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27091/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27091/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4节地形图的判读教案新人教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10/12227091/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共8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课本资料,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概念,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找出某一点的海拔,并准确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2.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并判断山峰、山脊、山谷、陡崖等常见的地形部位。3.综合景观图,能够在地形图上识别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地形类型。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两个学生的身高,让同学直观理解相对高度与海拔的概念。2.通过观看微课与自绘图,着重理解学习理解等高线地形图上常见的地形部位。3.通过活动实践,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地形剖面图。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等高线地形图解决实际 1.理解并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 2.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辨别坡度的陡缓。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脊和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辨别坡度的陡缓。 3.根据等高线地形图绘制地形剖面图。 4.根据地形剖面图判断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同学们,我们生活的土地上,珍藏着无数美丽而神奇的天然艺术作品。有广阔无垠的平原,有俊秀挺拔的高山,有高低起伏的丘陵,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高原和物产丰富的盆地。但是能够容纳千山万水,胸怀五湖四海的地图却是平面的。那么,如何将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转化到平面图上,地形图又是怎样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的呢?这一节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让学生做小实验,完成探索发现:制作一座硬币山,绘出该硬币山的等高线地形图。步骤一:准备三枚面额不同的硬币,一元1枚、五角1枚、一角1枚。步骤二:小组成员合作,按照下列的图示堆积硬币山。老师点拨堆积硬币山相关的注意问题和体现的地理原理。要读懂这座硬币山,我们就需要追根溯源,知道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地表高低起伏的典型代表就是山,我们如何将山绘到地图中去呢?我们可以先来造一座山,一座硬币山。请同学们将带来的三枚硬币从大到小地摞起来,就像老师在大屏幕上示范的一样,并且将它们三个在右侧对齐。桌面就是海平面,三枚硬币就是突兀在海上的一座小山。1角硬币表面为山顶,左侧造型为山坡,右侧造型为悬崖峭壁。步骤三:让制作的硬币山链接到虚拟的海拔,你能通过下面的两幅图给大家分析一下海拔和相对高度的不同吗?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派代表到讲台给全班同学展示。三枚硬币的厚度大致相同,假设桌面为海平面,海拔高度为0米,一元硬币的表面就代表100米的高度,五角硬币的表面代表200米的高度,一角硬币的表面代表300米的高度。100米、200米、300米就相当于我们所说的海拔,它们之间的差值就是相对高度。那么硬币山上A点的海拔就应该是300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则是200米(如上面的图示)。老师利用下图,点拨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读图观察感悟,学会如何读出某点的海拔、计算两地的相对高度。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海拔和相对高度的联系和区别,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步骤四:小组成员继续合作,一起画一幅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你能体会出等高线地形图是如何绘制出来的吗?你能通过硬币山和这幅绘制的等高线地形图观察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吗?老师点拨勾画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和注意问题。如何把我们制作的硬币山画到平面图纸上并绘制成一幅等高线地形图呢?请大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画一个长方形的绘图区域,将一元硬币放到绘图区域的中央,沿其边缘勾出轮廓,得到一个大圆,再将五角硬币放在大圆内部,注意右侧边缘与大圆齐平,勾出一个中圆,最后将一角硬币放在中圆内部,仍然注意右侧边缘与中圆齐平,勾出一个小圆。我们将三枚硬币代表的高度标注在三个圆圈上,我们的硬币山等高线地形图就勾画出来了,我们就会发现坡度陡缓跟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了(如上面的图示)。老师通过下图,点拨提升坡度陡缓与等高线疏密程度的关系,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D处为缓坡,E处为陡坡。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老师再做点拨提升,跟学生一起探讨等高线地形图的含义和作用,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作等高线地形图。我们就是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将地表的高低起伏表达在平面图纸上的。老师跟学生一起读图思考、画图探究,体会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读图思考:由于地表高低起伏不平,而地图是平面的,如何将高低起伏的地表特征比较准确地在平面的地图表示出来呢?我们通过绘制等高线地形图来解决。画图探究:展示感悟:通过上面的探究发现,我们很好地完成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含义,会在地形图上判断某一点的海拔,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2.对照山地模型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建立等高线地形图的概念。3.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坡度陡缓和等高线疏密的关系,学会判断坡度的陡缓。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图画图话”寻找喜洋洋的位置的探究活动,认识山地不同部位的地形。在学生认识山地不同部位地形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部位的地形,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来源:学#科#网Z#X#X#K]展示感悟:4.对照模型和等高线地形图,归纳等高线地形图上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和山顶的特点,并准确地识别。承转: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还会接触到另外一种形式的地形图,就是分层设色地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它与等高线地形图的联系与区别。二、分层设色地形图绘图体验: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将图中不同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体验分层设色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展示感悟:通过观察课本后边的世界地形图,让学生找出五种地形的分布。在学生认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基础上,老师与学生一起,做基于下图的探究发现,探讨五种基本地形类型的相关知识。5.在地形图上识别山地、高原、平原、盆地、丘陵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承转:等高线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地形图均能反映地势的高低起伏状况,但最能直观反映地面起伏状况的还是地形剖面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地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和作用。三、地形剖面图老师出示下面两幅地形剖面图,让学生体会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老师跟学生一起,探讨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感悟地形剖面图绘制的意义。 完成《高效课时通》相应习题。地形图的判读一、等高线地形图1.地面高度的表示方法2.等高线与等深线3.判断坡度陡缓4.地形部位:山峰、山脊、山谷、陡崖、鞍部二、分层设色地形图1.含义及作用2.五种陆地基本地形三、地形剖面图 地形剖面图的作用本节课学生们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新知识。在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索,为学生学习地理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探索精神,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获取新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相关教案
这是一份初中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共3页。教案主要包含了说教材,说教法选用,教学过程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版 (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从地图上获取信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地理人教版 (新课标)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精品教学设计,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