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展开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第20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7
一、选择题
1.下表为三种版本高中历史课本对同一历史事物(现象)的叙述。据此推断,三种课本都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版本 | 课文表述 |
人民教育出版社(必修Ⅱ) |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人民出版社(必修Ⅱ) |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 |
岳麓书社(必修Ⅱ) | 鸦片战争后,小农经济开始解体 |
A.鸦片战争与自然经济解体无关
B.自然经济是小农经济的特例
C.战争是自然经济解体主要原因
D.近代以来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解析:材料认为鸦片战争推动自然经济解体,故A项错误;小农经济是自然经济的一部分,三种课本均未提及二者的关系,故B项错误;封建社会也曾发生过众多战争,但自然经济并未解体,故C项错误;三种课本都认同鸦片战争前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正确。
答案:D
2.(2020·清华大学高三5月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186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9 486.5万海关两,到1893年增长到26 799.5万海关两,晚清末年已突破84 884万海关两。这说明( )
A.清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
D.中国海关自主权日益丧失
解析:据材料“1864年,中国对外贸易额9 486.5万海关两,到1893年增长到26 799.5万海关两,晚清末年已突破84 884万海关两”,可知鸦片战争至清末中国对外贸易额不断增长,说明中国的开放程度不断扩大,故选B项;重农抑商指中国的商业政策,而材料说的是对外贸易,排除A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与对外贸易额关系不大,排除C项;中国海关自主权鸦片战争后就已经丧失,排除D项。
答案:B
3.1855年10月6日,上海福利洋行在《北华捷报》登载广告:“大量出售高品质加利福尼亚面粉,每袋五十磅,极便家用,每袋四元。另有最高品质火腿和奶酪,高档饼干、咖喱粉以及酱料,切条芒果酱,大量鞋、靴,大小灯罩和烟囱,以及其他各式商品。”材料表明( )
A.西洋商品大量涌入上海市场
B.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十分广泛
C.近代广告业由此开始并发展
D.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改变
解析:从题干可知,很多西洋商品涌入上海市场,故选A项;题干只体现外国商品的种类多,并未体现民族资本涉业范围广泛,故B项错误;C项中“开始”没有体现;不能从上海一个洋行的广告就说明国人饮食习惯发生深刻变化,故D项错误。
答案:A
4.下图反映了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
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
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
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
解析:根据图表可知,1872—1874年间中国的棉布交易量和棉布进口交易价格都呈下降的趋势,故A项错误;图片没有体现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故B项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增加,交易价格有所下降,这说明此时期外国棉布在中国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故C项正确;图片没有体现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故D项错误。
答案:C
5.(2020·河北唐山高三4月六校联考)《剑桥中国晚清史》写道:“鸦片战争后,既可以说中国人参与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开发,也可以说外国人参与了中国对它自身的商业开发。”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 )
A.洋商在中国使用机器生产
B.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C.中国农产品大量出口海外
D.买办经济在贸易中作用明显
解析:买办是指中国近代史上,帮助西方与中国进行双边贸易的中国商人,既有为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服务的特点,同时也有利于促进中国的经济近代化,与材料“中国人参与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开发,也可以说外国人参与了中国对它自身的商业开发”一致,故选D项。
答案:D
6.(2020·河北保定二模)下表为某学者研究洋务派军事企业的信息。由表可知,该学者( )
江南制造总局 | 1867至1905年,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 |
福州船政局 | 1883 至1895年,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造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 |
天津机器局 | “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 |
A.注意发掘与两次工业革命的关系
B.认为其摆脱了对外国人才的依赖
C.比较关注企业的生产效益
D.关注到企业自主自强的民族意识
解析:由材料“自造各种机器692座,各种工具11万件”“共自造机器66座。1872年制成拉轧机后,造船所用的铁梁等均能自造”“仿造康邦汽机,所省煤斤甚巨”可知洋务企业以“自强”为旗号,自主建造机器有利于抵御列强侵略,增强民族意识,故选D项。
答案:D
7.(2020·湖南怀化二模)1874年,一份奏折中说道:“窃谓北、东、南三洋须各有铁甲大船二号,北洋宜分驻烟台旅顺口一带;东洋宜分驻长江外口;南洋宜分驻厦门虎门,皆水深数丈,可以停泊。一处有事,六船联络,专为洋面游击之师,而以余船附丽之,声势较壮。”这表明( )
A.国防重心发生转移
B.朝野海权意识提高
C.筹划海防成为议题
D.中国海防力量增强
解析:从材料中奏折内容,可知涉及的是分配海军力量,加强海上防卫,体现的是部分官员重视筹划海防,将它作为政府的议题,故选C项;材料体现了清朝官员对于加强海防的建议,不能体现出清政府已经改变了重视塞防的国防重心,排除A项;材料只能体现出清政府内有一些官员希望加强海防建设,并不能体现出整个朝廷海权意识提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奏折是对现有的海军力量的任务分配,并不能体现出中国的海防力量比之前有所增强,排除D项。
答案:C
8.郑观应说:“惟东、西国例,公司虽官助厚资而成,亦无官督、商办之例。”麦孟华说:“中国公司,以官督办,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良法美意,以官督而悉败矣。”这反映( )
A.洋务企业阻碍民族工业发展
B.民族资本发展环境不断改善
C.洋务企业经营体制存在缺陷
D.政策转型推动民族工业进步
解析:“中国公司,以官督办,事权号令,皆出其手,任意吞蚀,莫敢谁何……良法美意,以官督而悉败矣”,表明官办企业存在的经营问题,洋务企业的经营体制存在缺陷,故选C项;洋务企业对民族工业的产生客观上起到促进作用,排除A项;材料表明官办企业存在经营问题,没有涉及民族资本发展问题,排除B项;材料表明官办企业存在经营问题,没有体现民族工业发展情况,排除D项。
答案:C
9.(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绅商阶层的诞生( )
A.表明近代社会结构变化
B.得益于传统经济的解体
C.阻碍了洋务企业的发展
D.颠覆了晚清的政治格局
解析:据材料“19世纪70—90年代,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由此,一个新的社会阶层——绅商,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诞生了”可知洋务运动后期,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融合产生新的经济和阶层,说明近代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故选A项;材料说绅商的产生是“一部分官僚资本与民族资本逐渐融合”,不是传统经济的解体,排除B项;绅商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洋务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推动了其发展,排除C项;绅商主要活动于经济领域,不足以颠覆晚清政局,排除D项。
答案:A
10.(2020·安徽黄山二模)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了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工人阶级。这一现象( )
A.催生了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
B.加速了近代中国城市化步伐
C.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推动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动
解析:据材料“随着洋务企业的发展,周围农业区的务农人口被吸引到大都市中成为产业工人或劳工,促使了这些城市的规模飞速膨胀”可知洋务运动推动城市工人数量增加和城市规模扩大,而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准是城市人口数量,故选B项;中国第一批无产阶级产生于鸦片战争后的外商企业中,排除A项;鸦片战争促使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城市人口数量增加,无法说明社会结构的变化,排除D项。
答案:B
11.(2020·山东淄博一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入职洋务企业机构、任职海关等涉外机构成为上海士人竞相角逐的职业;中日甲午战争后,“舍儒而商”成为沪上和江南士人的新风尚。这反映了( )
A.儒家的义利观念被士人抛弃
B.科举取士不合时宜
C.经济变动引发价值观念变化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解析: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江沪一带士人由入职涉外机构到“弃儒而商”,这反映了随着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士人的价值观念在不断变化,故选C项;材料涉及的是上海和江南士人,并非全部士人,且“抛弃”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士人“舍儒而商”属于思想观念的转变,无法据此得出科举取士不合时宜的结论,排除B项;士人从商不代表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排除D项。
答案:C
12.(2020·吉林长春一模)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早期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地域分布则以上海、广东为主。据此可知,当时的中国商办企业( )
A.行业分布较为广泛和均衡
B.带动了南方地区经济发展
C.代表中国工业的最高水平
D.依附于资本主义国际市场
解析:从材料“中国近代商办企业早期的业务领域主要集中在外贸服务、出口加工、进口替代等行业”可知,中国近代商办企业主要是从事与外国相关的行业,这反映出当时中国商办企业对资本主义国际市场的依赖,故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启动了工业化步伐,近代中国从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1884年,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而沿海工业的绝大部分又聚集于上海、天津、青岛、广州和辽宁中南部以及江苏南部的少数城市;广大内陆地区虽然资源丰富,但工业产值不到10%。
——摘编自邹晓涓《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1842年以后,中外贸易不断扩大,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生产规模较小,仍处于自然经济的落后态势中。随着中国市场的逐渐开辟,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而正常的商品交易则越来越扩大。
——摘编自张易《近代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工业化步伐”启动的主要因素,指出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基本特征。
解析:第(1)题第一小问“因素”,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从自然经济向半殖民地经济转换”得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结合所学得出,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第二小问“特征”,据材料一“启动了工业化步伐”“然而农业一直是国家的主要经济命脉”得出经济结构不合理;据材料一“投资于轻工业的资本比重为工业总投资的42%,到1933年上升到72.7%;相比之下,投资重工业的资本则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得出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据材料一“70%以上的工业集中于占国土面积不到12%的东部沿海狭长地带”得出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
答案:(1)因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自然经济解体;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特征:经济结构不合理(近代工业兴起,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工业结构投资不平衡(轻工业为主,重工业为辅);产业分布区域不均衡(集中于东南沿海,内陆分布很少)。
(2)根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解析:第(2)题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二“中外贸易不断扩大”得出贸易总量不断扩大,据材料二“鸦片和棉纺织产品为主要进口品”“鸦片贸易的比重就逐渐减少了”得出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据材料二“茶叶、丝绸、初级矿产品、手工制品等为中国的主要出口品。中国的出口商品科技含量很低”得出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二“1842年以后”结合所学得出,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答案:(2)特点:贸易总量不断扩大;进口产品以工业品为主;出口商品主要为科技含量低的农副产品。影响:中国经济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并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对外依赖性强,并成为列强的经济附庸。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约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和阻碍对外贸易健康发展的主要原因。
解析:第(3)题,据材料一“鸦片战争爆发以后,中国被迫打开国门”结合所学得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答案:(3)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男耕女织,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棉纺织业的结合是自然经济的主要形式,也是封建制度的基础。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输华商品比战前增加了3.5倍,其中棉纺织品占总价值的70%。原“衣被天下”的东南沿海,一些专以纺织为业的农村因而受到很大冲击。与此同时,外国商人还从中国大量收购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的生产发展。外商操纵中国丝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的丝、茶生产服务于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并日益商品化。这种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 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
——摘自曹中原《中国自然经济究竟何时开始解体》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解析:据材料“农产品商品化的趋势,诱使土地所有者改变农业生产的目的,不得不面对农产品市场,调整种植结构以增加收入。生产目的的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自然经济的性质,为自然经济的解体敲响了丧钟”可得出观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然后以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历程为例说明这个观点即可。
答案:示例:
论题: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论述: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依靠侵略特权的保护和机器工业品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导致洋纱首先涌入中国东南沿海的市场,因其质优价廉,取代土纱,使中国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与此同时,随着洋布的输入,逐渐取代土布,家庭手工棉纺织业的逐渐破产,造成中国农家的“织”与“耕”分离,这样,越来越多的农民购买洋纱洋布,促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此外,列强还大量收购中国以丝、茶为大宗的农副土特产品,丝、茶等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它们在农业经济中的自给自足的成分,造成中国丝、茶生产服从于国际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总之,鸦片战争后,列强利用侵略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把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推动了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1第32讲百家争鸣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7第22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5第16讲美苏争锋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