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2)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2/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2)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2/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2)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2/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时作业,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设计精巧,拥有“五指廊”结构,寓意“风凰展翅”。普通成年人以正常步行速度从中空大厅中心O走到A登机口,需要的时间大约为8min请你根据图片信息估测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最接近( )
A.900mB.450mC.90mD.45m
2.如图,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像,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像,由图像可知( )
A.0~5s甲车加速运动
B.5s~6s甲车速度为2.0m/s
C.0~5s乙车平均速度为0.4m/s
D.5s~6s乙车匀速行驶
3.小明上学时外面下着雨,他坐在由南向北行驶的出租车里发现,车窗外的雨点飘落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则关于风的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定是由东向西的风B.一定是由西向东的风
C.一定是由南向北的风D.一定是由北向南的风
4.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图像分别描述了做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A、B的运动情况,根据图像得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物体B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B.物体B运动1.5s通过的距离是4m
C.若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同向运动,他们之间的距离将保持不变
D.若甲乙两物体同时分别从相距10m的A、B处相向运动,2s后可能相遇
5.小明是一名发育正常的九年级学生,下面是与他有关的一些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A.他的手掌宽度为2.5dm
B.他百米赛跑的速度可达15m/s
C.他身体的体积约为50dm3
D.他的质量约500kg
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计算公式,下类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正比
C.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和时间成反比
D.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与路程和时间无关
7.“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以下估测符合生活实际的是( )
A.适合人体洗浴的温度约为25℃B.一本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2.5kg
C.学生课桌高约为0.75mD.人脉搏1s跳动约70次
8.在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是2:1,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则两汽车的运动速度之比是( )
A.3:1B.3:4C.6:1D.5:3
9.下列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是( )
A.①和②B.①和④C.②和③D.②和④
10.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
B.在20〜3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前25s内,甲车的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小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11.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3: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10:3B.3:10C.8:15D.15:8
12.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两辆运动得很快的车子同向而行时,会出现好像“运动变慢”的现象,甚至是“不运动”的现象,这是因为选取的参照物发生了变化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C.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以河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则他自己是静止的
D.站在地球上的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会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13.一辆小汽车在隧道行驶过程中,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隧道全长1980m,有一辆长20m的旅游大巴车全部经过该隧道用了100s,则这辆车匀速过隧道的速度为_______m/s。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是_______s。
14.小明家驾车去昆明探亲,经过某路段时,小明发现路旁一交通标志牌。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交通标志牌此时是______(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15.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一支新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7.5______;
②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100______;
③小华乘自动扶梯匀速下楼时,以扶梯为参照物小华是______(选填“静止”或“运动”)的。
16.甲、乙两车在某一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时间与路程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则乙的速度为______m/s;经过3s,甲乙相距______m,以甲为参照物,乙向______运动(选填“东”或“西”)。
三、简答题
17.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保持身体姿势不变从斜坡滑下后,用力撑杆,飞速向前滑去,请问:
(1)运动员相对于谁是运动的?相对于谁是静止的?
(2)根据此情景再另提出一个与物理知识有关的问题,并解释.
18.如图所示的这组照片如实记录了一位骑车人因自行车前轮突然陷入一个水坑而倒地的过程。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此情景。
19.小明坐列车匀速直线经过某区域时,他一会感觉自己是静止的,一会又感觉自己是运动的.请你解释一下这是为什么?
20.有一位在北京某剧场里观看演出的观众坐在离演奏者30m远处,另一位在上海的听众在自己家里收音机旁听实况转播,北京与上海相距1460Km,问哪一个人先听到演奏声?(已知收音机听实况转播是通过无线电波传播的,无线电波与光的传播速度相同)
21.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十天,而把萝卜炒成熟菜,使之有相同的咸味,只需几分钟,请解释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
22.假期到了,班上的几名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老家。如图所示,几名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纷纷向小明道别;而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请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别解释小明及小明同学是如何判断的。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成年人正常步行速度v=1m/s,行走的时间
由图片信息可知,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与中央大厅中心到A登机口的距离相等,AB两登机口之间的距离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由s-t图像可知,0~5s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甲车在做匀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 由s-t图像可知,5s~6s内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甲车处于静止状态,故B不符合题意;
C. 由v-t图像可知,0~5s内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车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为1m/s,故C不符合题意;
D. 由v-t图像可知,5s~6s内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甲车处于匀速直线状态,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C
【详解】
雨点竖直飘落,说明它相对于汽车来讲是静止的,而汽车是由南向北行驶的,所以,此时的风向应是由南向北的。
故选C。
4.D
【详解】
A.由图乙s—t图像可知,B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所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乙s—t图像可知,B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当B物体用时2s时,运动的距离为4m,故B物体的速度为
物体B运动1.5s通过的距离为
故B错误;
C.由图甲v—t图像可知
已求出
可见A物体的速度大于B物体的速度,两物体同时同向行驶,随时间的增长,两物之间的距离越大,故C错误;
D.已知
若甲乙两物体同时分别从相距10m的A、B处相向运动,相遇时用时为,则有
故D正确。
故选D。
5.C
【详解】
A.一支粉笔的长度在6cm左右,中学生手掌宽度略大于此数值,在
8cm=0.8dm
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大于10m/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大于10m/s,一般在7m/s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水的密度是1.0×103kg/m3,人体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在1.0×103kg/m3左右。中学生的质量在50kg左右,体积在
V==0.05m3=50dm3
左右,故C符合题意;
D.成年人的质量在65kg左右,中学生的质量比成年人小一些,在50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详解】
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恒定不变,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只是在数值上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7.C
【详解】
A.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40℃左右,故A不符合题意;
B.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物理课本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0.8m左右,故C符合题意;
D.他的脉搏1min跳动约70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B
【详解】
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所用时间之比是2:1;则
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9.C
【详解】
①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见,路程随时间增大没有变化,说明物体静止,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增大没有变化,是匀速直线运动,故②符合题意;
③图像是路程—时间图像,由图可知,路程随时间增大而增大,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故③符合题意;
④图像是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可知,速度随时间增大而增大,是加速直线运动,故④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由图知甲30s行驶的路程为900m,乙30s行驶的路程为750m,故甲行驶800m用的时间不足30s,乙行驶800m用的时间大于30s,故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25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600m+×300m=750m
25s末乙车通过的路程是小于750m,在前25s内,甲车的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A
【详解】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2.A
【详解】
A.当两辆运动得很快的车子同向而行时,如果选择对方为参照物,二者的相对速度变小甚至速度相同,则会出现好像“运动变慢”的现象,甚至是“不运动”的现象,故A正确;
B.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加油机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游客坐在船中逆流而上,若以河岸上的树木为参照物则他自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他自己是运动的,故C错误;
D.地球同步卫星的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因此,站在地球上的人若以自己为参照物,会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A。
13.运动 20 98
【详解】
[1]以司机为参照物,隧道内的路灯相对于司机来说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说路灯是运动的。
[2]大巴全部经过该隧道行驶的路程
s=s隧道+s车=1980m+20m=2000m
速度为
[3]该车完全在隧道内行驶的路程
s′=s隧道-s车=1980m-20m=1960m
该车完全在隧道内的时间
14.运动
【详解】
以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汽车与交通标志牌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此时交通标志牌是运动的。
15.cm km/h 静止
【详解】
①[1]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左右。
②[2]高速路上行驶的汽车的速度100km/h左右。
③[3]小华乘自动扶梯匀速下楼时,以自动扶梯为参照物,小华相对于自动扶梯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他是静止的。
16.5 10.5 东
【详解】
[1][2]由图象知,甲、乙两物体的图线都是通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所以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3s,乙通过的距离为15m,则乙的速度
经过2s,甲通过的距离为3m,则甲的速度
那么经过3s,甲通过的距离
s3=v甲t=1.5m/s×3s=4.5m
此时甲乙的距离
s=s1-s3=15m-4.5m=10.5m
[3]由以上求解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那么以甲为参照物,乙在甲的前面且距离越来越远,所以乙是向东运动的。
17.(1)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滑雪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滑雪板为参照物是静止的.(2)见解析所示
【详解】
(1)运动员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是运动的,相对于滑雪板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运动员是静止的.
(2)答案不唯一,情况较多,例如:
问题1:滑雪板的面积为什么做的较大?
解释:压力不变,增大接触面积,可减小滑板对雪地的压强.
问题2:运动员为什么采取下蹲姿势?
解释 这样可以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问题3:运动员为什么能飞速向前?
解释:从斜坡滑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用力撑杆,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从而使运动员飞速向前.
问题4:运动员有时要用杆撑地的目的是什么?
解释: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杆给地一个力,同时地给人一个向前的力,成为人前进的动力.
问题5:杆的顶端比较尖,目的是什么?
解释: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杆对地面的压强,防止打滑.
18.骑车人与车原来一起向前运动,当前轮陷入水坑时,前轮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分由于惯性仍
【解析】骑车人与车原来处于运动状态,车陷入水坑时,前轮静止,但人(与车的后半部分)由于具有惯性仍保持向前运动,因此摔倒。
点睛:(1)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2)分析车子前轮和后轮的不同运动状态,判断出人摔倒的原因。
19.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厢里,他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感觉就是静止的;如果以车外的景物为参照物,则感觉自己是运动的
【解析】
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小明坐在匀速直线行驶的车厢里,他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感觉就是静止的;如果以车外的景物为参照物,则感觉自己是运动的
20.因为t海 t2,故上海的观众首先听到演奏声。
21.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炒菜时,加些盐,由于盐的温度高,盐分子运动加快,盐分子的扩散也加快,所以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由于盐的温度低,盐分子运动较慢,盐分子扩散也慢,所以菜要隔一段较长时间才会变咸.
【解析】
【详解】
由分子动理论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且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炒菜时,由于盐的温度高,盐分子运动加快,盐分子的扩散也加快,所以菜很快就咸了;而腌咸菜时,由于盐的温度低,盐分子运动较慢,盐分子的扩散也慢,所以需要隔很长一段时间才会变咸。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扩散现象及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要求用相关的知识解释物理现象,难度不大。
22.见解析
【详解】
小明的同学以地面或自己为参照物时,列车与地面以及同学们之间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小明的同学判断列车是运动的;当以火车、小明或火车内其他乘客为参照物时,几个同学与这些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小明判断同学们是运动的,所以小明看到几个同学渐渐向后退去。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