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卷50正确运用判断含解析新人教版
展开1.“道德标准和艺术标准都不是超历史、超现实、超人类的东西。”这一语句属于( )
A.性质判断B.关系判断
C.联言判断D.简单判断
2.“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对这个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
A.扩大了概念的外延
B.对认识的情况没有正确认识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
D.这个判断没有确定好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
3.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 )
①不能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 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③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 ④全称判断不得用作特称判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4.在直言判断划分中,不需要量项的是( )
A.全称判断B.特称判断
C.肯定判断D.单称判断
5.从判断的类型看,“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是( )
①简单判断 ②关系判断 ③性质判断 ④联言判断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6.“一旦吸烟,就会患肺癌。”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这个判断正确地断定了认识对象的关系
B.“吸烟”和“患肺癌”有必然性的条件关系
C.这个判断中概念搭配不当
D.这个判断对认识对象之间的关系断定不正确
7.依据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的条件关系不同,假言判断分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必要条件假言判断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下列判断属于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是( )
A.如果骄傲自满,学习成绩就会下降
B.全国人民只有万众一心,才能共克难关
C.鲁迅既是文学家,又是思想家
D.一个数是偶数,当且仅当,这个数能被2整除
8.“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了。”这个判断是( )
①肯定判断 ②否定判断 ③特称判断 ④单称判断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9.对“有些中学生是共青团员”这个判断表述正确的是( )
①“有些”是量项 ②“中学生”是主项 ③“是”是谓项
④“是”是联项 ⑤“共青团员”是谓项 ⑥“共青团员”是主项
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⑥
C.①②③⑤D.①②④⑥
10.“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 )
A.两个联言判断
B.第一个是联言判断,第二个是选言判断
C.两个选言判断
D.第一个是性质判断,第二个是关系判断
11.“或者P,或者Q,或者R;是P,所以不是Q,不是R。”这个推理在________时,才是正确的。( )
A.支判断P、Q、R为不相容关系
B.支判断P、Q、R为相容关系
C.支判断P、Q、R为交叉关系
D.支判断P、Q、R为属种关系
12.只有她去,你和我才会一起去唱“卡拉OK”;而她只到能跳舞的“卡拉OK”唱歌,那些场所都在市中心。只有你参加,她妹妹才会去唱“卡拉OK”。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则以下哪一项也一定为真( )
A.她不和她妹妹一起唱“卡拉OK”
B.你和我不会一起在市郊的“卡拉OK”唱歌
C.我不在,你不会和她一起去唱“卡拉OK”
D.她不在,你不会和她妹妹一起去唱“卡拉OK”
二、非选择题
13.材料一 小华在作文中写道:“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材料二 小明告诉爷爷:“公园里有种叫仙人掌的东西,既不像花草,也不是植物。样子很特别。”
材料三 一位读者致函某报社,批评该报:“有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是不应该在报上发表的。”
请纠正上述材料中的不当之处。
14.某人请客,见主客迟迟未到,便焦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来陪客的人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还未到,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的客人都走了。此人傻了:“我错在哪儿了?”
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哪里?
课时卷50
1.解析:联言判断是断定对象的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本题中的几种事物情况是可以同时存在的,属于联言判断。故选C。
答案:C
2.解析:本题考查简单判断,题干中呼吸阳光和海水表达不当。
答案:C
3.解析:④错误,全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全部,特称判断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部分,因此,全称判断可以用作特称判断。故选A项。
答案:A
4.解析:全称判断量项有“一切”“所有”“凡是”等,特称判断的量项有“有些”“有的”“少数”等,全称判断的量项有时可以省略,特称判断的量项不可以省略,单称判断不需要量项。
答案:D
5.解析:“曹操与曹植不是兄弟”,反映的是曹操与曹植的关系,为关系判断,而关系判断和性质判断同为简单判断。①②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B项。③④不符合题意,不应入选。
答案:B
6.解析:吸烟和患肺癌不存在必然关系,选D。
答案:D
7.解析:根据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要求可知:如果没有前一种事物情况就一定没有后一种事物情况。B项为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符合题意。A项为充分条件假言判断,C项为联言判断,D项为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不符合题意,均应排除。
答案:B
8.解析:题干中的句子从质上看属于肯定判断,从量上看“我国的”属于特称判断,故选①③,即选A项。
答案:A
9.答案:A
10.解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都是并列复句,属于联言判断。
答案:A
11.解析:题意表明:P、Q、R三个支判断中只有一真,不相容选言判断的逻辑特点是有且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因此可知这一判断是不相容的选言判断,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不相容关系。
答案:A
12.解析:由题干可知,你和我在一起唱“卡拉OK”,则她一定也在;如果你和我是在市郊,则她也是在市郊,这与她只在市中心的“卡拉OK”唱歌矛盾,故一定不会在市郊的“卡拉”OK唱歌。其余各项不一定为真。
答案:B
13.答案:(1)材料一属于“‘钉子’精神”与“学习榜样”的主项与谓项关系搭配不当,应该说雷锋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材料二的不当之处在于“仙人掌”“也不是植物”,这是把概念的种属关系误认为全异关系,可以改为“也不是树木”。
(3)材料三的不当之处在于量项“有些”的误用,应该改为“所有”。
14.答案:此人请客失败,问题出在他在请客时没有运用好关系判断的量项,结果造成了别人的误解,致使请客失败。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0正确运用判断(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0正确运用判断(含解析),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卷53正确运用判断: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政治全程一轮总复习课时卷53正确运用判断,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课时训练50 正确运用判断-备战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 这是一份课时训练50 正确运用判断-备战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文件包含课时训练50正确运用判断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doc、课时训练50正确运用判断原卷版-备战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项练习doc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