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3)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8/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3)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8/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单元物质的简单运动强化(3)突破提升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练习题试卷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26208/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小明和家人在玄武湖划船游玩,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
A.岸上的亭子B.水边的柳树
C.飞过的白鹭D.小明划的船
2.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B.C.D.
3.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3的时间t3,可以使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
C.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的时间,可以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点时停止计时
4.同步通信卫星是无线电波传播的中继站,这类卫星虽绕地球转动,但我们却觉得它在空中静止不动,这是因为观察者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B.月亮C.太阳D.宇宙飞船
5.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A.柳絮飘舞B.雷雨阵阵C.果香四溢D.雪花漫天
6.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站在站台上送别小明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站牌为参照物,同学们是运动的B.以车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C.以车厢为参照物,同学们是静止的D.以小明为参照物,车厢是运动的
7.如图是端午节举行传统的划龙舟比赛,龙舟上的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指挥着队员们进行划水表演,这里“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
A.河水B.岸上的观众C.比赛终点D.龙舟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
C.甲物体在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
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9.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选择参照物至关重要。下列几种对运动还是静止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B.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C.同步卫星相对地面不动,成为传送广播和通讯信号的中继站。
D.小小竹排江中游,坐在这个竹排上的人以地面为参照物,竹排是静止的。
10.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小树长高了B.太阳落山C.人的思维不断变化D.铁生锈
11.甲、乙两电动玩具车均做直线运动,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通过分析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
C.经过相同的路程,甲用的时间比乙的长
D.若甲、乙两车相距90m,它们同时沿直线、以各自的速度相向而行,1min后两车相遇
12.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甲、乙速度之比为3:4,通过的路程之比为5:2,则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
A.10:3B.3:10C.8:15D.15:8
13.在一条直线上的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同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3米。它们的s﹣t图象为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 )
A.图线c可能是甲B.图线a一定是乙
C.图线b一定是甲D.图线b可能是乙
二、填空题
14.如图是我国发射的“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即将对接的场景,“天舟一号”为空间站建设送去推进剂。当它们成功对接后,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一号”货运飞船是______的;在运输过程中推进剂的质量将______。
15.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从某地同时同向出发,它们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两物体运动较快的是______。当运动30s时,甲、乙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______m。
16.我国古书《考灵曜》上记载“有人在大舟中门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对运动的______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说的:而“人不觉”是以______为参照物说的,它比意大利科学提出的类似的观点还早1500多年。
17.甲、乙两电动小车同时从赛道的A、B两点沿直线同向运动,甲车的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秒,甲、乙相遇,两车又继续运动6秒后,两车相距3米。则A、B两点间的距离为______米,乙的速度为_______米/秒。
18.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若两次发出信号的间隔是0.9s,汽车在两次接收到信号间隔过程中行驶的距离是___________m,汽车速度是___________m/s。(超声波速度是340m/s)
19.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若图中秒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______。
三、简答题
20.在某岔路口,容易发生交通事故.有人猜想事故的出现与行人横过马路时的错误判断有关.如图所示,某行人准备横过马路时,正好有一辆汽车从距岔路口100m处以72km/h的速度行驶过来,如果公路宽12m,问此行人以1.2m/s的正常步行速度能否在汽车到达岔路口前完全通过马路?
21.手拿小石子,放手后,由静止开始下落,观察并回答属于哪一类机械运动.
22.将4个棋子摞起来,迅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为什么上面的棋子又落回原 位____?
23.车迷王强和李鑫,各有一辆电动玩具车.他们都说自己的车跑的快,请你给当裁判,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一下:________.
24..两辆火车并排停靠在站台上,小亮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观望,突然,他感觉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的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列车的车尾才发现,实际上他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请解释以上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1.D
【详解】
小明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只能以小明划的船为参照物,相对于船小明位置不变,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2.C
【详解】
AB.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根据 可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s-t图像为一条直线,故AB不符合题意;
CD.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随时间变化,v-t图像应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故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D
【详解】
A.小车在斜面自上而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A错误;
B.测小车通过路程的时间,使小车从B点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故B错误;
C.计算平均速度,必须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
D.测量上半程的路程和时间时, 必须从顶端释放,及时计时,故D正确。
故选D。
4.A
【详解】
因为同步卫星的转动和地球的转动是同步的,地球怎么转动卫星也怎么转动,它相对于地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以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为参照物,卫星与太阳、月亮或宇宙飞船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5.C
【详解】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扩散现象说明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A.柳絮飘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雷雨阵阵,是宏观物体产生的现象,属于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果香四溢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扩散现象,故C符合题意;
D.雪花漫天,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属于机械运动,不是扩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B
【详解】
A.以站牌为参照物,同学们相对于站牌位置保持不变,则同学们是静止的,故A错误;
B.以车厢为参照物,小明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则小明是静止的,故B正确;
C.以车厢为参照物,同学们相对于车厢位置发生变化,则同学们是运动的,故C错误;
D.以小明为参照物,车厢相对于小明位置保持不变,则车厢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龙舟在水中行进时,龙舟上的指挥者相对于河水、岸上的观众、比赛终点,位置都在变化,相对于龙舟位置不变,所以,“指挥者稳稳地站在龙舟上”所选择的参照物是龙舟,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8.D
【详解】
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错误;
B.据图可知,在20~30s内甲物体静止,乙做匀速直线运动,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B错误;
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在30s内的路程为100m,其平均速度
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20s末的路程相等,则两物体相遇,此时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相等,由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先选参照物,如果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静止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相对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这个物体是运动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同步卫星相对地面静止不动,是传送广播和通讯信号的中继站,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小小竹排江中游,以地面为参照物,竹排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竹排是运动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B
【详解】
A.树木生长,属生物现象,其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太阳落山,其位置在不断变化,因此属于机械运动,故B符合题意;
C.人的思维,属生物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因此不属于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
A.由图可知,甲、乙由同一地点出发,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路程与时间成线性变化,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经过相同的时间,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则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经过相同的路程,甲车速度较大,用时较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
,
相距90m,它们同时沿直线、以各自的速度相向而行,则
s=v1t1+v2t2
即
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A
【详解】
所用的时间之比为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13.B
【详解】
由图象可知,经过5s后a的路程为sa=5m,b的路程为sb=2.5m,c的路程为sc=1.2m,由此可知a的速度大于b的速度,大于c的速度,由题意知,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运动5秒后a和c的距离大于3m,则乙一定是a图象,甲一定是c图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14.静止 不变
【详解】
[1]对接后,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一起飞行,以空间站为参照物,天舟一号飞船位置没有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质量是物质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位置、状态、形状、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运输过程中推进剂的质量将不变。
15.乙 8
【详解】
[1]由图中可知,相同时间内,乙的运动路程大于甲的运动路程,故可知乙运动得较快。
[2]由图中可知,乙的运动速度为
故乙运动30s的路程为
而由图中可知,甲运动30的路程为s甲=4m,故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为
16.相对性 河岸 舟(或船)
【详解】
[1]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择的参照物;所以这些记载是对运动的相对性生动描述。
[2]其中“舟行”说明舟是在运动的,舟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在不断变化,那么这是以河岸为参照物说的。
[3]而“人不觉”说明人判断自己是静止的,人相对于舟的位置保持不变,那么这是以舟为参照物说的。
17.2 0.5或1.5
【详解】
[1][2]假设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由图可知,甲的运动时间6s时,运动距离为6m,因为两车相距3m,所以此过程中乙运动的距离为3m,乙的速度为
AB间的距离为
假设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在4s到10s的时间内,因为两车相距3m,甲运动距离为6m,所以乙运动的距离为9m,乙的速度为
此时AB间的距离为
18.34 42.5
【详解】
[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t1=×0.5s=0.25s
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25s=85m
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0.3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t1=×0.3s=0.15s
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
s2=v声t2=340m/s×0.15s=51m
汽车在两次信号的间隔过程中,行驶了
s′=s1-s2=85m-51m=34m
[2]这34m共用时间
t′=Δt-t1+t2=0.9s-0.25s+0.15s=0.8s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v′=
19.0.1 速度越来越快
【详解】
[1]由图可知:全程路程的距离为
s=60cm=0.6m
前半段路程的距离为
s1=30cm=0.3m
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为t=5s,通过前半段路程所用时间为t1=3s,故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2]比较v1、v2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快。
20.不能
【详解】
车的时间
v=72km/h=20m/s,
t=t==5S,
人的时间
t===10s
车用的时间少,人用的时间多,所以人不能完全通过马路.
21.变速直线运动
【详解】
放手后,小石子受重力作用向下运动,受力不平衡,速度越来越大,是变速直线运动.
【点睛】
本题考查了小石子的运动性质,知道小石子受重力作用,受力不平衡是解题的关键.
22.开始棋子处于静止状态,迅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后,该棋子飞出,上面三个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原位。
【解析】开始棋子处于静止状态,迅速击打最下面的棋子后,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该棋子飞出,上面三个由于惯性要保持静止状态,在重力作用下落回原位。
23.方案一:以同一起点跑完相同路程,用时最少的跑得快;方案二:以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路程远的跑得快.
【解析】
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一般有三种:①路程一定,比较时间;②时间一定,比较路程;③在引入速度后,可直接比较速度的大小.常用的比较方法为前两种,所以可以设计方案为:
方案一:以同一起点跑完相同路程,用时最少的跑得快.
方案二:以同一起点,同一时间开始运动,路程远的跑得快.
24.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 ,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
解答:答:开始时,小亮以对面列车的车尾为参照物,对面列车反向运动时,他就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前进;当列车“驶过”旁边的车尾时,是以站台为参照物,结果发现自己乘坐的列车仍在站台上,先后不同的感觉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一课一练,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质的简单运动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