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六单元18 牛和鹅集体备课教案设计
展开牛和鹅教学设计
课题 | 18.《牛和鹅》
| 时间 |
| |||||
主备人 |
| 审核人 |
| 使用人 | 四年级组语文教师 | |||
课型 | 问题导读课 | 课时 | 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牛和鹅》是北师大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角度”单元中的一篇主体课文。课文记叙作者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文章故事性强,是一篇语言生动、童趣十足、又蕴含一定哲理的文章。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神气十足、胆大妄为,以及“我”的狼狈不堪、慌忙逃窜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
设计理念 | 本课的教学设计的理念是:1.从学生的认知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取舍和重组。2.根据本文故事情节性强,场面描写具体生动,道理蕴涵耐人寻味的特点。教学设计时主要体现了“读、悟、”结合的理念,层层推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学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如,自读、练读、齐读,默读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快速浏览理清文章脉络,默读勾画我怕鹅,鹅不怕我的语句,有感情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自己感受到画面,分角色读,读出我和金奎叔对鹅的不同态度等等。这样在读通、读懂的过程中自然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并不断地将新知识溶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 | |||||||
学习目标 | 1.学会五个生字,能用自己的方法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膊”等词语。 2.我可以准确、流利朗读课文。 3.解课文内容,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4.我能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很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体会作者进行心理描写的作用。 5.我通过感悟课文内容,能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
重点难点 | 重点:了解“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的全部经过。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
学习方法 | 教师:情境教学法、比较读议法。 学生:读、悟、议、画、交流相结合。 | |||||||
教学准备 |
教师准备:一案三单、图片,flash动画。 学生准备:对本课进行结构化预习,细细研读课文。
| |||||||
学 习 过 程 设 计 | ||||||||
程序 | 时间 | 教师行为 | 期望的学生行为 | |||||
激趣导入 明确任务
小组合作 品味文本
激趣训练 提升认识
简谈收获 结束学习
|
7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3分钟 | 1.出示牛和鹅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它们的特点。 2. 幻灯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牛比人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 3.引导学生判断正误,并导入今天的学习:牛和鹅。 4.回顾: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评价学生表现,明确今天学习任务:小组合作讨论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上的问题,并进行拓展训练。
1. 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 2. 引导生浏览问题。 3. 留足时间,让生自主完成。 4.指导生进行小组讨论,随之进行多元展示。 5.适时补充小结,评价学生表现。
1. 播放flash动画《小马过河》。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从动画中所得到的启示。 3.引导谈话: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看待的呢?(《问题训练-评价单》) 4布置作业:小组合作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上的相关习题。 5.作评价学生的表现。
1. 师引导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哪些收获,请大胆地说出来吧。 2. 小结: 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 1. 结合图片,进一步了解牛和鹅的特点。 2.推翻课文中不成熟的说法,初步树立个人的主观意见。 3.回顾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叙事线索。 4.明确今天的学习动向。
1.初识问题,心有定向。 2.自主思考,完成生成单上的问题。 3.小组合作讨论,提高学习能力,完善问题答案。 4.大胆质疑,合作解决,加深认识。
1.欣赏动画,浅谈自己的认识。 2.通过谈话,让本课的真谛得到升华。 3.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拓展训练。
1简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想,在交流中加深巩固。 2.在老师谈话中再次受到教育。
| |||||
板书 设计 | 牛 和 鹅 欺负 不欺负 角度不同 害怕 不害怕 结果不同 | |||||||
16.《牛和鹅》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能力目标: 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在自读自悟中感知文章的意境,理解课文内容;小组合作,体会文章内涵,深入品味文章情感;抓住有关词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朗读感悟,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个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怕鹅,被鹅欺;金奎叔赶鹅,鹅被吓跑”这件事情的全部经过。
难点:理解“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这句话的含义。朗读感悟课文,了解看待周围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学法提示】
流利地反复朗读课文深入品味文章情感。读、悟、议、画、交流相结合。
【知识链接】
【资料链接】
牛和鹅的眼睛:牛的眼睛里像有一个放大镜似的,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大。在牛的眼睛里,人比自己不知要高大多少倍,所以牛害怕人,在人面前十分驯良、温顺。而鹅则相反,什么东西在它眼里都比原样缩小了。在鹅的眼睛里,人比自己还要小。所以鹅不怕人,常常主动去啄人,企图吓唬人。然而适得其反,得到的常常是沉重的一脚。
【自主学习】
一、拼音词语对对碰。
bái é qī fu bó zi chí táng
( ) ( ) ( ) ( )
pèng chù chì bǎng dà gài gē bì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塘( ) 股( ) 掐( ) 缚( )
搪( ) 般( ) 陷( ) 膊( )
握( ) 喔( ) 扳( ) 板( )
三、回忆课文要点,按内容填一填。
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____;鹅的眼睛看人,觉得____,所以____。
让它这样看好了,可是,________,那咱们________,_______。记着,_______。
四、我能写这样的词语。
啪嗒啪嗒(象声词 )___、___、___、____;
无缘无故 (ABAC) ___、___、___、____。
五、选字填空。
欺 期 日( ) ( )负 ( )待 ( )骗
缘 原 ( )故 ( )因 ( )份 ( )来
六、查字典,给不同词语中的“爪”字注音。
脚爪( ) 鹰爪( ) 爪牙( ) 狗爪子( )
七、思考填空:
《牛和鹅》中的鹅 ,“我”在鹅的面前狼狈不堪、慌忙逃窜。课文告诉了我们: 。
八、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九、通过预习你都有什么收获,请与大家分享一下。
我的收获是:
我的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评价: 小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牛和鹅》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
【问题探究】
学生生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位同学,请根据预习内容,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问题,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经过合作探究后准备多元展示。
问题一:牛和鹅对人持有一种什么态度?作者又是怎么对待它们的呢?
问题二: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他以后又是怎么做的?
问题三:细读课文第六自然段,画出描写鹅的词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
问题四(全班互动):课文中哪些句子很耐人寻味,你从中受到了什么样的启发?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牛和鹅》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_________ 组名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
【拓展习题】
你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呢?你是怎么看待的呢?
【巩固提高】
1.把下列字母按字母表的顺序排列好,写在横线上。
C A G H E D B F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看拼音写汉字
自( ) 桥( ) ( )急
háo liáng jiāo
战( ) 高( ) ( )傲
3. 把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用“__”线标出,并更正在()里。
(1)圆明圆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坐举世闻名的黄家园林。( )
(2)小丽跨着蓝子蹦蹦跳跳地在前边引路。 ( )
(3)挑山工说他们一步采不实不行,更不能担误工夫。( )
4. 填字,组成词语。
一尘不( ) 腾云( )雾 一丝不( ) 赏( )悦目 不( )而同 雪中送( ) 泪( )满面 ( )不可惜
5.把下面的词语按感情色彩的不同,分两类写下来。
同归于尽 胆大妄为 妩媚 疯狂
随遇而安 全神贯注 倔强 坚韧
6. 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慈祥 安祥
邓奶奶( )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
如果……就…… 即使……也……
( )星期天不下雨,我们( )去登山。
7. 修改下面的句子。
(1)办公室里没有人,就王老师一个人在备课。
(2)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朴。
(3)同学们培养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8. 阅读
我的弟弟
我的弟弟六岁半了。剪着娃娃头,圆圆的小脸蛋,乌黑发亮的小眼睛,红红的小嘴唇,样子挺可爱。可惜整天爬上爬下。弄得脸上老是有一道黑印子。只有刚洗完脸时,才能看清脸上白生生的本色。
弟弟一天到晚手不停脚不住的。我种下的向日葵出芽不久,他把每一棵都拔起来一点,拉我去看,说:“看,它长得多快,是我叫它长快的!”我哭笑不得地说:“这是拔苗助长呀!”他莫名其妙地望着我。
一天,妈妈买回来两只小鸡。弟弟用塑料口袋装着满院子边走边喊:“卖小鸡啰,五分卖一只!”
妈妈只好和爸爸商量早点送弟弟上学。到学校报名,一考,居然被录取了。这下弟弟乐坏了,更忙得不可开交,吵着叫妈妈买书包,叫爸爸买铅笔。
那天下午我放学回家,见弟弟在屋里东翻西找。好在我早已习惯他的不安静,便坐在窗前做起作业来。一会儿弟弟搭起凳子从衣柜里把新书包翻出来,一会儿打开抽屉把泡沫文具盒拿出来,拿我的刨笔刀一口气刨了四支铅笔,装进文具盒。然后到处搜查,把旧毛笔、坏钢笔、蜡笔装满文具盒,把文具盒放进书包,又去找我的读过的语文、数学书放进书包。也不管我正在复习功课,把我的书包抓过去一比,说:“我的太空了。”然后把《365夜》、《新华字典》、《唐诗选》连环画……都塞进了他的书包,装得鼓鼓的,这才满意地笑了,背在身上一溜烟跑了出去。
我打开窗户一看,他跑进门对李爷爷说:“李爷爷,看我的书包,我要上学了!”说完还举手敬了个队礼。他又跑到王叔叔家说:“王叔叔,我要上学了!”“小胖,快来看我的书包!”他挨家挨户报告大家早已知道的消息:我要上学了!我有一个新书包!
哎!我淘气的弟弟哟!
(1)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
作者写这篇短文的目的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一共写了几件事?(具体写出来)
自我评价: 组长评价: 教师评价: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讲了蟋蟀住宅的选址,从中感受到了蟋蟀的不肯随遇而安,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剩下的内容。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讲解住宅外部的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找一找蟋蟀住宅的外部有什么特点?
预设A: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
师:能不能用几个词来概括?
(引导:朝着阳光可以概括为?而且这条隧道是隐藏在草丛中的,别人很难发现,说明它有怎样的特点?骤雨是什么样的雨?(又大又急的雨)下骤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说明它怎么样?)
共同得出:朝阳、隐蔽、干燥。(板书:朝阳、隐蔽、干燥)
预设B: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
师:“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大?你们知道一寸是几厘米吗?大约是三厘米三毫米,那九寸将近有30厘米。一指宽就是一个手指这么宽。(师比划)这样的隧道对一只只有两三厘米长的小蟋蟀来说够大了吗?足够宽敞舒适了。
预设C:出口的地方总是有一丛草半掩着,就像一座门。
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
预设:有门。(板书:有门)
师:看看书上的插图,出口的旁边有一丛草,就像咱们房子的门一样,多形象呀!
预设D:那微斜的门口,经过仔细耙扫,收拾得很平坦。这就是蟋蟀的平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师:除了有门,还有?
预设:平台。(板书:有平台)
师:蟋蟀还在这平台上弹琴呢!看来这小小的蟋蟀还很会享受生活!
师:我们把第5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齐读)
师:读了这个自然段,你觉得这又是一只怎样的蟋蟀?为什么?
预设1:聪明:能把自己的住宅建造得很隐蔽;隧道倾斜,即使下骤雨都能立刻变干;吃草从来不吃门口的那一丛草。
预设2:能干、勤劳:把门口收拾得很平坦。
预设3:会享受生活:在平台上弹琴。
2、讲解住宅内部特点
师:那住宅的内部又有什么特点呢?默读第六自然段,找一找。
预设A:屋子的内部没什么布置,但是墙壁很光滑。
师:重点在哪个词?
预设:光滑。(板书:光滑)
预设B:大体上讲,住所是很简朴的,清洁、干燥,很卫生。(板书: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师:住宅虽然简朴,但是我想,蟋蟀在里面一定过着舒适安逸的生活。我们把这两句话一起读一读。
3、体会“伟大的工程”
师:作者又是怎么赞叹蟋蟀的住宅的?
预设:假使我们……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指名答,再齐读)(板书:伟大的工程)
师:读到这儿,我们不禁产生一些疑惑,蟋蟀怎么会有修建住宅的才能呢?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作者又为什么发出这样的赞叹呢?一起读第三自然段。(齐读)
师:蟋蟀就用这样柔弱的工具修建了舒适的住宅,怎能不让人感到惊奇呢?那蟋蟀又是怎样用这柔弱的工具修建出这么好的住宅呢?课文7—9自然段着重写了这方面内容,请三位同学分别朗读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圈一圈描写蟋蟀挖掘时的动词。(板书:挖掘)
预设:扒、搬、踏、推、铺。
师:它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进行挖掘,你们觉得它盖房子的过程辛苦吗?非常地辛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它盖房子的工具有哪些呢?
预设:钳子、前足、后足、锯。
师:凭着这么简单的工具却能盖出有门、有平台、清洁、干燥的住宅,难怪作者会这样赞叹——
ppt: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师:当蟋蟀累了的时候,它会怎样?
预设:蟋蟀钻在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又进去继续工作。
师:多么勤劳的小家伙!谁能再读读这段文字?(指名读)
师:其实这些都是作者细心观察后才告诉我们的。读读这句话。
ppt: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
师:你觉得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预设:有耐心、细心、善于观察……
师:现在,蟋蟀的住宅已经挖了有两寸深,这么宽敞了,已经可以住了,可是蟋蟀好像并没有满足,它又做了什么?
预设:整修。(板书:整修)
师:它是怎么整修的呢?默读第九自然段。(生读)能不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它是怎么整修的呢?
预设:蟋蟀长时间地进行整修,天气变冷了或身体增长了,它就把洞加深加阔,即使在冬天,它都在里面不停地工作。
师:我们发现了,住宅是经过了长时间的整修,要不断地加深加阔。这个过程是十分繁重而漫长的,最后,蟋蟀才能修建了一座精致舒适的住宅。对于这样一个柔弱的小生命来说,这的确可以称得上是——(生接:伟大的工程。)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
1、品味拟人手法及运用
师:其实我们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一样呢?
预设:因为作者描写得很生动。还用了拟人、比喻等手法;因为作者写得很具体,观察得非常仔细……
师:有同学发现课文中有很多地方用了拟人手法,请你们在课文中找一找把蟋蟀当作人来写的句子,找到了就自己读一读。(学生汇报)
师: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都流露在字里行间。你能不能也用拟人的手法来写写小动物呢?试试看。
ppt:仿写:用拟人的手法来描述一种你喜欢小动物。
2、介绍法布尔和《昆虫记》
师: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文章的作者。把书翻到31页读一读“资料袋”。作者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的作品叫《昆虫记》,蟋蟀的住宅就是其中的一篇。老师从作品中摘录了一段话,与大家分享。
ppt:我的蟋蟀们!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我才感到生命的活力,而生命是我们这片土地上的灵魂……一个活着的微点——最小最小的生命的一粒,更能引起我的无限兴趣,更让我无比地热爱你们! ——法布尔《昆虫记》
师:希望大家用课余时间阅读《昆虫记》,可以更深地感受到法布尔对这些小生命的热爱与敬佩。
板书设计
7 蟋蟀的住宅 伟大的工程
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一课时教案,共3页。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牛和鹅第二课时教案,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有体会的批注”,交流“有启发的批注”,交流“写得好的批注”,总结批注角度,再次练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案: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18 牛和鹅教案,共2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细读课文,总结升华,推荐阅读,布置作业,板书设计,课外资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