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PPT课件免费下载
展开北师大版 (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课文《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一、【学习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并说明碳循环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2.设计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3.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
二、【新课导入】
维持生态系统所需的大量物质,例如氧、水、氮、碳和许多其他物质,亿万年来却没有被生命活动所消耗完?
三、【自主学习】
碳
循
环的
过
程
碳以________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碳通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两种代谢反应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 。
碳在无机环境大气中主要以__________形式存在。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以_________形式传递,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渠道进行传递。 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到无机环境。
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碳以________形式从生物群落进入无机环境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主要是以_______的形式进行循环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循环。
物质循环的特点:①全球性: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②循环性: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
(1)碳循环的形式:(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
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
①生物的呼吸作用;②微生物有分解作用;③化石燃料的燃烧
加快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进而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开发利用新能源;
植树造林,扩大光合作用面积。
即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导致温室气体含量增加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如碳循环
二者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 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 使物质能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在农田中大量使用DDT杀虫剂为什么会殃及南极的企鹅?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氮循环: 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
植物吸收铵盐和硝酸盐,并将其同化成植物蛋白等有机氮,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再将植物体内的有机氮同化成动物体内有机氮的过程。
动植物遗体、排出物中有机氮被微生物分解后形成氨的过程叫氨化作用。
在有氧条件下,土壤中的NH3或铵盐被氧化成硝酸盐。
在厌氧条件下,土壤中硝酸盐被还原成亚硝酸盐进而被还原成N2的过程。
利用上述两步反应释放的能量合成有机物
2HNO2+2H2O+能量
将大气中的N2还原成NH3的过程,包括生物固氮、大气固氮、工业固氮。
四、【课堂实验】
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落叶在土壤中被分解,这主要是土壤理化因素的作用还是微生物的作用呢?
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释或回答。
⑴首要确定实验变量是什么?控制变量是什么?如何控制?
⑵其次要确定探究的地点、场所:野外还是实验室?
⑶设计实验方案(教材中两例)
探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
可将实验过程和现象列表整理,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案例1——应提出的问题:落叶是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腐烂的。
●案例2——探究土壤微生物对淀粉的分解作用。
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处理!
五、【课堂探究】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1)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______ ②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⑤_______(2)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___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相关课件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文《DNA的复制》,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文《DNA的结构》,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
人教版 (2019)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课文《伴性遗传》,2022完整版PPT课件免费下载,优秀PPT背景图搭配,精美的免费ppt模板,轻松备课,欢迎免费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