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6物质的溶解高分强化(2)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946/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6物质的溶解高分强化(2)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946/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专题6物质的溶解高分强化(2)2020-2021学年仁爱版化学九年级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7/12230946/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A.汽油B.蔗糖C.纯碱D.酒精
2.下列物质溶于水能形成溶液的是
A.牛奶B.酒精C.汽油D.面粉
3.有一固体物质甲(不含结晶水)的溶液,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经历如下变化:据此判断,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溶液I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是30g
C.溶液I和溶液II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D.溶液I若再蒸发10g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一定等于3g
4.餐桌上的饮品种类丰富,下列饮品中属于溶液的是
A.酸奶B.西瓜汁C.冰水D.苏打水
5.如图所示,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甲 、乙两支试管(试管中都有未溶解的该溶液的溶质),若使甲试管中晶体增加,乙试管中晶体减少,需向烧杯中加入的物质是
A.氯化钠B.氢氧化钠C.硝酸铵D.硝酸钾
6.A、B两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10℃的水,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图(1)所示。图(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其它条件不变,将A、B两烧杯中的温度都升到30℃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烧杯中都没有固体剩余
B.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
C.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甲
D.甲、乙两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7.下列物质属于化合物的是
A.石灰石B.酒精溶液C.二氧化碳D.铜
8.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t2℃时,将A、B的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的晶体的质量相同
B.tl℃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C.t2℃时,A和B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质量相等
D.t2℃时A、B的饱和溶液(溶液中不含晶体)分别升温至t3℃,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a的溶解度最大
B.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1℃时b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发生变化
D.t2℃时a的100g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的质量为30g
10.将100g 60℃的KNO3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后,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完全正确的是
A.AB.BC.CD.D
11.如图是常见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d点的意义是t2℃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B.t1℃时,6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24g
C.t2℃时A、B、C的相同质量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A=C>B
D.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宜采取的方法是恒温蒸发溶剂或降温
1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温度大于t3℃ 时,甲的溶液一定比乙溶液浓
B.t2℃ 时,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C.t2℃ 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甲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D.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蒸发溶剂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13.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因为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以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因为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C.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二、填空题
14.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t2℃时,将30g的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g。
(2)当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_______方法提纯A物质。
(3)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4)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__(填字母)。
15.如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将1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
(2)P(交点)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3)t3℃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一种即可)。
(4)当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可采用______的方法提纯B物质。
(5)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6)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
1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要使接近饱和的C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通过___________(填“升温”或“降温”)的方法;
(2)P点表示:___________;
(3)将t3℃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
(4)t2℃时,将30克A投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的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要使A全部溶解,至少还需加入水___________克;
(5)t1℃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17.如图所示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 ___________。
(2)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 _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18.如下表格是甲、乙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单位g),如图是KNO3、NaCl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表格和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物质中可能是硝酸钾的是______;
(2)欲使30℃时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稳妥的的方法是______;
(3)在30℃时,将50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将此混合物升温到90℃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KNO3的溶解度变大B.KNO3溶液的质量变大C.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
19.硝酸钾和氯化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见下图,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判断物质乙是指________(填写化学式)。
(2)60℃时,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应采用____的方法提纯KNO3(填写“蒸发溶剂”或“冷却结晶”)。
(3)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______KCl(填写“>”“=”或“B,不符合题意;
D、b点在A的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A的不饱和溶液,c点表示A的饱和溶液,若要将图中“b”点表示A的溶液情况变为“c”点,温度不变,可采取增加溶质和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不能采取降温的方法,符合题意。
故选D。
12.C
【详解】
A、由于不知道溶液是否饱和,因此不能比较甲、乙浓度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t2℃时甲、乙溶解度相等,甲、乙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都变成不饱和溶液,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然等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t2℃时,甲溶解度是15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t1℃时,甲溶解度约为10g,饱和溶液质量分数= ,t2℃时,将溶质质量分数为4%甲溶液降温至t1℃,仍然是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该选项说法正确;
D、甲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乙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乙中含有少量甲,可用蒸发溶剂溶液的方法提纯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3.C
【详解】
A、物质不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物质不一定是溶液,如水,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的分子,故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原子种类一定不变,符合题意;
D、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但是带电荷的微粒不一定是离子,如质子和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
(1)75
(2)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3)B>A>C
(4)C
【分析】
(1)
t2℃时,A的溶解度为50g,将30g的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至原温度,25gA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2)
A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且受温度影响较大,B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很小,所以当A中混有少量B,可采用降温结晶(或冷却热饱和溶液)方法提纯A物质。
(3)
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因为降温后AB的溶解度下降,B的溶解度大于A,C的溶解度升高,质量分数不变,还是最小。
(4)
t2℃时,等质量的A、B、C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C物质的溶解度变大,没有晶体析出,A、B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所以溶液质量没有变化的是C。
15.
(1)55
(2)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加入C
(4)蒸发结晶
(5)A=B>C
(6)A<B<C
【分析】
(1)
t1℃时,A的溶解度为10g,将1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充分溶解后,5gA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是5g+50g=55g。
(2)
t2℃时,A、B、C溶解度曲线交于P点,则P(交点)点表示的含义是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3)
t3℃时,将C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加入C。
(4)
A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明显,当B物质中混有少量A物质,可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B物质。
(5)
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AB溶解度增大,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应按t2℃时的溶解度计算,C的溶解度减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应按t3℃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t2℃时,将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以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6)
t3℃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顺序为A>B>C,则此时它们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t3℃时等质量的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后,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均不变,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A<B<C。
16.升温 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A>C 33.3% 10 A=C>B
【详解】
(1)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要使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的一种措施是升高温度;
(2)P点表示t1℃时,A、C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3)将t3°C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C时,A、B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解度减小,B的溶解度大于A ,故质量分数B>A;C在t3°C的溶解度小于在t1°C时的溶解度,变为不饱和溶液,因此t1°C时C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A和B,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4)t2°℃时A的溶解度50g,100g的水中溶解50g的A,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A的质量分数为,要使A全部溶解,需要60g的水,还需要加60g-50g=10g的水;
(5)根据图示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溶剂质量大小关系是A=C>B。
17.
(1)c
(2)不饱和
【分析】
(1)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减小的是c;
(2)
t3℃时,物质a的溶解度是5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a,则在该温度下,200g水中最多溶解100ga物质,所以t3℃时,把80g物质a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
18.
(1)甲
(2)加水(或加溶剂)
(3) 145.8 A、B
【分析】
(1)
根据图示的溶解度曲线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从表格数据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代表硝酸钾的是甲;
(2)
欲使30℃时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最稳妥的的方法是加水(或加溶剂),不能使用降温的方法,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故填加水(或加溶剂);
(3)
在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45.8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则将50g KNO3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也最多溶解45.8g硝酸钾,溶液质量为145.8g;
将此混合物升温到90℃时;
A、KNO3的溶解度变大,正确,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KNO3溶液的质量变大 ,正确,因为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会继续溶解;
C、溶液中KNO3的质量分数不变,错误,因为温度升高,原来没有溶解的硝酸钾会继续溶解,溶质质量变大,溶质质量分数也增大;
故选AB。
19.
(1)KCl
(2)冷却结晶
(3)>
(4)B
(5)11g
【分析】
由曲线可知氯化钾和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
由曲线可知氯化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所以物质乙是氯化钾,化学式为KCl;
(2)
硝酸钾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降温使硝酸钾溶解度降低析出晶体,少量的氯化钾溶液不饱和,降温不会析出晶体,所以饱和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KCl,提纯硝酸钾应选择冷却结晶;
(3)
6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此时形成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硝酸钾>氯化钾,溶剂质量:硝酸钾小于氯化钾;
t℃时硝酸钾溶解度等于氯化钾,所以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和KCl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溶剂质量不变,t℃时溶液质量较硝酸钾<氯化钾,则是溶液中硝酸钾质量<氯化钾;所以硝酸钾析出晶体更多,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KNO3>KCl;
(4)
2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放入盛水的试管中,发现有少量固体未溶解,说明此时溶液达到饱和,向烧杯的水中加入物质可以使硝酸钾继续溶解,硝酸钾溶解度增大而继续溶解,则是物质放入水中放热,是温度升高,浓硫酸、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溶液温度升高,所以②⑤⑥均可以,故答案为B;
(5)
6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45.5g,此时将45gKCl固体溶解于100g水中,可完全溶解;20℃时氯化钾溶解度为34g,100个水最多溶解34g氯化钾,则析出晶体质量为45g-34g=11g。
【点睛】
20.静置 氢气 +4 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60 b>a>c
【详解】
(1)静置、过滤、吸附、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低的操作是静置;
(2)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正氧负氢,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1:2,所以连接电源负极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为氢气;
(3)在化合物中,化合价代数和为零,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所以氯元素的化合价为+4;
(4)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表示:t1℃时,a、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②在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240ga物质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40g,溶剂200g,升温至t2℃,溶解度为50g,200g的水中可以溶解100g的a,所以至少需要加60ga物质,溶液依然饱和;
③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式b>a=c,将t1℃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a、b物质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c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所以所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b>a>c。
21.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详解】
小丽去参加宴会,打开可口可乐的饮料时发现有较多气泡溢出,原因是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喝了较多的可口可乐后,小丽总是打嗝,说明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故填:压强减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
【点睛】
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随压强增大而增大,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22.20 大于 烧杯 溶质质量分数6%
【解析】
【分析】
根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的方法进行分析。
【详解】
(1)计算:需要质量分数为100g×6%÷30%=20 g;
(2)量取:量取所需水时俯视读数,水的实际体积偏小,则配制出的稀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6%;
(3)混匀:将准确量取的溶液和水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
(4)装入棕色瓶中贴好标签(标签中包括过氧化氢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6%)。
23.丙 t2℃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为28g 加水等 饱和 15.7%
【详解】
(1)从溶解度曲线图中可见,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的物质是丙;
(2)P点表示的含义是:在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因为P点是它们在该温度下溶解度曲线的交点;
(3)欲使乙溶液的状态从P点转化为C点,因为温度不变,所以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加溶剂或减少溶质;
(4)t2℃时,把58g乙物质加入到200水中充分搅拌、静置,形成的是饱和溶液,因为200g水只能溶解56g乙物质;
(5)根据甲的溶解度曲线,将150g甲的饱和溶液从t3℃降到t2℃后,有22g甲析出,向其中加入50g水,只能再溶14g,因此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1.9%。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初中化学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测试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仁爱湘教版九年级上册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当堂达标检测题,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专题六 物质的溶解综合与测试达标测试,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57d7bc79dd514896def3dc0b2e3f598.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