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标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27980/0/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标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27980/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同步练习(标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7/12227980/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基础+标准+困难】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测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精品测试题,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分),【答案】D,【答案】B,【答案】A,【答案】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1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同步练习(标准)人教版( 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0分)
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生石灰做干燥剂涉及化学变化 ③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⑥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 ①③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④⑤
2. 下列属于分散系,但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是( )
A. 有尘埃的空气
B. 纯水
C. 食盐水
D. 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3. 下列有关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具有丁达尔效应
B. 阳离子、阴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 白磷转化为红磷是物理变化
D.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4.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液氯、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
②氢氟酸、盐酸、水玻璃均为混合物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均为电解质
④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⑤Na2O2、Na2CO3、Na2SiO3均为钠盐.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③⑤
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②生石灰做干燥剂涉及化学变化 ③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⑤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不涉及化学变化 ⑥两种盐反应一定生成两种新盐
A. ①③⑥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④⑤
6. 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
A.
B.
C.
D.
化合物
CH3Cl
NaHSO4
FeSO4·7H2O
KAl(SO4)2
氧化物
H2O
HNO3
Al2O3
Na2O
电解质
稀硫酸
氨水
铁
烧碱
胶体
75%的医用酒精
豆浆
有色玻璃
云、雾
A. A B. B C. C D. D
7. 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
A. 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 稀豆浆、盐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 烧碱、纯碱、金属铜均为电解质
D. 盐酸、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
8.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辨析以下说法:①氯水和氨水都是混合物;②金属氧化物都属于碱性氧化物;③胆矾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④不锈钢、硬铝、硬币都是合金;⑤氯气、乙醇、葡萄糖都是非电解质;⑥豆浆和云雾都是胶体;上述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9.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几项( )
①需要通电才可以进行的有:电离、电泳、电镀、电解
②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葡萄糖溶液用一束强光照射可以发生丁达尔现象
④电解质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一定越强
⑤把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充分搅拌可以制得氢氧化铁胶体
⑥Na2O、Na2O2前者属于碱性氧化物,后者属于过氧化物,都能与酸性氧化物CO2反应
⑦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⑧碱石灰、漂白粉、冰水混合物、明矾KAl(SO4)2·12H2O均为混合物
⑨金属元素由化合态变成游离态一定是被还原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10. 用下图表示的一些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X
Y
Z
A
酸、碱、盐
电解质
化合物
B
胶体
分散系
混合物
C
置换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D
碱性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氧化物
A. A B. B C. C D. 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2.0分)
11. (1)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酸性氧化物:SO2、NO、CO2
②氯水、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
③铜绿、纯碱、硫酸钡、碳酸氢钠均属于盐类
④碘酒、牛奶、豆浆、漂粉精均为胶体
(2)①实验室现需要配制500mL1mol/L硫酸溶液,需用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mL的浓硫酸__________mL。
②实验使用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操作使所配溶液浓度有何变化(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A.转移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________;
B.量取浓硫酸的量筒用蒸馏水洗涤两次,并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中,________;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________;
D.配制前容量瓶内留有少量蒸馏水,________。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______________,继续加热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常混有FeCl3和HCl,将其装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分离,该分离方法称____________。
12. 现有下列十种物质:①O2②铝③NaCl④CO2⑤H2SO4⑥Ba(OH)2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⑧氨水⑨盐酸⑩CaCO3
(1)按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填写表格的空白处:
类别
_______
氧化物
________
________
电解质
属于该类
的物质
②
_______
⑧⑨
⑦
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制备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十种物质中,有两种物质之间可发生H++OH−=H2O,该离子反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制备⑦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向⑦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⑤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一、胶体金即金溶胶,其具有光吸收性、呈色性和胶体性等特点。免疫胶体金技术作为胶体金标记物,可实现对抗原抗体的测定。
用白磷还原法可制得一种金的分散系,该分散系在临床诊断及药物检测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其操作步骤如下:
a.取20%白磷(①)的乙醚溶液0.5 mL,加蒸馏水(②)60 mL。
b.先滴加1%氯化金水溶液(③)0.75 mL,再滴加一定浓度的K2CO3(④)溶液0.6 mL,振荡变成棕红色。
c.加热煮沸至溶液变成透明红色。
d.分离提纯,除去无机溶质。
所得分散系中,金颗粒直径在5~12 nm之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物质①②③④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
(2)该分散系属于_______________,其分散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所得红色溶液___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加热。
二、把淀粉溶液溶于沸水中,制成淀粉胶体,回答下列问题。
(4)鉴别水溶液和胶体可以利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淀粉胶体中加入氯化钠,并装入半透膜袋里,系紧袋口,并把它悬挂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充分反应,一段时间后,取出半透膜袋,向烧杯的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其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A、B两只烧杯中,依次分别盛有NaOH溶液、煮沸的蒸馏水,各滴入FeCl3溶液,试根据实验现象分别回答以下问题:
(1)分别写出两只烧杯中形成分散系的名称:A_______,B_________。
(2)写出B中形成分散系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不用化学试剂鉴别,写出鉴别A、B分散系的两种简单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
(4)向B中逐滴加入稀H2SO4,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5. “皮鞋很忙”的恶搞段子曾经风靡网络,揭露了某些行业用烂皮鞋制造酸奶或毒胶囊的不法行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了河北省一些明胶企业将皮革废料熬制成工业明胶,出售给浙江绍兴某些制药企业,最终变成药用胶囊。由工业明胶制成的胶囊往往含有超标的重金属铬,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明胶是水溶性蛋白质混合物,溶于水形成胶体。
(1)已知Fe(CrO2)2中铁为+2价,则铬元素是____价。CrO2−是一种酸根离子,则Fe(CrO2)2属于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明胶的水溶液和K2SO4溶液共同具备的性质是( )
A.都不稳定,密封放置会产生沉淀
B.二者均有丁达尔效应 C.分散质粒子可通过滤纸
(3)已知胶体的分散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但水分子等小分子或离子能透过半透膜。提纯明胶的装置是下列中的( )
A. B. C.
(4)现有10mL明胶的水溶液与5mL Na2SO4溶液混合装入半透膜内,将此半透膜袋浸入盛蒸镏水的烧杯中,设计实验证明SO42−能够透过半透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下列分散系描述正确的是_______
A. 配制100 mL 1mol/L K2SO4溶液,可将0.1mol K2SO4溶于100 mL水中。
B. 当1L水吸收22.4L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mol/L,当22.4L氨气溶于水制得1L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mol/L
C. 在K2SO4和NaCl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和SO4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和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同
D. 10℃时,100mL 0.35 mol/L的KCl饱和溶液蒸发掉5g水,冷却到10℃时,其体积小于100mL,它的物质的量浓度仍为0.35mol/L。
16. 现有甲、乙、丙三名同学分别进行Fe(OH)3体的制备实验。甲同学:向 1 mol·L−1的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 NaOH溶液。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 FeCl3溶液。丙同学:向 25 mL沸水中逐滴加入 5~6滴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操作正确的同学是_____(填“甲”“乙”或“丙”)。
(2)证明有Fe(OH)3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利用的胶体性质是__________。
(3)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或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粒子能使胶体粒子沉淀出来。丁同学利用制得的Fe(OH)3胶体进行下列实验:
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深,这表明Fe(OH)3胶体微粒带_______(带“正”或“负”)电荷。
②实验证明,电解质的凝聚能力主要取决于与胶粒带相反电荷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电荷数越大,凝聚力越大。向 Fe(OH)3胶体加入下列电解质时,其凝聚能力最强的为_____。
A. NaCl B. FeCl3 C. K2SO4 D. Na3PO4
(4)写出实验室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推断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
17. 物质A~E均含同种元素,都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物质,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它们可发生如下图所表示的反应(除A~E外的其他物质已略去):
(1)写出相应物质的类别:
(2)在以上反应中(用序号填空):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_____。
(3)写出反应③和⑦的方程式: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现有硫酸、二氧化碳、铜片、食盐、生石灰、一氧化碳、纯碱、铁片和木炭粉9种物质,请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使有连线的两物质能发生反应。
(1)请填写所选物质的化学式: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
④________;⑤________;
(2)写出下列物质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和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和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和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注意利用列举法与反例法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①错误;
②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②正确;
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③错误;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正确;
⑤鸡蛋壳膜是半透膜,离子和小分子可通过半透膜,故可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此过程为渗析,是物理变化,⑤正确;
和反应:,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⑥不正确,故A符合;
故选A。
2.【答案】C
【解析】解:A.有尘埃的空气属于胶体,存在丁达尔效应,故A错误;
B.纯水为纯净物,不是胶体,不属于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
C.食盐水为溶液,不是胶体,属于分散系,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可得氢氧化铁胶体,存在丁达尔效应,故D错误.
故选C.
丁达尔效应是胶体所独有的性质,可通过判断各物质是否为胶体解答该题.
本题考查胶体的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胶体与气体分散系的区别.
3.【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胶体的性质、纯净物、混合物、化学变化以及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等概念的辨析,属于基本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
【解答】
A.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微粒直径在1nm∼100nm,故A错误;
B.阴、阳离子中均分别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这样的阴阳离子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FeCl2、FeCl3,故B错误;
C.白磷转化为红磷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C错误;
D.酸性氧化物是能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碱性氧化物是能和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如Na2O,故D正确。
故选D。
4.【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熟悉混合物、化合物、单质、电解质、胶体等概念即可判断,掌握物质的组成是解题关键.
【解答】
①液氯是单质,干冰、磁性氧化铁均为化合物,故①错误;
②氢氟酸是氟化氢水溶液,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水玻璃是硅酸钠水溶液,均为混合物,故②正确;
③明矾、小苏打、烧碱,属于在水溶液或熔融态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符合电解质概念,均为电解质,故③正确;
④牛奶、豆浆是胶体,漂粉精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钙,不属于胶体,故④错误;
⑤过氧化钠是氧化物,不是盐,故⑤错误
综上所述:②③正确;
故选B。
5.【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基本概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注意利用列举法与反例法解答,难度不大。
【解答】
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①错误;
②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生石灰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②正确;
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硅酸,③错误;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④正确;
⑤鸡蛋壳膜是半透膜,离子和小分子可通过半透膜,故可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此过程为渗析,是物理变化,⑤正确;
和反应:,⑥错误;
综上所述,①③⑥不正确,故A符合;
故选A。
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化合物、氧化物、电解质和胶体的概念,掌握概念的要点是关键,难度不大。
【解答】
A.稀硫酸,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75%的医用酒精是溶液,不是胶体,故A错误;
B.HNO3含有三种元素,不是氧化物;氨水是NH3的水溶液,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故B错误;
C.铁是单质,不是化合物,故不是电解质,故C错误;
D.KAl(SO4)2是化合物,Na2O是氧化物,烧碱是电解质,云、雾是胶体,故D正确.
故选D。
7.【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类别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较简单。
【解答】
A.C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A错误;
B.盐酸、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故B错误;
C.金属铜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
D.盐酸、氯水、氨水均为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概念辨析以及物质类别辨析,涉及混合物、碱性氧化物、纯净物、化合物、合金、非电解质、胶体等的辨析,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解答】
①氯水和氨水中都有多种成分,都是混合物,故正确;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比如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故错误;
③胆矾是五水硫酸铜,既是纯净物又是化合物,故正确;
④不锈钢、硬铝、硬币都是常见的合金材料,故正确;
⑤氯气是单质,非电解质必须是化合物,氯气不是非电解质,故错误;
⑥豆浆和云雾中的微粒直径在1−100nm之间,属于胶体,故正确;
综上C正确;
故选C。
9.【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较多,涉及物质的分类、胶体的制备及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等,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①电离不需要通电,故①错误;
②碱性氧化物均为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故②错误;
③葡萄糖溶液属于溶液,不是胶体,不具有丁达尔效应,故③错误;
④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自由移动离子所带电荷数多少有关,故④错误;
⑤把饱和三氯化铁溶液滴入沸水中并充分搅拌后氢氧化铁胶体会聚沉形成氢氧化铁沉淀,故⑤错误;
⑥Na2O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水和氧气,不是碱性氧化物,属于过氧化物,二者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故⑥正确;
⑦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化合价一定会发生变化,故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⑦正确;
⑧碱石灰、漂白粉都是混合物,冰水混合物只含有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明矾KAl(SO4)2·12H2O也属于纯净物,故⑧错误;
⑨金属元素在化合态时显正化合价,变成游离态时,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⑨正确;
故C正确。
10.【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学生应能识别常见物质的种类,并能利用其组成来判断物质的类别是解答的关键,本题较简单,属于基础题。
【解答】
A.酸、碱、盐属于电解质,电解质是化合物,故A正确;
B.胶体属于分散系,而分散系都是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则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但氧化还原反应不属于离子反应,故C错误;
D.碱性氧化物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属于氧化物,符合关系,故D正确。
故选C。
11.【答案】 (1)②和③
(2)①27.2
②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 A.偏低 B.偏高 C.偏高 D.无影响
(3) 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成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渗析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物质分类、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胶体的制备等,掌握相关基础内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难度较易。
【解答】
(1)①NO不是酸性氧化物,故错误
②氯水、盐酸、氨水均为混合物,故正确;
③铜绿、纯碱、硫酸钡、碳酸氢钠均属于盐类,故正确;
④碘酒、漂粉精不是胶体,故错误;
故答案为:②和③;
(2)①设需要浓硫酸xmL,稀释前后溶质质量不变,则 xmL×1.84g/mL×98%=0.5L×1mol/L×98g/mol,解得x=27.2,
故答案为:27.2;
②实验使用仪器有:玻璃棒、量筒、烧杯、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故答案为:5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③ A.转移硫酸后,小烧杯未洗涤,导致物质的量偏小,所配制溶液浓度偏低,
故答案为:偏低;
B.量筒所量的体积是倒出的体积,不是倒入的体积,若将量筒中自然残留液全部洗出,导致物质的量偏大,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C.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导致体积偏小,所配制溶液浓度偏高,
故答案为:偏高;
D.配制前容量瓶内留有少量蒸馏水,对配制无影响,
故答案为:无影响;
(3)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加热至至液体成红褐色。写出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方程式FeCl3+3H2OFe(OH)3(胶体)+3HCl,这样制得的氢氧化铁胶体常混有FeCl3和HCl,将其装入半透膜袋中,浸入蒸馏水中进行分离,该分离方法称渗析,
故答案为:饱和氯化铁溶液;至液体成红褐色;FeCl3+3H2OFe(OH)3(胶体)+3HCl;渗析。
12.【答案】(1)金属单质;溶液;胶体;④;③⑤⑥⑩;
(2)2KClO32KCl+3O2↑或2KMnO4K2MnO4+MnO2+O2↑或2H2O22H2O+O2↑;
(3)Ba(OH)2+2HCl=BaCl2+2H2O;
(4)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溶解消失。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胶体的制备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题目难度不大,掌握物质的分类标准是解题关键。
【解答】
(1)根据物质分类标准②Al是金属;
④CO2属于氧化物;
⑧是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
⑨是盐酸,是HCl的水溶液,二者属于溶液;
⑦红褐色的氢氧化铁液体属于胶体;
电解质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在题目已知的物质中, NaCl、H2SO4、Ba(OH)2、CaCO3都是电解质,故合理选项是③⑤⑥⑩。
(2)在实验室制取氧气一般会有以下三种方法: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
加热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过氧化氢分解,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3)H++OH −= H2O可以代表强酸强碱之间反应且不产生沉淀,上述满足条件的是盐酸和氢氧化钡,其方程式为:2HCl+Ba(OH)2=BaCl2+2H2O;
(4)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是将饱和氯化铁溶液加入沸水搅拌至成红褐色,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5)硫酸溶液是电解质的水溶液,氢氧化铁胶体遇到硫酸溶液,胶体粒子首先发生聚沉,生成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滴加硫酸溶液,氢氧化铁沉淀与硫酸溶液发生酸碱中和反应生成可溶性硫酸铁和水,因此看到的实验现象是:先有红褐色沉淀产生,后沉淀逐渐溶解。
13.【答案】(1)① ②④ ④
(2)胶体金颗粒
(3)不能
(4)①让一束可见光分别照射两瓶无色液体,可见到一条光亮通路的为淀粉胶体
(5)有白色沉淀产生
【解析】略
14.【答案】(1)A:悬浊液(浊液) B:胶体
(2) 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①静置,出现沉淀的液体为A,无沉淀的液体为B;②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B,另一液体为A
(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然后沉淀逐渐溶解至沉淀消失形成棕黄色溶液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分散系的分类、不同分散系的区别和胶体的制备和性质,难度不大。
【解答】
(1)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沉淀,形成悬浊液(浊液);煮沸的蒸馏水滴入FeCl3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
(2)煮沸的蒸馏水滴入FeCl3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铁胶体,化学方程式为: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3)A为悬浊液,B为氢氧化铁胶体,可根据静置和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来鉴别,
故答案为:①静置,出现沉淀的液体为A,无沉淀的液体为B;②用一束光照射两液体,有光亮通路的液体为B,另一液体为A;
(4)B为氢氧化铁胶体,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稀H2SO4,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出现红褐色沉淀,然后过量的硫酸和氢氧化铁沉淀反应,沉淀溶解,生成棕黄色溶液。
15.【答案】(1)+3;盐
(2)C
(3)C
(4)取烧杯中的少量液体,向其中滴加 [或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5)D
【解析】略
16.【答案】(1)丙
(2)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若出现明亮的光路,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丁达尔现象
(3)①正
②D
(4)FeCl3+H2OFe(OH)3(胶体)+3HCl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胶体的制备、性质,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胶体的制备,注意制备方法,本题重点把握胶体的聚沉的性质。
【解答】
(1)甲同学向1mol⋅L−1氯化铁溶液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会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红褐色沉淀;
乙同学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三价铁会水解生成红褐色沉淀;
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方法: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1~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其中操作正确的是丙同学;
故答案为:丙;
(2)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有性质,可用来鉴别胶体,则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是: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若出现明亮的光路,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利用的是丁达尔现象;
故答案为:用激光笔照射溶液,若出现明亮的光路,证明)证明有 Fe(OH)3 胶体生成;丁达尔现象 ;
(3)①将其装入U形管内,用石墨作电极,接通直流电,通电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附近的液体颜色逐渐变深,说明胶体微粒向阴极移动,电解池阴极带负电,所以会吸引带正电的胶体离子,则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带正电荷;
故答案为:正;
②氢氧化铁胶体中胶粒带正电,则负电荷数越大的,凝聚力越大,凝聚能力越强;
A.NaCl中一个氯离子带一个负电荷;
B.FeCl3中一个氯离子带一个负电荷;
C.K2SO4中一个硫酸根离子带2个负电荷;
D.Na3PO4中一个磷酸根离子带3个负电荷;
则凝聚能力最强的为Na3PO4,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4)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FeCl3+H2OFe(OH)3(胶体)+3HCl;
故答案为:FeCl3+H2OFe(OH)3(胶体)+3HCl。
17.【答案】(1)盐;碱;氧化物
(2)③④⑤;
(3)CuO+H2SO4=CuSO4+H2O;CuSO4+Fe=FeSO4+Cu。
【解析】
【分析】
本题以无机框图题的形式考查酸、碱、盐、氧化物的相互转化关系、常用化学用语书写、化学反应类型等,难度中等,根据转化关系判断为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转化,再进行猜测验证,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熟练掌握。
【解答】
由反应③,考虑E为硫酸盐,B为氯化物,由反应⑦,反应①,考虑置换反应,C为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各物质为中学常见物质,考虑A为Cu,E为CuSO4,B为CuCl2,C为Cu(OH)2,由转化⑥,D为CuO,反应③为CuO+H2SO4→CuSO4,反应①为CuO+H2→Cu,反应②Cu+O2→CuO,验证符合转化关系。
(1)由上述分析可知,B是CuCl2,属于盐;C是Cu(OH)2,属于碱;D是CuO,属于氧化物;
(2)反应①是CuO+H2→Cu+H2O,属于置换反应;
反应②是Cu+O2→CuO,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③是CuO+H2SO4→CuSO4+H2O,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④是CuSO4+BaCl2→BaSO4+CuCl2,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⑤是CuCl2+碱→Cu(OH)2+新盐,属于复分解反应;
反应⑥是Cu(OH)2→CuO+H2O,属于分解反应;
反应⑦是CuSO4+Fe→Cu+FeSO4,反应中铜元素、铁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置换反应;
则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③④⑤;
(3)反应③是CuO与H2SO4反应生成CuSO4与H2O,反应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反应⑦是CuSO4与Fe反应生成Cu与FeSO4,反应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18.【答案】(1)Fe、 H2SO4、 CO2 、CaO、 Na2CO3
(2)Fe+H2SO4=FeSO4+H2↑;H2SO4+CaO=CaSO4+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根据提供物质的性质以及转化关系进行判断。
【解答】
(1)在题目提供的物质中,单质①与酸②反应,则①为Fe、②为H2SO4,酸能与盐⑤反应,则⑤为Na2CO3,氧化物④能与⑤反应,则④为CaO,二者氧化物③能与氧化物④反应,则③为CO2;
故答案为:Fe;H2SO4;CO2;CaO;Na2CO3;
(2)①和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
②和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O4+CaO=CaSO4+H2O;
②和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H2SO4=Na2SO4+CO2↑+H2O;
故答案为:Fe+H2SO4=FeSO4+H2↑;H2SO4+CaO=CaSO4+H2O;Na2CO3+H2SO4=Na2SO4+CO2↑+H2O。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高中人教版 (2019)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测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课后作业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高中化学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一册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巩固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属于酸性氧化物的是,古诗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物质分类的正确组合是,下列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下列叙述与胶体性质有关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