插自辅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进行主动讨论和思考,并且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本堂课的学习,分析和解决遇到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当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因为知识量大,外加上学生讨论所需要的时间,课堂时间控制方面存在缺陷。教学程序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课;
展示细胞膜动态FLASH图,问学生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思考回忆细胞膜知识点,回答老师的问题。
以生动形象的细胞膜动态FLASH图做开场引入,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为学习本节课内容打下知识基础;
二、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
教师设疑:为什么家里的加湿器的蒸汽可以飘遍整个房间?引出水分子扩散和渗透,以及两者的比较。
结合生活,积极思考,了解扩散和渗透。
通过同学都熟知的生活用品加湿器来引出水分子扩散和渗透,简单明了,同学们也容易接受,对于概念的掌握起者抛砖引玉的作用;
(1)渗透吸水的第一个影响因素——浓度差;
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水分子渗透,教师设疑:青菜放在盐水中会干瘪,放在清水中会变得干挺,为什么啊?
教师进一步分析水分子渗透原理,通过PPT展示,比较外界浓度和植物细胞液浓度,得出水分子从水分子数量多的地方流向水分子低的地方;
学生总结:放在盐水中,植物失水;放在清水中,植物吸水;
学生概括: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
对简单的生活事例进行比较和思考,挖掘出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引出本堂课内容,同时把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调动起来;
(2)渗透吸水的第二个影响因素——半透膜;
(3)探讨动植物细胞都可看成渗透系统;
(4)运用渗透机理,解决实际问题
(5)植物渗透机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探讨如何环境问题
教师设疑:植物渗透吸水除了与溶液浓度差有关(水分子由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外,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教师做渗透装置演示实验,做对比实验:A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棉纱布(全透)。B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猪的膀胱膜(大分子不能透过,水分子可以透过)。C、装置中玻璃漏斗口扎上塑料薄膜。把三个玻璃漏斗口朝下,在漏斗里装满滴有红墨水的蔗糖溶液(蔗糖分子是大分子),分别放到三个装有清水的烧杯里,让学生观察现象。
3、教师提问:
1)是什么力量使B装置中的蔗糖溶液上升?为什么A装置中的蔗糖溶液下降了?C装置的液面没有任何变化?
2)如果把B装置的水换成等浓度的蔗糖,你认为蔗糖溶液还会上升吗?
4、再进行FLASH演示实验,让学生对于实验印象更加深刻,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一是有半透膜,二是膜两侧存在浓度差。对于动植物细胞而言,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时,植物失水;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小时,植物吸水;
5、在理解渗透原理的基础上,设疑:为什么活细胞可以看成一个渗透系统?
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一个成熟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原生质层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的,另外液泡细胞具有一定的浓度(即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之间形成浓度差。因此植物浓度和外界浓度进行的比较,确切的说,是植物的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浓度的比较。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动物细胞;
7、通过刚才所讲授的知识,教师现在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实际运用。让学生翻书到课本54页—渗透使红细胞破裂,使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图,引出质壁分离的概念。让学生来对照分析在细胞内外水分子数相对变化时,红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变化,说出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和机制,注意两者的不同之处。并及时通过PPT布置题目进行巩固。
8、根据学生已经学到的知识,教师设疑:我国现在有好多地方的土地都已经盐碱化了,大家运用刚才所学到的渗透知识想一下,这样会对植物造成影响吗?
教师问:那我们该如何做啊?
学生观察现象,A下
降,B上升,C不变。
学生思考讨论得出半透膜(猪的膀胱膜)的存在对渗透吸水的重要性。
学生通过对刚才青菜实验的理解,思考总结出浓度差是发生渗透吸水的另外一个原因。
理解液面上升的原理认识渗透原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结合上节课所学细胞知识,结合渗透机制,对植物细胞渗透作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动物细胞进行了解;
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刚才所学的渗透知识,分析归纳,积极发言,说出现象发生的原因,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外界溶液浓度如何影响水分得失的理解;
学生积极发言:会影响的,外界环境的溶液浓度大大超过植物根的本身,根据水的渗透原理,当外界浓度比细胞液浓度大时,植物失水。因此在这种环境下,植物因失水而枯萎;
学生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我们要保护环境!
通过这种模型教学和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将生活经验以外的情况作出仿真,因此缩短了理论和实践的距离,教师和学生可同时进行言语交流和视觉直视,实现了【教学目标】,突破了第一个【教学难点】;
通过动植物细胞对比的观察,同学的思考讨论,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更生动形象的了解渗透机制,深化理解知识点,了解动植物细胞渗透系统的区别;
通过课本中红细胞和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的观察来巩固刚才关于渗透吸水的机理,同时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有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促使学生正确和熟练掌握关于渗透吸水机制的相关知识或技能,实现教学的能力目标;
恰倒好处的关于环保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马上把刚学到的知识与现实具体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6)被动转转运自由扩散以及特点;
易化扩散以及特点;
1、(1)展示一张关于各种物质运输进出细胞膜的FLASH,有些物质可以通过细胞膜,有些则不可以,以此进入新话题:物质出入细胞有哪些方式?
(2)展示自由扩散的FLASH,让学生观察这种扩散有什么特点,讨论后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举例。由于学生基本上只了解水分子和气体,教师进行补充甘油,脂肪酸 ,酒精,苯并解释原因。
2、(1)教师设疑:刚才这种方式只适合小分子,那么稍微大一点,就不能用这种方式了,那么它们用什么方式呢?
(2)让学生观看PPT上关于易化扩散的FLASH,并让学生总结特点
(3)教师回答:是的,这种方式借助一种蛋白质,我们称它为载体蛋白。这个过程也不需要能量,这种物质从浓度高一侧转运到浓度低一侧,我们称它为易化扩散。举例: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4)让学生比较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
(5)教师总结:我们把自由扩散和易化扩散统称为被动转运,即转运不需要能量,物质运输从浓度高到浓度低;
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扩散从浓度高到浓度低,不需要能量,直接运输;
学生回答:扩散从浓度高到浓度低,需要借助一种蛋白质,不需要能量;
学生讨论后回答:不同点是易化扩散需要载体蛋白,自由扩散不需要;相同点是两者都不需要能量,物质从浓度高到浓度低转运。
用多媒体演示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直观形象,能具体表现出事物的空间中的关系,缩短课本中难懂字词和脑中抽象思维的转化时间,正确理解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以及区别;
三、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并且消耗能量
(1)主动转运以及特点;
(2)胞吞和胞饮以及特点;
(3)列表方式比较物质运输方式各个特点和彼此区别;
1、质疑:如果只有被动运输,那么细胞内外的浓度应该差不多,但事实上,海水雨的鳃要把体内的盐从浓度较低的体液排到浓度很高的海水里;海带中的碘离子比海水高出40倍。这就说明除了被动运输外,还需要一种运输方式,把物质从浓度低到浓度高转运,我们把它称为是主动转运。展示PPT上关于主动转运的FLASH,让学生总结特点。
2、教师举例:钾离子,碘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氨基酸等;
(1)教师提问:大家看到过变形虫吧,物质是如何进出它的体内的呢?还有我们体内的吞噬细胞,它是如何消灭病毒的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说:大家从日常生活知识中就知道了,物质出入细胞除了我们刚才所说的被动和主动转运,还有向变形虫和病毒这样通过包裹这样的方式进入体内的。引出胞吞和胞吐。举例:人体消化系统中消化酶的分泌;
4、PPT上打出列表——关于扩散,渗透,被动运输,主动转运,胞吞,胞饮在被转运物质,耗能情况,载体三方面进行区别比较,让学生总结物质出入细胞的六种方式;
教师用投影的方式,把表格填的好的与不好的进行对比展示,及时纠正学生的知识漏洞,加深记忆。
学生观察FLASH后回答:物质从浓度低转运到浓度高;需要载体蛋白,还需要能量。
学生大家一起讨论起变形虫来:它的身体变形,把物质包裹进入身体的,吞噬细胞也是。
学生按四人小组完成列表;
在多媒体上展示列表来比较物质运输的各种方式,清晰明了,之后通过投影同学填好的表格来查漏补缺。通过师生合作互动的方式完成,不仅便于教师检测学生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进行系统的理解和记忆,突破了教学的第二个难点;
四、小结和知识拓展
1、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和学生一起做思考题:品质好的护肤品通常很快被人体的皮肤吸收,这是为什么呢?请根据你的理由推测出护肤品的某些成分,并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经过本次课学习,知道了甘油类物质很容易穿过细胞膜,因此推出护肤品中有甘油类物质。
从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护肤品,结合本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总结回忆,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对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实现【教学目标】。
生物浙科版 (2019)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生物浙科版 (2019)第三节 物质通过多种方式出入细胞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被动转运不需要消耗能量,有些物质通过胞吞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节 细胞通过分裂增殖教学设计,共20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胞的有丝分裂经历细胞周期,癌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浙科版 (2019)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二节 细胞通过分化产生不同类型的细胞教学设计,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变化,细胞具有全能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