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展开
2020—2021学年上期期中八年级检测试卷
道德与法治
一、比较与选择
1. 2020年9月1日,全国绝大多数学校开学了,小迪在学校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在家里是妈妈的孩子,在社区是小区业主,在社会是合格公民。这说明了…………( )
①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②社会关系不同,我们的身份不同
③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是一样的
④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是不一样的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①②④:“在家里是妈妈的孩子,在社区是小区业主,在社会是合格公民。”体现了责任与角色的密切关系,说明人的身份是多样的,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社会关系不同,我们的身份不同,每个身份的角色定位都不一样,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人的角色身份是多样的,身份不同,角色不同,故③错误;
故本题选B。
2. 暑假期间,有的同学在家长陪伴下外出旅游,欣赏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同学们参加旅游………………………………………( )
A. 可以尽早走上工作岗位 B. 容易受到外界不良诱惑
C. 能从社会获得精神滋养 D. 对学习书本知识有干扰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在社会中成长。
C:同学们参加旅游,欣赏山河美景,寻访文物古迹,感受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能从社会获得精神滋养,C正确;
A:本项与题干无关,故A错误;
B:参与社会生活,有助于开拓视野,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增强。旅游前做好规划,旅游中做好自律,会阻碍不良诱惑的侵袭,故B错误;
D:旅游不会对书本知识有干扰,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3. 72岁的周秀芳是宁波市一名退休教师。从2014年开始,周秀芳当起了“爱心搬运工”,她远赴贵州、湖南等偏远山区,将长三角地区上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运到大山深处。周老师的行为启示我们,参加公益活动( )
①有利于获得各种荣誉
②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③有利于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④有利于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养成亲社会的意义。
②③④: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有利于养成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③④说法正确;
①: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承担责任,是不计代价与回报的,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4. 一个小小的“健康码”,虽起源于新冠肺疫情防控但已广泛运用于公共管理和服务领域;一张定向发放的消费券,既促进消费又加速企业复工复产;智慧公交、社保缴费、医保查询等便民服务,体现了人民城市的温度所在——这都是线上三门峡APP带给我们的便利。关于网络的作用材料中不能体现的是 ( )
A. 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
B.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C.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
D. 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ABC:题干中线上三门峡APP带给我们的便利体现了网络丰富日常生活。材料体现了网络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递和交流变得方便迅速,网络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故ABC不符合题意;
D:材料没有涉及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没有体现网络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故D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5. 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应理性参与网络生活。下面人物的做法不值得效仿的是
①大学生王某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的形式向同村的村民宣传打假、依法维权常识
②李某在竞选村委会主任时,在网上编造、散布竞争对手作风不良信息
③林某收到朋友微信借钱的消息后,立即把钱给朋友转过去,并请朋友查收
④现在李奶奶去菜市场买菜都不带现金,“扫一扫”支付码即可完成交易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性参与网络生活。①是正确的,大学生王某通过拍摄抖音短视频的形式向同村的村民宣传打假、依法维权常识,这是在利用网络传播正能量。②是错误的,李某在竞选村委会主任时,在网上编造、散布竞争对手作风不良信息,这是违法行为。③是错误的,林某收到朋友微信借钱的消息后,立即把钱给朋友转过去,并请朋友查收,这是警惕性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的表现,排除。④是正确的,现在李奶奶去菜市场买菜都不带现金,“扫一扫”支付码即可完成交易,这体现了网络方便了人民的生活。②③不值得效仿,故本题选D。
6. 2020年10月17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门增设“网络保护”一章。规定: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我们青少年参与网络生活时,应该( )
①提高媒介素养
②学会“信息节食”
③学会分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
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合理利用网络。
①②③④: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我们要恪守道德和法律,参与网络生活时,要提高媒介素养 ;学会“信息节食” ;学会分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①②③④说法都正确;
故本题选A。
7. 每天上下班高峰时段,某市各个主要路口都会出现一群特别的“红马甲”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为了更好地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该市多家市级文明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就近就便认领路口参与文明引导。“红马甲”志愿服务队主要维护的是( )
A. 社会管理秩序
B. 生产秩序
C. 交通秩序
D. 公共场所秩序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社会秩序正确认识。
ABCD: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常见的社会秩序有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题文中“红马甲”交通文明志愿服务队主要维护交通秩序,C说法正确,A、B、D说法与题不符;
故本题选C。
8. 为了改变校园餐饮浪费的乱象,教育部近日发布《“制止餐饮浪费培养节约习惯”行动方案》,要求大中小学校大力培育“厉行节约”的校园文化,推动光盘常态化。遵守这一行动方案,我们青少年( )
A. 不遵守规则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B. 年龄小,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约束,不需要自律
C. 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D. 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并积极改进规则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遵守社会规则。
C:分析题文信息,遵守这一行动方案,我们青少年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C符合题意;
A:规则包括道德、纪律、法律等,不遵守规则不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违法行为才会受到法律制裁,故A说法错误;
B:遵守规则,既需要他律,也需要自律,故B说法错误;
D:材料没有体现改进规则,故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9. “给力”一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人面子。在现实生活中,“给力”一词的走红,全因一个“给”字,有给才会有力。“给”人尊重,自己也会赢得自尊,蕴含的道理是
A. 每个人都有尊严
B. 尊重他人,可以放下自尊
C.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
D. 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给力”一词,可以理解为对他人有帮助、有作用,给人面子。”,本题主要考查自尊与他尊关系。依据教材知识,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的人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尊重他人是获得自我尊重的前提条件,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C正确。AD观点正确,但与题意不符,排除。B观点错误,排除。故选C。
10. 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在研学过程中,同学们的下列行为能体现尊重他人的是( )
①下车集合的过程中,总能留出一条过道方便其他游客通行
②参观游览过程中,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戏打闹
③爱护车内环境,不乱丢垃圾,下车时向司机师傅表示感谢
④导游解说的过程中,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玩手机,不影响他人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以礼待人。
①③:依据教材知识,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观点中的做法都是遵守规则、尊重他人、文明有礼的表现,①③正确;
②④:“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嬉戏打闹”和“遇到自己不喜欢的内容就玩手机或找同学聊天”属于不尊重他人、不礼貌的行为,②④错误;
故本题选B。
11.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是连心桥,信是聚宝盆,一个道理传古今,要做真正的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只要讲诚信就能成功
B. 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C. 诚信能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D. 诚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重要性。
D:分析题干可知,题干中的名言强调的是做真正的人要讲诚信,体现的是诚信对个人的重要性,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立身处世的前提,D正确;
A:观点的表述太绝对,A错误;
BC:观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BC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2. 对下列名言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位思考
B. “志士不饮盗泉止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学会平等待人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会欣赏他人
D.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实守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尊重他人。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强加于别人。自己想获得方便,先要方便别人,体现了换位思考,故A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B:“志士不饮盗泉止水,廉者不食嗟来之食。”意思是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方正廉洁的人不接受侮辱性的施舍,体现了要尊重他人,故B理解错误,符合题意;
C:“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学会欣赏他人,故C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D:“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故D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3. 江苏省南京三名协管员与一名流动摊贩发生肢体冲突,当地随后发布通告,参与打人的陈某某等三人被解聘,并处行政拘留十三日。陈某某等三人的行为是…( )
A. 民事违法行
B. 行政违法行为
C. 刑事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
B: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题干中参与打人的陈某某等三人被解聘,并处行政拘留十三日。陈某某等三人的行为是行政违法行为,故B符合题意;
ACD:陈某等三人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是一般违法行为。不属于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14. 2020年9月8日,淮北市中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2019年10月,淮北市相山区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了这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被告人唐某灿因犯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我们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学会认清犯罪的危害性,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B.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
C. 我们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即使犯罪也不受法律处罚
D.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犯罪的认识。
A:题文中,唐某灿受到法律处罚,说明了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唐某灿受到刑罚处罚,说明了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B正确,不符合题意;
D:该案例说明了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我们要预防违法犯罪,D正确,不符合题意;
C: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虽然青少年年龄小,但犯罪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C错误,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15. 2020年10月13日,刑法修正案(十ー)草案二审稿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审议。拟在特定情形下,经特别程序,对法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作个别下调。草案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情节恶劣的,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应当负刑事责任。加强自我防范,我们青少年应该( )
A. 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B. 所有犯罪都是由小错开始的,所以小错绝不能犯
C. 只要不违法,犯点小错没什么
D. 不良行为必然导致犯罪,要杜绝不良行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预防违法犯罪的认识。
A:依据教材知识,加强自我防范,我们青少年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的危害,远离犯罪,故A说法正确;
B:“所有”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B;
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故C说法错误;
D:“必然导致”观点绝对化,是错误的,故排除D;
故本题选A。
16. 下边漫画告诉我们( )
A. 规则是获得自由的保障,维护秩序靠规则
B. 规则和自由谁也不依靠谁,规则限制了自由
C. 自由就是随心所欲,它不受社会规则的约束
D. 没有了规则约束,我们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A:漫画“断了线的风筝不是自由而是坠落”充分说明了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规则既约束自由,又保障自由,规则是获得自由的保障,维护秩序要靠规则,选项A正确;
B:人们建立规则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选项B错误;
C: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社会规则的约束,选项C错误;
D:没有约束的自由,不是真正的自由,选项D错误;
故本题选A。
17. 请你比较以下几位同学的做法,性质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李亮上课时看杂志,同桌提醒他时,他却说:我又没有影响老师上课呀。
B. 周日,同学们约好一起去阳泉博物馆,但是赵伟却赖床,告诉同学们他病了,去不了。
C. 肖磊和李阳在放学回家路上,比赛看谁准度高,用弹弓打坏了几十个路灯。
D. 国庆假期,陈波和家人一起看电影,观影期间频繁接打电话。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题干中A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BD违反道德,都不是违法行为;C破坏公共设施,是行政违法行为,性质与ABD三项不同,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把握规则的种类,常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纪律、法律等。分析各个选项的行为,用排除法进行选择。
二、辨别与分析
18. 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社会规则的维系。规则划定自由的边界,保障人们的自由。
学习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之后,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请你参与进来。
【答案】男同学的观点错误。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常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法律、纪律等,只有法律具有强制性。
女同学的观点错误。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讲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解析】
【详解】本题为辨析题,先分辨观点的正确或错误,再说明观点正确或错误的理由。
题文中男同学认为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的观点正确,可从规则的作用角度分析说明,即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生活有秩序,维护秩序靠规则。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认为规则都是强制性的说法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常见的社会规则有道德、法律、纪律等,只有法律具有强制性。据此分析即可。
题文中男同学认为我们要敬畏规则、维护规则的观点正确,理由可从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讲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角度作答。认为改进规则与敬畏规则和维护规则是相矛盾的观点是错误的,理由可从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等角度作答。
三、观察与思考
19. 材料 “哥哥姐姐,谢谢你们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传递给我们力量,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懂礼貌、尊敬长辈、学会独立,更加爱自己、爱别人。”家住安徽省定远县炉桥镇李巷村的凯荣、凯富姐弟在《致哥哥姐姐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暑假以来,全国妇联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等11部门共同举办“保护儿童安全・携手共同成长”——2020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链接各方资源,开展志愿服务,营造关心关爱儿童特别是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孩子们送上一个温暖充实愉快的假期。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个人与社会之间有什么关系?
(2)人是否可以脱离社会而存在?为什么?
(3)传递爱的力量,积极融入社会。请你列举几例亲社会行为。
【答案】(1)①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密切。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2)不能脱离社会。①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②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
【解析】
【详解】(1)本问考查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从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个人与社会相互依存,关系密切;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等角度作答。
(2)本问考查正确认识人的生存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原因,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个人不能脱离社会存在。理由可从我们的衣食住行、学习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等角度作答。
(3)本问考查正确认识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开放性试题,学生可从谦让、分享、帮助他人、关系社会发展等角度组织答案。
20. 材料一 近日,为偿还外债,一外卖员借送外卖之机,持刀入室抢劫。在审查案卷时,承办检察官发现,该案中的外卖员是在被害人的劝阻后主动放弃抢劫行为的。检察官点评:独自在家接收外卖和快递时,不要轻易开门,如遇歹徒,务必保持冷静,尽量顺从歹徒要求,保护生命安全,重获自由后应立即寻求警方帮助。
材料二 社会环境十分复杂,加上未成年人缺乏社会经验,难免受到伤害。未成年人面对歹徒行凶时,一般会出现三种情况:一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二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三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
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生活中能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哪些?
(2)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是什么?
(3)任选材料二中一种情况分析其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
(4)如果我们遭遇歹徒行凶,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救助方法?
【答案】(1)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2)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
(3)如:选择第一种: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结果是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第二种: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可能导致自己受到伤害;选择第三种: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既能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又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①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③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保护好作案现场。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依法维权、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1)依据教材知识,生活中能为我们提供法律服务和帮助的机构有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据此分析即可。
(2)依据教材知识,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据此分析即可。
(3)题干要求任选材料二中一种情况分析其可能导致怎样的结果,答案具有开放性,符合题意即可。如:选择第一种:是忍气吞声,任其侵害,结果是不能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第二种:是与歹徒进行殊死搏斗,可能导致自己受到伤害;选择第三种:是与歹徒斗智斗勇,利用社会力量将其抓获,既能保全自己、减少伤害,又能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4)题干要求分析遭遇歹徒行凶时可以采取的救助方法,答案具有开放性,可从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 、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保护好作案现场等方面概括。
四、活动与探索
21. 大美中国,家国无恙。2020年国庆过出了春节的味道。这是令世人瞩目的画卷,动起来、忙起来、火起来的中国,八天假期,全国接待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55亿人次。在火起来的国庆假期,各地纷纷倡导:文明出行,优雅度假,在领略山水之美、感受人文之美的同时,勿忘自我防护,传播文明礼仪,让美好言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020年7月31日河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河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该条例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某校团委组织八年级同学进行了一次以“文明有礼促和谐”为主题的活动,请你参与。
(1)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
(2)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请你补充完整。
探望别人,要说“________”。 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________”。 请人别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请人帮助,要说“________ ”。托人办事,要说“拜托”。 麻烦别人,要说“____________”。 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3)请你用“待人礼为先”的知识,向大家宣讲这次主题活动举行的重要性?
(4)团委建议同学们写一封倡议书,为我校文明校园建设增光添彩,请你帮助完成。
各位同学: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扬雄认为:人而无礼,焉以为德。文明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但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还有很多不文明的现象,为此我倡议:
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
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 。
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 。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
**中学团委
2020年11月13日
【答案】(1)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2)拜访、失陪、劳驾、打扰。
(3)举行“文明有礼促和谐”为主题的活动,能够让学生掌握文明礼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有利于体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4)①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③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解析】
【详解】(1)本题考查礼的表现,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依据教材内容,社会生活中,礼主要表现在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方面。
(2)本题考查礼貌用语常识。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探望别人,要说“拜访”,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帮助,要说“劳驾”, 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据此回答即可。
(3)本题考查举行“文明有礼促和谐”主题活动的重要性,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从能够让学生掌握文明礼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利于人们之间的友好交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有利于体现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等方面回答。
(4)本题考查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做文明有礼的人,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据此回答即可。
[政治][期中]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政治][期中]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题,共5页。
[政治][期末]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 这是一份[政治][期末]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共5页。
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这是一份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