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八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基础夯实】 (2020·北京模拟)下图为1980~2010年中国水稻种植面积及年总产量重心迁移轨迹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造成图示水稻种植面积及产量重心变动的原因可能有( )
A.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B.川、渝山区响应环保,推进退耕还林C.黑、吉调整耕作制度,增加水稻熟制D.闽、粤市场广阔,扩大水稻种植规模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东北平原水稻生产( )A.劳动力充足,生产规模小B.市场广阔,农产品商品率高C.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D.精耕细作,单位面积年产量高
【解析】1选B,2选B。第1题,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重心均是向东北移动,京津冀地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会压缩水稻种植面积,重心会向南移动;黑、吉处于中温带,热量条件相对较差,不可能增加水稻熟制;闽、粤扩大水稻种植规模,重心会南移;川渝地区位于西南,退耕还林减少了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使重心向东北移动。第2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生产规模大;由于人少,对粮食的需求少,农产品商品率高;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地形平坦,机械化水平高;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密集,精耕细作,一年两至三熟,单位面积年产量高。
耕地在国家经济发展建设中具有多种功能,如生态安全维护、国民经济贡献、基本生活保障、粮食安全保障等。读我国1949-2011年耕地功能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1985年后出现的曲线②反映的耕地功能是( )A.生态安全维护 B.国民经济贡献C.基本生活保障 D.粮食安全保障4.引起曲线①功能强度持续上升且跃居首位的最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总数巨大 B.现代农业的发展C.大力开垦荒地 D.地理环境的变化
【解析】3选A,4选A。第3题,生态安全维护是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即环境问题突出时,我们才会意识到应该采取的必要措施,一般较晚才会出现此类用地。第4题,图中①应该是粮食安全保障功能。我国人多地少,耕地的粮食安全保障功能将持续得到强化并处于首位。
(2020·泉州模拟)粮食“虚拟耕地”是指粮食生产过程中占用的耕地资源,即将地区间进行的粮食交易看作是相应的耕地交易。目前我国粮食“虚拟耕地”流动存在“北土南运”的趋势,由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粮食输出地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粮食输入地,造成了耕地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据此回答5~7题。
5.我国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的原因是( )A.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高B.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粮食产量严重不足C.北方地区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D.南方地区可用耕地面积狭小,不宜进行粮食生产
6.“北土南运”会( )A.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B.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率C.增加南方地区农民收入D.加快南方地区城镇化进程
7.“北土南运”会降低耕地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资源分布不均B.水热条件分布不均C.农业技术的区域差异D.人口分布的空间差异
【解析】5选C,6选D,7选B。第5题,粮食“虚拟耕地”出现“北土南运”说明北方地区粮食商品率高,耕地集中连片,适合大规模机械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粮食商品率。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北土南运”说明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南方地区占用的耕地少于北方地区,因此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水平较低说法错误。南方耕地面积狭小并不代表不宜进行粮食生产。第6题,“北土南运”会使南方地区农业用地规模减少,重点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快城镇化进程。“北土南运”易对北方地区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北土南运”不能反映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变化;“北土南运”会增加北方地区农民收入。第7题,我国北方地区热量条件只能满足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而南方地区为一年两熟或三熟,生产相同数量粮食时,北方地区实际占用的耕地多于南方地区,因此“北土南运”会降低粮食生产效率的主要原因是水热条件分布不均。
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 2019年6月25日为第29个全国“土地日”,宣传主题为“严格保护耕地 节约集约用地”。材料二 我国耕地数量变化图。
材料三 我国省级行政区人均耕地差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二及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分析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的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2)要解决材料三中a地区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哪些措施?(3)说明b、c、d三省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共同原因。
【解析】第(1)题,由材料二的图示信息可以看出我国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而我国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所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呈逐渐减少的趋势;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原因是人口的快速增长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第(2)题,先确定a地区为东北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商品粮基地;然后明确其粮食生产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黑土地的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解决的措施则主要围绕保土保肥方面。第(3)题,要确定b、c、d分别为浙江、福建、广东,三省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人均耕地数量少的原因可从三方面分析:①人口稠密,②耕地总量少,③城镇化水平高,非农业用地比重大。
答案:(1)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的趋势。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占用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2)植树造林;保护湿地(保护沼泽);保持土壤肥力(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用养结合)。(3)山地、丘陵比重大(平原比重小);人口密度大;非农业用地比重大(城镇化水平高)。
【能力挑战】 (2020·嘉兴模拟)“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读江西省、江苏省近十年间耕地减少比例统计图。完成1、2题。
1.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近十年耕地减少比例中( )A.生态退耕比例大是因为环境优美景色较好B.建设用地比例大是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C.灾毁耕地比例大是因为自然灾害频率更高D.结构调整比例大是因为劳动人口迁入更多
2.切实保护耕地的合理措施有( )①开发整理土地 ②工矿废弃地弃耕 ③治理水土流失 ④大量使用化肥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解析】1选C,2选D。第1题,与江苏省相比,江西省近十年耕地减少比例中,生态退耕比例大是因为江西省地处河流中上游,多山地,地势起伏大,植被破坏和围湖造田,多水土流失和洪涝灾害。生态退耕利于生态改善和减轻灾害的威胁,有利于构建长江绿色生态廊道,并不是因为江西省环境优美景色较好;建设用地比例大是因为城镇化速度加快,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灾毁耕地比例大是因为多山地,地势起伏大,自然灾害频率更高;结构调整比例大是因为产业结构不合理,优化产业结构。第2题,切实保护耕地的合理措施有:开发整理土地、治理水土流失,①③合理;工矿废弃地弃耕会导致水土流失加重,耕地流失;大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土壤污染,不可取,②④错。
(2021·肇庆模拟)2020年7月22日,习近平主席考察吉林省时说:“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农安天下,种为基石。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近年来,我国种业发展势头向好,但很多种子仍大量依赖国际市场。读中国农作物种子2008-2011年进口状况(下图),完成3~5题。
3.下列对我国东北黑土的形成环境描述不符的是( )A.纬度较高,独特的冷湿气候环境B.夏季降水丰沛,土壤含水量较大C.永久性冻土,抑制微生物的活动D.有机体分解缓慢,累积腐殖质层
4.针对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当地农户探索出玉米秸秆还田覆盖种植法,该法能够( )①增加土壤的有机质②有效减轻低温冻害③能够保持土壤墒情④增加黑土层的厚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5.在当今国际贸易和技术保护的背景下,为保障我国粮食及农业安全,亟需( )A.扩大耕地面积,增加农产品产量B.调整农业结构,丰富农产品供应C.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加强科企合作D.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经济收入
【解析】3选C,4选B,5选C。第3题,黑土的形成得益于这里独特的冷湿气候条件,东北夏季降雨充沛,土壤表面被丰茂的草甸植物覆盖。土壤上层含水量丰富,这种状态被称为“上层滞水”,到了漫长、寒冷的冬季土壤的含水层形成季节性冻土,抑制了微生物的活动,枯草、落叶等有机残体的分解变得缓慢从而转化成腐殖质,经过成千上万年最终累积出了黑土表面那层深厚的而储存大量养分的腐殖质。第4题,玉米秸秆中含有大量新鲜有机物,还田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当地采用的覆盖还田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墒情;秸秆还田可以遗留大量有机质残体,为黑土腐殖质层的积累提供条件,增加黑土层厚度;而冻害是指0℃以下低温使植株体内水分结冰,
对作物造成的伤害玉米秸秆还田只覆盖于土表,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弱。第5题,国产种子研发能力逐步增强,但科研体制尚未建立,投入有限、基础薄弱,缺乏有效协作,技术、资源、人才向企业流动不畅。培养农业科研人才,完善科企合作,提升育种技术和实力,才能确保我国种业安全,粮食及农业安全。
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东北地区≥10 ℃积温(单位:℃)和粮食作物(图中阴影)分布图。
材料二 东北地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人均耕地面积(图乙)和谷物单产(图丙)比较。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良好的工业基础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1)估算图甲中①、②两地≥10 ℃积温的差值范围,并与②地比较,分析①地≥10 ℃积温高或低的原因。(2)据材料一,说出图中粮食作物分布的主要地形区,并简述其自然原因。(3)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比较,东北地区粮食单产低、商品率高,根据材料分析其原因。(4)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请为东北地区进一步发展粮食生产提几条建议。
【解析】第(1)题,①地介于3 000~3 500 ℃、②地介于2 000~2 500 ℃,则两地差值介于500~1 500 ℃;两地纬度相同,积温不同,可从地形、冬季风等角度分析。第(2)题,图中显示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角度回答。第(3)题,注意要回答两方面问题,单产低、商品率高;运用材料中信息回答即可。第(4)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回答即可。
答案: (1)500~1 500 ℃。原因:①地位于平原,海拔低,热量条件好;①地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冬季风影响小,所以①地≥10 ℃积温高于②地。(2)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自然原因:地处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夏季热量丰富,雨热同期;松花江等河流流经,灌溉水源充足;黑土广布,土壤肥沃。(答出三条即可)
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8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8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5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8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 这是一份2023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新人教版) 第4部分 第2章 课时78 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共49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要点概览,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7章第2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7章第2节中国的耕地资源与粮食安全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点击右图进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