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完美版教学课件ppt
展开16.2《六国论》教学设计
教材: 部编新教材 课时数:1-3 教学模块:第八单元 授课教师: | |||
授课类型 | 文言文阅读 | 文学阅读与写作 | 活动与交流 |
课题 | 六国论 | ||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
| ||
教学重难点 |
| ||
学情及授课内容 概要 | 从记叙步入议论,高一学生要逐步学会如何避免人云亦云,拥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就要求他们不仅要尝试更多角度,更要阅读和品鉴更多人物和历史,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方能登堂入室,稳步迈向成年。 | ||
教学方式、资源 | 以讲授、讨论交流、课堂练习等方式为主的课堂教学,有交互白板或一体机演示,效果会更佳。 | ||
(六国为什么破灭?你怎么看?) 【提问】六国为什么被灭?汉代的贾谊说因为“仁义不施”,唐代的杜牧说因为“不爱其民”,这两种看法都强调统治者要善待百姓,然而本文作者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他认为六国败亡的关键是贿赂,他为什么这么说?他说的有道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文章。 【关键词】背景 论 借古讽今 (为什么同一历史现象解释会有大不同?) 【提问】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分别是什么? 【点拨】中心论点是“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第一个分论点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第二个分论点是“不赂者以赂者丧”。 【清障】扫清以下文字障碍: 弊在赂秦(lù) 六国互丧(sàng) 思厥先祖父(jué) 暴霜露(pù) 颠覆(diān) 弥(mí) 殆尽(dài) 胜负之数(shù) 如弃草芥(jiè) 与(yǔ)嬴 燕国(yān) 洎(jì) 咽(yàn) 邯郸(hán dān) (作者?时代背景?“论”的特征?)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时人誉之为“王佐才”,但他大器晚成,年近五十才成名,与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 【背景】北宋建国后一百年间,与契丹、西夏大小六十余战,败多胜少。政治上的专制腐败,军事上的骄惰无能,带来外交上的极端软弱。到苏洵生活的年代,北宋每年要向契丹、西夏交纳大量的银、绢。这样贿赂的结果是助长了契丹、西夏的气焰,极大地损伤了国力,带来了无穷的祸患。针对这一现实,苏洵撰写了《六国论》。 【论】一种文体,“论”是以论证为主的说理方式,论的任务主要是论证某一问题、某一人物、某一事理的是非得失。它的特点是:要有明确的论点,有可信的论据,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政论、文论、史论、学术论文等,都属于这个范畴。 【关键词】实词 虚词 句式 翻译 (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 【活动】提请学生翻译,老师点评,并和学生互动,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重点词语】 1.非兵不利 兵:兵器 利:锋利 2.弊在赂秦。 弊:弊病。 赂:赠送财物,此处指向秦割地求和。 3.赂秦而力亏 亏:削弱 4.破灭之道也 原因 5.或曰 不定代词,有人 6.不赂者以赂者丧 因为 7.率赂秦耶 都 8.不能独完 保全,形作动 【讨论交流1】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点拨1】提出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总领全文。作者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提出中心论点,不仅紧扣题目、明确了论题,而且便于后文驰骋文墨、自由论证,在结构上具有提领下文、统摄全篇的主导作用。 【讨论交流2】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是怎样的?试简要分析。 【点拨2】两个分论点实际上是从正(第一个分论点)、反(第二个分论点)两方面进一步揭示了中心论点,使中心论点完备周密,在逻辑上站稳了脚跟。 (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 【活动】提请学生翻译,老师点评,并和学生互动,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 秦以攻取之外 以:介词,用、凭 2.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小(大)的方面,形作名 3.其实百倍 它的实际数目,那实际上 4.固不在战矣 固:本来 5.思厥先祖父 其 6.暴霜露 暴通“曝”,冒着 7.暴秦之欲无厌 通“餍”,满足; 8.奉之弥繁 更加; 9.强弱胜负已判 判:断定 10.至于颠覆 至于: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引出下文的结果 颠覆:国家灭亡; 11.理固宜然 固:副词,本来。宜然:应该这样 12.以地事秦 以:介词,拿 事: 侍奉 13.此言得之 适宜、得当 【讨论交流】本段主要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分析。 【点拨】(1)对比论证。有以下几组对比。①祖辈、父辈创业艰难与子孙轻易割地的对比:“暴霜露,斩荆棘”与“如弃草芥”。②诸侯土地有限与秦国贪欲无厌的对比:“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③诸侯贿赂频繁与秦国侵略更厉害的对比:“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通过以上几组对比,说明了诸侯割地的情形和后果,得出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结论,从而有理有据、确凿有力地论证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一分论点。 (2)引用论证、比喻论证。引用古语“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既补充了上文的论证,又含有收束之意。而比喻使语言形象、贴切,充分表现出“赂秦”的弊病之大,使论证深入浅出,明白易晓,增强了说服力。 (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 【活动】提请学生翻译,老师点评,并和学生互动,掌握以下知识要点: 1.终继五国迁灭 继,随着。迁灭,灭亡。 迁,改变的意思 2.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结交,亲附 3.五国既丧 已经 4.义不赂秦 名作动 坚持道义 5.始速祸焉 才招致 6.后秦击赵者再 两次 7.李牧连却之 使……退却,打退 8.洎牧以谗诛 洎,及,等到。 以,介词,因为。 9.革灭殆尽 革灭:灭亡。革,除去。殆:副词,近乎,几乎。 10.可谓智力孤危 智谋和力量。 11.诚不得已 的确,确实 12.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向使:假设连词,假使。爱:爱惜。 13.刺客不行 不去行刺 14.胜负之数 天数,命运。 15.或未易量 或:或许。易:轻易 【讨论交流1】齐国和燕赵两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点拨1】①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②不赂者灭亡的原因:齐:与嬴而不助五国,作壁上观,最终被灭;燕:派遣荆轲刺秦王,自招祸患;赵:诛杀良将,自毁长城。 【讨论交流2】最后一句话从假设角度论证,请分析其表达效果和所起的作用。 【点拨2】这句话运用假设论证的方法,提出与上文所论史实相反的情况以及可能出现的不同结果,虽为假设,但又不下断语,表现了文章论述语言的准确性、分寸感,恰到好处;同时提出假设,总结六国情况,使论证更加深入全面, 中心论点更加鲜明有力,也为下文进一步假设作铺垫,从反面将论证推进一层。 (读通句子 翻译文段 整理要点 讨论难点) 1.礼天下之奇才 以礼相待,名作动 2.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为:治理。 无使:不要让。 为……所:被动;劫:胁迫,挟持 3.日削月割 日月:一天天、一月月,名作状 4.苟以天下之大 苟:如果 以:介词,拿。 5.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从:跟随 故事:旧事,成例。 【讨论交流】最后两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起到什么作用?表达效果如何? 【点拨】(1)假设论证、类比论证。 (2) 假设六国能够“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从另一个可能性的角度演绎历史,对六国命运表示惋惜,同时类比“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是把北宋比作六国,透露出借古论今的本意,也是对中心论点的加深和补充。 (3)说理之外动之以情,比如对六国的惋惜就是对当今局势的关切,作者希望北宋统治者能够吸取教训,勿重蹈覆辙。 【关键词】形象 抽象 写作 (《六国论》描绘了哪些形象?) 【讨论交流】好的议论文都是抽象与形象相结合,通读全文,找一找,为了打动读者,苏洵描绘了哪些形象? 【点拨1】首先: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这是第一个形象:诸侯割走了土地,让出了实力,却只换来一晚上的好觉,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秦兵又来了,怎么办?再割,但这么割下去,结果就是: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 这是第二个形象:诸侯的土地有限,而秦国的欲望无限,你给的越频繁,它就打得越频繁,最后不用打,强弱对比的形势已经很分明了,对此,作者还打了一个比方: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这是第三个形象:用割地的方式来求和,就好比抱着柴禾去救火,柴禾不烧光,火就不会灭,你的土地不割完,人家根本不会收手。 你看,这哪里是议论?分明就是刻画形象啊!那些个胆小怕战,一次次委曲求全的诸侯们,被苏洵刻画得入木三分。同时,这样做的后果也历历在目,这样的形象,丰满不丰满?当然很丰满。意境深不深远?很深远。
(怎样让你的议论形象起来?) 【讨论交流】为了在议论中更加形象,作者用了哪些方法?给你哪些启发? 【点拨】主要有这些方法(1)在议论中穿插记叙或描写。像 “得一夕安寝”“暴霜露,斩荆棘”“食之不得下咽”等等,记叙,过程很详细;描写,形象又生动,如在眼前。 (2)大量运用修辞。如“以有尺寸之地”,运用夸张的手法,极言其所得甚微。对于“割城”“赂秦”的具体方式,用“今日”“明日”,夸张地说明了“赂秦”的频繁;用“五城”“十城”,以层递的方式揭示了“赂秦”的力度越来越大。再如“封天下之谋臣”与“礼天下之奇才”是对偶,又是互文,作者两边各举一例,封则举“谋臣”,礼则举“奇才”,使得文章语言高度凝练;还有“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用比喻(也是引用)形象地说明了六国因贿赂而导致土地被蚕食殆尽的过程。 (3)启发:形象和抽象各有各的表现力。形象能够直接被人们感知,说服力强;抽象是大脑加工的结果,感染力强。写文章要想表现力强,就要形象与抽象相结合。 (关于苏洵和《六国论》,你还知道哪些?) 【对苏洵的评价】 一篇议论,由《战国策》纵人之说来,却能与《战国策》相伯仲,当与子由《六国论》并看。(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一百一十三) 赂字篇眼,紧粘后祸,为鉴警时也。若就六国言六国,不如次公中肯,而警时则此较激切。以地赂,以金增赂,所赂不同而情势同,读之魄动。(浦起龙《古文眉铨》卷六十三) 以赂秦作主,而又补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非利害,了然如指诸掌。至其气雄笔健,段落紧密,尤自出人头地。篇末一结,若预烛南宋之主和,而深为寄慨,识更远到。(唐德宜《古文翼》卷七) 观诸侯之割地赂秦,非谋诎智昏,出一不得已也,即不割亦未必不亡。老泉持论,不为无见。末数语,阴指契丹,特借题发挥耳。(林纾) 借六国赂秦而灭,以暗刺宋事,其言痛切悲愤,可谓深谋先见之智。(朱川) (回首千里暮云平) 一、本节课的知识要点: 【文言现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文化现象】论的写作特点、借古讽今的手法、形象与抽象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二、【能力运用】你写作文,怎样把抽象的道理与形象的描绘结合起来呢?
板书设计 (读苏辙的《六国论》,比较其观点和本文有哪些不同?)
|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ppt课件,共2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作者简介,轶事典故,创作背景,注释注解,全文翻译,文言字词,文学赏析,课后作业,六国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演示ppt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学演示ppt课件,共3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四川眉山三苏祠,六国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赂秦力亏,不赂者盖失强援,弊在赂秦,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一,分论点二,举例论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下册16.2 *六国论教案配套课件ppt,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注意字音,文体知识,公元和公元前的区别,《六国论》写作背景,破灭灭亡,兵武器,利锋利,弊弊端,赂割地贿赂,而连词因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