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
展开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明朝时期,专制集权趋于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趋于稳固。政治上,废宰相,设内阁,权分六部,宦官专权;海疆治理上,郑和下西洋,从海禁到重新开放海外贸易,西欧殖民扩张,沿海地区受到严重侵扰;内陆边疆治理上,明朝和蒙古关系的演变,明朝对西藏的有效治理,满洲的崛起与明清易代。
【唯物史观】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时空观念】结合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以及对西藏和东北的治理,从“时空观念”角度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史料实证】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历史解释】结合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家国情怀】了解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和荷兰侵占台湾等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重点:明代政治体制的变化,认识明朝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和制度创新
难点:掌握明代所面临的边疆问题及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一、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 背景:明太祖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
- 影响:加强了专制皇权,皇帝的工作压力增加
(二)内阁制度的建立
① 明成祖时选拔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
② 明宣宗时期,内阁大臣获得“票拟权”
- 主要职能: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
- 意义:专制皇权强化
(三)宦官专权
主要职能: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特务机构东厂和西厂。
二、海疆治理
(一)郑和下西洋
- 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
- 影响:
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多世纪之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
消极方面: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二)海禁与“倭乱”
- 原因:明朝中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
- 结果: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
- 应对举措:一方面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一方面逐渐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东南沿海的形式才稳定下来。
(三)西方殖民者的侵扰
1.16世纪中期,葡萄牙通过贿赂的方式获得在濠镜澳的租住权。
2.明朝末年,荷兰击败西班牙,独占台湾。
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一)明朝与蒙古
1.明中期,瓦剌和鞑靼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
2.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二)明朝对西藏的治理
- 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委用藏族上层人士任职。
(三)满洲的崛起
- 明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广泛对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
- 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
-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
- 1636年皇太极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在盛京称帝,国号大清。
(四)明清易代
1.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
2.同年,清军入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经过20多年的激战,清朝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明朝时期开始中国古代社会进入到封建社会的末期,各方面都开始呈现出转型的特点。在学习本章节及本课的时候,需要把本课的内容与世界的形势相联系进行分析理解。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2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讲解新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案设计,共5页。教案主要包含了教材分析,教学流程,教学延伸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