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课时练习,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实验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练习(1)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错误的是A.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2.“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的梅花香味的原因是A.分子很小 B.分子质量变大 C.分子在不停运动 D.分子间的间隙变大3.下列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错误的是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D.原子是实心的球体4.如图是甲在乙中燃烧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发生了改变B.甲与乙反应的质量比是17:32C.反应生成的丙、丁的分子个数比是1:1D.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5.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 B.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1% D.该元素的名称是镁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A.铝 B.铁 C.硅 D.氧7.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B.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8.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成分CaKZnF含量(mg/L)2030.060.02这里Ca、K、Zn、F是指A.物质 B.原子 C.元素 D.离子9.锂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甲所示,图乙表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甲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B.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C.x=8时,图乙表示氩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x=7时,图乙所示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Cl-10.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H2O B.O2 C.CO2 D.H2O211.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 ”、“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对图示模型理解错误的是A.生成物可能由离子构成B.该反应证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C.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12.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选项操作或现象分子的特性A给足球充气分子是有质量的B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200mL分子间有间隔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A.A B.B C.C D.D1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A. B. C. D.14.物质都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A.水 B.水银 C.氯化钠 D.硫酸铜15.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干冰升华——分子间隔变大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开——分子体积变大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分子种类变化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分子运动速率变快 二、填空题16.如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m=12,则该粒子所对应的元素符号为___________;(2)若m=17,n=8,则该粒子是___________(填序号)。①原子 ②阳离子 ③阴离子(3)若该粒子处于稳定状态,且带两个单位的负电荷,则该粒子的化学符号为___________;(4)若该粒子是原子,且化学性质与氮元素的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m=___________。17.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图中共表示___________种元素(填数字)(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属于金属元素的离子是___________。(3)E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18.下列是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图示。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在A图中将相关粒子补充完整_______(2)C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19.下图中①是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是三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钠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2)A、B、C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写字母编号);(3)A和B两种粒子的___________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中它们容易_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4)C所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____(填“原子”或“离子”)。20.图1是碘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______。(2)图2表示的粒子中,其化学性质与碘原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填字母)。 三、实验题21.“比较出真知”,比较是科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小刚同学利用比较的方法探究得出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结论。下面是他设计的实验:(1)在第一步中他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2)第二步,他在滤纸上每间隔一段距离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棉花上滴加的物质是___________;放置一段时间后,他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由此说明了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22.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实验。(1)A中现象:烧杯②中溶液变红。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变红”的原因_____。(2)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_____。(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_____的性质;若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_____(写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1.A【详解】A、将空气液化,体积变小------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分子本身的体积不变,错误;B、1滴水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很小,正确;C、醋酸是酸的,蔗糖是甜的------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正确;D、酒香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运动到人周围被人闻到,正确。故选A。2.C【详解】分子在不断地运动,花香的微粒通过运动分散到周围的空气中;在远处就能闻到梅花香味,与分子间有作用力、分子间有间隙、分子的体积很小无关,故选C。3.D【详解】略4.D【分析】本题考查微粒模型图的识别。【详解】由微粒模型图,推测该反应是:。A、根据质量守恒,反应前后各个原子种类和数目保持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B、甲是氨气,乙是氧气,质量比为:,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方程式,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是1:3,故C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化合物和单质,因此是置换反应,故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注意微粒的识别。5.C【分析】元素周期表信息图中,元素名称的左上角的数字为元素的原子序数,右上角为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下边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详解】A、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说法正确,故A正确;B、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Mg,说法正确,故B正确;C、由上图元素周期表,不能推测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24.31为其相对原子质量,故C错误;D、该元素的名称是镁,说法正确,故D正确。故选C。6.D【详解】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元素,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故选D。【点睛】 7.C【详解】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分子,不是氧原子。错误;B、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决定的,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氯离子离子构成的化合物,正确;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也有一定的间隔,错误。故选:C。8.C【详解】水的主要矿物质中的“Ca、K、Zn、F”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所以Ca、K、Zn、F是指元素,故选C。9.D【详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单位不是g,故A错误;B、锂为3号元素,锂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电子层数为2,每层电子数分别为2、1,故B错误;C、x=8时,图乙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17号氯元素形成的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故C错误;D、x=7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到1个电子形成Cl-,故D正确;故选D。【点睛】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10.B【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水中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B、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所以氧气中含有氧分子,选项正确;C、二氧化碳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二氧化碳中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D、过氧化氢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过氧化氢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所以过氧化氢中不含氧分子,选项错误,故选B。11.A【详解】A、由图示可知,生成物是由一种分子构成的,错误;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该反应证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正确;C、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 1:3,正确;D、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特点,属于化合反应,正确。故选A。12.A【详解】A、可以将气体充入足球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选项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B、由于分子间有间隔,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在一起,一部分分子相互占据了间隔,所以体积小于200mL,故选项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C、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原因是花中含有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向四周扩散,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们闻到花的香味,故选项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D、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原因是水分子在通电时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氧分子,大量的氧分子聚集成氧气,氢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大量的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所以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选项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故选A。13.D【分析】阳离子是由原子或原子团失去电子形成,则阳离子质子数一定大于核外电子数。【详解】A、质子数=电子数是原子。
B、质子数<电子数,是阴离子。C、质子数=电子数是原子。D、质子数>电子数是阳离子。故选D。【点睛】 14.B【详解】A、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B、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符合题意;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D、硫酸铜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由铜离子和硫酸根离子构成的,不符合题意;故选B。15.B【详解】A、干冰升华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是正确的叙述;B、水烧开后把壶盖顶起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造成的,错误;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是正确的叙述;D、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是因为温度高,分子运动速率变快,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B。16.(1)Mg(2)③(3)S2-(4)15【分析】(1)m=12,则原子序数为12,第十二号元素为镁元素,元素符号为Mg;(2)若m=17,则该元素为氯元素,n=8,则为氯元素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属于阴离子;(3)若该粒子处于稳定状态,则n等于8,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表示其对应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8-2=16=原子序数,第十六号元素为硫元素,硫元素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硫离子,化学符号为:S2-;(4)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该粒子与氮原子化学性质相似,则n=5,则m=2+8+5=15。【点睛】 17.4 C B D 得到 【详解】(1)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图中共表示4种元素;(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因为粒子C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属于原子,且最外层电子数为8,属于稳定结构;属于阴离子的是B,因为粒子B原子核内由8个质子,原子核外由10个电子,质子数大于电子数,属于阴离子;粒子A、B属于氧元素,粒子C属于氖元素,粒子D属于镁元素,粒子E属于氯元素,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离子是D;(4)E所示的粒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大于4个,在化学反应种容易得到电子。18.(1)(2)分子(3)化合【分析】(1)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A中还缺少1个氯分子、2个氢分子,图示为。(2)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由图可知,C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3)该反应是氢气和氯气生成氯化氢的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化合反应。19.22.99 BC 最外层电子数 得到 离子 【详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信息,钠元素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2)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BC质子数相同是同种元素。(3)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A和B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他们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4)C粒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以是离子。20.(1)18(2)E【详解】略21.浓氨水变红,蒸馏水不变色 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 酚酞试液 浓氨水 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 【详解】(1)酚酞试液遇氨水显红色,所以他看到浓氨水变红,蒸馏水不变色,得到的结论:酚酞试液遇氨水变红色;(2)氨分子做无规则运动,故滤纸条上滴加的是酚酞试液,而棉花上滴加的是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做运动,逐渐向试管内运动,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滤纸上酚酞试液由外向里逐渐变红。22.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难溶于水 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 【详解】(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所以B中集气瓶底部有少量水,其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C实验完毕,集气瓶内水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能继续上升,这种现象说明氮气具有难溶于水的性质;从烧杯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明显小于瓶内原空气体积的,可能存在的原因是: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故答案为(1)氨分子不断运动,进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使酚酞试液变红;(2)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难溶于水;红磷量不足,没有把氧气消耗完(或装置漏气;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了止水夹。)【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分子的性质,知道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注意事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课内填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