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1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2
    统编版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后提升练 (含解析)03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0-2021学年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练

    展开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练,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8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课后篇巩固提升

    一、选择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导致佛教广泛流行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  )

    A.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B.社会经济凋敝

    C.社会战乱人民痛苦 D.儒家地位衰落

    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痛苦,而佛教教人忍受苦难,正好迎合了广大人民的这种需要,C项正确。

    2.581,隋文帝普诏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经像,于是民间佛经,多于六经数十百倍。隋文帝倡佛主要是为了(  )

    A.缓和社会矛盾以扩大统一

    B.加强中央集权以巩固大一统

    C.抑制儒学以对抗南方政权

    D.稳定社会以实现思想的统一

    答案A

    解析统治者采取的任何措施,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隋文帝鼓励佛教传播,主要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稳固政权以增强统一的力量。故选A项。

    3.唐朝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

    A.动摇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配合政权统治的需要

    C.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

    D.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

    答案B

    解析道举考试客观上有利于道家思想的传播,会影响到儒家思想,但这不是主要目的,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唐朝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可知统治者为宣扬唐朝统治的合理性而推崇道学,B项正确;冲击世家大族的政权垄断是科举制度的作用,而与考察科目的变动无关,C项错误;道举的设立客观上有利于推动道学的传播,有益于文化的多元发展,但这不是主要目的,D项错误。

    4.某篇论文指出:一位君主因为信佛者甚众,影响国计民生,所以强迫僧侣还俗,甚至征调为兵;又没收寺产,充为国用,因此租调年增,兵师日盛。这篇论文最可能的主题应是(  )

    A.佛教的传播 B.寺院与经济

    C.税制的变革 D.兵制与国防

    答案B

    解析题干叙述的是在某一时期因为佛教盛行,信仰者众,而导致影响国家经济的情形。因为寺庙在信徒的捐献下,拥有许多土地、财产,却不需要向国家缴纳赋税,加上僧侣不用负担国家劳役,不需要当兵,也影响了国家的兵源,因此可得知这篇论文的主旨是佛教(寺院)与国家经济之间的关系,B项正确。

    5.下图刻画了竹林七贤在生活中的形象,也体现出他们在生活上主张(  )

    A.尊重权威 B.避世修行 C.崇尚自然 D.严谨求实

    答案C

    解析竹林七贤是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虚无的,宣扬是产生万物的根本,这一认识也决定了他们崇尚自然的生活态度。故选C项。

    6.唐朝是我国古代诗歌最繁荣的时期,下列相关的论证合理的是(  )

    A.诗歌的出现与繁荣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诗歌是适应市民需要的市井文化

    C.诗歌的繁荣与唐朝科举制的实行有密切关系

    D.诗歌是最能表达情感的文学形式

    答案C

    解析诗歌的出现不是由商品经济发展决定的,唐诗的繁盛,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等诸多因素推动的结果,AB两项均错误;唐朝实行科举制,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诗赋也是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C项正确;除诗歌外,词、曲、小说都能很好地表达情感,D项错误。

    7.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

    A.对环境破坏的伤感 B.热爱和平的态度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 D.爱国忧民的情怀

    答案D

    解析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体现的是杜甫的爱国情怀,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体现的是杜甫忧民的情怀,D项正确。

    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兼收并蓄,博大精深。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是(  )

    A.诸葛亮 B.贾思勰 C.祖冲之 D.郦道元

    答案C

    解析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七位数的是祖冲之,C项正确。

    9.《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A.历代对农业的重视 B.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C.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D.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从尧、舜时代到殷周时期都重视农业生产,强调安定百姓的重要性。故选A项。

    10.据《旧五代史》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后人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这说明(  )

    A.唐朝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活字印刷的书籍逐渐得到了推广

    C.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

    D.雕版印刷术的进步促进文化发展

    答案D

    解析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无法说明唐朝雕版印刷术已得到普遍使用,A项错误;活字印刷始于宋朝,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学术文化的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C项错误;据材料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的雕版印刷术促进了经籍……流布于四方,即文化的发展传播,D项正确。

    11.在泉州清源山脚下有两座修建于唐朝的阿拉伯人的墓葬(如图)。该墓葬可以作为唐朝(  )

    A.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

    B.伊斯兰教广泛传播的历史见证

    C.中国科技发达的历史见证

    D.政府开明民族政策的历史见证

    答案A

    解析通过泉州阿拉伯人的墓葬可得知当时中外文化交流频繁,故选A;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经海路来到中国,在泉州等南方港口定居,伊斯兰教也传入中国。但仅凭阿拉伯人的墓葬无法得出伊斯兰教广泛传播,故排除B;材料未体现中国科技发达,故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中外交流而不是民族交流,故排除D项。

    12.2016年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印两国交流,在印度那烂陀重新启动了修建玄奘纪念堂工程。修建中的玄奘纪念堂的建筑风格可能是(  )

    A.道教庙宇 B.佛教寺院

    C.天主教教堂 D.伊斯兰教清真寺

    答案B

    解析唐朝高僧玄奘去天竺求取佛法,促进了古代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表现出惊人的调适性……佛教的自我调适性从入华之初就已开始。两汉时期,中国盛行神仙方术,当时来华的译经家也便风云星宿、图谶运变,莫不钻习。魏晋时期,玄学兴起,佛教学者遂以佛理附会玄学。佛教在民间的传播,主要借助于宣唱形式。佛教在改造自己宗教哲学、传教方式上的同时,也在政治理论上竭力迎合儒家伦理道德观念。

    ——据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呈现很强调适性的原因及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播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原因:佛教教义与中国本土文化有一定差异;佛教传播受到中国本土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的抗拒。

    表现:依附本土文化思潮;依附民间习俗,采取民众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迎合儒家的道德观念。

    (2)影响:佛教日趋中国化,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挑战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也促使儒家文化吸取佛、道的精神,出现了三教合归儒的趋势。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盛唐气象一词最初指盛唐时期诗歌的总体风貌特征。至北宋,苏轼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韩愈),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在当前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中,盛唐气象包括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艺术”“中外文化交流等。

    根据材料指出盛唐气象一词内涵的演变。并简述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

    参考答案示例

    演变:从诗歌到文化,以至扩展到整个时代。

    原因:统治者调整政策,提高行政效率;科举制让更多知识分子有机会进入政府机构;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疆域广大,民族众多,开明的民族政策推动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吸收前代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交融。

    解析解答问题时首先要抓住材料中的时间信息最初”“至北宋”“当前,然后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出演变的三个阶段。原因可以根据所学从政治、文化、经济、民族政策、中外交流等角度回答。

    相关试卷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课堂检测,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儒学,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练: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练,文件包含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分级练解析版docx、培优分级练统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同步分级练原卷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达标测试,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 课件
    • 教案
    • 试卷
    • 学案
    • 其他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还可免费领教师专享福利「樊登读书VIP」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