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文课件ppt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课文课件ppt,共60页。
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知识点一 聚落与环境
1.聚落的含义我们把人们的聚居地——乡村和城市,统称聚落。2.聚落的分类(1)乡村聚落:主要有农村、牧村、渔村等不同类型。居住在乡村的人们一般从事
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2)城市聚落:其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3.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区别(1)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居民主要从
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2)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很大,总结如下表。
4.聚落与环境(1)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适于耕作。②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③交通便利(交通线沿线和交会处、沿海港口等地)。
(3)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分析聚落建筑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方法
1.当地的气候:是潮湿还是干燥,是炎热还是寒冷。在西亚的热带沙漠地区,因气温
非常高,当地的房屋具有厚墙、小窗的特点,厚墙可以减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
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弱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2.当地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的资源直接影响建筑材料的选
择。北极圈附近生活的因纽特人就地取材建造冰屋,屋外冰天雪地,屋内却很温暖。
例1 (2017甘肃兰州中考)读我国某地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题。当地民居屋顶较陡,与之相关的条件是 ( )A.温度高 B.降水多 C.生活习惯 D.海拔低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当地民居屋顶特点与气候的关系,屋顶较陡说明当地降水多,
便于排水。
知识点二 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传统聚落存在的意义(1)传统聚落是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世界各地的人们利用自然环境和他们
的勤劳智慧创造的,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聚落文化,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遗产。(2)传统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
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保护传统聚落的必要性(1)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2)在城市,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3)在乡村和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如何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
址,处理好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
3.传统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1)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世界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
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2)传统聚落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
我国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
城区等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例2 作为古都之一的北京,保留有众多的胡同,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
应该 ( ) 图4-3-4
A.全部拆除 B.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C.根据建设需要拆除 D.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解析 一方面,北京胡同保存有丰富的传统信息和历史文化内涵,该建筑本身既有
历史文化价值,又在构成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中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价值;另一方面,
目前北京旧城内传统四合院、胡同的整体保存状况与北京首都的国际地位极不
相称。因此,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对这些胡同既不能盲目拆除,也不能原封不动地
保留,而是要有选择地保护和改造。
答案 D 保护传统聚落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要确定保护的标准,即确定哪些是值得我们保护的传统聚落,不能把所有的旧建筑都看成是传统聚落加以保护;②要
在保护中注重开发,否则就失去了对传统聚落保护的意义;③要加强保护传统聚落
的教育宣传,使保护传统聚落的观念深入人心。
题型一 聚落的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例1 关于下列地区的民居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是 ( )
解析 西亚地区因为气候炎热干燥,所以房屋多是“墙厚、窗小”的平顶屋;黄土
高原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人们开凿窑洞居住,冬暖夏凉;因纽特人聚居在北极
地区,气候寒冷,冰层广布,易于取材,居住冰屋,墙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东南亚地
区多是高脚屋,适应当地气候湿热的特点。
答案 C 在分析聚落和自然环境的关系时,要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分析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然后结合聚落的建筑特点来分析二者的关系,主要是聚落的建筑特点
要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特征。
题型二 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例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4-3-5 图中A、B、C三处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哪个?为什么?
解析 A、B、C三处聚落中,B处位于河流干流和支流的交汇处,交通便利,水源充
足,容易发展为城市。
答案 B处。因为该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 影响聚落分布疏密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指点迷津 不是。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情况下,
在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湿润、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
区容易形成聚落,由于自然条件优越,聚落会由小变大,逐渐发展成为城市甚至是大
城市。2.古人留下的聚落很旧、占地很多,应该全拆除。指点迷津 不是。古人留下的聚落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
应该有选择地保护好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聚落发展和
保护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在聚落环境中的体现素养解读 人地协调观指人们对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秉持的正确的价值
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最为核心的研究主题和基本的思维视角。面对出现的人
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要更好地前进,必
须尊重自然规律,协调好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
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分析和解决人地关系问题,成为和谐世界的建设者。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形成聚落。聚落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世
界各地气候不同,聚落的建筑结构必须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各地的资源不同,建筑材料也必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减少建筑的成本。通过分析不同聚落建筑物的
结构特点和材料的来源,聚落是适应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体现人地协调观。
典例剖析例 (2017黑龙江龙东中考改编)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聚落与气候的关系较寒冷气候(如我国东北)民居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还
有双层玻璃;炎热多雨的热带气候(如东南亚),乡村聚落中常见双层木楼或竹楼,下
层空着或放杂物、养牲畜,上层住人,上层风大凉爽,还可以避免潮湿;干燥少雨的
热带沙漠气候区(如西亚、北非),当地的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可以尽量减
少白天通过墙壁传导进入的太阳热量,小窗可以减少白天从沙漠地区吹来的热风;
降水较多的亚热带气候区(如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多为尖(斜)顶房。因为这些地区
降水丰富,尖顶利于雨水下泄。
材料二 聚落与资源的关系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黄土非常深厚,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窑洞冬暖夏凉;北极地
区的冰屋,用冰雪制成,为半球形,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屋
内墙壁上挂满兽皮,都可防寒;日本的木质房屋,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建造木屋,
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热带地区的棕榈屋,用当地特有的木材搭建而成;山区
的石头房,用石头做材料建成的房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岩石地带。
(1)从上述材料中找出适合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房屋保暖建筑特点
。(两点即可)(2)因为日本的 资源丰富,所以日本建木屋,又可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3)西亚和北非属于 气候,当地房屋具有 、 的特点。(4)读材料分析,如果你生活在山区,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建筑你的房屋?
解析 (1)根据题干中关于漠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介绍,可以得知该地区气候
较寒冷,结合材料一给出的聚落建筑特点的介绍,可以得出适合该地区的房屋保暖
建筑特点是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双层玻璃,等(符合题意即
可)。(2)根据材料二的介绍,日本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传统房屋多为木质结构,质
地轻可以减小地震带来的危害。(3)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如西亚、北非),
房屋具有墙厚、窗小的特点。(4)材料二“山区的石头房,用石头做材料建成的房
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的岩石地带”,可以得出在山区建筑房屋最适合的建筑材料
是石头或木材,可就地取材。(山区一般适合发展林业,森林资源丰富,建筑用的木
材也可以就近获取)。
答案 (1)墙体厚实,屋内建有壁炉或火炕,窗户比较小,有的还有双层玻璃,等(符合
题意即可)(2)森林(3)热带沙漠 墙厚 窗小(4)石头或木材。(符合题意即可)
1.(2020独家原创试题)聚落在形成的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与聚落形
成没有关系的是 ( )A.生产生活需要的水源 B.有利于生存的地形因素C.文化和生活习俗 D.毛发和肤色的不同
答案 D 聚落的形成和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与毛发和肤色没有关系。
2.图中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图4-3-1A.河流 B.人口 C.气候 D.工业
答案 A 该题考查城市聚落的分布特点。该城市沿黄河两岸呈东西向带状分
布,可见主要影响因素是河流。
3.你愿意把“家”选在哪里 ( )
答案 D 南极洲为寒带气候,过于寒冷,不适合人类居住;撒哈拉沙漠气候炎热干
燥,不适合人类居住;喜马拉雅山脉气候寒冷,空气稀薄也不适合人类居住;长江中
下游平原为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温和湿润,地势低平,适合人类居住。
4.下图是被称为“北京之魂”的老北京胡同。如今,许多外国人喜欢游览北京的
胡同,原因是 ( )图4-3-2
A.旅游消费的钱少B.北京胡同的环境好C.北京胡同有独特的历史文化D.北京胡同交通方便
答案 C 北京胡同是历史的产物,它有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反映了北京的历史面
貌。北京胡同见证了北京千百年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众多历史名人的足迹,也因此
承载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记载着历史故事,浓缩了历史的精华,
它是老北京的文化精髓。
5.在许多国家,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已经得到空前的重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
是 ( )A.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B.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D.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场以吸引游客
答案 D 目前,人们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措施有不乱涂乱画、控制工业污
染、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等。在故宫里面建大型商
场会破坏故宫的建筑,也会破坏环境氛围。
读甲、乙两种聚落景观图片,回答1—2题。
1.有关甲、乙两种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聚落为乡村B.乙聚落为城市C.甲聚落高楼林立,道路纵横D.乙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
答案 C 本题考查了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甲聚落相对集中,规模较大,高楼林
立,道路纵横,是城市聚落;乙聚落规模小,建筑物相对比较分散,是乡村聚落。
2.若已知乙聚落分布在欧洲西部,则推测当地的主要人种及信仰的宗教最有可能
是 ( )A.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 B.白色人种 基督教C.黄色人种 佛教 D.黑色人种 基督教
答案 B 本题考查了人种和宗教的分布。欧洲西部以白色人种为主,信仰基督教。
3.如果在图示地区发展旅游业,下列项目或产业不能体现当地特色的是 ( )A.山珍食材小吃店 B.狗拉雪橇穿雪原C.林海设营觅野踪 D.木屋畅饮酥油茶
答案 D 酥油茶是我国青藏地区的特产。
4.“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翔。”描
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农村 B.牧村 C.林场 D.渔村
答案 B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飞
翔。”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牧村。
5.以下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中国传统聚落是 ( )A.塞纳河岸 B.威尼斯城C.丽江古城 D.五大连池
答案 C 丽江古城是中国传统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6.有关聚落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增长B.世界上大多数聚落随着历史的前进,聚落没有发展C.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D.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聚落占地面积越来越小
答案 C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
7.对于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确的做法是 ( )A.全部拆除后建设现代化高楼B.全部拆除后照原样重建C.应该大力保护,并进行合理化改造D.不要乱动,任其发展
答案 C 传统聚落是人类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如不加
以保护,将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由于当前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正在消失,
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因此,对于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民居,如福建
土楼、平遥古城等,应加以保护。
8.下图是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日本传统民居——合掌式房屋。该种风格的民居
主要位于本州岛中部的内陆地区。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分陡峭,主要为防止 ( ) A.夏季台风 B.冬季大雪C.秋季风沙 D.地震破坏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日本传统民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合掌式建筑的屋顶十
分陡峭,主要为防止冬季大雪积压,尖顶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
读图,完成9—10题。
9.适应湿热环境的民居是 ( )A.甲 B.乙C.丙 D.丁
答案 D 丁图民居为竹木结构,且房屋抬离地表,主要原因是当地气候湿热。这
样的房屋既便于通风散热,又避免了潮湿。
10.周边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景观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 C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主要位于我国内蒙古大草
原,当地传统民居为轻便、便于拆卸及安装的蒙古包。
11.以下叙述中,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原因的是 ( )①交通便利 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沃 ④地势平坦⑤自然资源丰富A.①② B.③④⑤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环境影响人类的生活与聚落的形成,①交通便利,②水源充足,③土壤肥
沃,④地势平坦,⑤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容易形成聚落。
读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几个阶段示意图,完成12—13题。
12.由村庄演变为一般城市的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C.①③④② D.④③②①
答案 B 村庄开始人口较少,民居建筑相对分散,且建筑层数较少;随着人口的不
断增加,民居建筑越来越密集,且建筑不断向高层发展,最后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展
为城市。
13.演变到第④阶段时,可能出现的问题有 ( )a.交通拥堵 b.住房紧张 c.受教育条件好 d.环境质量下降 e.犯罪率下降 f.
对周围地区的发展带动作用降低A.a、b、c B.d、e、f C.a、b、d D.a、b、f
答案 C 城市由于人口密集,往往会出现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噪声污染、环境
质量下降等问题。
14.下图是某沿海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图中有A、B、C三处聚落。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A聚落所在地的海拔在 米以下,A、B、C三处聚落中,所在地势最平坦开阔的是 聚落,位于河谷地带的是 聚落。(2)甲、乙两条河流,水容易被污染的可能是 河;大致由东北向西南注入海
洋的是 河。(3)A聚落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与A聚落相比,C聚落发展
的突出优势是 ,B聚落规模最小的原因是
。(4)三处聚落中规模最大的是 。
答案 (1)100 C A(2)甲 乙(3)附近有煤矿;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地处河流两岸,水源充足(任答两条即可) 靠近
海洋,海上交通便利 位于坡地,地少且贫瘠;离水源地较远,水源不足(4)A聚落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聚落所在地海拔在100米以下,位于河谷地带;C聚落所
在地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第(2)题,甲河干流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流交汇处有聚
落,附近有煤矿,水易被污染;乙河大致自东北流向西南,注入海洋。第(3)题,聚落发
展的条件应从矿产资源、水源、地形地势、交通等方面分析。第(4)题,三处聚落
中A聚落位于河流交汇处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聚落规模最大。
周庄是江南六大古镇之一,有“中国第一水乡”之誉(如图)。周庄镇60%以上的民
居为明清建筑,仅0.47平方千米的古镇有近百座古典宅院和60多个砖雕门楼,保存
了14座各具特色的古桥。据此回答6—7题。 图4-3-3
6.(2020山东济宁汶上期末,19,★☆☆)影响照片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资源7.(2020山东济宁汶上期末,20,★★☆)当地政府注重古聚落保护的原因是 ( )A.古聚落是旅游资源,能带来环境效益B.古聚落记录了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C.古聚落能更方便当地居民生活D.古聚落里有很多古董、文物,价值很高
答案 C B 本题组主要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和保护古聚落的意义。第6题,根
据图中所示,建筑物是沿河而建的,因此,可以判断影响照片中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河流。第7题,古聚落记录了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当地政府注
重古聚落保护。
读某地传统民居“高脚屋”示意图,完成下题。 图4-3-4
8.(2019江苏宿迁沭阳阶段测试,10,★★☆)该传统民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答案 A 高脚屋是东南亚地区干栏式建筑的一种。它的房顶坡度大,易于排水,
底层一般不住人,是饲养家禽、堆放柴草的地方。上层为人们居住的地方。该种
房屋通风条件极好,非常适宜湿热的气候环境。
读图,完成9—10题。 图4-3-5 我国东部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
9.(2019山东滨州六校期中联考,24,★★☆)从图中可以看出,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
要因素是 (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河流 ④交通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0.(2019山东滨州六校期中联考,25,★★☆)聚落里有好多古建筑,且有文物保护标
志。你认为当地保护这些古建筑的主要原因是 ( )A.它能适应当地的环境 B.它能适应现代的社会发展C.它比现代建筑好看 D.它记录的信息有研究价值
答案 C D 本题组考查影响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和保护古建筑的意义。第9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聚落主要分布在河流和铁路两侧,影响该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
是河流、交通。第10题,古建筑记录的信息有利于我们研究它们所承载的历史、
政治、文化、民俗价值。
11.(2018北京海淀期末,30,★★☆)某中学学生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开展了名为
“环游世界”的网络学习活动。通过上网收集、分析资料,逐步加深对世界各地
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认识。高大的阔叶林,清清的溪流,悬崖边用树搭成的天梯,拉着老藤枯枝的艰难攀缘,看
不见阳光的阴湿潮热,令人目不暇接的雨林植被,还有稍纵即逝的野生动物,一切的
一切,给我们一份神秘、一份美丽、一份惊叹。
(1)文字描述的场景是下列哪种气候类型的典型景观 (选择填空)。
(2)适应当地气候的民居是 (选择填空)。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选
择填空)。①便利的交通 ②平坦的地势③高山、荒漠 ④气候湿热 ⑤水源充足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⑤ D.③④⑤
答案 (1)A(2)B(3)C
解析 (1)根据材料中的描述,可以判断文字场景是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典型景观,气
候资料图A显示的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2)热带雨林气
候全年高温多雨,而图B中的民居架离地面,便于通风散热。(3)聚落是人类集中居
住的地区。聚落一般形成与发展在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和水源充足的地方。
1.(2018广东期末模拟B卷,37,★★☆)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密切相
关。下面的地区与民居的搭配正确的是 ( )A.内蒙古地区—竹楼 B.黄土高原—窑洞C.西双版纳地区—冰屋 D.北极地区—蒙古包
答案 B 黄土高原地表黄土层深厚,黄土土质疏松,直立性强,该地区传统民居是
窑洞。
2.(2018吉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期末,19,★☆☆)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
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物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答案 C 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3.(2018吉林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期末,20,★☆☆)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的地区是 ( )A.高原山地 B.热带雨林C.沙漠戈壁 D.冲积平原
答案 D 聚落一般形成于地势平坦的冲积平原。
4.(2018甘肃武威期末,13,★★☆)下列有关聚落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世界各地自然环境没有差异,只是民族生活习惯不同,建筑风格不同B.由于自然环境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
建筑风格C.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外貌不同,建筑材料相同D.世界各地的聚落,建筑材料、建筑外貌、建筑风格完全相同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聚落的差异。由于自然环境差异,民族生活习惯、历史文
化、宗教信仰等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
5.(2018江苏盐城阜宁期末,2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所示为 聚落,乙图所示为 聚落。(2)据丙图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 。(3)A、B、C三地聚落的形态多为 (团块或条带)状。(4)图中A处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
答案 (1)城市 乡村(2)地形 河流(3)条带(4)西北 东南
解析 (1)根据甲图中的高楼大厦判断,其属于城市聚落;从乙图中的房屋可以判
断,这种聚落属于乡村聚落。(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据,可以看出三地聚落的共同
特点是海拔都在1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且沿河分布,选址的共同因素是地形、河
流。(3)A、B、C三地聚落沿河分布,聚落的形态多为条带状。(4)图中A处附近河
流是由西北流向东南。
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基本类型。随着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口将在城市居住、生活和工作。读我国城乡人口数据示意图。据图文资料,完成12—13题。
12.(2019山西中考,19,★★☆)我国城乡人口发展的趋势是 ( )A.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上升趋势B.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均呈下降趋势C.城市人口呈上升趋势,乡村人口呈下降趋势D.城市人口呈下降趋势,乡村人口呈上升趋势
答案 C 读图可知,我国城乡人口发展的趋势是城市人口增加,乡村人口减少。我国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
13.(2019山西中考,20,★★☆)由此推测,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 ( )A.越来越大 B.越来越小C.交替变化 D.没有变化
答案 A 由图可知,随着年份的增加,我国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由此推
断,我国城市聚落的规模可能会越来越大。
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
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下图为某区
域景观示意图。读图,完成14—16题。
14.(2019北京中考,38,★★☆)该区域 ( )A.河流是内流河 B.有高原和平原C.森林多在平原 D.桥梁跨越河流
答案 D 由图可知,该区域河流流入海洋,是外流河;主要地形类型为山地和平原;
桥梁跨越河流;森林多分布在山地。
15.(2019北京中考,39,★★☆)图中 ( )A.农田主要分布在山区 B.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C.山区修路取最短路线 D.城市建设要靠近湖泊
答案 B 读图可知,农田主要分布在平原,聚落主要集中在平原,山区修路选择坡
度缓的路线,城市建设靠近河流。
16.(2019北京中考,40,★★★)“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中,人类应在 ( )A.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B.河流上游拦水,减少山区灌溉面积C.山区植树造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D.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
答案 C 该题以“天人合一”为背景。陡坡开荒,扩大耕地增加粮食产量,导致
植被覆盖率降低,引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拦水,不利于下游农田的发展;山区植树
造林,可以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河流下游填湖,建设大规模的城市,导致湖泊调洪
蓄水能力下降。
圣劳伦斯河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读图,完成17—18题。 图4-3-8
图4-3-9 蒙特利尔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
17.(2017广东中考,11,★★★)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A.2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8个月
答案 B 本题考查了气候对河流的影响。从蒙特利尔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
图可以看出,从12月到次年3月气温低于0℃,这4个月是河流结冰期。
18.(2017广东中考,12,★★★)城市多沿圣劳伦斯河分布的原因是 ( )①气候常年温和多雨 ②水源充足③水运便利 ④多平坦开阔的地形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D 城市分布在河流沿岸的原因是河流能为城市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和便
利的水运条件,此外,河流沿岸多平坦开阔的地形,可以提供建设用地。蒙特利尔的
最冷月气温低于-10℃,不具有常年温和的气候特点。
1.(2018湖南益阳中考,8,★☆☆)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 )
答案 D 本题考查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景观A为高山高原区,B为山区,C为沙
漠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恶劣,不适宜人类居住,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D为平原地
区,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传统民居是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杰作。下图为两种传统民居,其中甲在南非(纬度
低),乙在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纬度高)。读图,完成2—3题。
2.(2018北京中考改编,24,★★☆)甲、乙两民居相比 ( )A.甲为半球形,以木板为材料B.乙以土石为材料,房顶坡度大C.甲为半球形,容易拆卸运输D.乙以竹子为材料,房顶坡度大
答案 C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南非的房屋受到气候影响
主要以茅草屋为主,形状类似半球形,便于拆卸和运输;西伯利亚地区冬季寒冷而漫
长,降雪期长,房屋坡度大,有利于积雪滑落,主要材料是木头;竹子生长在热带和亚
热带地区。
3.(2018北京中考,25,★★☆)甲、乙两民居在设计上的特点及目的是 ( )A.甲:无窗,门窄小,为抵御严寒B.乙:配有梯子,在积雪掩门时便于出入C.甲:简单轻便,防止被洪水冲走D.乙:房屋低矮,防止干热空气进入室内
答案 B 本题结合材料考查民居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南非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
带,无须抵御严寒,没有积雪的顾虑,位于南非高原,发生洪水的可能性也较小;西伯
利亚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降雪期长,不具有干热空气。
4.(2018湖南湘西中考,4,★☆☆)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各种具有特色的民
居建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B.干燥地区房屋屋顶大多高耸C.湿热地区的民居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D.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民居与气候环境的关系。人们会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建造
各种具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寒冷地区民居一般墙体厚实;干燥地区房屋屋顶多为平
顶;湿热地区的民居建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湿热地区民居墙体薄,门窗大。
5.(2018江苏扬州中考,8,★☆☆)图中民居适应炎热干燥环境的是 ( )
答案 B 本题主要考查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斜顶房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适应当地多雨的气候;西亚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炎热干燥,墙体厚且窗户小,
是为了防沙隔热;冰屋在北冰洋沿岸,北极地区的气候寒冷,人们就地取材,用冰块
堆砌成屋;东南亚气候湿热,高架屋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透风防潮。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2015山东滨州中考,22,★★☆)由甲到丙反映出该地区耕地逐渐减少的原因是 ( )A.城镇建设挤占 B.水土流失严重C.风沙危害加剧 D.土地污染严重
7.(2015山东滨州中考,23,★★☆)解决该问题的措施是 ( )A.平整山地,增加建设用地B.控制人口增长,保护耕地C.毁林开荒,增加耕地面积D.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
答案 A B 本题组主要考查聚落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比较三幅图会发现,从甲到丙,城市规模越来越大,而耕地随之减少。可见,城镇建
设挤占耕地是耕地减少的主要原因。城镇规模越来越大,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增
长。所以,控制人口增长是保护耕地的关键。平整山地、毁林开荒都会破坏生态
环境。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迁出该地人口、恢复耕地的做法不
合适。
诗人海子说:“建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下图为福建沿海某岛屿依山傍
海而建、错落有致的石厝(石厝就是当地传统民居)。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
读图,完成8—9题。
8.(2017安徽安庆桐城中考,19,★★☆)当地传统民居的特点是 ( )A.高大、顶尖、窗小 B.低矮、顶缓、窗小C.低矮、顶尖、窗大 D.高大、顶缓、窗大
答案 B 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9.(2017安徽安庆桐城中考,20,★★☆)当地传统民居设计,主要是为了 ( )A.防风 B.排水 C.保湿 D.除湿
答案 A 当地“盛产”石头和台风,建石厝可以就地取材,主要是为了防台风。
10.(2017山东泰安中考,3,★★☆)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均表示乡村聚落。读
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三处聚落形成的最有利因素是靠近公路
B.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及河流交会处C.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丙处D.如果四处聚落房屋建筑均如图右下方所示,那么图示区域应位于炎热多雨地区
答案 D 本题考查聚落的形成条件和读图分析的能力。甲、乙、丙三处聚落都
靠近河流,河流是形成聚落的最有利因素。丁处聚落位于两条公路的交会处,没有
靠近河流。图中四处聚落最有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乙处或丁处,因为乙处位
于河流和公路的交会处,丁处位于两条公路的交会处,交通比甲和丙更为便利。图
中聚落房屋建筑有利于通风、散热、防潮,屋顶坡度陡有利于排水,说明图示区域
炎热多雨。
19.(2019山东淄博中考)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倡导不同文明
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包容互鉴。材料二 亚洲气候分布图(图4-3-10),亚洲部分地区传统服饰图(图4-3-11、图4-3-12)。
图4-3-11 戴白色头巾的服饰习俗 图4-3-12 戴草帽进行户外劳作的习俗
(1)饮食文化:图4-3-10中A到D表示的地区,面食比重较高的是 地,稻米比重
较高的是 地,海产品比重较高的是 地。(以上均填代号)D地所在国家
海产品食物比重高,请从位置方面分析原因: 。(2)传统民居:A到D表示的地区,双层木楼或竹楼多分布在 地, 地,传统
民居的建筑材料质地较轻。(以上均填代号)A、C两地的传统民居都具有墙厚窗
小的特点,其中A地民居与当地气候的 特点相适应,C地民居与当地气候
的 特点相适应。
(3)服饰文化:图中A、B两地区传统穿戴普遍注重防晒,A地区人们喜欢戴白色头巾
(图4-3-11),B地区人们喜欢戴草帽(斗笠)(图4-3-12)。请从两地区降水等自然地理特征的差异分析原因。A地区: ;B地区: 。
答案 (1)C B D 沿海地区,渔业发达(2)B D 终年炎热 冬季严寒(3)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戴白色头巾遮阳 主要是热带季
风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雨季降水多,戴草帽防雨又遮阳
解析 (1)C地为我国北方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面食比重较高;B地属于东南
亚的中南半岛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稻米比重较高;D地四面临海,渔业发达,
海产品比重较高。(2)B地气候比较湿热,所以房屋多为双层木楼或竹楼;D地地震
频发,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质地较轻,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A地是热带沙
漠气候,墙厚窗小的民居主要是适应终年炎热的气候特点;C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墙厚窗小的民居主要与当地冬季严寒的气候相适应。(3)A地区主要是热带沙漠气
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戴白色头巾遮阳,而B地区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
温,分旱雨两季,雨季降水多,戴草帽防雨又遮阳。
素养体现 本题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为材料,综合考查亚洲聚落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要求能正确的读图,分析聚落形成发展的条件和影响
因素,提高综合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实践力。
(2019山东泰安肥城期中)某学校七年级利用暑假组织了一次“红色之旅”和“自
然生态之旅”研学实践活动。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出发前同学们认真研究地图,发现村庄甲、乙、丙、丁分布很有规律,请描述其
分布的共同特点 。(2)到达实践基地考察后,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制了当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他
们发现实践基地正好位于 (地形部位)边缘,为提醒游客注意安全,请设计一
条警示语: 。(3)考察中发现了海洋生物的化石,据此推测当地的地理环境,这里曾是 (海
洋/陆地)。(4)返校后同学们结合收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学习:甲、乙、丙、丁四村需要合并到一个村,最佳位置应选择在 村,理由是 (至少两点)。
答案 (1)沿河流分布(分布在河流附近)(2)陡崖 悬崖之地,注意安全;请勿靠近(意思相近即可)(3)海洋(4)乙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相距各村的距离适中(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1)由图可知,甲、乙、丙、丁四聚
落皆沿河流分布。(2)由等高线地形图可知,实践基地位于陡崖边缘。(3)考察中发
现了海洋化石,说明此地曾经是海洋。(4)乙村地势平坦开阔,且有学校和医院,基础
设施条件好;同时,乙村距其他三地距离适中。
相关课件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课课件ppt,共28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一产业,三产业,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聚落密集的地方,平原地区,河流沿岸,河口地区,沿海地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习题ppt课件,共35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威尼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课ppt课件,文件包含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pptx、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docx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