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年级上册四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展开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初步认识实象、虚象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上节复习:
(1)概念检查;
(2)作业讲解。
凸透镜成像实验:
(1)几个概念:
物距(u):物体到透镜的距离;
像距(v):像到透镜的距离;
实象: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象:能看见但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的像,它是有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
(2)实验器材:光具座(有时可以用刻度尺代替)、凸透镜、蜡烛、光屏(有时要火柴);
(3)实验准备:测定所选凸透镜的焦距f;
(4)实验过程: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然后使烛焰从距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注意观察像的大小、正倒是如何随物距的减小而变化的?
(5)实验结论:
A.u>2f时,f
C.f2f,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象;
D.u=f时,不成像;
E.u
(6)注意点:将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处在同一高度,为蜡烛的像完全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7)总结:一倍焦距处是倒立、正立的分界点,也是实象、虚象的分界点;两倍焦距处是放大、缩小的分界点。
u>f,当u减小时,v增大,像也变大;u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的像更大一些,幻灯片应该( )
A.倒插,并且远离透镜 B.正插,并且远离透镜
C.正插,并且靠近透镜 D.倒插,并且靠近透镜
(2)一个物体放在透镜前15厘米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透镜是个凸透镜 B.这个像是正立的,透镜焦距大于15厘米
C.这个透镜的焦距一定小于15厘米 D.这个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8厘米
(3)一具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若在光屏上得到放大2倍的像,此时物体在主轴上与透镜的距离应满足( )
A.小于10厘米 B.20厘米 >>10厘米
C.=40厘米 D.>40厘米
(4)用照相机照相时,想让人的像更大一些,应该( )
A.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B.加大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C.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使底片向镜头靠近
D.减小人与相机的距离,并且加大底片和镜头间的距离
(5)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若把放在镜前20厘米处的物体沿轴向透镜移动10厘米,在此过程中物体通过透镜成的像变情况是( )
A.始终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B.始终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并且像逐渐变大
C.由正立放大的虚像变为倒立缩小的实像
D.由倒立放大的实像变为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光的折射教案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光的折射教案及反思,共2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准备,课时安排,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四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五章 光现象四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作业布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四 光的折射教案设计,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