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1 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共11页。
第一节: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解法
知识结构导图
高频核心考点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是整式方程;②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③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 注意:二次项系数a≠0
(2)所谓整式方程就是指方程等号的两边都是整式,通俗地说,就是方程的等号两边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3、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例1、判断下列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
(1)x2-4x-2=0; (2) =1;(3)2x2-xy-1=0; (4)2x(3x-5)=6x2+2;
(5)3y2+4y-6=0; (6)x3-2x2+5=0.
解析:用一元二次方程的三个必须具备的条件检验.
解:(1)(5)是一元二次方程;(2)(3)(4)和(6)不是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巩固:
(1)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x2+2x+y=0 B. x2+ -1=0 C. x2=0 D. ax2+bx+c
(2)方程(2a-4)x2 -2bx+a=0, 在什么条件下为一元二次方程?在什么条件下为一元一次方程?
例2、把下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1)3x2=5x-3;(2)-2x2+2x=x+1.
解析 经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可以把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指明项的系数时一定要带上正负符号。
解:(1)一般形式:3x2-5x+3=0,a=3,b=-5,c=3;
(2)一般形式:2x2-x+1=0,a=2,b=-1,c=1.
例3、已知x=3是ax2-2x-12=0的根,求a的值.
解析:x=3是方程的根,由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得x=3可使方程等式成立,将x=3代入方程即可求出a。
解∵x=3是方程ax2-2x-12=0的根,
将之代入方程,得a×9-2×3-12=0,
解得a=2.
知识巩固:
(1)把x2-5=-4x化成一般形式ax2+bx+c=0(a>0)后,a,b,c的值分别为( )
A. 0,-4,-5 B. 1,-4,5 C. 1,4,-5 D. 1,-4,-5
(2)一元二次方程x2+px-2=0的一个根为2,则p的值为( )
A. 1 B. 2 C. -1 D. -2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凡是符合x2=p(p≥0)或(m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均可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
注意:(1)化为ax2=c(a≠0)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是c=0或a,c同号,否则无解;(2)化为(ax+b)2=c(a≠0)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的条件是c=0或c是正数,否则无解。
例4、x2=4
解:x=
知识巩固:
(1)2x=4 (2)x2-12x+36=3
配方法 :
(1)配方法的定义:把一元二次方程的左边化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右边变成一个非负数,
直接开平方的方法来求方程的解,这种方法称为配方法.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①化: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②移项:把常数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③配方: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④变形:方程左边配方,右边合并同类项;
⑤开方:根据平方根意义,方程两边开平方;
⑥求解:解一元一次方程;⑦定解:写出原方程的解.
注意:(1)配方的目的是为了降次,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2)配方法关键一步是配方,即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千万不要忘了在右边也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
例5、x2+6x+5=0;
解:移项,得x2+6x=-5,配方,得x2+6x+9=-5+9,即(x+3)2=4,
由此可得x+3=±2,∴x1=-1,x2=-5.
知识巩固: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6x-4=0,下列变形正确的是( )
A.(x-6)2=-4+36 B.(x-6)2=4+36
C.(x-3)2=-4+9 D.(x-3)2=4+9
(2)用配方法解
公式法:
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称为公式法. 一些较为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可按下列步骤求解:
(1)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般形式(最好是化成整系数方程);
(2)确定a,b,c的值;
(3)求出b-4ac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当b2-4ac≥0时,它的根是
例6、2x2-4x-1=0
解:这里a=2,b=-4,c=-1,
∵Δ=16+8=24,∴
∴
知识巩固:
用公式法解方程
(1)5x(3x+2)=6x+4 (2)
因式分解法:
形如x2+bx=0的方程,可以用提取公因式法将方程的左边分解成x(x+b)的形式,从而将原方程转化为x(x+b)=0,这样可得原方程的解为x1=0,x2=-b.
例7、解方程:x2-2x=0
解:因式分解,得x(x-2)=0.于是得x=0,或 x-2=0, ∴x1=0,x2=2.
知识巩固:
(2)
方法技巧提炼
四种解法的特点:
因式分解法:适用于右边为0(或可化为0),而左边易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积的方程,缺常数项或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用因式分解法较为简便,它是一种最常见的方法。
公式法:适用于任何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但必须先将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并计算的值。
直接开方法:适用于缺少一次项以及形如或或的方程,能利用平方根的意义得到方程的解。
配方法: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公式法是由配方法演绎的得到的。先把一般形式ax2+bx+c=0(a≠0)用配方法转化为,之后再用直接开方法就可得到方程的解。
出门考:
日期:_______ 姓名:
1.方程(a-2)x2-2+3x=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a的值为________.
2.已知m是方程x2-x-1=0的一个根,则代数式m2-m的值等于( )
A.-1 B.0
C.1 D.2
3.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2 C.1和2 D.-1和2
4.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5.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
(1)(2x+3)2-81=0; Z# (2)x2-6x-2=0;
(3)5x(3x+2)=6x+4.
课后作业
已知x=1是关于x的方程(1-k)x2+k2x-1=0的根,则常数k的值为________.
2.下列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B、 C、 D、
3.把一元二次方程(x+2)(x-3)=4化成一般形式,得( ).
A、x2+x-10=0 B、x2-x-6=4 C、x2-x-10=0 D、x2-x-6=0
4.一元二次方程x(x-2)=2-x的根是( )
A.-1 B.2 C.1和2 D.-1和2
5.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m=±2 B. m=2 C. m= -2 D. m≠±2
6.用合适的方法解方程:
(1) (2)
(3)x2-2x=0 (4)
7.先阅读下列知识,然后解答下面两个问题: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指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如:.
我们把它的一般形式记作:(a、b、c表示已知量,是未知数,a≠0),它的解的情况是:
① 当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解;② 当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解(即一个解);③ 当时,方程没有解; (1)一元二次方程有几个解?为什么?
(2)当取何值时,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解?
8.阅读下列例题的解答过程:
解方程:3(x-2)2+7(x-2)+4=0.
解:设x-2=y,则原方程化为:3y2+7y+4=0.
∵a=3,b=7,c=4,∴b2-4ac=72-4×3×4=1.
∴y=eq \f(-7±\r(1),2×3)=eq \f(-7±1,6).∴y1=-1,y2=-eq \f(4,3).
当y=-1时,x-2=-1,∴x=1;
当y=-eq \f(4,3)时,x-2=-eq \f(4,3),∴x=eq \f(2,3).
∴原方程的解为:x1=1,x2=eq \f(2,3).
请仿照上面的例题解一元二次方程:2(x-3)2-5(x-3)-7=0.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数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21.2.3 因式分解法优秀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21.2.3 因式分解法精品教案,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重难点,教学用具,教学过程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数学人教版15.3 分式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