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教师版).docx
    • 学生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学生版).docx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教师版)第1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教师版)第2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教师版)第3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学生版)第1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学生版)第2页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学生版)第3页
    还剩3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6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5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1年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
    科学
    亲爱的同学:
    欢迎参加考试!请你认真审题,积极思考,细心答题,发挥最佳水平。答题时,请注意以下几点:
    1.全卷共8页,有四大题,37小题。全卷满分16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3.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4.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u-64 Zn-65
    5.本卷g取10N/kg
    卷I 客观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稀土有工业“黄金”之称,由于其具有优良的光电磁等物理特性,可以大幅度提高坦克、飞机、导弹等的战术性能。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铈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g                               B. 铈原子的核电荷数是58
    C. 铈元素符号是Ce                                                  D. 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失去电子
    【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单个元素符号的理解与运用。化学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原子序数从小至大排序的化学元素列表,能够准确地预测各种元素的特性及其之间的关系,因此它在化学及其他科学范畴中被广泛使用,作为分析化学行为时十分有用的框架。
    【解答】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C12元素质量的1/12,并不是以g为单位,故A表述有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显示,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即为58,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显示,元素符号为Ce,C正确;
    D、由于铈元素为稀土金属元素,表现出强的还原性,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D正确。
    故答案为:A。
    2.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是两种用途广泛的有机物。已知由这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中,测得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 50%                                  B. 7.4%                                  C. 8.7%                                  D. 无法计算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甲苯 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12×7+8×100%=8.7%,甘油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12×3+8+16×3×100%=8.7%,由此可知,两物质中氢元素质量分数相等,所以无论按何种比例混合,都不影响氢元素质量分数,混合物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仍为8.7%;
    故答案为:C。
    3.如果用图表示各种概念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1
    2
    3
    4
    A
    动物
    无脊椎动物
    软体动物
    蜗牛
    B
    生物
    多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
    酵母菌
    C
    植物
    被子植物
    蕨类植物
    苔藓类植物
    D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A. A                                           B. B                                           C. C                                           D. D
    【答案】 A
    【解析】【分析】动物根据其体内是否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身体背部都有一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的身体上都没有脊椎骨,属于无脊椎动物。在自然界中,有一些生物,例如:草履虫、衣藻、酵母菌、细菌等,它们的个体微小,仅由一个细胞构成,属于单细胞生物。而我们肉眼可见的动植物个体,一般都是由许多细胞构成的,属于多细胞生物。植物根据它们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而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都属于孢子植物。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按照从微观到宏观的顺序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解答】若用该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那么从1到4应该是从大到小的关系。
    A、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包括软体动物,蜗牛属于软体动物,A所列的概念与图示相符,符合题意。
    B、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是并列关系,与图示不符,B不符合题意。
    C、植物包括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与裸子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属于孢子植物,C所列的概念并不是从大到小的关系,不符合题意。
    D、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是从小到大的关系,与图示正好相反,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下列各项都是硫酸铜的性质,其中一项与另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是(   )
    A. 能溶于水形成蓝色溶液
    B. 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蓝色沉淀
    C. 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 铁丝插入溶液后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
    【答案】 A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的生成的变化是物理的变化。
    【解答】A、硫酸铜溶于水形成蓝色的溶液,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能够生成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生成白色的硫酸钡沉淀,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铁丝插入硫酸铜溶液中,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A与其它三项不同;
    故选A。
    5.如图为根尖的结构示意图,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

    A. ④区细胞排列不整齐      B. ③区细胞排列紧密      C. ②区细胞体积较大      D. ①区细胞内有叶绿体
    【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根尖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解题。据图可知:①是成熟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
    【解答】解:A.④是根冠;起到保护根尖的作用,细胞排列一般不整齐;故正确;
    B.③是分生区;细胞形状规则、核大、细胞小;细胞排列紧密;故正确;
    C.②是伸长区;分生区产生的细胞,通过细胞生长,不断增加细胞体积;故正确;
    D.①是成熟区;分布有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区域,但细胞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依靠叶制造的有机物生活;故错误;
    故答案为:D。
    6. 下列生殖方式与桃树开花相同的是( )
    A. 杨梅结果                           B. 樟树嫁接                           C. 月季扦插                           D. 土豆长芽
    【答案】 A
    【解析】【解答】桃树开花、结果与杨梅结果都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属于有性生殖,而樟树嫁接、月季扦插、土豆长芽没有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属于无性生殖.
    故选:A
    【分析】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由亲本产生的有性生殖细胞(也叫配子),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受精卵(也叫合子),再有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7.2018年入冬以来,部分地区病毒性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很多人感觉今冬流感“来势汹汹”。春季也是各种传染病的高发期,最近小林患了病毒性感冒,体温达 40℃左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感冒要做好预防工作,其中勤洗手从防治传染病的措施来说是属于保护易感人群
    B. 此时他的消化功能下降,原因是酶的活性降低了
    C. 该同学体温一直维持在 40℃左右,此时他的产热大于散热
    D. 要治疗该同学的病毒性流感,要给他使用抗生素
    【答案】 B
    【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或RNA。酶的催化作用有赖于酶分子的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的完整。若酶分子变性或亚基解聚均可导致酶活性丧失。
    【解答】A、勤洗手属于预防传染病中的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故A错误;
    B、小林的体温达到40℃,而人体内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当温度高于37℃时,酶的活性降低,导致消化能力下降,消化能力下降;故B正确;
    C、如果该同学的产热大于散热,则他的体温会继续升高,而不是维持在40℃不变,所以虽然他在发烧,当体温依然恒定,即产热等于散热;故C错误;
    D、治疗病毒性感冒不能使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只能破坏细胞壁,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8.下列有关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逆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要看着物镜
    B. 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可看到更多的细胞
    C. 看到的物像在视野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D. 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擦拭目镜和物镜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顺时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为防止物镜碰到玻片,眼睛应注视物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就越少,看到的细胞体积越大.所以将10×和10×的镜头改为10×和40×的镜头后,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由100倍变为400倍,放大倍数变大,看到的细胞数目减少了,故B错误;
    C、由于使用显微镜时,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所以当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应把玻片向右下方移动方可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故C正确;
    D、实验完毕用洁净的纱布将显微镜的镜身擦拭干净,用擦镜纸将目镜和物镜擦拭干净,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包括:取镜与安放显微镜、对光、安放玻片、观察标本、整理与存放显微镜.
    9.下列现象中,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
    ①昼夜现象 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③昼夜交替 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 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
    A. ①②③                           B. ④⑤⑥                           C. ②③⑥                           D. ①③⑤
    【答案】C
    【解析】【分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2)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
    【解答】①昼夜现象,是由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引起的,错误;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③昼夜交替,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昼长夜短是由地球的公转引起的,错误;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是由地球的自转引起的,正确。所以②③⑥由自转引起,C选项正确。
    故选C
    10.下列关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红热的铁丝在空气中能燃烧                                
    B. 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
    C. 各种金属在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                      
    D. 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也能与氧气反应
    【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金属的性质及与氧气反应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A.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能燃烧,不符合题意;
    B.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可以初步比较一些金属的活动性,符合题意;
    C.不是所有金属常温下都能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
    D.在较高温度下能与氧气反应的金属,在常温下不一定与氧气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1.利用飞机空投救灾物资时,采取的正确投掷方法是( )
    A. 在目标的正上方投下                B. 刚过目标就投                C. 提前投下                D. 都不行必须降落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惯性知识,可以判断货物在脱离飞机落下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因此就容易作出判断了。
    【解答】飞机释放一包救灾物资,救灾物资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继续向前飞行,救灾物资在下落过程中,都是以原来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投掷点应选在接近目标的正上方提前投掷物体才会掉在目标区。若在其他位置投掷都不会掉在目标区里面。
    故答案为:C
    12.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B. 活动频繁,历时长
    C. 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 突发性强,历时短   
    【答案】 D
    【解析】【分析】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了泥石流的特点:突发性强,历时短;规模大,危害严重;活动频繁;危及面广,且重复成灾。
    【解答】规模可以很大,历时短,危及面大。
    13.炎热的夏天,喝一杯冰镇可乐是许多人感受清凉的一种方式。下列关于可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可乐是一种溶液,其中的一种溶质是二氧化碳气体 ,说明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溶于水
    B. 可乐喝到肚子里后,人过会会打嗝,这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C. 可乐里面除了二氧化碳气体外,还有其他溶质,这说明,可乐是不饱和溶液
    D. 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答案】 C
    【解析】【分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剂中所溶解的溶质已达最大量(溶解度)的溶液。即溶质与溶液接触时,溶解速度与析出速度相等的溶液。溶质的量未达到对应的饱和状态的溶液,称做不饱和溶液。溶解度,符号S,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解答】A.可乐是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气体是其中一种溶质,所以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故A正确;
    B.可乐进入人体后,所处的环境温度升高,而人会打嗝则说明有气体放出,当温度升高可乐中的气体会放出,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B正确;
    C.饱和溶液与溶液中的溶质种类无关,且可乐中二氧化碳气体能够放出,则说明可乐是二氧化碳的饱和溶液;故C错误;
    D.冰过的可乐比不冰过的可乐口感更好,因为冰过的可乐二氧化碳含量比不冰过的多,所以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14.长方体木箱放在水平地面上,木箱上放一木块,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 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 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 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等于木箱与木块重力之和,木箱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木箱对木块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块对木箱的压力,大小不相等,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①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相互作用力的条件是:①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相互作用的条件进行判断.
    15.如图所示,为使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移动时,通电螺线管对条形磁铁的斥力变大,则电源和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式可以是( )

    A. G接F,E接B,D接H B. G接F,E接A,D接H
    C. G接E,F接B,D接H D. G接E,F接A,D接H
    【答案】 A
    【解析】【分析】由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可知,要使两磁铁相互排斥,故可知电磁铁的磁极。根据右手螺旋定则可知螺线管的电流方向,因要使排斥力变大,故就增大电流,即减小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
    【解答】因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则可知螺线管左侧为S极,右侧为N极,则由右手螺旋定则可知电流由右侧流入。故H应接电源正极,G接电源负极,故C错误。
    因滑片右移时要求磁极增强,则应使电流增大,即滑动变阻器的接入电阻减小,故滑动变阻器应接入PB部分。故滑动变阻器只能接B接线柱;故B、D错误。
    而A中电流由E接B,经滑动变阻器进入H,即电流由右侧流入,经G流出进入电源负极,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6.工业上可用如下反应制取金属钡:2Al+4BaO 高温__ 3Ba+Ba(AlO2)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铝能被磁铁吸引                                       B. 生成物Ba(AlO2)2属于氧化物
    C.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答案】 C
    【解析】【分析】A、根据铝的性质分析;
    B、根据氧化物定义分析;
    C、根据化合价的计算规律分析;
    D、根据复分解、置换反应定义分析。
    【解答】A、铝不能被磁铁吸引,不符合题意;
    B、 生成物Ba(AlO2)2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不符合题意;
    C、反应前铝元素为0价,反应后为+3价, 反应前后铝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符合题意;
    D、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7.在台球比赛中,选手推动球杆撞击白球。白球发生运动后碰撞其它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水平桌面滚动的球受到了重力,重力对它做了功
    B. 手推动球杆前进时,手对球杆做了功
    C. 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做了功
    D. 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人的手还在对白球做功
    【答案】 B
    【解析】【分析】功有两个要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可以从功的二要素的角度判断物体是否做功。
    【解答】A.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而球在水平方向滚动,没有在重力的方向上运动,因此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手推动球杆前进,手给球杆一个推力,球杆在这个力的方向上前进一段距离,这时手对球杆做功,故B正确;
    C.桌面对球的支持力向上,而球没有在这个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不做功,故C错误;
    D.白球撞击黑球后没有静止,是因为白球有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18.如图所示,三个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A、B、C三种液体,它们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现分别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

    A. pA>pB>pC                    B. pA=pB=pC                    C. pA<pB<pC                    D. pA=pC>pB
    【答案】 A
    【解析】【解答】 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强是液体压强,其大小P=ρgh , 从图中可知hA>hB>hC , 而压强相等,因此可知ρA0<ρB0<ρC0;当从三个容器内抽出相同深度的液体后,根据p=ρgh可知,减小的压强ΔPA<ΔPB<ΔPC , 因此剩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是PA>PB>PC故选A
    【分析】本题注意条件,是求抽出相同深度后的压强,不能混淆。
    19.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溶液不一定都是混合物
    B. 将100g 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为25g
    C. 常温下将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会使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
    D. 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则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仍为25%
    【答案】D
    【解析】【分析】A、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
    B、在一定的温度下,某物质在 100克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该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C、大部分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个别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解答】A、溶液中含有溶质和溶剂,所以至少含有2种物质,一定是混合物,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将100g KCl饱和溶液蒸干得到25g固体,此时溶剂的质量只有75g,故则KCl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应该大于25g,故B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常温下将饱和Ca(OH)2溶液加热到50℃,仍旧是饱和溶液,故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从25%的H2SO4溶液中取出10mL,取出溶液的质量分数也为25%,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0.某气体可能含有水蒸气、一氧化碳、氢气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其成分,最佳的实验方案是将气体依次通过装置(假设每次吸收或反应均完全)(    )

    A. 丁、甲、丙、丁、乙                                           B. 丁、甲、丙、丙、乙
    C. 丁、丙、甲、丁、乙                                           D. 丁、丙、甲、乙、丁
    【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验证气体成分时,通过溶液中会带入水蒸气,所以要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然后再验证其它气体分析,注意有干扰的物质在验证前要先排除干扰。
    【解答】要确定气体成分,为防止从溶液中带出水蒸气,应先验证水蒸气,然后再利用CO氧化后的产物为二氧化碳,氢气氧化后的产物为水验证氢气和CO的存在,验证时会防止干扰,要保证通入氧化铜装置时没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所以装置应先通过丁,再通过丙,然后通入甲,再先验证生成物的水分证明氢气,即通入丁,最后验证二氧化碳的生成,证明CO的存在;
    故答案为:C。
    卷Ⅱ 主观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题;共26分)
    21.如图甲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心脏的不同部位.

    (1)图甲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________.
    (2)葡萄糖最终________处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________(选填数字).
    【答案】(1)唾液、肠液和胰液中的淀粉酶(2)小肠;①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中进行的循环流动,叫作血液循环.根据血液循环的途径不同,可以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人体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如图甲模拟淀粉的消化过程,图乙是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图中数字①②③④分别表示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和左心室不同部位.据此解答.
    【解答】解:(1)淀粉的消化开始于口腔,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进入小肠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被分解成葡萄糖.消化淀粉的消化液有唾液、肠液和胰液.故图甲中“剪刀”模拟消化液中的唾液、肠液和胰液中的淀粉酶.(2)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即体循环是指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的循环;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葡萄糖最终在小肠处毛细血管被吸收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首先进入心脏的①右心房.
    22. 如图为农田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组成的食物网,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该食物网由________ 条食物链组成.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________ 者.
    (3)在该食物网中,蝗虫和田鼠的关系是________ .
    (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会导致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________ .
    【答案】 (1)3(2)生产(3)竞争(4)降低
    【解析】【解答】解:(1)食物链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图中食物链有:水稻→蝗虫→麻雀→蛇、水稻→麻雀→蛇、水稻→田鼠→蛇,因此该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为3条.
    (2)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水稻属于 生产者,可通过 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3)在该食物网中,蝗虫和田鼠同时以水稻为食,所以蝗虫和田鼠的关系是 竞争.
    (4)如果大量捕杀蛇类,会导致田鼠和麻雀的数量增加,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水稻产量 降低.
    故答案为:(1)3  (2)生产  (3)竞争  (4)降低
    【分析】(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3.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钾、硝酸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做了以下实验: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图甲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
    (2)原白色固体的组成有________种可能;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________;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________,观察现象.
    【答案】 (1)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2)2(3)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加入过量硝酸钡后过滤,在滤液中加入过量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分析】五种物质都可溶于水,由图1可知,加入水后固体质量减小但没有全部溶解,说明上述物质间发生反应生成了沉淀;由于碳酸钠、硫酸钠都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沉淀,那么一定存在硝酸钡;由图2可知,加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那么沉淀应为碳酸钡和硫酸钡的混合物,说明了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和硫酸钠。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说明了不含有氢氧化钠,而溶液中是否具有氯化钾无法证实。
    (1)BC段固体质量减小,应该是沉淀在稀硝酸中溶解,由于碳酸钡与酸反应生成气体,应该在沉淀溶解的同时看到有气泡产生;
    (2)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原来的白色固体中肯定含有碳酸钠、硫酸钠、硝酸钡,但是否含有氯化钾无法确定;
    (3)D点时,沉淀不再溶解,那么溶液中肯定含有剩余的硝酸,没有完全反应的硝酸钡和反应产物硝酸钠;
    (4)要验证是否存在氯化钾,只需在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即可。
    【解答】(1)由上述分析可知,BC段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冒出;
    (2)由上述分析可知,原白色固体的组成有2种可能;
    (3)D点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钠、硝酸钡、硝酸; 
    (4)为进一步探究该白色固体的成分,该组同学取少量原固体样品于试管中,加足量水溶解,加足量的硝酸钡,过滤;再向滤液中加硝酸银,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含有氯化钾,否则则没有。
    24. 2015年5月4日,北京的王女士因混合使用洁厕灵(盐酸)和84消毒液(次氯酸钠)清洁马桶,中毒死亡.其原因是2HCl+NaClO=NaCl+Cl2+H2O产生的氯气有毒.
    (1)上述反应中,氯元素化合价最高的物质是________ (填字母).
    A.HCl     B.NaClO     C.NaCl    D.Cl2
    (2)《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允许自来水厂使用氯气对天然水进行灭菌消毒,在此之前还要经过沉降等净化操作;要求水的总硬度(在CaCO3计)不超过450mg/L,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 .
    (3)已知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那么,溴原子核内质子数为________ ;溴原子易________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答案】 B;加热煮沸;35;得到
    【解析】【解答】解:(1)A、氢元素显+1价,设H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
    B、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
    C、钠元素显+1价,设Na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z=0,则y=﹣1价;
    D、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Cl2属于单质,故氯元素的化合价为0.故选:B.
    (2)Cl2表示氯气、氯气是由氯元素组成的、1个氯气分子等;
    (3)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过滤、吸附、消毒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再送到千家万户,自来水在输送过程中可能被污染,所以要加热煮沸后再饮用;
    (4)依据溴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是2+8+18+7=35,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个,所以易在化学反应中得到电子,从而趋向于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5)氯和溴两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上下关系,二者属于同一族.
    故答案为(1)B;(2)加热煮沸;(3)35;得到;
    【分析】(1)根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2)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进行分析;
    (3)根据自来水常用的净水方法进行解答;
    (4)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可知其电子层数,由最外层电子数判定其得失电子的情况;
    (5)根据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判断.
    2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本地大气压的大小,其中弹簧测力计和2mL注射器的自重可忽略不计,活塞与针筒之间气密性很好,但摩擦较大。他进行了如下实验。

    (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________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减小活塞与针筒之间的摩擦,小明找来润滑油涂在活塞与针筒壁上,再次测量后发现摩擦减到很小。于是他重新将活塞推至底端,用橡皮帽密封小孔。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5.1N时,针筒开始向右移动,又测得针筒全部刻度的总长度为4cm,则本地大气压强的测量值为________Pa.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 (1)1.5;不变(2)1.02×105;偏小
    【解析】【分析】(1)当针筒开始向右移动时,它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即f=F;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钩码的重力无关;
    (2)首先根据S=VL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然后根据公式p=FS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值。如果注射器内残存空气,那么大气压力F0=F内+F拉 , 即测出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肯定偏小,即测定的大气压强的值偏小。
    【解答】(1)拔去橡皮帽,将活塞推至底端,当绳端钩码加至2N时,针筒恰由静止开始向右移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5N,则活塞与针筒间的摩擦力为1.5N;若绳端钩码增加为3N,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不变;
    (2)注射器活塞的横截面积S=VL=2mL4cm=0.5cm2=5×10-4m2;
    大气压强的值为:p=FS=5.1N5×10-4m2=1.02×105Pa。
    小明发现将活塞推至底端时,注射器前端小孔内的气体无法排尽,这将使得大气压的测量值偏小。
    26.智能穿戴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图为最新型的智能穿戴设备谷歌眼镜,它集WiFi、照相机、导航、探测倾斜度的重力感应装置等多功能于一体。

    (1)重力感应装置可以侦测到眼镜佩戴者头部的倾斜程度。如图为重力感应装置的部分结构,其中A是高为2毫米、质量为0.1克的正方形金属重物,固定在的轻质金属杆中点,杆的两头粘连在BC两个感应器上。则金属A的密度是________千克/米3 , 当装置水平放置时,B感应器受到杆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牛。
    (2)智能眼镜的使用和普及还存在着争论。下列属于支持使用智能眼镜的理由有________。(可多选)
    A.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网上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
    B.智能眼镜距离人体很近,所释放的电磁波会影响人的大脑,用户生活在辐射更为严重的环境中;
    C.智能眼镜外观时尚、佩戴舒适,并可作为太阳镜使用;
    D.用户长时间使用智能眼镜时,一只眼睛关注现实世界,另一只眼镜充斥虚拟屏幕,会使用户眼睛疲劳,出现视觉混淆的状况;
    E.利用重力感应装置的侦测,可提醒佩戴者不可长期低头玩手机。
    【答案】 (1)12.5×103千克/米3;0.0005(2)A、C、E
    【解析】【分析】(1)首先根据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计算出A的体积,然后根据ρ=mV计算金属A的密度。将C点看作支点,物体A的重力是阻力,B点的支持力是动力,阻力臂是动力臂的一半,根据杠杆平衡条件计算出B点的支持力;最后根据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得到B点受到的压力;
    (2)分析智能眼镜可能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1)金属块A的体积:V=0.002m3=8×10-6m3;
    金属块A的密度:ρ=mV=1×10-4kg8×10-6m3=12.5×103kg/m3。
    将C点看作支点,物体A的重力是阻力,B点的支持力是动力,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到:F×L1=G×L2
    F×L1=0.001kg×10N/kg×12×L1F=0.0005N
    那么B点受到杆的压力位:0.0005N。
    (2)支持智能眼镜的理由:智能眼镜具有精确的导航功能,并能网上冲浪,可实现随时办公;智能眼镜外观时尚、佩戴舒适,并可作为太阳镜使用;利用重力感应装置的侦测,可提醒佩戴者不可长期低头玩手机。故选ACE。
    故答案为:(1)12.5×103kg/m3 , 0.0005;(2)ACE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6题;共42分)
    27. 某校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为了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装置中玻璃板与钟罩之间用凡士林密封,每个钟罩内放一只盛有某种液体的小烧杯,甲、乙、丙三个装置内放油生长状况相同的同一植物,实验在夏天某一晴朗的上午进行,请你与该小组同学一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甲、乙、丙装置中完全相同的三株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将________ .
    (2)上述实验装置中,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________ .
    (3)针对甲、乙两装置,要去的科学的实验结论,处理________ 这一变化不同外,其余实验条件均相同.
    (4)重物,阳阳同学观察图甲和图乙时发现,在钟罩壁上有许多水珠,芳芳同学说这些水珠是植物通过________ 作用散失的水分凝聚而成的.
    (5)将甲、乙、丙三个钟罩同时放在光下 , 几小时后,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用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________ .
    (6)分别取在光下放置几个小时的甲、乙、丙装置中相同大小的一片叶子,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________ 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叶片变蓝的是________ 装置中的叶片.
    【答案】(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甲、丙(3)二氧化碳(4)蒸腾(5)氧气(6)叶绿素;甲
    (7)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解析】【解答】:    解:(1)实验前要对植物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除去叶片内原有的淀粉,如果叶片内残留有以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淀粉,实验结果就会不明显,为了排除原有淀粉的干扰,放到黑暗片一昼夜,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原来的淀粉消耗完后,就不会干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加明显.
    (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一组对照实验只能有一个变量,甲和丙的变量是光照,因此若要探究光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必备条件,应该选择的实验装置组合是甲、丙.
    (3)图为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就要把二氧化碳设计成变量,甲装置中是清水,不能吸收二氧化碳,图三装置中就要装入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甲组形成对照实验.
    (4)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装置中的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会凝结在塑料袋的内壁上.
    (5)氧气有助燃的特性,甲装置试管中收集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出氧气.
    (6)酒精能溶解叶绿素.这样处理后,摘取一片部分遮光的叶片,除去不透光纸片后,将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酒精逐渐变为绿色溶液,因此,是叶绿素溶于酒精.
    在实验甲、乙两装置中,叶片甲的装置内是清水,乙装置内是氢氧化钠溶液,由于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甲、乙两装置的变量是二氧化碳.比较甲与乙,甲遇碘变蓝,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比较甲与丙,甲遇碘变蓝,丙遇碘不变蓝,可得出结论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7)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制造的有机物里.呼吸作用的原理是在线粒体里在氧气的作用下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可见要想提高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促进光合作用,并抑制呼吸作用,因此为了促进植物的生长,应该适当增加温室里的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产量,还可采取的措施是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故答案为:(1)将原有的淀粉运走耗尽;(2)甲、丙;(3)二氧化碳;(4)蒸腾;(5)氧气;(6)叶绿素;甲;(7)延长光照时间;增加昼夜温差;合理密植,间作套种等.
    【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碘遇到淀粉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2)图示中的实验装置设置的对照实验是:甲与乙,变量是二氧化碳,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甲与丙,变量是光,目的是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
    28.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氢氧化钙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因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他们对反应后溶质大胆提出猜想,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含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CaCl2溶液呈中性。
    (1)【猜想与假设】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________;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HCl;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
    猜想Ⅳ:溶液中的溶质有CaCl2、Ca(OH)2、HCl。
    (2)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经过讨论,同学们直接得出猜想________是不正确的。为了验证余下的哪一个猜想是正确的,同学们又做了以下实验。
    (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________
    猜想Ⅲ不正确
    ②再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向里面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
    猜想________不正确
    猜想________正确
    (4)有气泡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5)【拓展】还可以单独用下列哪种物质来证明上述猜想是正确的________。
    A.CuO  B.AgNO3 C.Cu  D.NaOH
    【答案】 (1)CaCl2(2)Ca(OH)2+2HCl=CaCl2+2H2O;Ⅳ(3)溶液不变红色;Ⅰ;Ⅱ
    (4)CaCO3+2HCl=CaCl2+H2O+CO2↑(5)A
    【解析】【分析】根据反应后溶液中成分除生成物外还可能有反应物剩余分析;根据酸的化学性质及鉴别的方法分析。
    【解答】(1)若氢氧化钙与盐酸恰好中和,则反应后溶液中只有氯化钙,但氢氧化钙和盐酸也可能有其中一种有剩余;
    (2)氢氧化钙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a(OH)2+2HCl=CaCl2+2H2O;因氢氧化钙与盐酸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所以猜想 Ⅳ 是不正确;
    (3)猜想三不正确,说明没有氢氧化钙,则加入酚酞后,溶液不变红色; 向反应后溶液中加入适量CaCO3 ,有气泡生成,说明有盐酸剩余,则猜想 Ⅱ 正确,猜想Ⅰ不正确;
    (4)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
    (5)A、氧化铜能与酸反应产生蓝色溶液,正确;硝酸银与生成的氯化钙和盐酸都能产生白色沉淀, 不能验证,错误;铜与盐酸不反应,不能验证,错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但没明显现象不能验证,错误;氧化铜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为 CuO+2HCl=CuCl2+H2O 。
    故答案为:(1) CaCl2 ;(2)Ca(OH)2+2HCl=CaCl2+2H2O ; Ⅳ ; (3)Ⅰ ; Ⅱ;(4) CaCO3+2HCl=CaCl2+H2O+CO2↑ ;(5)A;
    29.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实验回顾】如图是实验室用红磷燃烧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
    (1)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2)实验原理:由于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瓶内________ 减小,烧杯中水倒吸到集气瓶.若装 置的气密性良好,操作规范,用量筒测量进人瓶中水的体积,能粗略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问题提出】有实验资料表明:燃烧过程中当氧气体积分数低于7%时,红磷就无法继续燃烧,因此通过上述实验,测量结果与理论值误差较大.
    【实验改进】
    Ⅰ.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图2实验装置,再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
    Ⅱ.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测量项目
    实验前
    实验后
    烧杯中水的体积
    烧杯中剩余水的体积
    集气瓶(扣除内容物)和导管的容积
    体积/mL
    80.0
    54.5
    126.0
    (1)铁生锈过程发生复杂的化学反应,首先是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交流表达】
    (2)根据如表数据计算,改进实验后测得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从实验原理角度分析,改进后的实验结果比前者准确度更高的原因是:
    ①________ ;
    ②________ .
    【答案】(1)4P+5O22P2O5;气压
    (2)2Fe+2H2O+O2=2Fe(OH)2;20.2%;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
    【解析】【解答】(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红磷燃烧消耗氧气,使瓶内的气压变小,水倒吸,故填:气压;
    实验改进:(1)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Fe(OH)2],故填:2Fe+2H2O+O2=2Fe(OH)2;
    (2)根据反应前后烧杯内水的体积变化可以看出,消耗的氧气的体积是:80﹣54.5=25.5mL,故氧气的体积分数为:25.5mlL126mL×100%≈20.2% , 故填:20.2%;
    (3)使用铁的缓慢氧化消耗氧气,使氧气消耗的更为彻底,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的体积,使实验结果更为准确,故填:铁的缓慢氧化使集气瓶中的氧气消耗更为彻底,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测量时考虑到导管容积和扣除内容物后的集气瓶容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分析】根据已有的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原理进行分析解答,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气体被消耗,压强变小,故会产生水倒吸的现象;根据铁生锈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30.小芳为了探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为3V恒定)

    (1)用笔画线将甲图中电路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滑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3V,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电阻R的I﹣U图象如图丙中a,分析图象中数据,电阻R的阻值为R=________ Ω,可得结论:在________ 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________ .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________ 

    (4)小芳仅将实验中的电阻R拆下,换用一个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继续实验.移动滑片P到某一点,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小灯泡两端电压为________ V,实验得到L的I﹣U图象如丙中的图线b,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 W

    【答案】(1)解:(2)电阻R断路
    (3)5;电阻;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4)1.8;0.625
    【解析】【解答】(1)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A端移动时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小:把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入电路,实物电路图如图所示:

    (2)闭合开关后,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示数为3V,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电阻R断路;
    (3)图丙中a电压U=1.5V,电流I=0.3A,电阻R的阻值为R=UI=1.5V0.3A=5Ω,可得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滑动变阻器除保护电路外,另一作用是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
    (4)由图丙知,电压表量程是0~3V,最小分度值是0.1V,电压表示数是1.8V;由图丙可知,灯泡额定电压2.5V对应的电流是0.25A,则灯泡的额定功率P=UI=2.5V×0.25A=0.625W.
    故答案为:(1)见上图;(2)电阻R断路;(3)5;电阻;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改变电阻R两端电压;
    (4)1.8;0.625
    【分析】(1)根据实验原理连接实物电路图.
    (2)电路故障有两类:短路和断路;电路短路时,短路部分无电压,电流大;电路断路时,断路部分无电流,电压大.
    (3)根据图示找出a所对应的电压和电流,根据公式R=UI求出电阻;分析电流与电压的示数变化,得出电流与电压的正比例关系;
    (4)由图丙确定电压表量程与最小分度值,读出电压表示数;由图丁找出灯泡额定电压对应的电流,然后由电功率公式P=UI求出灯泡的额定功率
    31.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1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 ________ cm.
    (2)如图2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示位置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
    (3)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________ (选填“大于”或“小于”)像“B”.
    【答案】(1)10.0(2)能(3)大于
    【解析】【解答】(1)由图中,平行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说明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光屏上得到的最小、最亮的光斑便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焦距为40.0cm﹣30.0cm=10.0cm.
    (2)由图可知此时物距为u=18cm,这时2f>u>f,成倒立放大实像,当撤去光屏,人眼睛在光屏的位置能看到物体的实像;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8cm处时,即u>2f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以由实验可知像“A”大于像“B”.
    故答案为:(1)10.0;(2)能;(3)大于.
    【分析】(1)掌握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根据焦距的概念,计算出焦距的大小.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
    (2)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实像是光线的真实会聚,可以直接用眼睛观察到;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2.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易溶于水,易被氧化,能与碘反应。人体缺乏维生素C可能引发多种疾病。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它研究如下:
    实验一、甲同学联想到西红柿等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放置时间长短是否对维生素C的含量产生影响。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测定原理:C6H8O6 +I2→C6H6O6 +2HI)
    Ⅰ.把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分别捣碎,用纱布将汁液挤入两个烧杯中;
    Ⅱ.取两支盛有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的试管,分别滴加上述两种汁液,边加边振荡,直到蓝色刚好消失,记录滴数如下:
    汁液
    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放置一周的西红柿的汁液
    滴数
    12
    20
    实验二、乙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进行了如下表所示实验。
    编号
    维生素C溶液的处理方法
    使40毫升KMnO4溶液褪色的平均滴数
    1
    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15
    2
    强烈阳光直射5小时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2
    3
    60℃水浴加热l0分钟后,放置于室内暗处0.5小时
    21
    (1)据实验一,你认为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________。
    (2)据实验二,你认为他们探究了________、________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3)据实验一、二的结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________(至少写出2条)
    【答案】(1)新鲜的西红柿汁液(2)光照;温度(3)新鲜水果蔬菜及时吃,保存时最好放在暗处冷藏
    【解析】【分析】根据该步的实验现象回答,向2mL蓝色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新鲜西红柿和放置一周的西红柿汁液,加入的滴数越多,则汁液中含有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
    【解答】(1)VC能与碘反应,故VC能使蓝色碘的淀粉溶液褪色,在等量的蓝色碘的淀粉溶液中加入两种不同的西红柿液汁,如使溶液褪色,加入的西红柿液汁滴数越多,则汁液中含有维生素C的含量越低,西红柿中维生素C含量高的是新鲜西红柿的汁液;
    (2)根据实验二,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可知光照影响维生素C的含量;第一组和第三组可知温度影响维生素的含量;
    (3)由实验可得,蔬菜、水果放置时间越长,维生素C含有越低,所以西红柿等蔬菜、水果应该食用新鲜的;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低温、避光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故答案为:(1)新鲜西红柿的汁液;(2)温度、光照;(3)新鲜蔬菜水果应尽早食用;在贮存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时,应低温、避光以防止其中的维生素C过量流失,降低食物的营养价值。
    四、解答题(本大题共5题;共32分)
    33.崇左市八大小区陆续交房入住,小华家安装的电热水器铭牌如表所示
    XX牌全自动电热水器
    型号:HMPZ﹣12D
    净重:10kg
    额定电压:220V
    类别:防触电保护类
    额定功率:2kW
    水容量:40L
    出厂日期:2015年5月18日
    编号:201505118
    (1)为安全起见,电热水器应选用图中的________ 插座(选填“甲”或“乙”)

    (2)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多大?
    (3)热水器装满水,正常工作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有80%被水吸收,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70℃,需要加热多长时间?(已知c水=4.2×103J/(kg•℃),ρ水=1.0×103kg/m3)
    【答案】(1)乙
    (2)解:由P=U2R得电热丝的电阻:R=U2P=200V22000W=24.2Ω;
    答:该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电热丝的电阻为24.2Ω;
    (3)解:水的体积V=40L=40dm3=4×10﹣2m3 ,
    由ρ=πV可得,水的质量:
    m=ρV=1.0×103kg/m3×4×10﹣2m3=40kg,
    水吸收的热量:
    Q吸=cm(t﹣t0)
    =4.2×103J/(kg•℃)×40kg×(70℃﹣20℃)
    =8.4×106J,
    由η=得消耗的电能:
    W==8.4×106J80%=1.05×107J,
    由P=Wt可得加热器工作的时间:
    t=WP=1.05×107J2000W=5250s=87.5min.
    答:热水器装满水,正常工作时电热丝产生的热量有80%被水吸收,要使水温从20℃升高到70℃,需要加热87.5min.
    【解析】【解答】(1)根据金属外壳用电器的安全用电进行分析,即金属外壳必须接地线;
    (2)已知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根据电功率的变形公式R=U2P即可求出电阻值;
    (3)知道热水器的容积,利用密度公式求水的质量,又知道水的初温和末温、水的比热容,利用吸热公式求水吸收的热量,不计热量损失时消耗的电能W=Q吸 , 根据t=WP求出加热时间.
    【分析】从表中获取必要的数据,利用热量公式、电功率公式、吸热公式等进行计算是本题考查的主要内容,属于公式的基本应用,只要弄清数据间的关系,即可顺利解答.
    34.如图所示是故事《三个小和尚》的插图,小和尚住在200m高的山顶上,每天要走1500m的路来到山脚下的井里打水,然后挑水回到寺庙里.

    (1)小和尚打水时发现,打满水的桶还在水中时,感觉桶很轻,刚把桶从水中拉离水面就感觉桶变“重”了.请你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
    (2)如果小和尚利用一根长为1.8m的扁担挑着一担水,前面的水桶总质量为25kg,后面水桶总质量为20kg,假设两个水桶都放在扁担的两端,则小和尚要平稳的挑起这两桶水,肩膀应放在离前端________ m远的地方较好.(不计扁担的重力和形变,下同)
    (3)小和尚从山脚把这两桶水挑回寺庙,需克服水和水桶的重力做多少功?
    【答案】(1)桶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桶变重了(2)0.8
    (3)解:G=mg=(25kg+20kg)×10N/kg=450N,
    克服水和水桶的重力做功W=Gh=450N×200m=90000J
    【解析】【分析】(1)桶离开水面,桶只受重力和拉力作用,对桶的拉力等于鱼的重力.
    桶在水中时,桶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和浮力、竖直向下的重力,对桶的拉力等于重力和浮力的差.(2)扁担是一个杠杆,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以求出肩膀(支点)的位置.(3)已知前面的水桶总质量和后面水桶总质量,可求得其重力,又知道小和尚住在200m高的山顶上,利用W=Gh可求得需克服水和水桶的重力做多少功.
    【解答】解:(1)桶在水里和离开水面,桶的质量不变,桶的重力不变,但桶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桶变重了;(2)肩膀与扁担接触位置为支点,如图所示,

    O为支点,
    F1=G前=m1g,F2=G后=m2g,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F1LOA=F2(1.8m﹣LOA),
    即:25kg×g×LOA=20kg×g×(1.8m﹣LOA),
    解得:LOA=0.6m,肩膀应离扁担前端0.8m处.(3)G=mg=(25kg+20kg)×10N/kg=450N,
    克服水和水桶的重力做功W=Gh=450N×200m=90000J.
    故答案为:(1)桶离开水后,失去了水的浮力,使人感觉桶变重了;(2)0.8;(3)需克服水和水桶的重力做90000J的功.
    35.如图甲所示是使用汽车打捞水库中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质量均匀分布的正方体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v=0.1m/s向右运动。图乙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力F跟时间t变化的图象。设t=0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和滑轮的摩擦,g取10N/kg。求:

    (1)水库水的深度。
    (2)重物的密度。
    (3)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的最小功率。
    【答案】 (1)由图象可知,水库水深h=vt1=0.1m/s×40s=4m;
    (2)由图象可知,正方体的边长:l=vt2=0.1m/s×10s=1m , 重物的重力G=4.5×10N ,
    由公式G=mg , V=l3可得,"ρ=mV=Gl3g=4.5×104N(1m)3×10N/kg=4.5×103kg/m3"
    (3)当重物出水前拉力最小,此过程的功率最小                                                                        
    出水前重物受到的浮力: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1m)3=1.0×104N ,                                          
    由F浮=G﹣F可得,重物出水前最小拉力:F=G﹣F浮=4.5×10N﹣1.0×104N=3.5×104N ,                                            
    所以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的最小功率:P=Fv=3.5×104N×0.1m/s=3.5×103W .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重物完全露出水面所用的时间t1=40s , 根据s=vt求出水库水的深度;(2)露出水面后绳子的拉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求出正方体的边长,根据公式ρ=mV求出物体密度的大小;(3)从图象上可以看出物体出水前拉力最小,此过程的功率最小,利用F浮=ρ水gV排求出浮力,利用F=G﹣F浮求出最小拉力,最后利用P=Fv求出最小功率。
    36.小青在实验室发现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盐酸,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取10克此盐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加入氢氧化钠的
    体积/毫升
    0
    1.0
    8.0
    9.5
    10.5
    12.0
    16.5
    烧杯中溶液的pH
    1.0
    1.3
    2.0
    3.9
    9.9
    11.9
    12.8
    (1)请你绘制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

    (2)请根据图象找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据此计算此瓶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按1.0克/毫升计算)
    【答案】(1)
    (2)由上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约为10.0mL(9.7mL~10.3mL之间取值均可),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mL×1.00g/mL×4%=0.4g,
    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
    HCl  +   NaOH=NaCl+H2O
    36.5       40
    10gx       0.4g
    36.510gx=400.4g
    x=3.65%
    答:此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5%。
    【解析】
    【分析】根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及对应的PH值找准点即可作图,根据图象找出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的氢氧化钠的体积即可进行计算。
    【解答】(1)根据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及对应的PH值找准点即可作图,所以本题答案为:

    (2)由上图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约为10.0mL(9.7mL~10.3mL之间取值均可),
    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0.0mL×1.00g/mL×4%=0.4g,
    设参加反应的盐酸的质量分数为x,则有
    HCl  +   NaOH=NaCl+H2O
    36.5       40
    10gx       0.4g
    36.510gx=400.4g
    x=3.65%
    答:此瓶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65%。
    37.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4·8H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________。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 。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环,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________ 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________,甲烷属于________(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________(写一条)。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3千克/米3 , “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 ________牛,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广燃,说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
    【答案】 (1)适应;不需要;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自我修复(2)3:5:32;有机物;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3)4.116×108 ;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解析】【分析】可燃冰的化学性质,它的作用,以及它对环境的影响,可燃冰的主要成分为甲烷,开采可燃冰应注意安全。
    【解答】  (1)1、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可以发现天然气的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随着环境的改变,依旧能很好地附和天然气, 适应了环境 。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例如甲烷就是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所产生的。细菌没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真菌有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因为海洋系统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因此它的自我修复能力很强。
    (2) 可燃冰(CH4·8H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12:(4+2×8):(16×8)=3:5:32。甲烷当中含有碳元素,而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有机物 。石油和煤都含有硫,燃烧会形成酸雨,造成空气污染,可燃冰完全燃烧产生只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几乎不会对环境产生污染。
    (3) “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 ,由于“蓝鲸一号”是漂浮海面,而且又是静止,所以浮力=重力,42000吨=42000000千克,G=mg=42000000千克×9.8N/Kg=4.116×108 N
    故答案为:(1)适应;不需要; 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 自我修复 ;(2) 3:5:32 ; 有机物 ; 几乎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3) 4.116×108 ; 压强变小、温度升高

    相关试卷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7: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7,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7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7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2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9: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9,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9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9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3:

    这是一份备战2022 中考科学 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3,文件包含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3学生版docx、备战2022中考科学浙江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模拟试卷3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3页, 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