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21 古诗词三首综合与测试教学ppt课件,共6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日落时分天色将晚,视听结合,山居秋暝,①空山空旷的山林,②新刚刚,⑤随意任凭,⑥春芳春天的花草,⑦歇尽,以动衬静,由写景转为抒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唐]王勃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山行》[唐]杜牧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洞庭湖》[唐]刘禹锡
秋天是古代文人墨客笔下最常见的景象之一,他们用精炼传神的语言展现了秋天特有的美。在众多描写秋天风景的诗人中,王维出类拔萃,他对景物有着独到的理解,将景物写得形神兼备,活灵活现,历来为后世所称赞。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维的这首《山居秋暝》。
王维 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尤以山水诗成就最高,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又因其官至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苏轼评价其诗画:“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终南别业》《山居秋暝》《鸟鸣涧》《使至塞上》《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
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念顺;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读出节奏。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中有画,画中有何景物?
这些景物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傍晚秋景图,展现出了明净、清幽、宁静的乡村生活图景。
秋暝 浣女 王孙 枫桥 姑苏寒山寺 榆关 河畔 一更 聒噪
三横间距均匀,第二横最长。
左部“田”偏上;“半”第二横长而托上。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疏通字词,理解诗歌大意。
认识“榆、畔”等 3 个生字,,会写“孙、泊”等 6 个字。
诗意: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
诗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
诗意: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
③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④浣女:洗衣物的女子。
⑧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文中指诗人自己。
诗意: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我们一起来说说古诗的大意吧。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点明了时间、地点、天气——秋日傍晚雨后的山林。
“新”:既点出了新近下雨之意,又表现出雨后清新如洗的感觉。
“晚来秋”:呼应诗题,表现出山居秋暝独有的特色。
“新”字表现出什么?“晚来秋”又表现出什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这两句一静一动,一光一色,描绘出了山间傍晚的美好景色。
读完颔联,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挥想象,说一说。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这两句写人的活动,以浣女的欢声笑语和渔舟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反衬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认为“空山”之中是自己的世外桃源,“可留”二字暗示诗人向往空寂山林的高洁情怀与乐于归隐的生活乐趣。
《山居秋暝》描绘了几幅美丽的图画?试着给每幅画取名。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山居秋暝》描绘了秋日傍晚雨后山林的秀丽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山间美好景色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哪里的桥吗?叫什么名字?
枫桥,江苏苏州的一座古桥,位于姑苏区,跨上塘河。这座桥不过是苏州一座普通的桥梁,仅因一首诗而闻名天下,四方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枫桥夜泊》,来感受其中的诗情诗意。
张继 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诗人。据诸家记录,仅知他是天宝年间进士,代宗大历年间以检校祠部员外郎分掌财赋于洪州(今江西南昌)。其诗多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作,风格清远,不事雕琢,其中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请同学们朗读诗词,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是一座江南常见的单孔石拱桥。大运河在此通过,又是官道所在,南北舟车在此交会,旧时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锁起来,这里便成了理想的停息之地,此桥便因此得名为“封桥”,后因张继的诗而易名“枫桥”,并沿袭至今。
③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诗意:漫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诗人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
①姑苏: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 得名。
②寒山寺: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 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月亮渐渐西沉,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啼叫,寒霜弥漫在夜空中。我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心中充满愁绪,久久不能入睡。半夜里,姑苏城外寒山寺敲响的钟声传到了客船上。
《枫桥夜泊》中,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所见:落月、江枫、渔火
所感:霜满天(孤独和凄凉)
想一想:哪句诗直接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哪个字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江枫渔火对愁眠”直接点明了诗人当时的心情。“愁”字把诗人当时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夜半钟声”打破了夜的寂静,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枫桥夜泊》写的是一位旅途中的游子来到苏州城外的枫桥,泊船靠岸的所见、所闻、所感,勾画了一幅凄清、幽静的秋江夜泊图,表达了诗人愁闷、孤寂忧愁的心情。
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词人。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其文学成就以词为最,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的局面,郑振铎称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主要作品有《纳兰词》《饮水词》等。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出本诗的节奏。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③那畔:那边,文中指关外。
④千帐:文中是虚数,指众多帐篷。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⑥聒:声音嘈杂,文中指风雪声。
⑨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点起了灯。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将士们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祥和,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上阙描写的是千军万马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的情景。
下阙描写的是将士们思念故乡,难以入眠的情景。
《长相思》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描写了征途中的将士们在北方的风雪中辗转反侧,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浓烈的羁旅怀乡之情。
描写秋天的诗词:1.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杜牧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枫桥夜泊》。
朗读示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长相思》 山一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 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
2.读一读,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体会其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答:(1)景象: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流淌。 其中“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
(2)景象:竹林里传来洗衣女子的喧笑声,莲叶轻轻晃动,渔船顺流而下。这两句都是 动态描写。 (3)景象:月亮逐渐落下,树上的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弥漫在夜空中,面对着江边的 枫树和渔船上的点点灯火,诗人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其中“月落乌啼”是动态描写, “江枫渔火”是静态描写。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长相思课堂教学ppt课件,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词是什么,古代的流行歌曲,千山万水,跋山涉水,山高水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长相思教学演示ppt课件,共20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长相思清纳兰性德,长相思,身向榆关那畔行,故园无此声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长相思示范课课件ppt,共2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写作背景,长相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