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
展开
这是一份北师大版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1)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援鄂医疗队平安凯旋。如图所示为护航车队与抗疫“白衣天使”所在大巴共同匀速行驶的情景。若大巴车里的“白衣天使”说自己是静止的,那么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路边的树 B.远处的楼房C.护航的摩托车驾驶员 D.路边迎接的行人2.通常说地球的同步卫星是不动的,所选的参照物为(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银河系3.下列有关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一定快,所用的时间一定少B.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C.某高速公路上限速120 km/h,限制的是平均速度D.汽车速度表上显示为20 km/h,这是平均速度4.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海水奔腾 C.星光闪闪 D.春风拂面5.某次体育考试,王海同学完成千米长跑项目用时大约4min.则他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A.20km/h B.4m/s C.2m/s D.10km/h6.小明上学时外面下着雨,他坐在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里发现,车窗外的雨点飘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关于风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定是由东向西的风 B.一定是由西向东的风C.一定是由南向北的风 D.一定是由北向南的风7.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 )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8.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直线运动,它在4s内通过的路程是20m,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 )A.10m/s B.5m/s C.2m/s D.无法确定9.图中的“神舟八号”航天飞船与“天宫一号”空间站实现太空对接成功。对接后的“神舟八号”飞船相对哪一个参照物是静止的 ( )A.月球 B.地球 C.太阳 D.“天宫一号”10.一物体沿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3m,以后4s内前进了12m,这个物体( )A.是匀速直线运动B.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后做变速直线运动C.所受合力一直为零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1.鲁迅的《社戏》中有他乘船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山 B.船 C.河岸 D.流水12.如图所示,两木块自左向右运动,现用高速摄影机随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记录下木块每次曝光时的位置。已知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对两木块运动情况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上方的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间隔时间都相等B.t4〜t5两木块通过的路程都相等,所以它们的速度也在任何时刻都相等C.t1〜t7上方木块始终比下方木块运动快D.下方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相等时间通过的路程相等 二、填空题13.如图所示,是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上,飞机编队以相同的速度保持队形飞行时的情景,以编队中的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是__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而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这说明运动和静止是_________的。14.国际计量大会的一项重要职责是更准确的定义国际单位制中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尽早实现“为全人类所用,在任何时代适用”的愿景。早在1967年的第13届国际计量大会上,科学家们就已经用基本物理常数对时间的单位______(填写单位名称)进行了精确稳定的定义;2018年的第26届国际计量大会又用基本物理常数对______(填写物理量名称)的单位“千克”进行了定义。130年来作为千克标准的国际千克原器自此退出历史舞台。至此,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已全部用基本物理常数定义,保证了国际单位制的长期稳定性和环宇通用性,并于2019年5月20日起正式生效。15.2020年6月23日,我国成功将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发射前,搭载着卫星的火箭矗立在发射平台上。给火箭加注低温燃料过程中,火箭周围冒出的缕缕“白气”是水蒸气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点火后,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火焰,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此时火箭相对于搭载的卫星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16.观察如图的烟窗上的烟和车上的小旗可判断:此时吹的是_____风,乙小车_____(可能、不可能、一定)向右运动。17.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描述__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2)定义:速度是指__。(3)速度计算公式:v=__。注意公式中各个物理物理量的含义及单位以及路程和时间的计算。(4)速度的单位①国际单位:__ ,读做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②常用单位:千米/小时,读做千米每小时,符号为km/h。③单位的换算关系:1m/s=_______km/h。18.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乙的速度为______m/s;经过3s,甲乙相距______m,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三、简答题19.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飞行时,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令他吃惊的是,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请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这种现象.20.将硬纸板平放在水杯口上,鸡蛋放在纸板上,迅速击打纸板时,鸡蛋会掉入水杯里。请解释这个现象。21.舞台上,演员们正在汽车里表演,为了使观众感觉车正在行驶,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于是观众感觉到自己好像也在车子里,觉得车子行驶在大道上,这是为什么?22.你见过如图所示的这样交通标志吗?这是最低限速标志,表示机动车驶入前方道路之最低时速限制,要求在前方路况良好的情况下,机动车最低时速不得低于50公里.设在高速公路或其他道路限速路段的起点及各立交桥路口后的适当位置.本标志与最高限速标志配合设置在同一标志杆上,而不单独设置.在路侧安装时,最高限速标志居上,最低限速标志居下.记者在四环路上看到,平均每隔两公里就同时出现两面限速标志最高限制时速80公里,最低限制时速50公里.请根据上面短文中的数据,编写一道与运动有关的计算题.23.农历十五这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我们看到月球的运动方向是什么?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在农历一个月里晚上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运动轨迹是什么?_______说明了什么?_________24.“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请你从物理的角度来分析,丢失剑的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C【详解】接医疗队的大巴车与护航车队以相同的速度匀速行驶,此时路边的树、远处的楼房、路边迎接的行人与大巴车里的“白衣天使”都存在位置变化,若以路边的树、远处的楼房、路边迎接的行人为参照物,大巴车里的“白衣天使”是运动的;若以护航的摩托车驾驶员为参照物,大巴车里的“白衣天使”的位置不变,则“白衣天使”是静止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B【详解】ACD.地球同步卫星相对于太阳、月亮及银河系的位置是变化的,因此以它们为参照物,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故ACD不符合题意;B.如果以地球为参照物,同步卫星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地球上的人觉得它在空中是静止的,故B符合题意。故选B。3.B【详解】AB.由速度公式可知:速度大的物体运动得一定快,在路程相同时,所用的时间一定少,A选项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只凭速度的快慢无法判断时间的长短。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即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成正比,故A错误,B正确;C.某高速公路上的限速120 km/h限制的瞬时速度,故C错误;D.汽车速度表上显示20 km/h,表示该时刻汽车的瞬时速度为20 km/h,故D错误。故选B。4.C【详解】A.一江春水向东流,江水在流动,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万马奔腾,马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星光闪闪是由于大气层对光线发生了折射形成的,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符合题意;D.春风拂面,风是空气的流动,位置在发生变化,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由题可知,王海同学跑完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为s=1000m,t=4min=4×60s=240s由可得,在1千米长跑中的平均速度约为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6.C【详解】雨点竖直飘落,说明它相对于汽车来讲是静止的,而汽车是由南向北行驶的,所以,此时的风向应是由南向北的。故选C。7.D【详解】A.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A不正确;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正确;C.根据生活实际,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C不正确;D.认真工整的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在1s左右,故D正确。故选D。8.D【详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有可能是匀速直线运动,有可能是变速直线运动,所以速度大小不确定。故D正确,符合题意,AB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9.D【详解】神舟八号相对于月球、地球、太阳的位置都在改变,所以神舟八号相对于月球、地球、太阳是运动的。神州八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后,相对于天宫一号的位置不变,保持相对静止。故选D。10.D【详解】一个物体做直线运动,第1s内前进了3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12m,则物体第1s内和以后的4s内的运动状态可以是匀速、先加速后减速或者先减速后加速或者其它的运动形式都可以满足它第1s内前进了3m,在以后的4s内前进了12m,故它的运动状态无法确定,故ABC错误,D正确。故选D。11.B【详解】A.不可以以研究的物体作为参照物,故A错误;B.以船作为参照物,山向后运动,即山……向船尾跑去了,故B正确;C.以河岸作为参照物,山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D.以流水作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B。12.D【详解】AD.读图可知,上面木块在相等时间内的路程不相等,故上面木块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故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D正确;B.由图可知,在t4〜t5的时间内,两木块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上面的木块做加速运动,所以上面木块的速度是变化的,故B错误;C.由图可知,在t1〜t7的时间内,上方木块开始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小,上方木块的速度小于下方木块的速度, t4后上方木块开始的速度大于下方木块的速度,故C错误。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平均速度等于总路程除以总时间。13.静止 相对 【详解】[1]以编队中某一架飞机为参照物,其他飞机与该飞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其他飞机是静止的;[2]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这些飞机都是运动的,说明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14.秒 质量 【详解】[1][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15.液化 静止 【详解】[1]火箭周围冒出的缕缕“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火箭尾部喷出熊熊火焰,搭载着卫星腾空而起,此时火箭相对于搭载的卫星其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16.西 一定 【详解】[1][2]根据冒烟情况可以判断有西风。当甲车不动时,小旗子受西风的影响,被刮向东方;当甲车向西运动时,由于车速和西风都会使小旗子刮向东方;当甲车向东运动时,若车速小于风速,小旗子还是刮向东方。对乙车,小旗子和烟的飘动方向不同,乙车一定运动,且只有乙车向东运动,且车速大于风速时才可能出现小旗子刮向西方的情况,因此,乙小车一定向右运动。17.物体运动快慢 路程与时间之比 米/秒 3.6 【详解】略18.5 10.5 东 【详解】[1][2]由图象知,甲、乙两物体的图线都是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乙通过的距离为15m,则乙的速度经过2s,甲通过的距离为3m,则甲的速度那么经过3s,甲通过的距离s3=v甲t=1.5m/s×3s=4.5m此时甲乙的距离s=s1-s3=15m-4.5m=10.5m[3]由以上求解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为参照物,乙在甲的前面且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乙是向东运动的。19.子弹在飞行员脸旁,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说明子弹和飞行员之间保持相对静止,即二者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满足这种情况的条件是子弹和飞机运动的方向相同,并且二者的速度也一样.【详解】当他抓到这个小东西时,发现它竟是一颗子弹,是因为子弹相对于地面高速运动,而飞行员相对于地面也在高速运动,当两者的飞行速度和方向都相同时,两者相对是静止的,所以飞行员能够顺手抓住子弹.20.见解析【解析】【详解】开始时鸡蛋放在纸板上,鸡蛋与纸板共同处于静止状态,迅速击打纸板时纸板受力飞出,而鸡蛋由于质量较大,具有的惯性较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在重力的作用下,鸡蛋最终掉入水杯里。21.见解析 【详解】舞台上的汽车是静止在地面上的,观众又是与汽车相对静止的。当使车窗外布景上的画面向后移动时,是以舞台上的汽车(或舞台下的观众)为参照物,于是观众感觉到自己好像在车子里.以布景上的画面为参照物,汽车相对于画面位置发生变化,所以观众会觉得车子行驶在大道上。22.提示:可以提问经过两组标志牌至少用多少时间?或路况良好时,经过两组标志牌,不得超过多长时间?【解析】汽车以此速度行驶1小时可以行驶的距离是多少?根据公式s=vt=50km/h*1h=50km思路分析:此题是开发性试题,旨在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提出和解决问题.试题点评:本试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3.东升西落 这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自西向东运动 29.5天转一圈 这是月球公转的表象. 【解析】我们看到得月亮是和太阳一样东升西落.这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自西向东运动,29.5天转一圈.这是月球公转的表象.故答案为(1). 东升西落 (2). 这说明地球在自西向东转不同日期同一时刻月球自西向东运动 (3). 29.5天转一圈 (4). 这是月球公转的表象.【点睛】本题考查了月亮的运行轨迹,平时要多搜集资料,掌握好科学知识.24.丢失剑的人没有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船则是运动的,而此人错误地认为“剑”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解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就是因为没有搞清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原理所致.他由于选择参照物错误,如果当时把船停下来就对了,并且船是相对地面运动的,如果选择岸边的树或静止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也会找到剑.故答案为丢失剑的人没有正确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而相对于船则是运动的,而此人错误地认为“剑”以船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故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点睛】解决这类题目一定注意,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运动状态可能也会不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