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第二单元声现象强化(3)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第二单元声现象强化(3)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1页
    第二单元声现象强化(3)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2页
    第二单元声现象强化(3)突破提升2020-2021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3页
    还剩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是音叉和长笛发出的两列声波在同一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则这两列声波( )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均不同
    2.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3.疫情期间居家线上学习时,小明打开直播软件,没看到老师仅凭声音就知道哪位老师在上课,主要是因为不同人说话声音的( )
    A.响度不同B.音色不同C.音调不同D.传播速度不同
    4.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客厅里传来讨厌的电视声音,他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他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是( )
    A.防止噪声的产生B.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C.阻断噪声的传播D.以上三种方法都有
    5.如图所示,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减弱。则( )
    A.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该实验也能说明真空能传声
    D.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能传声的结论
    6.向不透明的保温瓶中倒入开水的时候,我们很难观察到瓶中的水位高低,但可以根据声音的变化进行粗略的判断,随着水位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_________,这种声音主要是由于_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
    A.变化,水B.变低,水
    C.变高,瓶中空气D.变低,瓶中空气
    7.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次声波可传递信息
    B.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原理发明了声呐
    C.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音调越来越低
    D.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8.为了参加国家优质课评比,老师带同学们去录播室录课,小明发现录播室墙壁和普通教室不同。如图所示,这种很多小孔的设计在声学方面所起作用是( )
    A.为了教室的美观B.改善声音的音色
    C.可以吸音,减弱声音的反射D.增强声音的反射,使声音更大
    9.暖水瓶的瓶胆夹壁中是真空,小明想利用它来探究真空能否传声。他把音乐贺卡里的电子发生器放入瓶中,根据听到的声音进行判断。在他设计的下列几组比较因素中最合理的是( )
    A.塞上瓶塞和不塞瓶塞进行比较
    B.用一个完好的和一个已经漏气的瓶胆进行比较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进行比较
    10.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控制噪声的三种措施,在图中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措施是( )
    A.摩托车的消声器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工厂的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学校艺术节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在乐队的伴奏下放声高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同学们的歌声是由振动产生的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真空传播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
    12.噪声严重污染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已成为社会公害。下列措施中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
    二、填空题
    1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我市各地都开展了唱红歌比赛活动,男女演唱者时而“引吭高歌”,时而“低声吟唱”,十分感人!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14.噪声是有害的,为了减弱噪声,人们采取多种措施,如:禁止鸣笛、装消声器、控制音量等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如:安装隔音屏墙、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15.很多同学有过疑问:声音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和频率是否有关呢?某同学对其中的一个问题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A为一个两端开口的圆筒,它的一端用剪成圆片的硬纸(纸的中间剪一圆孔)粘牢,另一端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用橡皮筋扎牢,B为一根点燃的蜡烛。完成表中的内容。
    16.口技是民间的一种声音艺术,高超的口技艺人,可以模仿各种语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______,口技艺人往往通过拍醒木结束表演,醒木拍得越重,声音的______越大。
    17.花腔是一种声乐艺术,表演节目时,演唱者的声音是通过___________传播到观众耳中。二胡伴奏者用手按压琴弦不同的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___(选填“音色”“音调”或“响度”)。
    18.如图甲所示,用大小相同的力从左向右敲击水瓶琴,其发出的音调将 ___________(选填“升高”或“降低”);如图乙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 ___________(选填“音调”或“响度”)越大,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三、计算题
    19.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1m/s,一艘轮船上安装的回声探测器向海底发出的信号经过6s返回探测器,此处海水的深度。
    20.校组织春游,他们来到了一个山谷里,一个物理老师站在山谷叫中间的位置叫了一声2s后,他听到了第一次回声,5s后他听到了第二次回声,求他离山谷两边的距离.(v声=340m/s)(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1.如图所示:长度为200m的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听到回声30s后,车尾刚好驶过桥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
    (1)计算火车的速度;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
    (3)计算大桥的长度。
    22.利用声呐可以测量海底的深度,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00m/s,利用声呐从海面向海底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收到了从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求海底的深度___.
    23.一列动车长200m,以一定的速度沿直线匀速行驶,在进入七扇岩隧道前800m处鸣笛,司机在鸣笛4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动车行驶了多少米?
    (2)该动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m/s?
    (3)若该列动车以这个速度匀速通过一个长820m的隧道,则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多少?
    探究内容
    声能与响度是否有关
    做法
    ______
    观察现象
    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如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和长笛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相同,因此响度相同;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A
    【详解】
    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3.B
    【详解】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响度、音色,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振动频率决定;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与振幅和人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小明打开直播软件,没看到老师仅凭声音就知道哪位老师在上课,主要是因为不同人说话声音的音色不同,而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无关。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C
    【详解】
    晚上小明在房间里学习时关上自己的房门后,安静了许多,其中关上门窗是阻断噪声的传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故选C。
    5.A
    【详解】
    ABC.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声音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就会听不到声音,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故A符合题意,BC不符合题意;
    D.人们根据这个实验,用理想推理法可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C
    【详解】
    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保温瓶内的水位升高,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越容易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所以随着水位升高,声音的音调逐渐变高,故C正确。
    故选C。
    7.B
    【详解】
    A.倒车雷达工作过程中,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故A错误;
    B.科学家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这原理发明了声呐,故B正确
    C.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从左到右空气柱越来越短,故用相同的力吹奏它们从左到右空气柱振动的频率越来越快,故音调越来越高,故C错误;
    D.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幅不变,响度不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越长,钢尺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疏松多孔的物体可以吸收声音,减弱声音的反射,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
    A.不塞瓶塞时声音通过空气向外传播,塞上瓶塞时声音通过瓶塞向外传播,探究的是固体传声和气体传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完好的瓶胆夹壁中都是真空的,漏气的瓶胆不是真空的,可以验证真空能否传声,故B符合题意;
    C.把瓶胆放在近处和远处进行比较,没有控制距离相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C不符合题意;
    D.将音量大小不同的芯片先后放入瓶胆中,没有控制声音响度大小,不符合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无法比较,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C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合题意;
    B.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龙”属于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安装噪声监控装置,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A.声音是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现场观众听到的歌声可以在空气传播,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放声高歌”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高,故C错误;
    D.观众能辨别不同的乐器声,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A。
    12.C
    【详解】
    A.机动车辆在市内严禁鸣笛,可以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将高音喇叭换成许多小音箱,可以减小声音的响度从而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清除城市垃圾,保持环境整洁,与噪声无关,不能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在城市街道两旁植树,可以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响度
    【详解】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或尖细;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引吭高歌”和“低声吟唱”是指大声或小声歌唱,是声音的大小、强弱,所以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
    14.声源处 传播过程中
    【详解】
    [1]禁止鸣笛、装消声器、控制音量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安装隔音屏墙、路边种树、关闭门窗等,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5.分别轻拍、重拍塑料膜 观察烛焰摆动幅度的改变
    【详解】
    [1][2]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不同,观察烛焰摆动幅度的改变。
    16.音色 响度
    【详解】
    [1][2]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品质,口技演员可以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醒木拍得越重,桌面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17.空气 音调
    【详解】
    [1]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观众听到演唱者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耳中的。
    [2]弦的长度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的音调也不同。二胡伴奏者不断用手指按压琴弦不同的位置是为了控制弦的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18.升高 响度
    【详解】
    [1]用力敲击水瓶琴时,声音是由水和瓶子振动发出的,由于从左向右水的质量越来越小,所以振动越来越快,故发出的音调将升高。
    [2]因为响度由振幅决定,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音叉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音叉振幅越大,则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
    19.4593m
    【详解】
    解:声音传播到海底所用的时间
    海水的深度
    答:此处海水深度为4593m。
    20.340m, 850m.
    【分析】
    (1)根据题意由速度的变形公式s=vt求出人到较近峭壁的距离;
    (2)人到两峭壁的距离之和为山谷两峭壁间的距离.
    【详解】
    (1)声音传播到第一个峭壁的时间t1==1s,
    由v=,可得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1=vt1=340m/s×1s=340m;
    (2)声音传到第二个峭壁的时间t2==2.5s,人到该峭壁的距离s2=vt2=340m/s×2.5s=850m;
    21.(1)30m/s;(2)750m;(3)700m
    【详解】
    解:(1)火车的速度
    =30m/s
    (2)声音传播的路程
    s声=v声t=330m/s×5s=1650m
    设司机鸣笛时车到山崖的距离为s,则
    2s=s声-s1
    s==750m
    (3)火车完全通过大桥的路程
    s2=v车t2=30m/s×30s=900m
    则大桥的长度
    L桥=s2-L车=900m-200m=700m
    答:(1)火车的速度是30m/s;
    (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是750m;
    (3)大桥的长度是700m。
    22.3000m
    【分析】
    已知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回到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求海底深度.
    【详解】
    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的时间:,
    海底深度:s=vt=1500m/s×2s=3000m.
    答:海底的深度为3000m.
    23.(1) 240;(2) 60(3) 17s.
    【详解】
    (1) 根据v=得声音传播的距离:
    s声=v声t=340m/s×4s=1360m;
    动车和声音的运动示意图如下:
    由图知,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
    s=s声−s0=1360m−800m=560m;
    由题意知,动车行驶的距离为:
    s车=s0−s=800m−560m=240m;
    (2)动车的速度:
    v车===60m/s.
    (3) 动车完全通过隧道的时间是:
    t'===17s.
    答:(1)当司机听到反射的回声时,他离隧道口的距离是240m;
    (2)动车行驶的速度是216km/h.
    (3)动车完全穿过隧道的时间为17s.

    相关试卷

    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

    这是一份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

    这是一份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