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原卷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原卷版)01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原卷版)02
    还剩2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练习,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古代诗歌阅读,句子默写,语言表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登快阁》同步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了却”二字,渲染出了诗人办完公事后如释重负的欢快心情,与“快阁”之“快”暗相呼应。

    B.诗人登上快阁,在晚晴余辉里倚栏远眺,“倚晚晴”三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情态,也为下句的描写做了铺垫。

    C.第五句中“朱弦”指琴,“佳人”即美人,引申为知音;这句话是说友人远离,自己早已没有弹琴的兴致。

    D.诗人即使见到美酒,眼中也不会流露出喜悦之色,一个“横”字传神地勾勒出诗人无可奈何、孤独无聊的神情。

    2.下列各项文学知识表述中有误的是(  

    A.《史记》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B.《史记》与《汉书》虽都是纪传体,但二者在体裁上也有差异,《史记》是“通史”,而《汉书》是“断代史”。

    C.鲁迅先生一生著述甚丰,他的小说作品相对集中地收集在《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三册之中。

    D.词牌是我们辨认词的格式、音韵、节奏的重要依据,词牌与词的内容往往并不相关,如“桂枝香”“登快阁”“望海潮”都是如此。

    3.我国有“四大文化名楼”,下列对联与名楼对应的一项是(  

    ①祢衡洲上千年恨,崔浩楼头一首诗。

    ②高楼出云千里目,黄河入海一蓑翁。

    ③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④我辈复登临,目极湖山千里而外;奇文共欣赏,人在水天一色之中。

    A.①鹳雀楼      ②岳阳楼      ③黄鹤楼      ④滕王阁

    B.①滕王阁      ②黄鹤楼      ③鹳雀楼      ④岳阳楼

    C.①黄鹤楼      ②鹳雀楼      ③岳阳楼      ④滕王阁

    D.①岳阳楼      ②鹳雀楼      ③滕王阁      ④黄鹤楼

    二、古代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4.下列对《登快阁》中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了作者公务之暇登快阁眺望。 “痴儿”是作者的自嘲,但显示出一种兀傲的神情。“倚”字用得好,含有倚阁及赏晚晴两重意思。

    B.颔联描写出自己登快阁后的所见。这一联描写了“落木”、“千山”、“天”、“江”和“月”等景物,气象阔远,寄托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大自然的向往。

    C.尾联不说自己“想弃官归隐”,而是用了“归船”、“长笛”、“白鸥”等词语,这是将“想弃官归隐”这种抽象的思想感情用形象的东西表达出来,增加了诗歌的形象之美。

    D.诗人在结尾处为排遣烦忧的“归船”、“白鸥”之想不但呼应了起首,顺势作结,给人以“一气盘旋而下之感”,而且意味隽永,让人想象无穷。

    5.分析诗歌颈联运用典故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黄斌老所画横竹①

    黄庭坚

    酒浇胸次不能平,吐出苍竹岁峥嵘。

    卧龙偃蹇雷不惊,公与此君俱忘形。

    晴窗影落石泓②处,松煤浅染饱霜兔③。

    中安三石使屈蟠,亦恐形全便飞去。

    注释:①黄庭坚贬戎州时,与黄斌老交往。黄斌老善画竹,画了一幅横竹送黄庭坚,黄庭坚因而作了此诗。②石泓:石砚。③霜兔:用兔毫制成的笔。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句写出黄斌老画竹的心情,同时又是诗人以此自道郁愤不满之情。

    B.黄庭坚作诗善炼句,“卧龙偃蹇雷不惊”一句,表现了横竹苍劲挺拔、处变不惊,传神逼真,也是黄斌老个人品格的写照。

    C.第三联宕开一笔,由眼前之竹想象斌老作竹之景,虚实相生。

    D.尾联运用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斌老之竹的夭矫、灵气,颇具栩栩如生之感。

    7.诗人是怎样表现黄斌老画竹独具一格的风格特点的?请简要分析。

                                                                                  

                                                                                  

                                                                                  

    三、句子默写

    8.按要求填空。

    1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写景阔远清旷,自古推为名句,《登快阁》中也有类似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庭坚在《登快阁》中描绘自己初登快阁亭时所览胜景,展现自己胸襟怀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透露了诗人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和对登快阁亭欣赏自然景色的渴望。

    、语言表达

    9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清代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满纸荒唐言,把辛酸泪。都云怍者痴,谁解其中味!”

    ②此后,诗人杜甫也叹息“百年歌肉苦,未见有知音”。

    ③宋代的黄庭坚则慨叹“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④东汉诗人曾悲叹“不惜歌者苦,但伤知荇稀”,说出了没有知音的苦闷。

    ⑤他们都异口同声地焦急地召唤着“知音”,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人们的赏识。

    A.④③②①⑤ B.④②③①⑤ C.⑤④②③① D.⑤④③②①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答。

    唐代韩愈提倡“词必己出”“陈言务去”,为汉语贡献了如“蝇营狗苟”“同工异曲”“俱收并蓄”“落井下石”等生动的成语。宋代江西诗派的黄庭坚在《答洪驹父书》中说:“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分析材料,请说说关于文学的创作韩愈和黄庭坚分别提倡怎样的观点?

    韩愈提倡:                                         

    黄庭坚提倡:                                         

     

     

    相关试卷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课后练习题,共6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优秀综合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优秀综合训练题,共2页。

    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练习: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 下册登快阁练习,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情景默写,古代诗歌阅读,六二句,是诗人巧用典故的中句,现代文阅读,语言文字运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登快阁》同步练习(原卷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