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声培优训练(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24/0/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声培优训练(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24/0/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第三章声培优训练(1)2021-2022学年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6/12233524/0/3.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物理教科版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复习题
展开一、单选题
1.有关声现象的知识,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小纸片会在发声的扬声器的纸盒上跳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树叶在振动。这些现象说明了(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D.声音能在空气中传播
3.在学校、医院和科学研究部门附近,有如图所示的禁鸣喇叭的标志。在下列措施中,与这种控制噪声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我们能听到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B.“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调来识别开门者的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
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5.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海右中学的全体师生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指的是声音的( )
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美D.节奏快
6.中华古诗词、俗语中蕴含着丰富的声学知识,下列有关理解正确的是( )
A.“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音调与振幅有关
B.“谁家玉笛暗飞声”中的笛声由笛管的振动产生
C.“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辨别的
D.“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说明声音可传递信息
7.我们生活在声的海洋中。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8.通过观察音叉、钢琴与长笛发出的C调1(d)的波形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种不同乐器发出的波形整体上疏密程度是相同的,即音调相同
B.甲乙丙三种波的形状不同,即音色不同
C.甲乙丙的响度、音调、音色都不相同
D.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9.如图,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属于禁止鸣笛的是( )
A.B.C.D.
10.小刚制作了一个哨子:先在筷子上捆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然后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如图所示,当小刚用嘴吹哨子塑料管的上端时,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关于该哨子的发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哨声是由于塑料管振动而发出的声音
B.当活塞向下拉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C.当活塞向上推时,哨声的音调将变高
D.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响度
11.如图所示,将悬挂的乒乓球移近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到乒乓球被音叉弹开。此现象表明( )
A.发声的物体在振动B.声音能通过固体传播
C.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12.关于甲、乙、丙、丁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信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振动的频率决定声音的响度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人类不能听到该频率的声音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频率相同
1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发声体振动频率越高,响度越大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汽车鸣笛,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1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用超声波清洗钟表,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一定能听到声音
D.乐器发出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二、填空题
15.河南被人们称为“戏曲之乡”,怀梆是河南省古老稀有的传统地方戏曲剧种,怀梆的乐队是由“武场”(打击乐)和“文场”(管弦乐)组成。管弦乐中的二胡靠的是琴弦的________发声的,观众在台下可以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说明_____可以传播声音。
16.一名战士用火箭筒射击一辆敌方坦克,发射后经过0.6s秒击中坦克,同时看到爆炸的闪光,而在发射后经过 2 秒才听到爆炸的声音,则战士射击时距坦克______米
17.在控制噪声的措施方面,有些地方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标牌,这主要是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才能将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某同学站在障碍物前大喊一声,他要听到回声,则障碍物与这位同学的最近距离应该为______m。(v声=340m/s)
18.考试前,“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______产生的,这个声音可以传递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______减弱噪声。
三、简答题
19.综合问答——生活中的声现象:
小雨提起水壶向暖水瓶中灌水,叶子姐姐在一旁提醒他:“小雨,快满了!”小雨说:“你怎么知道的?”
叶子姐姐说:“听出来的.”小雨迷惑不解,你知道叶子姐姐是根据声音的哪个特性判断的吗?原因是什么?
20.助听器是帮助老年人提高听力的仪器,它除了距离人的听觉系统近以外,还能把外界传过来的声音进行“放大”,请你解释“近”和“放大”在声现象中的物理含义。
21.为什么在教室内说话感觉比在旷野中说话响亮?
22.噪音是一种环境污染,在我们的生活中利用各种方式来控制噪音,从防止噪音产生、阻断噪音传播和防止噪音进入耳朵三个方面,请你至少举出一个例子.
23.莹莹把自己唱的歌灌成唱片后放出来听,她发觉声音好象不是自己的,为什么?
24.如图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根据这一现象,请写出两条相关的物理知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医生通过听诊器听诊后能获知病人的相关病情,这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故B正确;
C.“响鼓还需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C错误;
D.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止鸣笛,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A
【详解】
当扬声器发声时,纸盒会振动,所以纸片会跳动;发声的音叉会振动,所以接触水面时会激起水花;风吹树叶哗哗响,是树叶在振动,由这些现象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详解】
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A.在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符合题意;
B.在道路旁设置隔声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上防噪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A
【详解】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我们能听见声音,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A正确;
B.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声纹门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识别开门者的,故B错误;
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考试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 错误。
故选A。
5.A
【详解】
高唱国歌,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D
【详解】
A.重锤敲鼓时,鼓面的振动幅度大,声音的响度大,所以,“响鼓还要重锤敲”说明声音的响度与振幅有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笛声是由笛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错误;
D.诗人根据听到的犬吠声,猜想大概是主人归来了,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物体振动,就能产生声音,我们要听到声音,还必须要传播声音的介质,声音的频率在人的听觉范围内,响度足够大等因素,故A错误;
B.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一定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一定停止,故B正确;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频率低于20Hz,而不是因为响度太小,故C错误;
D.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B。
8.C
【详解】
AC.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振幅是物体振动时偏离原位置的大小,偏离原位置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发生体的结构、材料有关。由图可知,音叉、钢琴、长笛三图的波形总体上疏密程度及振动幅度相同,因此音调、响度相同,故A正确,C错误,A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B.它们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
D.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材料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此标志为禁止自行车通行标志,故A不符合题意;
B.此标志为限重标志,故B不符合题意;
C.此标志为禁止鸣笛的标志,属于减小噪声污染的故C符合题意;
D.此标志为距离标志,表示此地到惠安还有20km路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详解】
A.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哨声是由于塑料管中的空气振动而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
B.当活塞向下拉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长,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小,音调将变低,故B错误;
C.当活塞向上推时,塑料管中的空气柱变短,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变大,哨声的音调将变高,故C正确;
D.活塞不动,用更大的力吹哨子,空气柱振动的幅度变大,哨子响度变大。吹哨时,上下推拉活塞的目的是改变哨声的音调,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把音叉的振动转化为乒乓球的运动,这样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进行放大。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从而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D
【详解】
A.甲图中,声波清洗眼镜使用的是超声波,说明声能够传递振动能量,故A错误;
B.乙图中,发声的音叉激起水花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错误;
C.丙图中,某昆虫的翅膀在2s内振动了600次,振动频率为300Hz,不是次声波,在人类可听的频率范围内,故C错误;
D.丁图中,两种波形图的振动幅度、频率都相同,即响度与音调相同,但波的形状存在较大差异,说明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
故选D。
13.A
【分析】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声音在15°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3)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声源距发声体之间的距离有关;音调的高低由频率有关,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条: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详解】
A.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所以可以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故A正确;
B.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故B错误;
C.发声体的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中考期间学校路段禁止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减弱噪声的途径、声音与能量、音调与频率的关系,知识点较多,是一道基础题目。
14.B
【详解】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因为声音能传递能量,故可以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故B正确;
C.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不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人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
D.从环保角度说,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休息、学习以及对于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为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15.振动 空气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二胡是靠琴弦的振动发声。
[2]观众在台下可以听到二胡发出的声音,是声音经由空气传播进入观众人耳的。
16.476
【详解】
发射后经过2s听到爆炸声,其中炮弹经过0.6s击中目标,所以爆炸声传播的时间
t=2s-0.6s=1.4s
战士射击时距离坦克
s=vt=340m/s×1.4s=476m
17.声源 17
【详解】
[1]如图所示的标牌表示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回声传到人耳比原声晚0.1s,则同学的声音到障碍物所用时间至少为0.1s的一半
由速度公式,可得障碍物与这位同学的最近距离应该为
18.振动 信息 声源处
【详解】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请考生进入考场”指令是播音员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播音员的声音传递考生进入考场这一信息,故选填信息。
[3]噪声可以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考试过程中,考场周围禁止建筑工地施工和车辆鸣笛,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19.见解析
【详解】
根据音调,原因是往暖水瓶中倒水时,瓶内的空气柱振动发声,随着水越来越多,空气柱越来越短,振动越来越快,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
20.见解析
【详解】
响度与声源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动幅度大,响度就大。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越小。助听器距离人的听觉系统“近”,距离小,响度大;助听器还能把外界传过来的声音进行“放大”,使声音的振幅增大,所以可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听力。
21.在教室内说话时,墙壁会将声音反射,回声与原声和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感觉比在旷野中说话响亮.
【解析】
【详解】
在教室内说话时,墙壁会将声音反射,回声与原声和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所以感觉比在旷野中说话响亮.
22.见解析所示
【详解】
防止噪音产生:中考期间考场周围工地停止施工、汽车驶入市区禁止鸣喇叭.
阻断噪音传播:飞机场附近居民采用双层窗,道路两旁的隔音板
防止噪音进入耳朵:工人工作时戴防噪声耳罩
23.通过唱片播放的声音和直接听到自己的声音,两种情况声音传递介质不同,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听到的声音不同.
【详解】
制成唱片后放出来听,是通过空气传来的声音;
莹莹听到自己发出的声音,主要是通过“骨传导”的方式来传递的,即两种情况传递声音的介质不同,两种声音的音色不同,听起来感觉好象不是自己的.
24.①空气能够传播声音;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详解】
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没有接触的音叉也能发出声音,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敲击左边的音叉,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音叉的,所以空气能够传声。
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 这是一份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课后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 这是一份2020-2021学年第三章 声综合与测试习题,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