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87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87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2020-2021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答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87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复习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精品课后复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
B. 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D. 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
2.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配制的主要步骤依次为计算、称量、溶解
B. 配制过程所需仪器只有天平、量筒
C. 需要准确称量15 g葡萄糖
D. 量取所需水的体积时,若视线仰视,则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高(其他操作均正确)
3.在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过程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用量筒量取90 mL水时俯视读数
B. 氢氧化钠易潮解,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
C.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后,立即溶解氢氧化钠
D. 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玻璃仪器只有烧杯和量筒
4.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由图示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 在t2℃时,a、b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 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仍为饱和溶液
D.t1℃时,a的饱和溶液60 g中含有溶剂50 g
5.将一根铁丝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 )
A. 铁丝
B. 硫酸
C. 硫酸铁
D. 硫酸亚铁
6.下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
B.t2℃时,将a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
C.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7.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D. 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
8.下图为M、N两种固体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C%)随温度(t)变化的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40 g M放入150 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B.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5
C. 80 g N放入150 g水中全部溶解,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低于t℃
D. 200 g N的溶液,蒸发60 g水、冷却至t℃后得到40 g晶体,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9.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 )
A.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 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
C. 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 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
10.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
B. 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
C.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
D. 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
11.在日常生活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B. 聚乙烯塑料包装袋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
C. 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
D. 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12.下列溶液中,不是以水作溶剂的是( )
A. 10 g硝酸铵跟8 g水组成的溶液
B. 10 g水跟8 g硝酸铵组成的溶液
C. 1 g水跟9 g酒精组成的溶液
D. 100 g酒精跟5 g碘组成的溶液
13.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14.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如图,若现有接近饱和的三种溶液,通过升温,能变为饱和溶液的是( )
A. 甲溶液
B. 乙溶液
C. 丙溶液
D. 均不行
15.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 乙的饱和溶液降温时,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 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D.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20 ℃时,将等质量的甲、乙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 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 ℃时现象如图2(不考虑水分蒸发),甲、乙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图3中N表示的是甲的溶解度曲线
B.图2中的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图2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 ℃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
E.图1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A、B、C析出晶体时均不含结晶水),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题。
(1)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填序号)。
①降低温度 ②增加溶质 ③蒸发溶剂
(3)t2℃时,将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忽略水的挥发)________。
18.试剂瓶中有1 000 g氯化钠溶液,瓶上的标签如图所示,计算其所含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g;若将此溶液稀释为4%的稀溶液,需加水________g。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生理盐水是溶质质量分数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现用500克生理盐水给患者输液,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的质量约为多少克?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8%的氯化钠溶液配制5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18%的氯化钠溶液多少克?需水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20.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一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取13.25 g碳酸钠样品(杂质既不溶于酸也不溶于水)放入烧杯中,加入95.8 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测得反应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当加入212 g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3)加入106 g稀盐酸(即A点)时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A项,理解冰就是固态的水,冰水实际就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错误;B项,溶液一定属于混合物,液体不一定就是混合物,水是最熟悉的液体属于纯净物,错误;C项,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正确;D项,泥水形成的是悬浊液,无法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溶剂是溶液的组成,错误。故选C。
2.【答案】A
【解析】A项,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葡萄糖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正确;B项,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葡萄糖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葡萄糖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错误;C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葡萄糖的质量=150 g×5%=7.5 g,错误;D项,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所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小,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A项,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氢氧化钠的质量=100 g×10%=10.0 g,需要水的质量为90 g;用量筒量取90 mL水但量筒读数要平视,不能俯视,错误;B项,氢氧化钠易潮解,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正确;C项,配制溶液,不能用水清洗烧杯,因为清洗后烧杯内壁会附着少量的水造成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错误;D项,配制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氢氧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氢氧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其中属于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量筒,错误。故选B。
4.【答案】B
【解析】A项,由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正确;B项,t2℃时,由于不知a、b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a、b两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错误;C项,a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至t1℃时有晶体析出,仍为饱和溶液,正确;D项,t1℃时,a的溶解度为20 g,即120 g饱和溶液中含溶剂100 g,故饱和溶液60 g中含有溶剂50 g,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硫酸没有剩余;铁和稀硫酸反应的产物是硫酸亚铁和氢气;所以最后剩在溶液中的物质是硫酸亚铁,故本题答案为D。
6.【答案】B
【解析】比较物质溶解度的大小要指明温度,A错误;由a的溶解度曲线可知,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若是t2℃时a的接近饱和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B正确;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即t1℃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错误;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要使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剂或降温,D错误。故选B。
7.【答案】D
【解析】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A选项,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是错误的叙述,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B选项,面粉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是错误的叙述,面粉不溶于水;C选项,是错误的叙述,饱和溶液不能溶解该溶质,但能溶解其他物质;D选项,硝酸铵溶解在水中,溶液温度会降低,是正确的叙述,故答案选择D。
8.【答案】B
【解析】A项,要判断溶液是否饱和,除了要有一定量的溶质和溶剂外,还要指明一定温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错误;B项,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时,M的溶解度为40 g,则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溶解的M质量为40 g,故t℃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40 g∶100 g=2∶5,正确;C项,t℃时,N的溶解度为40 g,那么150 g水最多只能溶解60 g N,而现在80 g N放入150 g水中全部溶解,说明此时溶液的温度一定高于t℃,错误;D项,200 g N的溶液,蒸发60 g水、冷却至t℃ 后得到40 g晶体,最终得到100 gt℃时的饱和溶液,根据t℃时,N的溶解度为40 g,可计算出100 gt℃时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N的质量==28.6 g,则原200 g N的溶液含溶质N的质量=28.6 g+40 g=68.6 g,故原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A项,温度不变时,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加入水,溶液都变稀,错误;B项,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有晶体析出,错误;C项,取少量溶液升温,不管是饱和溶液还是不饱和溶液,都无氯化钾晶体析出,错误;D项,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钾晶体,晶体不再溶解。所以,该溶液为饱和溶液,正确。
10.【答案】B
【解析】A项,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为b>a=c正确,因为在该温度下它们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B项,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都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c没有晶体析出,错误符合题意,正确;C项,t2℃时,将50 g a物质加入到100 g水中完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正确,因为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是50 g,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D项,a中混有少量b时可采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得到a正确,因为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大,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错误。故选B。
11.【答案】D
【解析】A项,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能把油污分解成很小的微粒,容易被水冲洗掉,所以常用来除去餐具上的油污,正确;B项,聚乙烯塑料具有可塑性,加热后能熔化,所以可以用加热挤压的方法封口,正确;C项,由于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天然气泄漏报警器应安装在灶台的上方,正确;D项,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错误。
12.【答案】D
【解析】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如果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一般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如果其中有一种是水,一般把水叫做溶剂。
13.【答案】D
【解析】A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错误;C项,没有说明温度,错误;D项,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14.【答案】C
【解析】运用溶解度曲线图得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规律解答。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所以升高温度丙的溶解度减小,接近饱和的丙溶液会变为饱和溶液。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溶解度曲线图上,点的纵坐标就是相应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T℃时,甲、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故T℃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A正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降温时溶质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也不变,B正确;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且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C正确;T℃时,甲的溶解度20 g,故T℃时,甲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20%。
16.【答案】CDE
【解析】根据图1,烧杯中甲有剩余,那么甲一定是饱和溶液,乙没有剩余,可能是饱和溶液;同时可知,20 ℃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故曲线M是甲的溶解度曲线,曲线N是乙的溶解度曲线,A错误;加热到50 ℃时,甲中没有固体剩余,甲可能是饱和溶液,但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B错误;由于加入的甲乙的质量相等,且在50 ℃完全溶解,故图2中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正确;30 ℃甲乙的溶解度相等,20 ℃时,乙依旧完全溶解,故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 ℃一定都不会析出晶体,D正确;图1,烧杯中甲有剩余,乙没有剩余,溶剂的质量相等,那么图1中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E正确。
17.【答案】(1)C (2)②③ (3)B>A=C
【解析】(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溶解度最大的物质是C。(2)若将M点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以选择的方法是增加溶质、蒸发溶剂、升高温度。(3)t2℃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关系是B>A=C,都升温到t3℃,溶剂的质量没有变化,因此溶液中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还是B>A=C。
18.【答案】100 1 500
【解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计算出溶质的质量;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进行分析解答需加水的质量。
试剂瓶中有1 000 g氯化钠溶液,由瓶上的标签可知,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则所含溶质的质量是1 000 g×10%=100 g。
设要加水的质量为x,根据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1 000 g+x)×4%=100 g,x=1 500 g。
19.【答案】4.5 g 475 g
【解析】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
⑴ 500 g×0.9%=4.5 g
⑵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设需18%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X;
X×18%=500 g×0.9%或X×18%=4.5 g
解之得:X=25 g
需加水质量:500 g-25 g=475 g
20.【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1.【答案】(1)4.4 (2)80% (3)5.6%
【解析】(1)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当加入106 g稀盐酸的时候,反应就结束,产生气体质量为4.4 g,所以当加入212 g 稀盐酸时,放出气体的质量仍然为4.4 g。
(2)发生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根据方程式中碳酸钠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可算出碳酸钠的质量,进而可以计算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得到的是NaCl溶液,所以也可根据方程式中NaCl与二氧化碳的质量关系,求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解: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NaCl质量为y
100∶44=x∶4.4 g,x=10.6 g
(2)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17∶44=y∶4.4 g,y=11.7 g。
又由于反应后溶液质量=10.6 g+95.8 g+106 g-4.4 g=208 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九年级下册课题3 溶液的浓度精练,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 溶液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实验题,推断题,科学探究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