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学年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共4页。
8.1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疏通字词,继续积累重点实词。
2.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3.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体味诗人情感与人格。
4.大声诵读,吟咏诗韵,体味诗歌的浪漫之美。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欣赏作者如何以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塑造高洁的品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可以随机处理)难怪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入。诗中不免有些夸张,但正是在这些夸张中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浪漫主义的诗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李白极具浪漫风格且与夜月相关的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白出翰林之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李白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天宝四载(745年),李白将由东鲁(在今山东)南游吴越,写了这首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诗,留给在东鲁的朋友,所以也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李白的朋友道士吴筠向玄宗推荐李白,玄宗于是召他到长安来。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 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得罪了权贵,及翰林院同事进谗言,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离长安后,他曾与杜甫、高适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三)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生于中亚碎叶,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青莲乡。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并与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后又徒家任城(今山东济宁)。开元十八年(730)左右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李白秉性耿直,对黑暗势力不能阿谀奉承,因而遭受谗言诋毁,在长安前后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后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相识,结成好友。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庐山一带隐居。第二年,李白因参与了永王与肃宗争夺帝位的斗争获罪,被流放夜郎。途中遇到大赦,得以东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在讨伐安史叛军的路上因病折回,次年病逝。诗作《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静夜思》《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最具代表性。 (四)题目解说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题作《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梦游,梦中游历。天姥,天姥山,在浙江新昌东。传说登山的人能听到仙人天姥唱歌的声音,山因此而得名。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易让游者浮想联翩。吟,本指吟咏,即作诗,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不拘一格,也称“引”。留别,即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 (五)层次结构 全文共分为三部分:一、梦之由:运用对比、夸张等手法写出作者对现实天姥的景仰与向往;二、梦之境:写出作者的梦境之美,表现出坐着的兴奋与轻松愉快的心情;三、梦之感:写出作者蔑视权贵、追求自由解放乐士的理想,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精神。 (六)全文分析 1、读①段并思考: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天姥同样神秘而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怯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而且勾起了作者神秘天姥的念头。2、除了瀛洲外,此段中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五岳、赤诚、天台,衬托其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秘天姥的强烈愿望。3、读②段,品味重点字词:飞、送、殷、栗、惊等。“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殷、栗、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4、读“洞中仙乐”部分,用散文化的语言进行描绘电闪雷鸣,山峰崩塌。仙洞的石门,訇地一声从中间打开了。仙府的天空浩瀚无边,看不到尽头,日月的光辉照耀着金银砌成的宫解,以彩虹作衣裳啊以轻风为骏马,云里的神仙啊接二连三地下来。老虎弹着琴瑟啊奇鸟驾着车,仙人多得像麻一样数也数不清,多么其乐融融的场面啊。5、读③段,思考段中表现了李白怎样的思想性格?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人生如梦6、“世间行乐亦如此”中的“此”指什么?指上节所写的梦境如烟,瞬息即散。这表明了作者陷入重重矛盾后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和伤感情绪。“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7、“古来万事东流水”一句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流露出诗人对人生的几多失意与深沉感慨,这同时也表明,浪迹山水,欣赏大自然的美景,寻仙问道,正是为了心灵的抚慰。8、“且放”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方面,放鹿青崖、骑访名山反映了诗人与现实的对立,对恶势力决不妥协;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诗人放达的情怀和逃避现实的态度。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起什么作用?①傲岸性格,表现了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②是“诗眼”,起了揭示主题的作用。 (七)写作特点 1.想象丰富。通过梦境的描绘,借助仙界的出现,展开了丰富的想象。诗中所写的,是梦游而不是真游,却又以现实为基础。以神奇的梦境与丑恶的现实比,以光明与黑暗比对比。2.构思新奇。歌颂洞天之美丽,以鞭挞唐王朝的丑恶;为惜别而赋诗,却写游访名山,以明自己目前和今后的战斗意志,别开生面。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背景分析,语文核心素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设计,共16页。
这是一份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1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设计,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