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人教部编版5 搭石教案设计
展开第五课 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
2.检测题。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设 计
第 1课 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汛、挽”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间”,会写“汛、访”等10个字,会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2.能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提高阅读速度。
3.能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明确方法,有意识地提高阅读的速度
1.导入:进入高年级,我们需要获取的信息越来越多,阅读是我们获取知识、增长能力的重要途径。提高阅读的速度,是现代人必静的基本能力。同学们法过自已的阅读速度吗?每分钟的阅读量大约是多少字?在这一元的学习中我们要理解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又要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从现在开始大家要有意识地关注自已阅读的速度,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看看阅读速度是否得到提高。
2.出示学习提示,明确阅读要求,提示方法。
在学生进行计时阅读之前,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记下所用的时间。时间是指自己把握课文内容,读这篇课文的时间,而不是自己目光扫过文字的时间。要在确定自己理解课文内容后,再记下所用的时间。
(2)阅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分心,遇到不懂的词句,不要停留太久,不要回读。
(3)记录完阅读时间后,要合上课本,再完成检测题。在完成阅读后才可以看检测题。完成检测题时不可回读课文。
(4)完成检测题后,请举手示意老师,不要影响到其他同学阅读。
二、记录阅读时间,检查阅读效果
1、组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记录阅读时间。
(1)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投影一个计时秒表,方便学生阅读完成后立刻得知阅读时间。
(2)下发检测题。要求学生把检测题放在抽屉中,先不要看
(3)巡视、观察学生的阅读情况,检查他们是否按要求记录时间,完成检测题。
2.出示简单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
检测题示例: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合适的答案。
(1)人们需要“搭石”的季节一般在:
A.夏季 B.秋季 C.春季
(2)两块搭石之间的间隔一般在:
A.两米左右 B.两尺左右 C.块块相连
(3)“走搭石”与过真正的桥不同,需要:
A.紧走搭石慢过桥
B.慢走搭石紧过桥
C.慢走搭石慢过桥
(4)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如果上了点儿年岁的人着急赶路,就不在意搭石稳不稳了。
B.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动作要协调有序,否则有人可能会掉进水里。
C.走搭石的时候,如果相向而行的人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河,大家都会觉得不可思议。
三、交流阅读体会,进一步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1.让阅读时长不同的学生汇报自己的阅读情况,说一说自己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是否回读,在哪些地方回读,完成检测题的情况如何。
2.重点交流如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让学生阅读课后练习中两个学习伙伴的对话,体会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回忆自己的阅读过程中有没有类似的体验,有没有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回读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感受。
预设1:阅读时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想象课文描写的情境,就能集中注意力。
预设2:刚开始阅读,我不理解“出工、收工”是什么意思,但是我没有停下来回读,读到后来,我猜测应该是“出去工作”和“下班回家”的意思。
预设3:我发现,阅读的过程中稍微一分心,有些词句就不能理解,需要回读,所以集中注意力很重要。
预设4:阅读的过程中,我经常感觉前面的内容没有记住不自觉地要回读,影响了阅读速度。
预设5:采用默读的方式,不出声,不指读,就比朗读要快多。
3.教师归纳总结学生的阅读体会。
(1)“集中注意力”阅读是一种可以持续较长时间、深入的专注阅读状态,不是一边阅读一边想着其他事情。
(2)“回读”是指阅读中眼球反复扫过文字。回读次数越多,阅读速度越慢。所以阅读中要尽可能减少回读的次数。
(3)“集中注意力”“不回读”需要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进行练习。
四、识记生字词语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关注生字。
2.组织学生自主认识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设:
(1)“绰”不要误读为“zhuó”;“挽”不要误读为“miǎn”。
(2)可借助偏旁或结合词语识记、理解“汛、惰”等字。“汛”的偏旁是“氵”,说明这个词与水有关,是“河流定期涨水”的意思,可以联系词语“汛期”来记忆。“惰”是“懒”的意思,可以结合词语“懒惰”理解.
(3)多音字“间”读“jiàn”时是“隔开、不连接”的意思,如“间隔、间断、间接”等。课文中“二尺左右的间隔”,指的是“每隔二尺左右放一块搭石”。
3.检测学生识字的情况。
(1)集中注意力,迅速找出每组词语中不同类的一个。每组词语在大屏幕上只显示两秒钟。
A.汛期防汛喜讯汛情
B懒惰偷懒惰性勤快
C协调威胁协助协管
D.衡山平衡衡量横竖
(2)用较快速度默读这些词语,看看能记住几个。每组词语在大屏幕上只显示两秒钟。
A.访问 问答 答应 应声
B.请责 责备 备考 考试
C.间隔 隔开 开始 始末
D.人影绰绰 绰绰有余 余音绕梁
五、学习写字
1.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写字,全班交流把字写好的方法。
2.指导学生关注易错字的书写。
(1)“懒、衡”为左中右结构,三部分要写得匀称。“懒”中间的“束”和“衡”中间下部的
“大”的最后一笔,为了避让右边,都要变成“点”。
(2)写“鞋”时,注意右边的“圭”是两个“土”字,书写时左右大体等宽。
(3)“汛、访、挽、稳”等字的书写要左窄右宽。尤其要注意“方”的笔顺为“点、横、横折钩、撇”。
(4)书写“隔”字时,注意右边的“门”中是一“横”,不能写成两“横”。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汛期、山洪”等16个词语。
第 2 课 时
课 时 目 标
1.继续练习“集中注意力”“不回读”的方法。
2.品读作者细致描写的典型事例,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乡亲们默默付出、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 学 过 程
一、想象画面,把握课文内容
1.提问:课文中的哪些画面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试着用简洁的词语概括这些画面。
预设1:我认为人们走搭石的画面太美了....
预设2:人们摆放搭石的认真劲儿我印象最深…,
预设3:我印象最深的是搭石的样子。初读课文,我不知道什么是搭石,阅读后我知道了,秋天,溪水中摆放着一排平整方正的石头,目的是为了让人们不瞠水,原来这些石块就是搭石
预设4:溪边两人互相礼让、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的画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追问:如果我们把这些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画面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梳理一下,再分别为它们取个名字,应该叫什么呢?
第一个画面可以叫做“说搭石”,或者“搭石的来历”,因为作者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搭石”.
第二个画面可以叫“摆搭石”,或者还可以进一步说是“精心摆放搭石”。
第三个画面是“走搭石”,或者还可以进一步叫“如诗如画走搭石”或者“一行人走搭石”。
第四幅画面是“溪边礼让”,或者是“互助友爱走搭石”“充满温情的搭石”。
3.如果同一幅画面起了不同的名字,可以引导学生交流,比较哪一个名字更好。
教师总结:有的题目点出了画面的内容,有的题目让我们感受到了流淌在搭石上的情感。只要能够体现出我们对课文的感悟、理解,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为画面命名。
4.引导学生根据词语提示,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1)分两组出示下列词语,要求学生集中注意力,看谁能记住所有词语。每组词语在大屏幕上只显示两秒钟。
第一组:汛期 秋凉 平整 方正 问隔 平稳
第二组:平街 协调有序 招手示意 理所当然 联接情感
(2)引导学生用上这些词语,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预设:每年汛期来临,河水猛涨。秋凉以后,人们就在溪水中摆放上一块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平稳地放好。走搭石的时候,要走得快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
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必须协调有序。如果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会互相招手致意,让对方先过。年轻人背老人过河,人们也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感情。
二、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1.提问:文章的结尾说搭石“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你体会到这种情感了吗?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要注意提示学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法,集中注意力,不回读。
2.小组交流。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在说感受时,要结合具体内容说。可以根据课文具体的描述想象画面,再说感受。
3.组织全班交流阅读体会
预设1:从第2自然段感受到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课文第2自然段写人们摆放搭石。我从“如果……唯独……人们会……”看出摆搭
石已经成为家乡人的生活常态。
(2)我从“无论……只要……一定……”看出老人摆搭石时的认真细致,从中我看出乡亲
们淳朴善良、与人为善的品质。
(3)我从摆搭石的动作“放下”“找来”“踏上几个来回”看出摆搭石的老人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预设2:从第3自然段感受到乡亲们美好的感情。
(1)这一自然段让我看到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清晨或者傍晚,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走搭石的人的一行倒影,嗒嗒嗒,轻快的脚步声和着清脆的鸟鸣声……
(2)从这一段,我不仅看到了美的画面,更体会出美的情感。你看,走搭石需要先后照应,快慢适当,动作“协调有序”,这不正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的体现吗?
预设3:从第4自然段体会到乡亲们之间美好的感情。
(1)面对面的两人溪边让路,年轻人背老人走搭石,我看到了乡亲们互助友爱、尊老爱幼的情感。
(2)课文里说“如果……总……”“假如…总……”,我从两个“总”体会出,在家乡,互助友爱已经成了一种风气。
三、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体会
1.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
2.指名几个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3.教师范读,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1)“家乡有一句……就会掉进水里”写的是走搭石的规矩和要领。“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写的是走搭石的美好场景。第一部分要用“介绍”的语气朗读,第二部分要读出欣赏态度。
(2)要注意读出画面感和韵律美。如写一行人走搭石:“不能……也不能”“前面的抬起脚……后面的紧跟”长句短句搭配浑然天成,富有韵律:有美景,有人物:有声音,有动作…勾勒
出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朗读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画面和语言节奏的美。
- 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四、领悟搭石的意义
引导:搭石是一些普普通通的石头,但它们又极不普通。
在大家的心目中,搭石又是什么呢?拿起笔来,写一写你心中的搭石吧。
课件出示:
搭石,联结起故乡的小路;
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见证;
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搭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5 搭石教学设计及反思,共1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作者介绍,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板书设计,课堂作业新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5 搭石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5 搭石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渲染情境,揭开文本之面纱,初读文本,相约便民之搭石,细读文本,欣赏美丽之风景,演绎文本,感受纯朴之民风,齐读文本,感悟难忘之乡情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搭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5 搭石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媒体,教学过程,小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