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展开1.淝水之战的时间 ,交战双方 。
2.孝文帝改革的时间、目的、措施、影响。
二、学习目标:
1.了解淝水之战的史实,分析苻坚失败的主要原因。
2、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
3、认识渡江战役捍卫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历史作用。
三、重难点:
学习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民族大融合的含义。
四、精讲释疑:
(一)淝水之战
背景:前秦统一黄河流域后,苻坚自持国力强盛,不顾上下反对,强征各族人民企图消灭东晋,统一全国。
时间:___________。 双方:___________。
经过: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进攻东晋,双方在淝水展开决战。
结果:___________。特点:___________。影响:
(二)孝文帝改革
背景: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__________。
目的:加强对 的统治
措施:都城由平城迁往_______, 措施,规定使用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两汉、曹魏的官制、法律等。
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三)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生活,从事农业生产。
表现:十六国时期,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
北朝后期,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丰富了中华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 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五、引导点拨:
1、评价历史人物(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有人说孝文帝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你说呢?
2、链接生活
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汉族和少数民族相互影响的现象有没有?找找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寻找)
六、反馈矫正:
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开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二: “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进行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两则材料都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两则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平城”指的是哪个城市?后迁都到哪里?
(4)根据材料一说出迁都的原因有哪些?
(5)材料二中“北语”和“正音”分别指什么?
七、知识拓展与随堂过关检测
1、北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所建( )
A、氐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匈奴族
2、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完成封建D、阶级矛盾缓和
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C、加速北方封建化进程 D、恢复北方的农业生产
4、北方民族大融合在社会生活方面的突出事例不包括( )
A、胡人汉服 B、汉人胡食实行均田制 D、汉族改变席地而坐的习俗
5、493年,孝文帝借举国南征而迁都( )
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许昌
6、西晋到隋统一前的时段,北方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民族交往 B、民族冲突 C、社会改革 D、民族大融合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在于( )
A、巩固统治 B、加速经济发展 C、促进民族融合 D、推动文化发展
8、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原因是( )
9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祖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元(首位)也,应改姓元氏。” 请回答:
(1)魏主指谁?本诏令提出了什么改革?
(2)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论据是什么?意图何在?
(3)这次改革被称为什么改革?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初中历史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学案及答案,共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自主预习,自学反馈,独立训练,概括总结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1学年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知识园地,硕果累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九课 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导学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达标,我的收获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