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时练习
展开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一、选择题
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西汉初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3.“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材料中的“高祖”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项羽
4.《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表明汉初统治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 )
A.消除秦王朝的残余势力 B.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C.学习秦朝的政治制度 D.加强中央集权
5.汉初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采取了哪一“富民”政策( )
A.提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6.下列哪一项不是汉高祖为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实行的政策( )
A.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B.让士兵还乡务农
C.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D.轻徭薄赋,减免徭役
7.汉文帝曾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这反映了汉文帝提倡( )
A.勤俭治国,反对奢华 B.以德化民,废除严刑
C.以农为本,劝课农桑 D.轻徭薄赋,休养生息
8.西汉初年,“大侯不过万家,小者五六百户”;到了文景之世,“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注重农业生产
C.减轻赋税和徭役 D.郡县制的开创与实施
9.以下是四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一些片段,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10.“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治世局面,它给后世最大的启示在于( )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统治者可以通过调整政策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D.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那时候,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牲畜奇缺,连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材料二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府库里的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材料三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臧(藏),伐薪樵,治官府,给繇(徭)役……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注:同“债”)者矣。
——晁错《论贵粟疏》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出现了材料二中的繁荣局面?
(2)依据材料三,概括晁错对“文景之治”时的太平盛世有何不同看法。(不得摘抄原文)
(3)对同一历史事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记载?你认为应如何正确认识历史事件?
答案
1-10.AACBC CADDC
11.(1)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原因:汉初统治者注意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还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等。
(2)晁错认为“文景之治”时期,百姓赋役沉重,生活穷困。
(3)原因:看待历史事件的角度不同。认识:全面地、客观地、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历史事件。
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这是一份专题03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件包含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原卷版docx、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同步练习: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看漫画,回答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这是一份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