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2 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浙江)(讲)
展开2022年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练测(新高考·浙江)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专题1.2 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讲)
【考试要求】
1.理解原命题和原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的含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2.了解逻辑联结词“且”、“或”、“非”的含义.
3.理解命题的必要条件、充分条件、充要条件的意义,能判断并证明命题成立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高考预测】
命题重点主要集中在以函数、方程、不等式、立体几何线面关系、数列等为背景的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定.从近5年命题看,其在试卷中选择题的位置基本稳定在前5 、6小题.
【知识与素养】
知识点1.命题及其关系
(1)命题的概念
在数学中把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假命题.
(2)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
(3)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①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
②两个命题互为逆命题或互为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典例1】设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记.下列两个命题:
①数列的任意一项都是正整数;
②数列第5项为10. ( )
A.①正确,②错误 B.①错误,②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②都错误
【答案】A
【解析】
因为是方程的两个不等实根,所以1,,
因为,
所以,即当时,数列中的任一项都等于其前两项之和,
又1,,所以,,,以此类推,即可知:数列的任意一项都是正整数,故①正确;②错误;因此选A.
【规律方法】
1.正确的命题要有充分的依据,不一定正确的命题要举出反例,这是最基本的数学思维方式,也是两种不同的解题方向,有时举出反例可能比进行推理论证更困难,二者同样重要.
2. 判断四种形式的命题真假的基本方法是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判断逆命题的真假,然后根据等价关系确定否命题和逆否命题的真假.如果原命题的真假不好判断,那就首先判断其逆否命题的真假.
知识点2.逻辑联结词
(1)用联结词“且”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____,读作______”.
(2)用联结词“或”联结命题p和命题q,记作_____,读作“____”.
(3)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就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_____,读作“_____”.
(4)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
【典例2】(2020·全国高考真题(理))设有下列四个命题:
p1:两两相交且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必在同一平面内.
p2:过空间中任意三点有且仅有一个平面.
p3:若空间两条直线不相交,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p4: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则m⊥l.
则下述命题中所有真命题的序号是__________.
①②③④
【答案】①③④
【解析】
利用两交线直线确定一个平面可判断命题的真假;利用三点共线可判断命题的真假;利用异面直线可判断命题的真假,利用线面垂直的定义可判断命题的真假.再利用复合命题的真假可得出结论.
【详解】
对于命题,可设与相交,这两条直线确定的平面为;
若与相交,则交点在平面内,
同理,与的交点也在平面内,
所以,,即,命题为真命题;
对于命题,若三点共线,则过这三个点的平面有无数个,
命题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空间中两条直线相交、平行或异面,
命题为假命题;
对于命题,若直线平面,
则垂直于平面内所有直线,
直线平面,直线直线,
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可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为假命题,
为真命题,为真命题.
故答案为:①③④.
【重点总结】
1.逻辑联结词与集合的关系:“或、且、非”三个逻辑联结词,对应着集合运算中的“并、交、补”,因此,常常借助集合的“并、交、补”的意义来解答由“或、且、非”三个联结词构成的命题问题.
2.“pq”“pq”“p”形式命题真假的判断步骤:
(1)确定命题的构成形式;
(2)判断其中命题p、q的真假;
(3)确定“pq”“pq”“p”形式命题的真假.
3.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
(1)pq真⇔p,q至少一个真⇔(p)(q)假.
(2)pq假⇔p,q均假⇔(p)(q)真.
(3)pq真⇔p,q均真⇔(p)(q)假.
(4)pq假⇔p,q至少一个假⇔(p)(q)真.
(5)p真⇔p假; p假⇔p真.
4.命题p且q、p或q、非p的真假判断规律:pq中p、q有一假为假,pq有一真为真,p与非p必定是一真一假.
知识点3.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2)如果p⇒q,q⇒p,则p是q的充要条件.
【典例3】(2020·天津高考真题)设,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首先求解二次不等式,然后结合不等式的解集即可确定充分性和必要性是否成立即可.
【详解】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或,
据此可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规律方法】
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若 ,则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 ,则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若 ,则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等价法:即利用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 集合关系法: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的集合为M,满足命题q的集合为N,则M是N的真子集等价于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是M的真子集等价于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M=N等价于p和q互为充要条件,M,N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1 四种命题的关系及真假判断
例1.以下命题为假命题的是( )
A.“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的逆命题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
C.“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
D.“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
【答案】A
【解析】
A.“若m>0,则方程x2+x-m=0有实数根”的逆命题是“若方程x2+x-m=0有实数根,则m>0”,
由判别式△=1+4m≥0得 ,故A是假命题,
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逆命题是“全等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为真命题,根据逆命题和否命题为逆否命题,则命题“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全等”的否命题是真命题,
C.“若xy=1,则x,y互为倒数”的逆命题是“若x,y互为倒数,则xy=1”为真命题.
D.“若A∪B=B,则A⊆B”为真命题,则“若A∪B=B,则A⊆B”的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故选:A.
【规律方法】
1.四种命题反映出命题之间的内在联系,要注意结合实际问题,理解其关系(尤其是两种等价关系)的产生过程,关于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也可以叙述为:
(1)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命题的逆命题;
(2)同时否定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来的否命题;
(3)交换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并且同时否定,所得的新命题就是原命题的逆否命题.
【变式探究】
在下列四个命题中,其中真命题是( )
①“若,则”的逆命题;
②“若,则”的否命题;
③“若,则方程有实根”的逆否命题;
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的逆命题.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逐一考查所给命题的真假:
①“若,则”的逆命题为“若,则”该命题为真命题;
②“若,则”的否命题为“若,则不垂直”,
由可得:,据此可知:不垂直”,该命题为真命题;
③若,则方程的判别式,方程有实根为真命题,则其逆否命题为真命题;
④“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为”的逆命题为“三个内角均为的三角形为等边三角形”,该命题为真命题;
综上可得:真命题是①②③④.
本题选择B选项.
考点2 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
例2.(山东卷真题)已知命题p:;命题q:若,则a<b.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由时成立知p是真命题,由可知q是假命题,所以是真命题,故选B.
【总结提升】若要判断一个含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的真假,需先判断构成这个命题的每个简单命题的真假,再依据“或”:一真即真,“且”:一假即假,“非”:真假相反,做出判断即可.
【变式探究】
(山东省春季招生)设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因为命题为真,命题为真,所以为真, 、为假,
选A.
考点三 充要条件的判定
例3.(2020·天津高考真题)设,则“”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首先求解二次不等式,然后结合不等式的解集即可确定充分性和必要性是否成立即可.
【详解】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或,
据此可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例4.(2020·浙江高考真题)已知空间中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m,n,l,则“m,n,l在同一平面”是“m,n,l两两相交”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将两个条件相互推导,根据能否推导的结果判断充分必要条件.
【详解】
依题意是空间不过同一点的三条直线,
当在同一平面时,可能,故不能得出两两相交.
当两两相交时,设,根据公理可知确定一个平面,而,根据公理可知,直线即,所以在同一平面.
综上所述,“在同一平面”是“两两相交”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例5.(2021·浙江高三月考)设是两条直线,是两个平面,则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找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即由选项能够推出,而由不能推出选项.
【详解】
对于C:,又,所以,即.
显然,反过来不正确.
故选:C.
【规律方法】
充要关系的几种判断方法
(1)定义法:若 ,则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若 ,则是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若,则是的充要条件; 若 ,则是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2)等价法:即利用与;与;与的等价关系,对于条件或结论是否定形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
(3) 集合关系法:从集合的观点理解,即若满足命题p的集合为M,满足命题q的集合为N,则M是N的真子集等价于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N是M的真子集等价于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M=N等价于p和q互为充要条件,M,N不存在相互包含关系等价于p既不是q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的必要条件
【变式探究】
1.(2021·浙江高三其他模拟)条件p:是条件q: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分别解不等式化简命题,利用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
p:由,解得:,
q:由,解得:或,
由,而q推不出p,
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A.
2.(2021·浙江高三专题练习)“”是“函数在上为增函数”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先求出在上为增函数对应的的范围,根据集合包含关系即可得出.
【详解】
由可得,
若在上为增函数,则在恒成立,
即在恒成立,则,
,
则可得“”是“函数在上为增函数”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故选:A.
3.(2021·江西赣州市·高三二模(理))等比数列中,,则“”是“”的( )
A.充要条件 B.充分不必要条件
C.必要不充分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由题设,令公比为,分别确定、时的取值范围,即可判断它们的充分、必要关系.
【详解】
等比数列中,令公比为,
∴若,则有;若,则有或,
∴“”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选:B
考点四: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应用
例6. (2021·浙江高一期末)已知,,且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利用集合法,将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转化为两集合间真包含关系,列出关于的不等式组,解不等式组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解:,,且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是的真子集,
所以或,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故答案为:.
例7.设:实数满足,:实数满足.
(Ⅰ)当时,若为真,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当时,若是的必要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Ⅰ)当时,:,:或.
因为为真,所以,中至少有一个真命题.
所以或或,
所以或,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Ⅱ)当时,:,
由得::或,
所以:,
因为是的必要条件,
所以,
所以,解得,
所以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规律方法】
1.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
(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
2.把握探求某结论成立的充分、必要条件的3个方面
(1)准确化简条件,也就是求出每个条件对应的充要条件;
(2)注意问题的形式,看清“p是q的……”还是“p的……是q”,如果是第二种形式,要先转化为第一种形式,再判断;
(3)灵活利用各种方法判断两个条件之间的关系,充分、必要条件的判断常通过“⇒”来进行,即转化为两个命题关系的判断,当较难判断时,可借助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来判断.
【变式探究】
1.使a>0,b>0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是( )
A.a+b>0 B.a-b>0
C.ab>1 D. >1
【答案】A
【解析】因为a>0,b>0⇒a+b>0,反之不成立,而由a>0,b>0不能推出a-b>0,ab>1,>1,故选A.
2.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答案】
【解析】
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所以是的真子集,所以,
故答案为.
【特别警示】
根据充要条件求解参数范围的方法及注意点
(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组)求解.
(2)注意点: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错误.
【学科素养提升】
转化与化归思想
转化与化归思想是指在对问题做细致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联想,把未知解的问题转化到在已有知识范围内可解的问题,借助旧知识、旧经验来处理新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转化与化归思想在本节中的应用主要是:(1)判断命题真假:原命题和其逆否命题同真同假,原命题的逆命题和原命题的否命题同真同假;(2)充要条件和集合的包含关系间的等价转化等
【典例】已知函数f(x)=3x-3-x,∀a,b∈R,则“a>b”是“f(a)>f(b)”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因为f(x)=3x-3-x,所以函数f(x)=3x-3-x为(-∞,+∞)上的单调递增函数,从而由“a>b”可得“f(a)>f(b)”,由“f(a)>f(b)”可得“a>b”,即“a>b”是“f(a)>f(b)”的充分必要条件,故选C.
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1章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讲练 第1章 第2讲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命题,四种命题及其关系,已知a,b∈R,条件p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艺术生)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与练:考点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 这是一份(艺术生)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讲与练:考点2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命题的概念,四种命题及相互关系,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已知命题p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讲与练 第1章 第2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 这是一份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考点突破讲与练 第1章 第2节 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含解析),共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