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
展开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训练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甲敲击鼓面,看到鼓面上的泡沫颗粒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图乙中的蝙蝠回声定位靠的是次声波
C.图丙8个相同玻璃瓶装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时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D.图丁“辽宁号”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如图所示,三辆小车在平直公路上向东匀速行驶,三辆小车的速度如图所示。若以甲车为参照物,则( )
A.标志牌静止B.乙车向东运动
C.乙车向西运动D.丙车向西运动
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
B.老师讲课的声音约为150dB
C.根据音色可以辨别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
D.教室内禁止喧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4.如图为某高速公路上的区间测速警示牌和限速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不应小于10minB.汽车只要不超速可以随意开
C.汽车可以35m/s 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相对于护栏是静止的
5.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
B.振动幅度大的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更高
C.每秒振动次数多的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更大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噪声
7.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则不能没出准确结果
B.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能够减小误差
C.读数时,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准确
D.只要方法正确,认真测量,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8.学校物理兴趣小组的成员,利用录音软件收集到了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如下图所示,甲、乙、丙、丁这些声音先后输入到同一示波器上所显示的波形图。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声音的响度最大B.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
C.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D.丁声音属于乐声
9.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若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路程段的平均速度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车沿斜面从顶端到底端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B.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S3的时间t3,可以使小车从B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
C.可以用计算全程的平均速度
D.要测得小车通过路程的时间,可以将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并开始计时,车头到达B点时停止计时
10.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下列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
A.引吭高歌——声音的音调高B.隔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
C.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D.耳熟能详——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
11.如图所示,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 )
A.(2)(4)B.(1)(2)C.(3)(4)D.(1)(3)
12.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
B.在20〜3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前25s内,甲车的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小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二、填空题
13.2021年5月21日,云南大理漾濞县连发多次地震,最高达6.4级地震时会伴有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的产生;一般情况下,声波在地面下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选填“快”或“慢”)。
14.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___________,单位是赫兹。蜜蜂在1分钟内能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的频率为___________赫兹,人耳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15.如图所示,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
16.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来判断的;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出______(选填“甲”或“乙”)是噪声的波形: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在______(选填“噪声源”或“噪声的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17.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和“音色”)。
三、简答题
18.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1)从上表中你可以知道什么?
(2)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
19.有人做了一些声学实验: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了: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用硬纸片分别快拨和慢拨梳子的齿,纸片发出声音不同;
丁:敲击鼓面时,越用力敲,鼓声越大
甲说明了_____
乙说明了_____
丙说明了_____
丁说明了_____.
20.如图,耳朵贴在桌面上和离开桌面一点,听到轻叩桌面的声音相同吗?为什么?
21.北宋时代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记载着: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帛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请用所学物理知识加以解释.
22.有人做了以下几个实验,这几个实验及其实验现象分别说明了什么?
(1)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铃声明显减小。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看到笔尖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23.如图“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楚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其中的原因是什么?请同学们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来说明其中的道理。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图甲中敲击鼓面发出声音,此时放在鼓面上的泡沫颗粒也在跳动,说明鼓面也在振动,所以可以表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波,超过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蝙蝠的发声频率范围在20000Hz—120000Hz之间,所以蝙蝠的回声定位主要是依靠超声波,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敲击装有不同水量的玻璃瓶,瓶中空气柱振动发声,装水越多的瓶子空气柱越短,越容易振动,振动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敲击装水量不同的水瓶发出的音调不同, 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人们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控制噪音,佩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 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D
【详解】
A.由图知道,随着时间增加,甲车和标志牌之间的距离不断变大,一段时间后,甲车和标志牌之间的相对位置必然发生变化,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运动的,故A错误;
B.甲、乙两车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甲车和乙车之间的相对位置不随时间的增加而变化,即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故BC错误;
D.甲、丙两车运动方向相同,甲车速度大于丙车速度,随着时间增加,甲车与丙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直至甲车追上丙车、超过丙车且两车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所以以甲车为参照物,丙车是向西运动的,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
A.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零,故A错误;
B.老师讲课的声音约为50分贝,故B错误;
C.我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不同,故C正确;
D.教室内禁止喧哗是从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4.A
【详解】
ABC.由警示牌可知,小汽车最大速度
v=120km/h≈33.3m/s<35m/s
所以汽车不可以35m/s的平均速度在这个区间行驶,按照交通规则开车,不能随意开,汽车通过的路程s=20km,小汽车在区间测速段运动的最短时间为
故A正确,BC错误;
D.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汽车与护栏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汽车相对于护栏是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5.D
【详解】
A.超声波能够在空气中传播,故A错误;
B.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频率太高,其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之内,所以听不到超声波,故C错误;
D.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电子牙刷就是利用了这个道理,故D正确。
故选D。
6.D
【详解】
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
B.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音叉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故B错误;
C.频率是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音调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C错误;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
故选D。
7.B
【详解】
A.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如果磨损,可以从其它刻度处开始测量,读数时减去前面的刻度就可以了,故A不符合题意;
B.每次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都有误差,为了减小误差可以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故B符合题意;
C.刻度尺读数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是为了提高测量的精确度,但估读位数过多便失去了意义,也无法实现,故C不符合题意;
D.误差是在测量方法正确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只能减小,不能避免,认真测量也不可以避免误差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B
【详解】
A.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的振幅是最小的,响度最小,故A错误;
B.从图中可以看出,相同时间内甲和乙振动的次数相同,即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所以甲和乙声音的音调相同,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速度与音调、响度、音色无关,在温度相同、介质相同时,声音的传播速度是相同的,故C错误;
D.从图中可以看出,丁振动无规律,因此丁声音为噪音,故D错误。
故选B。
9.D
【详解】
A.小车在斜面自上而下运动时,速度越来越快,是加速运动,故A错误;
B.测小车通过路程的时间,使小车从B点释放并开始计时,到达C点时停止计时,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程BC段的时间,故B错误;
C.计算平均速度,必须用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故C错误;
D.测量上半程的路程和时间时, 必须从顶端释放,及时计时,故D正确。
故选D。
10.C
【详解】
A.引吭高歌指的是声音很大,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A错误;
B.隔墙有耳指的是隔着墙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B错误;
C.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太大了,将要把耳朵震聋了,说明声音的响度很大,故C正确;
D.耳熟能详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声音就可以知道是谁,靠的是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
故选C。
11.A
【详解】
(1)中s~t图象是一条平行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中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中v~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速度随时间的增大而增大,说明物体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4)中v~t图象是平行时间轴的直线,随着时间的增加,速度不变,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综上所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是(2)(4)。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C
【详解】
A.由图知甲30s行驶的路程为900m,乙30s行驶的路程为750m,故甲行驶800m用的时间不足30s,乙行驶800m用的时间大于30s,故甲、乙两车都行驶800m时,乙车需要的时间多,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图示可知,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300m,所以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200m、250m、300m、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25s末甲车通过的路程是
600m+×300m=750m
25s末乙车通过的路程是小于750m,在前25s内,甲车的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由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次声波 快
【详解】
[1]地震等自然灾害常常会伴有次声波的产生。
[2]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岩石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快。
14.频率 440 能
【详解】
[1]物理学中把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2]蜜蜂1min振翅26400次,则其翅膀振动频率
[3]人类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440Hz在人类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这种声音。
15.4.60
【详解】
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5.00cm对齐,右侧与9.6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
L=9.60cm-5.00cm=4.60cm
16.音色 乙 噪声的传播途径
【详解】
[1]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接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
[2]如图甲乙所示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可以判断乙是噪声的波形,因为其形状无规律,振动无规律。
[3]正在房间写作业的小明觉得客厅的电视声太大了,于是关上了房间门,从控制噪声方面来说,这属于隔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选填噪声的传播途径。
17.响度 音调
【详解】
[1]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越大。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改变的是振动的振幅,则钢尺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
[2] 频率决定声音的音调。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尺的振动幅度不变,改变的是振动的频率,则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18.(1)从表中可以知道: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狗和其他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详解】
(1)从表中可以知道:人的最高听觉频率比其他动物低;人和动物的发声频率都比听觉频率范围小;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比人大.
(2)地震前会发出次声波,人听不到,但狗和其他一些动物可以听到次声波.
19.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分析】
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幅越大,响度越大,根据以上内容即可解答.
【详解】
由甲知道,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听到的声音逐渐减弱,由此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由乙知道,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则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的振动.
由丙知道,以较快的速度划过梳子,梳齿振动较快;以较慢的速度划过时,梳齿振动的速度较慢,且发出声音不同,由于音调跟频率有关,所以说明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即发声体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
丁:鼓发出的声音是鼓面振动产生的;打鼓用的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就越大,说明发声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0.不同.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面和空气传播过来的叩击声音,耳朵离开桌面一点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
【解析】
【详解】
解答:不同。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桌面和空气传播过来的叩击声音,耳朵离开桌面一点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过来的,因为声音在固体中比在空气中的传播效果好,所以耳朵贴在桌面上听到的声音比在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清晰。
【点睛】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传播声音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声的效果比气体好.
21.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所以士兵能及早听到敌军马蹄的声音
【分析】
声音在三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详解】
因为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而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比空气传播声音的速度快,所以士兵能及早听到敌军马蹄的声音.
22.见解析
【详解】
(1)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向外抽时,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2)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能够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是物体振动。
(3)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是因为笛子中的空气柱发生振动,而且笛子柱的长度在不断变化,振动频率不断变化,造成音调的改变。
(4)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3.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也就是说剑和船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掉剑之后,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也就是说剑不会随着船一起向前运动,所以郑人在标记下方找不到剑。
【解析】要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不同,由故事知道,掉剑之前,剑和船一起向前运动,掉剑之后,剑主人仍然认为剑也和船一起运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而实际是剑相对于船是运动的,也就是说剑不会随着船一起向前运动,所以在标记下方找不到剑。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当堂检测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随堂练习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1学年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达标检测题,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