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
展开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B.蔗糖C.纯碱D.酒精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泥土加入水中,震荡后能形成溶液
B.蔗糖溶液上半部分不如下半部分甜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少量的硝酸钾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
3.化学概念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B.溶液与稀盐酸属于交叉关系
C.纯净物与单质属于包含关系D.置换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4.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的乙,可通过蒸发结晶的方法除去乙
B.t1℃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液降温至t1℃时,析出的晶体质量:m甲>m乙
D.t2℃时,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不饱和溶液
5.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一定小于乙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
C.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140g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20g
6.根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a的溶解度是最大的
B.乙图中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X可能为c
C.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g
D.t2℃降温至t1℃时,a的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7.化学实验室经常需要配制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
B.配制硝酸铵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C.用生石灰与水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应该等溶液冷却之后再过滤
D.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
8.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4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9.将20°C接近饱和的食盐溶液分成甲乙两杯:甲500g、乙1000g,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分别蒸发100g水,析出食盐晶体的质量为
A.甲=乙B.甲乙D.无法判断
10.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4g
C.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D.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液体或气体都可以作溶质B.过滤后的无色澄清液体一定是纯净物
C.盐水的沸点比水低、凝固点比水高D.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都具有导电性
12.下列措施中,一定能把饱和溶液转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
A.升高温度B.增加溶剂C.充分搅拌D.增加溶质
13.如图是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
B.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最小的是KCl
C.t2℃时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质量为85g
D.将与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始终无晶体析出
二、填空题
14.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根据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说明,C物质的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
(2)配制浓的C溶液比配制稀的C溶液,选择的温度要_______(填:高或低)。
(3)20℃时,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是_______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g。
15.根据下图中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为_______℃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甲物质中混有乙物质,可用______法提纯甲物质。
(3)分别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__(填序号)
A甲、丙都是饱和溶液 B所含溶剂质量:甲=丙
C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 D溶液的质量:甲>丙
16.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及溶液的相关知识。
(1)生活中可用_____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下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请回答。
①分析上表,影响物质溶解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是___________。
②某同学取NaCl、KNO3中的一种物质,按如图所示进行实验。
该同学所取的固体物质为___________(填化学式),W的值为___________g。
1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请写出a点表示的意义______。
(2)t1℃时,将A、B、C三种物质各6g分别加入到2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3)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
18.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KNO3和KCl在某一温度t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__。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填标号)
A.40℃时,KNO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63.9%
B.40℃时,140gKC1饱和溶液中一定含有40gKC1
C.将4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32.3gKNO3固体
D.将40℃时KCl和KNO3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降温后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KNO3>KCl
(3)20℃时,按下列图示操作:
①实验过程中A、B、C、D对应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填标号)
②B对应的溶液质量是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③从C到D析出晶体的质量是_______。
(4)如图所示,20℃时,将盛有饱和KN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加入的物质可能是下列中的(填标号)。
A.氢氧化钠固体B.食盐
C.冰块D.硝酸铵固体
三、简答题
19.化学与生活
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说明气体溶解度与_____有关。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或放入较多蔬菜。
20.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则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填“甲”或“乙”);其中温度t的范围应在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10℃~20℃之间 B 20℃~30℃之间 C 30℃40℃之间 D 40℃~50℃之间
(2)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
(3)在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30g NaCl和KNO3固体,再加热到60℃时(假设溶剂不损耗),加热前后,有关两种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B 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C 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
D 加热前后,K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21.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写编号);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时,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__________g;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等质量的水中,所得现象如图 二所示,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_____________乙(填“>”、“=”或“<”),实验时控制温度t的范围是____________时,均能出现这种现象。
22.通过计算回答,将10g氯化钠,10g胆矾(),10g氧化钠,分别溶解在9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否相等____。
23.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甲、乙、丙三种溶液中,适用于海水晒盐原理进行结晶提纯的是___。
(2)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丙物质,可用___的方法提纯甲。
(3)25℃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溶解配制成饱和溶液,溶剂水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两者的大小关系是___。
(4)若向100g 35℃的水中加入45g甲固体,发现全部溶解,一段时间后又有部分甲的晶体析出。你认为“全部溶解”的原因可能是___。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4.5
45.8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8
110
参考答案
1.A
【分析】
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分散到溶剂中形成的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详解】
汽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乳浊液;
蔗糖、纯碱、酒精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
故选:A。
2.D
【详解】
A、泥土不溶于水,加入水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无法形成溶液。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各部分的性质一样。蔗糖溶液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一样甜。错误。
C、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不影响硝酸钾的溶解,错误。
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离子向水中扩散吸收的热量小于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离子放出的热量,整体表现为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正确。
故选D。
3.B
【详解】
A、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化合物包含氧化物,此选项表述正确;
B、溶液是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稀盐酸是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故稀盐酸属于溶液,溶液包含稀盐酸,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该物质可能由一种元素组成,也可能由多种元素组成,而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纯净物包含单质,此选项表述正确;
D、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单质和另外一种化合的反应,而分解反应是由一种物质分解生成多种物质的反应,两种反应类型都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一种,属于并列关系,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B。
4.B
【详解】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故A错误。
B.t1℃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故B正确;
C.由图可知降低温度甲乙的溶解度都变小,当由t2℃降到t1℃,由于甲乙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因此不一定析出晶体,且溶液的质量也未知,所以析出晶体质量大小也无法比较,故C错误;
D.t2℃时,乙物质的溶解度为50g,所以50g乙加入100g水中得到乙的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由图可知,t2℃之前甲的溶解度大于乙,错误;
B、由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为20g,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错误;
C、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两饱和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错误;
D、t2℃时,甲的溶液度为40g,140g的甲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40g;t1℃时,甲的溶液度为20g,甲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为100g,溶质质量为20g。因此t2℃时140g的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甲20g,正确;
故选D。
6.C
【详解】
A、判定物质溶解度大小,需确定温度,由于没有确定温度,不能认为甲图中a的溶解度是最大的,说法错误;
B、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乙图中烧杯底部有晶体析出,说明X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X不可能是c,说法错误;
C、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为20g,说法正确;
D、t2℃降温至t1℃时,a的饱和溶液中一定有晶体析出,题中没有说明a溶液是否饱和,说法错误。
故选:C。
7.D
【详解】
A、将食盐加入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与加入的食盐和水的总质量不一定相等,因为加入的食盐不一定都能溶解,故选项说法正确;
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的温度会下降,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配制饱和澄清石灰水时,应该等溶液冷却之后再过滤,故选项说法正确;
D、20°C食盐的溶解度为36克,将10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能全部溶解,得到质量分数为,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8.D
【详解】
A、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0℃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质量不知道,不能判断溶质质量大小,故A错;
B、40℃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甲,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40℃时,分别在100g水中加入50g甲、乙,甲溶解50g,乙溶解40g,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乙,故B错;
C、40℃时,溶解度:甲>乙,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没说溶液是否饱和,不能判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故C错;
D、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提纯甲的方法是冷却热饱和溶液或降温结晶,故D正确。
故选:D。
9.C
【详解】
若原溶液为饱和溶液,温度相同,恒温蒸发10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相等;但原溶液为接近饱和,蒸发过程中先达到饱和再结晶,乙溶液的质量更大,达到饱和的过程蒸发的水更多,相当于饱和后蒸发掉的水更少,所以析出的晶体乙更少,故选C。
10.D
【详解】
A、由图可知,t2℃时,A和C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d点,故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不符合题意;
B、t1℃时,A的溶解度为40g,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A物质,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4g,不符合题意;
C、t2℃时,溶解度:B>A=C,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B>A=C,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B>A=C,溶剂质量:A=C>B,不符合题意;
D、b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c点表示A的饱和溶液,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温度不变,可采取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1.A
【详解】
A、溶质可以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故A正确。
B、过滤只是将其不溶性杂质除掉,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B错;
C、水中加入溶质,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故C错;
D、蔗糖溶液不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故D错。
故选:A。
【点睛】
12.B
【详解】
A、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升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降温可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升高温度不一定能成功,故A错误;
B、增加溶剂可使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充分搅拌不影响饱和溶液的状态,故C错误。
D、增加溶质依然是饱和溶液,故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
A、P点表示t2℃时KCl和MgSO4的溶解度相等,该选项说法正确;
B、t1℃时,由于不知道溶液质量大小,不能比较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氯化镁溶解度是70g,将40g MgCl2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能够溶解35g,所得溶液质量为85g,该选项说法正确;
D、将与t2℃时的MgSO4饱和溶液缓慢降温至t1℃,过程中溶解度增大,变成不饱和溶液,始终无晶体析出,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1)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2)低
(3) 5 55
【分析】
(1)
由图可知,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故填: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
(2)
C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逐渐降低,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故配制浓的C溶液比配制稀的C溶液,选择的温度要低,故填:低。
(3)
20℃时,a溶解度10g,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的a物质的质量是10g×=5g,溶液质量50g+5g=55g,故填:5;55。
15.t2 降温结晶 C
【详解】
(1)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为t2℃时,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甲物质中混有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物质;
(3)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丙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时,甲是饱和溶液,丙变成不饱和溶液,说法错误;
B、t3℃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的溶解度,100g甲、丙的饱和溶液中,丙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甲溶液中的溶剂质量,降低温度,不会影响溶剂质量的变化,所以所含溶剂质量:甲<丙,说法错误;
C、甲物质t1℃时的溶解度大于丙物质t3℃时的溶解度,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说法正确;
D、降低温度,甲饱和溶液会析出晶体,丙饱和溶液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质量:甲<丙,说法错误。
故选:C。
16.
(1)肥皂水
(2)吸附
(3) 温度 KNO3 50
【详解】
(1)生活中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故答案填肥皂水;
(2)净水时,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答案填吸附;
(3)①根据表格可知,随着温度越高,两物质的溶解度越大,故答案填温度;
②根据图像60°C时,100g水中加入固体47 .4g固体全部溶解,说明该物质在60 °C时,溶解度大于47.4g,因此该物质为KNO3;2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代表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31.6g,因此第三个烧杯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为47.4g-31.6g=15.8g,20。C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代表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31.6g,则50g水中可以溶解硝酸钾15.8g,需要加水的质量为50g。故答案为KNO3;50。
17.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C C
【详解】
(1)t1℃时,A、C两物质交于a点,a点表示的意义是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填: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为20g,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20g;将A、B、C三种物质各6g分别加入20g水中充分溶解,A、C不能完全溶解,都能够溶解4g,形成饱和溶液,因此溶液质量相等,由于B溶解的质量大于4g,因此溶液大于A、C,所得溶液的质量B>A=C,故填:B>A=C;
(3)A、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A>B>C,t1℃时,溶解度关系为B>A=C,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t1℃时A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t2℃时C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所以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故填:C。
18.
(1)34.0g<S<37.0g
(2)ACD
(3) AC 131.6g 24.0% 8.4g
(4)CD
【分析】
(1)
由表中数据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在温度从位于20℃至30℃之间时,有相同的溶解度,所以S的取值范围为:34.0g<S<37.0g。
(2)
A.40℃时,KNO3的溶液解度为63.9g,所以该温度下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A选项错误;
B.40℃时,KC1的溶液解度为40.0g,即该温度下,100水中最多溶解40.0gKC1,形成140.0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故B说法正确;
C.将163.9g 40℃时KNO3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32.3gKNO3固体,但题中没有指明原饱和溶液的质量,故C选项错误;
D. 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降温至20℃时得到的是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氯化钾大于硝酸钾,故D选项错误。
故选ACD。
(3)
20℃时,KNO3的溶解度为31.6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40℃时,KNO3的溶解度为63.9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
①A烧杯中100g水的温度为20℃,加入25g硝酸钾,故A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B烧杯中100g水的温度为20℃,再加入15g硝酸钾后,共加入了40g硝酸钾,而此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故B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C烧杯中100g水的温度为40℃,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3.9g硝酸钾,此时,40g硝酸钾会完全溶液在水中,故C溶液为该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D烧杯中100g水的温度为20℃,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所以会有8.4g溶质析出,故D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选填AC。
②由①中分析可知,B对应的溶液质量是:,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③由①中分析可知,从C到D析出晶体的质量是8.4g。
(4)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向水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减小了,溶液的温度降低了,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升高,食盐溶液于水温度无明显变化,冰块和硝酸铵放入水中,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故选填:CD。
19.温度 用锅盖盖灭
【解析】
【详解】
①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是由于胃内的温度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而导致的,说明气体溶解度与温度;
②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的目的是隔绝氧气,放入较多的蔬菜能降低温度。
20.乙 B 降温结晶 B
【详解】
(1)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而硝酸钾变化很明显,所以表示NaCl的溶解度曲线是乙图象,t℃时恰好是两曲线的交点,所以两者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相同,分析表中数据20℃~30℃的温度范围适合;
故填:乙;B。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明显,而甲变化很明显,所以,若甲物质中含有少量的乙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故填:降温结晶。
(3)0℃时,分别在100g 水中加入30g NaCl 和KNO3固体时,氯化钠能完全溶解,此时氯化钠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不能完全溶解是饱和溶液,加热到60℃时氯化钠仍为不饱和溶液,而硝酸钾剩余固体全部溶解且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所以60℃时,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同,因溶剂相同故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对于氯化钠溶液来说加热前后,NaCl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量均未变化,故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故填:B。
21.b 15 < 小于t2℃
【详解】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b,因为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溶解度曲线上和溶解度曲线上方的区域都表示该溶液的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下方的区域表示溶液的不饱和状态,图片中a、c、d都在甲的曲线上,只有b在曲线的下方,所以b处于不饱和状态,故填:b;
(2)9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冷却到t2℃时,析出的无水晶体质量是15g,因为t3℃时甲的溶解度为80g,所以9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溶质的质量为:90g×=40g,溶剂为90g-40g=50g,在t2℃时,甲的溶解度为50g,则50g水中,能溶解甲25g,所以析出的甲质量为:40g-25g=15g,故填:15;
(3)在某温度范围内,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溶解在等质量的水中,所得现象如图二所示,甲仍有少量未完全溶解,由于两者的水相等,而溶解的甲的质量小于乙,则两溶液质量分数甲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巩固练习,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