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高中二轮复习专题试卷练习——第一讲《运动的描述》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227545/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高中二轮复习专题试卷练习——第一讲《运动的描述》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227545/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物理高中二轮复习专题试卷练习——第一讲《运动的描述》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6/12227545/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人教版【物理高考】精品【二轮复习】专题全册精品套卷练习(共33份)
人教版物理高中二轮复习专题试卷练习——第一讲《运动的描述》
展开这是一份人教版物理高中二轮复习专题试卷练习——第一讲《运动的描述》,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做质点
B.物体的加速度越来越大,速度变化一定越来越快
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和位移大小相等
D.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识,限制的是平均速度
【答案】B
【解析】
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做质点,A错误;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 B正确;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C错误;高速公路上的限速标识,限制的是瞬时速度,D错误;
【名师点睛】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等于路程。
2.在研究下列物体的运动时,哪个物体可以看成质点: ( )
【答案】C
【解析】
【名师点睛】判断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判断依据不是质点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至质点,小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做质点,大物体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3.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上,“世界飞人”博尔特完成100 m决赛(在直线跑道上进行)的成绩为9.63s。完成200m决赛(部分跑道是弯道)的成绩为19.32 s。关于他在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9.63 s指的是时间间隔
B.19.32 s指的是时刻
C.200 m指的是位移大小
D.100m决赛过程中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一定大于10.38 m/s
【答案】A
【解析】
【名师点睛】时间间隔对应一段过程,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距离,而时刻对应一瞬间或者某一位置,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距离,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4.一辆做直线运动的汽车,以速度v行驶了全程的一半,然后匀减速行驶了后一半,到达终点时恰好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设一半位移为x,则匀速过程的时间为,匀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所以后一半位移所用时间为,故全程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
【名师点睛】在计算平均速度时,一定首先要弄清楚是让求哪一段的平均速度,再是弄清楚该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位移,然后代入公式解题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
A.把物体抽象为质点后,物体自身的大小和质量均可以忽略不计
B.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路程就是位移
C.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在于长短不同,长的为时间,短的为时刻
D.平均速度v=△x/△t,当△t充分小时,该式可以表示t时刻的瞬时速度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基础概念题,解答本题需掌握:时间有时间间隔和时刻之分;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而不考虑形状和大小的点;是一个理想的模型,实际上并不存在
1.若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当加速度减小时,则: ( )
A.汽车的速度也减小 B.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
C.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静止 D.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的速度达到最大
【答案】D
【解析】
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无论加速度是增大、不变、还是减小,汽车均做加速直线运动,故A、B选项错误;汽车的加速度减小,汽车的速度增加由快变慢,但速度仍在增加,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汽车速度达到最大,故选项C错误;D选项正确。
【名师点睛】加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的物理量。只要物体的速度发生变化就产生加速度,加速度并非加出来的速度,是反映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的变化量无关。汽车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致,无论加速度是增大、不变、还是减小,汽车均做加速直线运动,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
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
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D.加速度减小,速度一定减小
【答案】D
【解析】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速度的变化率,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大,甚至可以为零;加速度a=,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选项ABC正确、D错误。故错误的选项为D。
【名师点睛】(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速度变化的时间有关;(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3.汽车从甲地由静止出发,沿直线运动到丙地,乙在甲、丙两地的中点.汽车从甲地匀加速运动到乙地,经过乙地时速度为54 km/h;接着又从乙地匀加速运动到丙地,到丙地时速度为108 km/h,求汽车从甲地到达丙地的平均速度: ( )
A.36 km/h B.40.5km/h C.54km/h D.81km/h
【答案】B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公式的应用,注意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分别对两过程应用该公式求出时间表达式,再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得总的平均速度。
4.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上述事实说明: ( )
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
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
【答案】D
【解析】
此类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关键是参考系的选取不同造成的。如果以大地为参考系,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树木向东移动,说明甲车在向西运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则甲、乙两车以相同的速度同时向西运动,选项D正确。
【名师点睛】①参考系是为了描述物体的运动而人为选定作为参照的物体,参考系可以是不动的,也可以是变速运动的物体。②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常选择地面为参考系。③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此处到同心还有150km。上述两个数据表达的物理意义是: ( )
A.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位移
B.80km/h是平均速度,150km是路程
C.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位移
D.80km/h是瞬时速度,150km是路程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以及知道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
1.【2016·全国新课标Ⅲ卷】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内位移为s,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
A. B. C. D.
【答案】A
【解析】设初速度为,末速度为,根据题意可得,解得,根据,可得,解得,代入可得,故A正确。
【方法技巧】在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时,由于这一块的公式较多,涉及的物理量较多,并且有时候涉及的过程也非常多,所以一定要注意对所研究的过程的运动性质清晰明了,对给出的物理量所表示的含义明确,然后选择正确的公式分析解题。
2. 【2016·上海卷】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16 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 s,第二段用时2 s,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
A. B. C. D.
【答案】B
【方法技巧】本题先通过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两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再根据加速度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3.【2015·浙江·15】2.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答案】A
【名师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以表示瞬时速度,掌握光电门测量滑块瞬时速度的原理。
【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9~12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研究某学生骑车返校的速度时可将其视为质点,而对这位学生骑车姿势进行生理学分析时不可将其视为质点
B.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上物体的运动时,可以选取地面为参考系;而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选取太阳为参考系
D.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来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其结果一定不同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判断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判断依据不是质点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至质点,小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原子核的内部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做质点,大物体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如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可以看做质点
2.在100m竞赛中,测得某一运动员5s末瞬时速度为10.4m/s,10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10.2m/s。则他在此竞赛中的平均速度为: ( )
A.10m/s B.10.2m/s C.10.3m/s D.10.4m/s
【答案】A
【解析】
【名师点睛】在计算平均速度的时候,一需要确定研究过程中的位移,二需要确定完成该过程位移所使用的时间,然后根据公式计算,本题的迷惑信息较多,容易出错
3.如图所示,一小球在光滑的V形槽中由A点释放,经B点(与B点碰撞所用时间不计)到达与A点等高的C点,设A点的高度为1 m,则全过程中小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大小分别为: (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路程是指物体的轨迹的长度,所以小球通过的路程为,小球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故C正确
【名师点睛】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的大小不大于路程.路程是标量,是运动路径的长度.当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一定等于路程,位移与路程是描述运动常用的物理量,它们之间大小关系是位移大小≤路程
4.下列几种速度,不是瞬时速度的是: ( )
A.汽车速度计指示着速度60 km/h
B.高速火车以260 km/h 的速度经过“哈尔滨到长春”这一路段
C.城市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 km/h 注意车速”字样
D.足球以12 m/s 的速度射入球门
【答案】B
【解析】
瞬时速度对应的是一个瞬间或者一个位置时的速度,平均速度对应的是一个过程或者一段时间内的速度,汽车速度计表示瞬时速度,高速火车以260km/h的速度经过“哈尔滨到长春”这一路段表示平均速度,路口速度路标上标有“30km/h注意车速”字样表示瞬时速度,足球以12m/s的速度射入球门表示瞬时速度,故选B
【名师点睛】关键明确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的区别,知道瞬时速度与时刻或位置对应,平均速度与时间段或位移段对应
5.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体积和质量极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作质点
B.研究汽车车轮上一个点的运动规律时,汽车可看作质点
C.欣赏花样滑冰表演者的精彩表演时,可以把表演者看作质点
D.研究运动员在1500 米长跑比赛中运动的快慢时,该运动员可看作质点
【答案】D
【解析】
【名师点睛】判断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判断依据不是质点的质量大小和体积大小,而是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当物体的形状和体积对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或者可以忽略时,物体可以看至质点,小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大物体不一定不能看做质点,
6.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15 m/s,方向向东,第5s 末的速度大小为10 m/s,方向向西,则物体开始向西运动的时刻为: ( )
A.第2s初 B.第3s初 C.第4s初 D.第4s末
【答案】C
【解析】
设向东为正方向,物体的加速度为,速度为零后开始向西运动运动,,即在3s末或者4s初开始向西运动,C正确;
【名师点睛】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物体的加速度,结合速度时间公式求出减为零的时间,即物体开始向西运动的时刻,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7.关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地越快
B.速度减小时,加速度也一定减小
C.速度为零,加速度也一定为零
D.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也一定增大
【答案】A
【解析】
【名师点睛】加速度和速度关系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判断物体做加速还是减速运动,只要判断加速度和速度方向关系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加速运动,当物体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减速运动,不用考虑加速度是变大还是变小
8.物体通过两个连续相等位移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1=10m/s,v2=15 m/s,则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13.75 m/s B.12.5 m/s C.12 m/s D.11.75 m/s
【答案】C
【解析】
设每段位移为x,则通过第一段位移的时间为,通过第二段位移所用时间为,所以全程平均速度为,化简可得,故C正确
【名师点睛】在求解平均速度的问题时,一、需要明确是哪一段过程,二、需要知道该过程中所用的时间,和经过的位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
9.北京时间2012年10月25日23时3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二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轨道。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10 m,测速精度0.2 m/s,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移
B.北斗导航卫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测物体的位置
C.北斗导航卫星授时服务提供的是时刻
D.北斗导航卫星测速服务提供的是运动物体的速率
【答案】BCD
【解析】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以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其中定位指的是位置坐标,测量的是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授时是提供时刻,故BC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关键是明确卫星的运用,其中定位指的是位置坐标,测量的是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授时是提供时刻,属于常识性问题
10.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在某2s内的平均速度是2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质点在这2s内的位移一定是4m
B.质点在2s末的速度一定是2m/s
C.质点在该2s内的前1s内位移一定是2m
D.质点在该2s内的某时刻速度可能大于、小于2m/s,也可能为零
【答案】AD
【解析】
【名师点睛】平均速度只是粗略的描述物体在一段位移内的平均运动快慢运动程度,但不能精确的表示每个时刻的瞬时速度,
11.车站里并排停着甲、乙两列待发火车,一会儿甲车内的乘客看见窗外建筑物向南移动,乙车内的乘客看见甲车向北移动,则可能的运动是: ( )
A.甲车向北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南运动,甲车不动
C. 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D.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答案】AD
【解析】
甲车内的乘客看见窗外建筑物向南移动,说明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内的乘客看见甲车向北移动,若乙车静止,则乙车内的乘客看见甲车向北移动,符合,若乙车运动,向南运动,乙车中的乘客也能看到甲车向北运动,符合,若乙车向北运动,当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时,乙车中的乘客也能看到甲车向北运动,符合,综上叙述,甲车一定向北运动,乙车可能静止不同,可能向南运动,还有可能向北运动(这种情况下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故AD正确
【名师点睛】本题要注意区分研究对象与参考系的不同.考查对参考系概念的理解及实际判断能力,同一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到的结果往往不同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加速度越大,速度一定越大 B.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
C.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时,速度可能为零 D.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的物理量
【答案】BC
【解析】
【名师点睛】(1)速度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大小没有必然联系;(2)速度变化量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速度变化量的大小不仅与加速度有关,还与速度变化的时间有关;(3)速度增大或减小是由速度与加速度的方向关系决定的.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3、14题每题10分;第15、16题每题15分;共50分)
13.(10分) 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L=3.0 cm的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匀加速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1=0.30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0 s,遮光板从开始遮住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间隔为Δt=3.0 s.试估算:
(1)滑块的加速度多大(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答案】(1)0.067 m/s2 (2)0.6 m
【解析】 (1)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m/s=0.10 m/s
遮光板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 m/s=0.30 m/s
故滑块的加速度a=≈0.067 m/s2
(2)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
x=Δt=0.6 m
14.(10分)某学校教室、寝室、食堂的位置关系如图所示,放学后甲同学直接去食堂吃饭,用了到食堂,乙先去寝室拿东西然后立即赶到食堂,结果用了。求甲、乙各自运动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答案】甲、乙的平均速度分别为,,方向均从教室指向食堂。
甲、乙的平均速率分别为,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时间之比,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位移是矢量,两段运动的位移之和符合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路程是标量,两段运动的路程之和符合代数合成法则。利用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公式即可求出,求出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方向。
15.(15分)一辆电瓶车在小区门口接送乘客,从小区门口沿直线开往公交车站。它从静止开始以2 m/s2加速度匀加速行驶6 s后,再匀速行驶1 min,然后刹车,匀减速地运动了72m正好到达车站,停止运动,求:
(1)小区门口到公交车站的距离;
(2)电瓶车行驶所用的总时间;
(3)全程的平均速度。
【答案】(1)(2)(3)
【解析】
【名师点睛】本题是一道多过程的问题,要知道加速过程的末速度为匀速度运动的速度,也是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本题也可以用v-t图线求解,更形象直观.
16.(15分)如图所示,某位马拉松选手从A点静止出发,沿曲线ABCDE轨迹的箭头方向运动,AB、ABC、ABCD、ABCDE四段曲线轨迹运动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0 s、20s、40s、60s。
(1)如果要研究此位选手的速度变化特征,能否把运动员看成质点?
(2)如果选手在AB段的前4s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之后做匀速直线运动,求加速度为多大?
(3)求选手在ABCD段的平均速度。
【答案】(1)能看成质点;(2)3.125m/s2;(3);方向:东偏北;
【解析】(1)运动员的形状、大小相对于马拉松的距离来说几乎没有影响,所以可以看做质点。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匀速运动公式有:
代入数据解得:
故加速度为: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物理高考 专题(01)运动的描述(解析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质点,平均速度,速度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运动的描述(第一讲)试卷(无答案),共15页。
这是一份物理必修 第一册4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课时练习,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