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01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02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03
    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单元11《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共8页。

    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
    2.结合对孔子生平与思想的介绍,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得到“为学之道”。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孔子便是其中一位。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部辉煌的巨著 ——《论语》,体味一下孔子的思想,看看你能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作者及作品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万世师表”,与孟子并称“孔孟”。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自汉朝“独尊儒术”以后,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尊孔子为“圣人”,孔子的学说也就成了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中国两千多年。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2章,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为人处事的原则。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整体感知
    学生听朗读录音,注意字音,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教师范读,学生划分节奏。
    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②曾子曰:“吾 日 三省 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出规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学过的知识时,能有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因不能深刻理解而无所得。”
    ⑥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贤德啊!一小竹筒饭,一瓢冷水,住在偏僻狭窄的街巷里,别人不能忍受那种生活的忧苦,颜回却一直乐观并无改变。真正的贤明之士啊,颜回!”
    ⑦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重点了解了孔子及《论语》,对重点语句进行了翻译,课后我们还要熟读。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部分文意,积累了相应的文言字词,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剩下的语录,并仔细探究,《论语》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为人和修身的道理。
    疏通文意
    找同学翻译前七则语录。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后4则文意
    ⑧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⑨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人同行,其中必然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长处而学习,将他们的不足作为借鉴而改正。”
    ⑩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⑫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深入理解文意
    1.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一章讨论学习方法、学习乐趣与个人修养。
    “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不断学习和温习,方能牢固知识,学习之乐;朋友远道而来,切磋促进,人生之乐;自求长进,不怨他人,提高修养。
    2.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
    3.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要怎样做?
    第二章强调治学的人要重视品德修养,多反躬自省。
    曾子重视品德修养,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为别人办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以诚相待;对待学过的知识是否认真温习。
    4.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5.“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三个问句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
    不能。因为三个句子所针对的对象是先“他人”,继而“朋友”,最后是“自己”,体现了一种由疏到亲、由人及己的关系,体现了曾子先人后己、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操。互换后就破坏了这种顺序,也不能很好地体现曾子这种高尚的品格。
    6.第三章叙述了什么内容?可分为几个阶段?
    第三章是孔子自述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
    孔子进德修业的过程: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
    7.我们从第三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进德修业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
    8.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9.第四章叙述了什么内容?
    第四章:说明孔子认为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10.第四章“温故”和“知新”是并列的两件事吗?
    不是。孔子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只能记诵一些知识,是不能当别人的老师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过去的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可见,“温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两件事。“温故”是“知新”的基础,“知新”是“温故”的延伸和升华,关键是“知新”。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明了什么学习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
    表明了学习与思考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这两句话阐明了学习与思考互相补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对所学的深入理解,不能忽视任何一个方面。这个见解是很精辟的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
    12.第六章赞扬了颜回怎样的品质?
    第六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
    13.第七章阐述了怎样的学习态度?运用了什么修辞?讲到了学习的哪三个层次?有何作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以学习为快乐。
    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作用: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
    14.第八章讲了什么?
    第八章讲了人的道德修养,要有正确的财富观。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孔子谆谆告诫弟子不可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同时也含有自警的意味。讲仁德、道德修养,不义之财不能取,提倡“安贫乐道”。
    第九章讲了什么?
    第九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
    第十章讲了什么?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第十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
    本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
    第十一章讲了什么?
    第十一章讲一个人应当有坚定的志向。
    如何理解“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
    这句话说的是:军队虽然人多势众,但如果人心不齐,其主帅仍可能被人抓去,而主帅一旦被人抓去,整个军队失去了领导人,也就会全面崩溃。匹夫虽然只有一个人,但只要他真有气节,志向坚定,那就任谁也没有办法使他改变。
    第十二章讲了什么?
    第十二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怎样理解子夏说的“博学而笃志”?
    “博学”指广泛学习和学问渊博,“笃志”指要有坚定的志向。整句就是要极广博地学习又要有一个追求的中心。
    合作探究
    再读课文,思考文章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请分别找出相应的句子。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品德修养三方面的内容。
    学习态度:
    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品德修养:
    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④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⑤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⑥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是两千多年前的典籍,我们今天学习它,有怎样的意义?
    首先,《论语》中包含着许多超越特定时代的内容,如本课所选的各章,有的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有的提出个人修养的要求,在今天都是可以借鉴的,对我们的学习、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论语》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典籍之一。学习《论语》,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本国的文化传统。
    积累拓展
    整理《论语》中的成语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
    板书设计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修身做人
    《论语》十二章
    第七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四章
    第一章
    第五章
    第十二章
    第一章
    第六章
    第二章
    第八章
    第三章
    第十一章
    勤奋自勉、谦虚进取、机敏好学、加强修养
    相关教案

    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及反思,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教学新课,板书设计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共7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新课导入,走进课文,布置作业,推荐阅读篇目,教学反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教案,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交流点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