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21401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21401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221401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1),共11页。
题型突破
题型一 pH图像
1.酸性、碱性溶液的稀释
(1)稀释后溶液的酸碱性及pH变化
(2)酸性溶液加水稀释不会变成中性或碱性溶液,碱性溶液加水稀释也不会变成中性或酸性溶液,酸性、碱性溶液稀释后溶液的pH都只能无限接近7而不可能等于7。
2.酸碱中和反应
(以HCl+NaOH=NaCl+H2O为例)各点对应溶液中的溶质如下表:
例1 下图是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pH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稀盐酸滴入NaOH溶液中
B.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
C.A点溶液的溶质为HCl和NaCl
D.向B点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
【答案】C
【解析】由反应图像可知,图像起点的pH<7,因此,起始溶液是稀盐酸,加入的是氢氧化钠溶液,故A错误;ag是指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不是氢氧化钠固体质量,故B错误;A点溶液的pH<7,溶液呈酸性,说明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和氯化氢,故C正确;B点溶液pH>7,溶液呈碱性,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故D错误。
3.向酸和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性溶液
如: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时,溶液pH的变化图像如下:
题型二 金属与酸产生氢气的图像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假设生成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为+a,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r。若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横坐标表示的物理量不同,图像表示的意义不同。
(一)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
(二)横坐标表示金属质量,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
(三)横坐标表示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氢气的质量。
例2 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填序号)。
①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和铁粉反应
②等质量的铁粉和锌粉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
③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锌粉和铁粉
④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镁粉和铝粉
⑤等质量的镁粉、铝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⑥等质量的镁粉、铁粉中分别加入等浓度的稀硫酸
【答案】②③⑤
【解析】①金属足量,酸相等时,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一定相等,故图像错误;②等质量的金属分别与足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铁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锌多,锌反应速率比铁快(锌图像出现拐点早),故图像正确;③横坐标表示金属质量,当产生相等质量氢气时,消耗掉的铁的质量比锌少(铁出现拐点早),故图像正确;④横坐标表示金属质量,等质量、等浓度的酸分别与等质量的镁、铝反应时,铝产生氢气的质量比镁多,故图像错误;图⑤和图⑥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化合价的比值越大,产生的氢气质量越少,则消耗掉的酸的质量越少,则出现拐点越早;且当金属均未反应完时,加入酸的质量相等时,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因此图⑤正确,图⑥错误。本题正确的选项为②③⑤。
题型三 金属和混合盐溶液的反应图像
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通式可表示为:金属1+盐溶液1→金属2+盐溶液2(金属活动性:金属1>金属2)。反应后溶液和固体的质量变化是:若相对原子质量金属1>金属2,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加,固体质量减小;若相对原子质量金属1<金属2,则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小,固体质量增加。
例3 向一定质量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反应过程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锌粉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有关该反应过程中溶液和固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时,溶液中只含有两种溶质
B.c点时,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C.d点时,溶液中的溶质为ZnCl2
D.e点时,固体中只含有2种物质
【答案】C
【解析】向FeCl2和Cu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锌粉,锌粉先与CuCl2反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比铜的略大,故反应后溶液质量略有增加,至b点CuCl2反应完全,故a点时,溶液中存在ZnCl2、FeCl2和CuCl2三种溶质,A错误;锌与CuCl2反应结束后,再与FeCl2反应,锌的相对原子质量大于铁,故反应后溶液质量增大较多,至d点锌与FeCl2恰好完全反应,故c点时固体是铜和铁,向固体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B错误;d点时,锌与混合溶液的反应恰好全部完成,溶液中的溶质只有ZnCl2,故C正确;e点表示锌过量的情况,此时固体中含有铜、铁、锌三种物质,故D错误。
题型四 反应物和生成物质量的变化图像
▶特别提醒 若反应后生成的沉淀是碳酸盐或碱,起始混合液中含有酸时,则此类沉淀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存在,图像起点不可能为原点;若生成的沉淀是硫酸钡或氯化银,因为二者不能溶于酸,则图像起点为原点。
例4 加热混有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固体制氧气时,下图表示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y表示的是( )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C.固体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
D.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
【答案】B
【解析】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受热后分解开始产生氧气,因此氧气的质量应逐渐增多,故A错误;固体分解之前氯酸钾和二氧化锰中都含有氧元素,加热后氯酸钾逐渐分解变为氯化钾,氧元素质量减小,但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因此氧元素的质量减小到一定值后保持不变,故B正确;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均不会发生改变,但固体质量随着氯酸钾的分解会逐渐变小,因此氯元素、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均会变大,故C、D均错误。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图像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向pH为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
B.向一定质量二氧化锰固体中加一定质量过氧化氢溶液
C.温度不变,向一定质量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D.向一定质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1.D【解析】A项,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溶液pH只能无限接近7,不能小于或等于7,该图像错误;B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本身的质量不会变化,该图像错误;C项,向一定质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氧化钙与溶液中的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使溶剂质量减小,氢氧化钙固体析出,则溶质质量随之减小,故溶液的总质量减小,该图像错误;D项,向一定质量的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硫酸反应后与硫酸铜反应,因此反应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产生沉淀,直至反应结束,沉淀质量不变,该图像正确。
2.向盛有HCl和CuCl2混合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在该过程中,下列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烧杯内物质的某些物理量变化趋势的是( )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①②③
2.B【解析】向HCl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时,氢氧化钠首先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然后跟CuCl2反应产生蓝色沉淀,故沉淀过一会儿才会产生,故①正确;氢氧化钠与混合溶液完全反应后,氯元素完全转化到氯化钠中,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氯元素的质量不会改变,故②正确;根据HCl+NaOH=NaCl+H2O、CuCl2+2NaOH=Cu(OH)2↓+2NaCl判断,反应后溶质的总质量先增大、后减小,故③错误;氢氧化钠与HCl反应时有水生成,溶剂质量增大,加入的过量氢氧化钠溶液中也含有水,溶剂的质量也会随之增加,故④正确。
3.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下图相符的是( )
A.MnO2中加入H2O2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HCl
C.CuO中加入稀H2SO4
D.BaCO3中加入稀HNO3
3.B【解析】由图可知,该图表示加入某种液体后,固体的质量减小。A项,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其质量不会减小;B项,稀盐酸和活泼金属锌反应,不和铜反应,当Zn反应完全后固体质量不再减小,与图像相符;C、D项,氧化铜与稀硫酸、碳酸钡与稀硝酸都可以完全反应,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固体质量最终减小到0,与图像均不相符。
4.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钙溶液
B.向等质量的铝、锌中分别加入足量的等浓度稀盐酸
C.完全分解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
D.一定量的镁在过量的氧气中充分燃烧
4.D【解析】A项,起始溶液是酸,加入的是碱,图像起点应为pH<7的点,走势向上,图像错误;B项,横坐标表示盐酸的质量,当消耗等质量的盐酸时,产生的氢气质量相等,因此从开始反应到锌反应结束时,曲线应该重合;等质量的铝产生的氢气比锌多,铝对应曲线拐点出现得晚,图像错误;C项,催化剂不影响生成氧气的质量,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两条曲线出现拐点时对应的氧气质量是一样的,图像错误;D项,镁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氧气过量,故镁充分燃烧后,镁质量变为0,氧气有剩余,图像正确。
5.下列图像能正确体现对应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5.B【解析】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A错误。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铁产生的氢气比锌多,因此图像“平台”比锌高;锌比铁活泼,完成反应所需时间比铁短,因此图像出现“拐点”比铁早,B正确。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反应前后容器内物质质量不变,C错误。加热一定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随着氯酸钾的分解而增大;但实验开始时,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不是0,D错误。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
B.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纯碱溶液至过量
C.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向等质量的镁、铝中分别加入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至过量
8.B【解析】向稀盐酸中不断加水,溶液的pH会逐渐增大并无限接近7,但不可能大于7,故A图像错误。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纯碱溶液,盐酸先与纯碱反应,溶液的pH增大,待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呈中性,pH=7;之后氯化钙与纯碱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溶液仍然呈中性,pH保持不变;至纯碱加入过量时,溶液呈碱性,pH>7,故B图像正确。向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故图像起点不应为原点,C图像错误。D图中横坐标表示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产生的氢气质量,在金属镁未完全反应之前,每消耗等质量的硫酸,一定产生相等质量的氢气;因此,从开始反应到金属镁反应完成时,两条线应重合在一起,之后铝继续和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直到完全反应,故D图像不正确。
10.下列图像能正确描述对应关系的是( )
10.C【解析】A项,向氢氧化钡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起始溶液为氢氧化钡溶液,图像起点应为纵坐标上大于7的某一点,滴加硫酸后溶液pH变小,图像走势应向下,故图像错误;B项,氢氧化钠先与盐酸反应,后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沉淀,图像起点不应为原点,故图像错误;C项,反应前后锰元素质量不变,而高锰酸钾分解后固体的质量变小,因此,固体中锰元素的质量分数变大,图像正确;D项,等质量的锌和镁与足量的酸反应,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且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时间应比锌短,故图像错误。
11.在一定质量的甲溶液中逐渐加入乙至过量,反应过程中溶液的总质量与加入乙的质量关系,能用下列图像表示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A【解析】题中图像表示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增大。①稀盐酸与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反应的铁的质量大于放出氢气的质量,溶液的质量增大,故图像符合;②稀硫酸与氢氧化镁(固体)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水,溶液的质量增大,图像符合;③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溶液的总质量减小,图像不符合;④硝酸钾与碳酸钠不发生复分解反应,溶液总质量不变,图像不符合。因此选A。
12.下表中,有关量的变化图像与其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
12.B【解析】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会使溶质质量分数减小,A错误。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溶液质量不断增加,增加量为加入的稀盐酸和反应的氧化铁质量之和;当恰好完全反应后再继续加入稀盐酸,溶液质量增加的量只有加入的稀盐酸的质量,B正确。向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锌粉,析出固体质量开始为0,C错误。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随着过氧化氢溶液的不断加入,生成氧气的质量一直增大,D错误。
13.足量的Mg、Zn、Fe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m)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的图像正确的是( )
13.B【解析】金属足量,酸等量时,最终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排除选项A、C;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时,拐点出现越早,说明金属活动性越强,锌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排除D,故应选B。
14.两个烧杯中装有等质量的金属锌和镁,然后分别逐渐加入同浓度的稀硫酸,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图反映出镁比锌的金属活动性强
B.a点时,两个烧杯中的酸都恰好完全反应
C.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D.c点时,两个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
14.D【解析】题图中,横坐标表示加入稀硫酸的质量,纵坐标表示产生氢气的质量,故无法比较金属的活动性,A错误;等质量的镁、锌分别与稀硫酸完全反应,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则镁消耗的酸多于锌,a点时,表示镁与酸恰好完全反应,但放锌的烧杯中还有过量的酸,B错误;由题图可知,b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不相等,镁产生氢气的质量大于锌,C错误;由题图可知,c点时,两个烧杯中产生氢气的质量均没有达到最大值,说明两种金属都没有完全反应,烧杯中都有金属剩余,故D正确。
二、简答题
16.将一定质量的锌粉逐渐加入到硝酸镁、硝酸铜和硝酸银的混合溶液中,溶液的质量随加入锌的质量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写出a点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2)写出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小茗同学猜想d点的固体有镁、锌、铜、银四种物质,小华认为该猜想不合理,请你帮助解释原因。
16.(1)AgNO3、Cu(NO3)2、Mg(NO3)2、Zn(NO3)2
(2)Zn+Cu(NO3)2=Zn(NO3)2+Cu
(3)锌的活动性小于镁,不能把镁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析】(1)由图像分析和“远距离先置换”的规律可知,从反应开始到b点的曲线是锌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bc段是锌与硝酸铜溶液的反应,cd段是锌过量,反应停止;因此a点的溶液中一定存在硝酸银、硝酸铜、硝酸镁和硝酸锌四种溶质。(2)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Cu(NO3)2=Zn(NO3)2+Cu。(3)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锌,不能被锌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d点的固体中不可能有镁。
起始溶液pH
pH>7
pH<7
起始溶液酸碱性
碱性
酸性
加水后图像走势
向下并无限接近7
向上并无限接近7
稀释后溶液pH
pH>7
pH<7
稀释后溶液酸碱性
碱性
酸性
图像中的点
A(起始点)
NaOH(pH>7)
HCl(pH<7)
B
NaOH、NaCl
HCl、NaCl
C(中性)
NaCl(pH=7)
NaCl(pH=7)
D
NaCl、HCl
NaCl、NaOH
溶液pH的变化图像
反应规律
碳酸钠先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把盐酸消耗完后,再与氯化钙反应(产生沉淀)。
各线段含义
AB段
表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溶液pH增大,反应至B点时,盐酸完全反应,溶液呈中性,pH=7。
BC段
表示碳酸钠与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溶液的pH不变,至C点时,氯化钙完全反应。
CD段
表示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显碱性,随着碳酸钠溶液的加入,溶液的pH逐渐增大。
等质量氢气图
等质量不等价金属生成氢气图
(1)可表示产生氢气的快慢:金属活动性越强(反应完成时需要的时间越短,图像拐点出现越早),图像斜率越大,产生氢气越快。
(1)等质量镁、铝、锌、铁分别与足量酸反应生成的化合物中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分别为+2、+3、+2、+2,此图反映出等质量不等价金属与酸反应的速率不同:图像出现拐点越早,反应速率越快。
(2)产生等质量氢气的情况有:
①足量的金属与等质量、等浓度的同种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多少由酸决定,即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②酸足量,投放的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将2.4g镁、1.8g铝、6.5g锌、5.6g铁分别投入足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产生氢气的质量均为0.2g。
▶注意 产生等质量氢气时,消耗金属的质量比等于“量价”之比。
(2)当金属质量相等时,产生氢气的质量只与“价量比”有关。氢气的质量可用下式计算:m(H2)=×m(金属)。
【小结】横坐标表示反应时间,纵坐标表示氢气质量时,图像反映出来的规律有:
①图像出现拐点越早,表示反应速率越快,金属的活动性越强;
②图像“平台”越高,表示产生氢气越多。
向足量等浓度的酸中分别加入镁、铝、锌和铁时,产生氢气的图像
等质量、等浓度的酸分别与足量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的图像
【小结】图像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多少、消耗金属的多少,但不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快慢。
向等质量的镁、铝、锌和铁中分别加入足量等浓度同种酸的图像
【小结】图像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多少,不能比较产生氢气的快慢。
反应物的质量图像
生成物的质量图像
反应物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小,反应物有剩余
反应物的质量随着反应的进行不断减小,反应物完全反应
(1)两种物质反应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的质量不断增大,反应结束时生成物的质量达到最大值(如一定量的Na2CO3和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CO2的质量),如图所示。
(2)当两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时,若两个反应先后发生,第一个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曲线从原点开始,第一个反应结束时,第一种生成物质量达到最大,曲线如图所示。
(3)当两种物质和另一种物质反应时,若两个反应先后发生,第二个反应在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所以第二个反应生成物的质量曲线不是从原点开始,而是从第一个反应结束时开始(如在盐酸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产生CaCO3沉淀的质量),如图所示。
序号
甲
乙
①
稀盐酸
金属铁
②
稀硫酸
氢氧化镁
③
氯化钠溶液
硝酸银溶液
④
硝酸钾溶液
碳酸钠溶液
A
B
C
D
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
向一定质量的氧化铁粉末中加入稀盐酸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粉
向一定质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二轮专题】 专题十五 坐标图像题 讲义练习
这是一份中考科学【二轮专题】专题十五 坐标图像题 强化训练题(有答案),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中考专题突破(一) 坐标图像题 教师版 (4),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375gAgCl固体;,1%)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