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04577/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04577/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2204577/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Word版,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十〕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选项中的词牌名和词句填入画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词牌名〕辛弃疾黄花谩说年年好,也趁秋光老。绿鬓不惊秋,假设斗尊前,人好花堪笑。 , 家住三山岛。何日跨归鸾,沧海飞尘,人世因缘了。A. 定风波 盈盈笑语无烦恼 B. 菩萨蛮 一川烟雨寒波渺
C. 醉花阴 蟠桃结子知多少 D. 西江月 舞低杨柳楼心俏2.以下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为哪一项〔 〕A. 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他们依然关心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
B.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一名重点大学的学生,用一个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劝勉正在读高三的堂弟。
C. “烟中列岫青无数,雁背夕阳红欲暮〞,一位游子望着暮霭中连绵起伏的群山和南飞的大雁,轻声吟唱着。
D.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其女之美,宛在眼前,撩拨了无数文人墨客心中关于江南女子的绵绵情思。3.杜牡?叹花?与“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衔接的诗句是〔 〕A.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C.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D. 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4.以下关于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野泊对月有感①周莘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欲问行朝②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A. 首联承题,止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不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六省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5.选择在下面一首七律中的括号处应填入的最贴切的句子〔 〕江中看月作〔清·袁枚〕
江风送月海门东,人到江心月正中。
〔 〕,一船鸡犬欲腾空。
帆如云气吹将灭,灯近银河色不红。
如此宵征信奇绝,三更三点水精宫。A. 半树佛花香易散 B. 万里鱼龙争照影 C. 二月郊行最有情 D. 三千组练挥银刀6.以下对?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第三节的鉴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A.诗人在狱中看到窗外大雪,触景生情,以第一人称口吻,追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为生活奔忙而受尽苦难的一生。
B.大堰河纯洁无私的内心世界如同雪一样洁白无瑕,而白雪覆盖大地的庄严肃穆的景象正好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悼念,因此诗人说“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C.“草盖的坟墓〞“枯死的瓦菲“典押的园地〞“长了青苔的石椅〞,描绘了一种荒凉、寂寞、冷落、凄凉的惨淡景象。
D.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而首尾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那么进一步渲染了抑郁消沉的思念之情。7.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金黄的稻束郑敏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1〕以下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诗人用“金黄〞修饰“稻束〞,写出了稻束真正的颜色和母亲的脸色,寓意着丰收的情景。
B.“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交代了时间和地点,“割过的〞暗示劳动已经结束,给人以静谧之感。
C.“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可理解为母亲的容颜虽然衰退,但在孩子眼中母亲水远都是最美丽的。
D.“收获日的满月在/高耸的树巅上〞通过自然最物的衬托,勾勒出一幅伟大而庄严的画面。〔2〕以下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本诗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田里、路上、天空、远山的空间位移,传达了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深思。
B.“高耸的树巅上,暮色里,远山/围着我们的心边〞这句写景很有层次,由近到远再到近。
C.诗人在倒数第四行连用两个“静默〞,语调舒缓、消沉,是在为下文叙写“沉思〞蓄势。
D.“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把历史和母亲、稻束相比照,突出了后者在历史中的重要性。8.以下对划线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靠〕 求田问舍〔寻找〕
B. 舞榭歌台〔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神鸦社鼓〔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
C.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风度,气质〕 倩何人唤取〔请,托〕
D. 元嘉草草〔草率,轻率〕 休说鲈鱼堪脍〔美味〕9.以下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错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万类/霜天/竞/自由
C.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D. 她/静默地/远了10.对?虞美人?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 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其悲苦的。
B.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
C. 下片“雕栏玉砌应犹在〞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感慨,只是朱颜改写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惆怅之情。“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源源不断的愁绪像东逝的江水一去不复返。
D.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手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国家、人生的短暂与可悲。 二、诗歌鉴赏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各题。 九江口作[注]王昌龄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注释】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本诗开篇非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森、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
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
C.“明时〞二句作者感慨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
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2〕.简析“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一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3〕.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诗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 伤春陈与义庙堂无策可平戎,坐使甘泉①照夕烽。初怪上都闻战马,岂知穷海看飞龙②。孤臣霜发三千丈,每岁烟花一万重。稍喜长沙向延阁③,疲兵敢犯犬羊锋。【注释】①甘泉:秦汉行宫,在今陕西淳化县甘泉山上,此处代指宋皇宫。②飞龙:旧时以龙比天子,此处指宋高宗。③向延阁:长沙太守向子湮。〔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联诗人借助匈奴入侵时,烽火可以直达甘泉宫的典故,直叙国事的危急。
B.由初怪到岂知,既写出了诗人感情的变化,也展现了朝廷节节败退的局面。
C.诗人白发如霜,漂泊异地,因国家动乱,虽睹烟花燃放之美景,也尽是满怀伤感。
D.在庙堂无策的局面下向子湮率军抗金,给人带来了一点欣慰,让人看到了希望。〔2〕后人评价本诗“此诗真有杜意,其已经在气味上逼近杜甫之诗〞,请结合作品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小题。 午枕①王安石百年春梦去悠悠,不复吹箫②向此留。野草自花还自落,鸣鸠相乳亦相酬。旧蹊埋没开新径,朱户欹斜见画楼。欲把一杯无伴侣,眼看兴废使人愁。【注】①本诗写于宋神宗去世后,当时新法已被全部废除。②吹箫:?列仙传?记载,萧史善吹箫,作凤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作凤楼,教弄玉吹箫,感凤来集,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夫妇同仙去。〔1〕.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首句叙事点题,诗人午后就枕而眠,醒来梦境已悠然远去,“百年〞二字写出梦中所历时间之长。
B.第二句化用萧史、弄玉之典,感慨自己没有神仙道术可以长留梦境之中,表达了对梦境的留恋。
C.颔联写了野草的花开花落,鸣鸠的相乳相酬,句句是景语,句句亦是理语,景理结合,颇具深意。
D.“朱户欹斜见画楼〞一句,描写朱户画楼兴废迭代的情状,比照之中抨击了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授官题高冠①草堂岑参三十始一命,宦情多欲阑。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涧水吞樵路,山花醉药栏。只缘五斗米,辜负一渔竿②。【注释】①高冠:山谷名,岑参终南山隐居地。②一渔竿:古代许多隐士垂钓水滨,因而渔竿成为了隐士或者隐逸生活的一种标志。〔1〕以下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全诗抒发了诗人做官赴任时对原来的隐居之地的留恋之情,表现了诗人不屑担任卑微的官职的愤激之情。
B.颔联流露出对其初授官职的厌倦,官职卑微,本不屑为之,为生活所迫,却不敢以此为耻,其无可奈何的心态,跃然纸上。
C.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河水涨起淹没采樵小路,山花怒放醉倚药栏的充满生机、秀丽清幽的山野景象。
D.诗中的“吞〞字写出了涧水淹没山间小路、恣肆无拘的情态;“醉〞字那么写出了山花装点药栏、旁假设无人怒放的情态。〔2〕尾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以下各题。 满江红•送李御带珙①吴潜② 红玉阶前③ , 问何事、翩然引去?湖海上、一汀鸥鹭,半帆烟雨。报国无门空自怨,济时有策从谁吐?过垂虹④、亭下系扁舟,鲈堪煮。 拼一醉,留君住。歌一曲,送君路。遍江南江北,欲归何处?世事悠悠浑未了,年光冉冉今如许!试举头、一笑问青天,天无语。【注】①李珙:字开伯,吴郡人,历官御带国子司业。②吴潜:南宋诗人,曾任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主张积极抗金,去除奸佞,却受谗被贬。③红玉阶:红色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代指宫殿朝堂。④垂虹:指江苏吴县垂虹桥上垂虹亭。〔1〕.词的上阕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2〕.词的下阕抒发了作者哪些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解析局部一、单项选择题1. C 2. B 3. D 4. C 5. B 6. A 7. 〔1〕A
〔2〕D 8. B 9. C 10. C 二、诗歌鉴赏11. 〔1〕D
〔2〕借助鸷鸟、吴钩来说明自己虽处境艰难,但内心充满了矢志报国的自信与豪气。
〔3〕相同点:吴钩是一种武器,两诗中作者借“吴钩〞意象表达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点:两诗作者借“吴钩〞所表达的情感基调不尽相同,王诗中作者即使被贬,但仍愿奔赴边塞,保家卫国,充满自信和豪气。辛词抒发的那么是英雄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苦闷与悲愤。 12. 〔1〕C
〔2〕①从情感上:本诗表达了对南宋朝廷不予抵抗、一味退却行为的极大不满,对爱国人士纷起抗敌的爱国壮举的热情讴歌,表达了与杜甫诗歌相仿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②从表达上:诗歌以感慨起笔,以失望、感慨继之,以希望收束,消沉回环,跌宕起伏,与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风格相似。 13. 〔1〕D
〔2〕①新法被废的痛苦与惋惜之情。首句既是写实,又寄寓了政治上的感慨。新法被废,如梦消散,诗人内心无比痛苦、惋惜。尾句那么直抒愁情。②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感悟。中间两联通过对野草、鸣鸠、旧蹊、新径、朱门、画楼的描写,阐释自然有新陈代谢、人事有兴废更迭之理。③知音难觅的孤寂与苦闷。“欲把一杯无伴侣〞,写出了诗人想偕侣畅饮共叙却无人陪伴的孤苦。 14. 〔1〕A
〔2〕用典和借代。“五斗米〞运用典故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一渔竿〞代指古代隐士。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为微官薄禄不得不割舍闲适自得的隐逸生活的矛盾心情。 15. 〔1〕①开篇以“问〞写送别,点明离别之意,奠定全词的情感基调。②问友人因何事隐去,引出后文“报国无门空白怨,济时有策从谁吐?〞的答复,既是对友人怀才不遇的同情与理解,亦是作者白我心声的吐露。〔2〕①对友人即将远离,依依惜别的深情:作者不舍友人离去,甘愿一醉留友,但友人不得不离去,只得临行前以歌无奈相送,这种矛盾的心情表达了与友人的深情厚谊。②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和忧虑:问友人“欲归伺处〞,表达对友人未来生活的关切与忧思。③对年华已逝而功业未成的感慨:“世事悠悠浑未了〞两句既是在抒发对李珙被迫辞官漂泊江湖的痛惜,又有对白己受谗被贬的感慨。④对朝廷昏聩无能的悲愤:志士有报国之心却无用武之地,世事纷乱山河破碎,“笑问青天〞天却“无语〞,委婉地表达对朝廷昏聩的悲愤。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三)(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八)(Word版,含答案),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词阅读鉴赏(六)(Word版,含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诗歌鉴赏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