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第1页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第2页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第3页
    还剩17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

    展开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共20页。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2.(2021•益阳)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示意图中共有2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3.(2021•娄底)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常做水果催熟剂。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乙烯属于有机物
    D.反应中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8
    4.(2021•郴州)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5.(2021•岳阳)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6.(2021•湘潭)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7.(2021•株洲)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8.(2021•衡阳)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与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9.(2021•永州)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可用微观模型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无变化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C.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全部参与了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O+O2═NO2
    10.(2021•怀化)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如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CH2O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D.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粒子模型及应用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21•张家界)“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法。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宏观角度分析: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
    B.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
    C.从表示方法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2CO2+N2
    D.从社会价值分析: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装置中发生的反应微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微粒的变化、物质的组成等分析判断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二氧化碳和氮气,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
    A、由物质的组成可知,甲、乙、丙三种物质均由不同种元素组成,丁是由同种元素的组成的,故A说法不正确;
    B、由该图中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改变,故B说法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NO2CO2+N2,故C说法正确;
    D、由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知,该反应将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故D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难度不大,注意在平时加强训练即可完成。
    2.(2021•益阳)工业生产硫酸的过程中,SO2催化氧化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
    B.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
    C.示意图中共有2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1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分析反应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硫和氧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三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2SO2+O22SO3。
    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后分子数目减少,故A正确;
    B.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故B错误;
    C.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示意图中只有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就是只有一种单质,故C错误;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2:1(或1:2),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3.(2021•娄底)乙烯(C2H4)是一种可燃性气体,常做水果催熟剂。乙烯完全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不变
    B.图示中X的数值为3
    C.乙烯属于有机物
    D.反应中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7:8
    【考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利用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分析反应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方程式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物是乙烯和氧气,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2H4+3O22CO2+2H2O;
    A.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总数不变,故A正确;
    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图示中X的数值为3,故B正确;
    C.乙烯(C2H4)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C正确;
    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甲和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12×2+1×4):(16×2×3))=7:24,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根据变化微观示意图及粒子构成模拟图,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等特点,正确判断变化中的物质构成,是解答本题的基本方法。
    4.(2021•郴州)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根据图示判断,反应类型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复分解反应D.置换反应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前有两种分子,其中一种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单质,另一种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该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后生成两种新分子,其中一种是单质,另一种属于化合物,因此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点评】模型能直观地表示了变化的微观过程;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5.(2021•岳阳)某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C.甲醇是一种氧化物
    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1
    【考点】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分子结构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书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根据各选项来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3H2CH4O+H2O。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B.反应前,氢元素存在于单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零,反应后氢元素存在于化合物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选项说法正确;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甲醇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D.甲醇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16=3:1:4,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难度不大。
    6.(2021•湘潭)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B.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
    C.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微粒的变化、化学式和方程式的意义及化合价原则分析回答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方程式是:2C2H6+7O24CO2+6H2O。
    A、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故A结论正确;
    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故B结论不正确;
    C、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2:7,故C结论不正确;
    D、该反应有单质参加反应,一定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故D结论不正确。
    故选:A。
    【点评】解答本题比较简便的方法是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7.(2021•株洲)如图是某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和“”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没有单质生成
    B.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原子个数发生了改变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1:1
    【考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图示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单质的分子只含有一种原子,而化合物的分子含有多种原子结合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来分析。
    【解答】解:由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微观反应示意图表示如下:。
    A.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没有单质,选项说法正确;
    B.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两种分子反应生成另一种新分子,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选项说法错误;
    C.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中,原子个数没有发生改变,选项说法错误;
    D.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和)的个数比为2:1,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
    8.(2021•衡阳)下列化学反应微观示意图中,与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则X处的粒子示意图正确的是( )
    A.B.C.D.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分析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
    【解答】解:对比反应前后微粒的变化,去掉一个未反应的分子,得到各物质微粒的反应关系图为: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及数目不变,则图中X处的粒子示意图是.由此可知,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的微观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及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进行.
    9.(2021•永州)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可用微观模型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无变化
    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C.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全部参与了反应
    D.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O+O2═NO2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观察反应的微观过程,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据其意义分析判断有关的问题。
    【解答】解:由图示可知,各物质反应的微粒数目关系是:
    该反应是一氧化氮与氧气反应生成了二氧化氮,方程式为:2NO+O2=2NO2;
    A.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每3个分子变化成了2个分子,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选项说法错误;
    B.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的种类也没有变化,选项说法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未全部参与反应,有剩余,选项说法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NO+O2═2NO2,故D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表示,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0.(2021•怀化)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如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醛的化学式CH2O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D.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甲醛的化学式CH2O;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
    D、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解答】解:A、甲醛的化学式CH2O,该选项说法正确;
    B、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说明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该选项说法正确;
    C、反应前后催化剂质量不变,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生成物丙(二氧化碳)和丁(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都是﹣2,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考点卡片
    1.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知识点的认识】催化剂的特点概括起来说有三个:
    1.“一变,两不变”,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2.“针对性”,即催化剂针对某个化学反应来说,才有意义。例如,不能笼统地说:二氧化锰是催化剂,或者催化剂是二氧化锰等;而应该表达为: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或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
    3.“多样性”,即某个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可能有多种。例如,在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中,二氧化锰、红砖粉末、土豆片、沸石、硫酸铜溶液等都可作催化剂。 而催化作用是指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作用(即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包括加快和减慢化学反应的速率两种情况。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设置实验、问题情景,或者是直接命题设问,让学生阅读、思考后,根据所学来分析、解答有关催化剂的实际问题。并且,经常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联系起来命题。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实验探究题。中考重点是考查学生对有关催化剂及催化作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解题方法点拨】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催化剂的特点和催化作用程等,以及其中涉及到的“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探究”、“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等方面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或图示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联系起来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选择或解答即可。
    2.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
    【知识点的认识】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就是指氧化物的具体辨析,也就是从氧化物的组成特点上,来分析判断一下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所谓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根据氧化物的概念,不能看出氧化物的组成特点是含有两种元素,并且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如二氧化硫、五氧化二磷和氧化铜等).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微粒性、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元素的名称(或分类、元素符号)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氧化物的概念及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有关概念和氧化物的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物质的简单分类、有关概念和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值得一提的是:
    在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时,切不可将其和物质的简单分类孤立开来;要注意氧化物的概念是建立在化合物的基础上的.也就是,要判断某物质是不是氧化物,要先看看它是不是纯净物,是不是化合物,然后,再从组成上识别它是不是氧化物.而不能只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不管它是否为纯净物中的化合物,就盲目地来妄加判断;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3.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
    【知识点的认识】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是根据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以及它们的不同点,来对某纯净物进一步地辨析、推断,看它到底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具体的判别方法或技巧是:
    1.从宏观角度来说,首先,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有当它是纯净物时,它才有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千万不能认为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就是单质,也不能认为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例如,白磷和红磷,虽然都由磷元素组成,但它们不属于一种物质,因此,它们混合后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谈不上单质了.又如,空气由氧元素、氢元素、碳元素、氮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等不同种元素组成,但是由于它属于混合物,不属于纯净物,更不是化合物了.然后,在确认它是纯净物的前提下,再看它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由一种元素的是单质;由多种元素的就是化合物.
    2.从微观角度来说,首先,也要看它是不是纯净物(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当确认它是纯净物时,再看它其中含有几种原子,含有一种的是单质;含有多种的是化合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元素组成、物质及元素的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物质的分类、单质和化合物的类别辨析(或判断)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方法或技巧,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4.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知识点的认识】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是含不含碳元素;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是有机物,不含碳元素的是无机物.但是,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具有无机物的特点,因此把它们看做无机物.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分类和类别辨析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机物的辨析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及其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辨析其组成特点,看看是不是含有碳元素,
    1.在对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判别时,首先要明确它们都是化合物的一类;只有确认某物质是化合物以后,才可根据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即宏观组成特点),来确认它到底是有机物还是无机物.
    2.在对有机物进行判别时,不能只看该化合物是否含有碳元素,还要看它是不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特殊化合物中的一种.如果是其中的一种,那么它应该属于无机物(因为这类特殊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所以把它们看做无机物);如果不是其中的一种又含有碳元素,那么才可以判定它是有机物.
    3.值得一提的是: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是含有碳元素的不一定是有机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含有碳元素的特殊化合物就属于无机物;还有金刚石、石墨等碳单质也含有碳元素,但它属于单质);同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无机物,但是无机物不一定都不含碳元素(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和碳酸盐等少数的特殊无机化合物就含有碳元素).
    5.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微粒观点的应用
    【知识点的认识】微粒观点的应用就是从物质的微粒性角度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运用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例如,水受热变成了水蒸气,是由于水受热时,水分子获得的能力大,运动加剧,分子间隔逐渐变大,从而使水由液态变成了气态.
    而模型图的应用是指把看不见的、抽象的微观粒子,用能够看到的模型图的形式形象展现出来,以便用来解释抽象的概念、化学反应或实际问题等.例如,分析图1中的模型图可知:(1)A表示的是某种原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当该原子是能够直接物质的原子(即金属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和能够构成固态非金属的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时,该图还能表示由这种原子直接构成的单质.(2)B表示的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因为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了,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单质.(3)C表示的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还表示由该分子构成的化合物.(4)D表示的是两种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不同的分子,还表示由这两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5)原子模型之间没有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原子;原子模型之间连接起来的表示是分子(即原子结合构成了分子).(6)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原子或分子(指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化合物是只含有一种分子(指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的物质;混合物是含有多种分子的物质.又如,分析图2中的模型图可知:(1)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2)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和乙物质都属于单质.(3)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含有2个A原子.(5)甲、乙、丙的化学式分别是BA3(或A3B)、A2和B2.(6)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A3(或A3B)=B2+3A2(由于不知条件和物质的状态,所以暂时不够全面).(7)该反应的类型是分解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尤其是借助微观粒子反应模型图考查分子、原子知识是近年中考的新亮点.此类试题提高了试题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并且,经常将其与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物质的分类和类别辨析、分子和原子的辨析、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类型、质量守恒定律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运用分子观点来分析解释实际问题和运用模型图分析解答有关物质的组成、构成、分类和化学反应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自己的生产或生活经验所得,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运用微粒观点解释实际问题时,要先看看与哪种粒子有关,然后再联系着该粒子的有关性质进行分析解答之.
    2.运用模型图来解答有关题目时,要先留意单个原子模型图的说明(即原子模型图所代表的意义和相应的元素符号),然后再逐一分析,综合考虑.尤其是,在解答用模型图来表示化学反应的题目时,一定要特别细心地进行全面思考才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六抓”:(1)抓分子、原子的性质,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2)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成原子,原子不能再分,但原子能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3)抓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4)抓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5)抓反应基本类型及反应物、生成物的类别;(6)抓单个分子的构成情况;等等.
    6.反应类型的判定
    反应类型的判定
    【知识点的认识】反应类型的判定主要是指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即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判定.判定的方法就是结合它们的概念和相应的通式,根据它们各自的特点来细心地判定.当然,有时也对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行判定.判定方法是从物质得、失氧(即氧元素)的角度来判定的;物质得氧的反应是氧化反应,物质失氧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命题方向】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阅读、分析、推断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并且,经常将其与“化合反应及应用、分解反应及应用、置换反应及应用、复分解反应及应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相关知识联系起来,进行综合考查.当然,有时也单独考查之.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对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以及运用它们来分析、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当然,有时还会根据所给的有关的表达,进行科学地评价、判断正误等.特别是,对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类型的判别等相关问题的考查,以及对有关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热点,并且还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理解和熟记反应类型的判定方法,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等.然后,根据所给的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题意(或图表信息)等各种信息资源,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的判定,一定要分析好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种类,在判定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时还要同时关注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
    2.对于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判定,主要看物质是得氧还是失氧,并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往往是同时发生在同一个化学反应中,也就是常说的氧化还原反应(这些在高中化学中会进一步地学习).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21/8/3 11:01:04;用户:jun赵;邮箱:z_j1985@126.cm;学号:20374781

    相关试卷

    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反应示意图:

    这是一份2022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微观反应示意图,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为制备有机物X的微观过程,一氧化氮是一种大气污染物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年湖南省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附真题答案:

    这是一份2022年湖南省各地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实验题附真题答案,共11页。

    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推断题:

    这是一份2021年湖南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推断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制“84”消毒液的流程如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