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集体备课课件ppt
展开1.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综合思维)2.理解沃克环流的成因及其对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区域认知、综合思维)3.掌握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的表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4.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重难点)(重难点)(综合思维)
一、海—气间相互作用与水热交换
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
低纬海区和有暖流经过的海区,水分交换比较活跃。海气间的水分交换的活跃度与其温度呈正相关
海洋表层储存85%的热量
1、通过海上内循环和海陆间循环等水体循环流动,使全球蒸发,降水达到平衡。
3、海—气相互作用——热平衡
地球上高低纬之间热量输送通过大气运动和洋流共同实现。
0-30°N30°N以北50°N附近
海洋输送热量>大气输热
大气输送热量>海洋输热
海洋输送热量给大气,大气环流输送到高纬
海—气相互作用
海洋上的气温变化有滞后效应.
海洋使大气温度变化比较缓和 (日较差与年较差小)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作用
1.海洋表层的热量主要来源于 洋流 B. 地热 C. 太阳辐射 D. 大气环流
2.海—气之间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是 潜热输送 B. 热传递 C. 长波辐射 D. 短波辐射
5. 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主要来源, ___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A. 低纬 B. 中纬 C. 高纬 D. 全球海域没有差别
6.下列属于浮游生物不丰富地区的是寒暖流交汇处 B. 冷海水上泛的地方C. 江河入海口 D. 下降洋流处
小结1:正常年份沃克环流(顺时针)对气候的影响: 大洋西岸: 盛行上升气流,气候湿润 大洋东岸: 盛行下沉气流,气候干旱
通过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和大气成为一个整体。如果表层海水温度发生异常,大气环流也会异常,甚至出现极端的天气现象,如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
(二)厄尔尼诺现象(EL Nin)
厄尔尼诺的由来 在南美洲的西海岸,受秘鲁寒流的上升流影响,有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二百多年前,秘鲁、厄瓜多尔等国的渔民发现,每隔几年沿岸的海水就会突然变暖,导致了附近的喜欢冷水的鱼类的死亡。由于这一现象往往发生在圣诞节前后,当地渔民就给它起名为“圣婴”,代表耶稣的意思,“EL Nin”这个西班牙语单词,音译过来就是“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现象是如何发生的?
多数科学家认为,东南信风减弱可能是引发厄尔尼诺现象的主要原因。
赤道附近太平洋东岸上升流减弱
温暖的海水输送到东太平洋
南美洲西岸的暖流取代寒流
赤道太平洋东部地区降水增多,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太平洋西部地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厄尔尼诺海可能引发更大范围的气候异常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夏季风较弱,锋面雨带偏南。北方大部分干旱少雨,南方多雨。②东北夏季易受低温冻害影响,粮食减产。③北方易出现暖冬。④台风减少。⑤次年,南方易发生洪涝,如1998年特大洪水。
拉尼娜现象(“圣女”)---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
拉尼娜期间大气环流(表现)
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海水异常低温,下沉气流加强,沿岸更加干旱。
西部海区上升气流加强,沿岸更加湿润
与厄尔尼诺现象的关联性:一般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后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①热带气旋、台风增多。②东北春夏易出现干旱,气温偏高。③南方一发生干旱,华北洪涝。④冬季较寒冷,寒潮多发,南方易出现冻雨,风雪。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对比
加强地区与国际间的合作
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完整版课件ppt: 这是一份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完整版课件ppt,共5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沃克环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四章 陆地水与洋流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优秀课件ppt,共4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参考答案,海气相互作用,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水循环,拉尼娜,厄尔尼诺,沃克环流,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拉尼娜现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堂教学ppt课件: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湘教版 (2019)选择性必修1 自然地理基础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课堂教学ppt课件,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