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北京课改版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物理北京课改版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所以利用次声波可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B.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次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比超声波快D.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2.在公共场所“高声大叫”是不文明的表现,而在合唱演出时要“放声高歌”才能表现出我们的激情,这里的“高声”和“高歌”都是指声音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3.如图所示,记录了甲、乙两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前10s内甲车运动的路程小于乙车运动的路程
B.乙车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30m/s
C.乙车一定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4.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
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
C.两者的平均速度相等
D.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
5.据说,美国研制出一种用超声波做子弹的枪。当超声波达到一定强度时就能有较强的攻击力。实际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只要用薄薄的一层( )
A.空气B.金属物质C.真空D.绝缘物质
6.距离声源越来越远,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这是由于( )
A.频率减小了B.振幅减小了
C.传播速度减小了D.音调变化了
7.下列事例中,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的是( )
A.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
B.道路两旁植树
C.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8.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
A. 摩托车的消声器B.工厂用的防噪耳罩
C. 环境质量检测仪D. 隔音“走廊”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所用时间越长,它的速度越大
B.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必须以地面为参照物
C.相对于同一参照物,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10.在学校运动会的开幕式上,初一(2)班的同学们敲响了队鼓,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鼓声发生了变化的是(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11.如图所示,分别是甲、乙、丙、丁四个物体发出的声音在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下面关于四者发出声音的特性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音调不同B.乙丙响度不同C.丙丁音色不同D.都不相同
12.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则速度大小( )
A.猎豹最大B.旗鱼最大C.褐海燕最大D.三者一样大
13.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无关
C.通过相等路程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D.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14.由公式可得( )
A.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运动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越大
C.一切运动的物体速度都保持不变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二、填空题
15.“广场舞”近期在各地频频引发“扰民”争议,让广受中老年人欢迎的广场变成了众矢之的。针对这种现象,广东省广州市一社区居民巧妙地将广场舞改成“耳机舞”,在跳广场舞时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既不耽误锻炼,也除去了“扰民”的烦恼,可谓一举多得。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从______环节,防治噪声;属于在______处减弱噪声的途径。
16.生活中我们常采取一些方法来控制噪音污染。例如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双层玻璃可以在_______中减弱噪声;②禁止机动车鸣喇叭是在_______处减弱噪声;③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_______减弱噪声。
17.比较快慢的两种方法
(1)通过相同的距离比较______的大小。(2)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_____的多少。
18.李红骑自行车,2min行驶了360m,李红骑自行车的速度为______m/s,若按此速度行驶,他5min要行驶路程为_________m。
19.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说明__。医生用听诊器判断病情,说明声音能__。
三、简答题
20.唐代诗人张继写的著名七绝诗《枫桥夜泊》中前两句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是作者乘船在苏州枫桥停船过夜的感受.在“月落乌啼霜满天”这句诗里,包含了哪些物理知识?请写出由这句诗可以直接联想到的相关物理知识,并作简单的解释.(请至少写出2个物理知识)
21.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问题:
(1)甲图汽车在这段路程做何运动?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乙图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何特点?该汽车在这段路程做何运动?
22.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当声源远离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低。那么你能根据火车的汽笛声来判断火车是进站还是出站吗?
23.下列实验分别探究的是声现象的什么知识?
(1)将碎纸片放在正在播放音乐的扬声器的纸盆上,看到纸片不断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2)放在真空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罩内空气逐渐抽出,听到铃声越来越弱,说明_______.
24.当往开水瓶中倒水的时候,为什么根据声音就知道瓶中水是否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由下面表格中的声速,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次声波既能传递能量,也能传递信息,故A错误;
B.次声波也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次声波在海水中和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相同,故C错误;
D.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低于20Hz的叫次声波,由于次声波的频率低,不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所以人听不到,故D错误。
故选B。
2.B
【详解】
“高声大叫”和“放声高歌”,这里的“高声”和“高歌”都是指声音很强,即声音的响度大,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D
【详解】
A.由图知,前10s内甲车和乙车运动的路程分别为300m、200m,则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故A错误;
B.由图可知,乙车在前30s内行驶的路程为750m,则其平均速度
故B错误;
C.在相同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在变大,说明乙车在做变速直线运动,故C错误;
D.甲、乙两车在40s内通过的路程都为1200m,则根据可知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相同,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
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的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的平均速度相等。
故选C。
5.C
【详解】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空气中传播,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只需要薄薄的的一层真空带就可以阻隔声音的传播。
故选C。
6.B
【详解】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由于能量的散失,导致传声介质的振动幅度越来越小,即声的响度越来越小。故A、C、D错误,不符合题意;B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B。
7.A
【详解】
A.上课时把手机关机或调成静音状态是在声源处防治噪声,属于从噪声的产生环节进行防治,故A符合题意;
BC.道路两旁植树和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都是在传播路径中防治噪声,故BC不符合题意;
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是在人耳(声音接收处)处防治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工厂用的防噪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故B不符合题意;
C.环境质量检测仪适用于公共场所环境及大气的测量,不是为了减弱噪声,故C符合题意;
D.隔音“走廊”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C
【详解】
A.物体运动的时间长,但由于路程未知,所以不能比较它的速度大小,故A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判断物体的运动不一定必须以地面为参照物。故B错误;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相对于同一参照物,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故C正确;
D.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一个定值,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故D错误。
故选C。
10.B
【详解】
他们时而轻击时而重敲,改变了鼓振动的幅度,鼓声的响度发生了变化。
故选B。
11.C
【详解】
ABD.甲、乙、丁振动的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乙、丙振动的振幅相同,所以响度相同。故ABD错误;
C.丙、丁的波形不同,所以发声体不同,故音色不同。故C正确。
故选C。
12.C
【详解】
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每秒可跑40m,则猎豹的速度为40m/s;空中飞行最快的褐海燕,每分钟能飞行5km,褐海燕的速度为
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
则褐海燕的速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B
【详解】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不变,其运动速度和路程以及时间无关。
故选B。
14.D
【详解】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任何路程内的速度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在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时,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选项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故B不符合题意;
C.对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物体的速度是变化的,故C不符合题意;
D.由可知,速度一定时,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而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不变,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5.声音的产生 声源
【分析】
减弱噪声主要从三种途径入手,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
【详解】
[1][2]用无线耳麦取代大喇叭是在声音的产生处减弱噪声,即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传播过程 声源 人耳处
【详解】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1]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市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
[3]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7.时间 路程
【详解】
略
18.3 900
【详解】
[1]李红骑自行车的速度为
[2]若按此速度行驶,他5min要行驶路程为
s′=vt′=3m/s×5×60s=900m
19.真空不能传声 传递信息
【详解】
[1]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月球上是真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医生用听诊器听到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病情,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20.见解析
【详解】
光的传播:月光能在真空和空气中传播。
光的反射:月亮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机械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月亮下落。
声音的产生:乌鸦声带振动发声。
声音的传播: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使人听到乌鸦的叫声。
霜(或雾)的形成:空气中水蒸气夜间遇冷凝华(或凝结)成霜(或雾).
21.(1)甲图汽车在这段路程里做匀速直线运动。判断的依据是相同的时间里通过的路程相同;(2)乙车在、、、的速度越来越大;乙车做变速运动。
【详解】
(1)由图示可知,甲车在每个10s内的路程分别是:300m、300m、300m、30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甲车速度为
v= =30m/s
(2)观察图片可知,乙车在每个10s内通过的路程分别是:200m、 250m、300m 、450m由此可知,在相等时间内,乙车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甲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22.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则火车正在进站,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则火车正在进出站
【解析】因为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当声源远离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低。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高,火车朝着我们运动,则火车正在进站;
若听到的汽笛声音调变低,则火车正在出站。
点睛:这一点容易与响度混淆,声音的响度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响度也就越小;音调与振动快慢有关,当声源朝着我们运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会变高,响度会变大。
23.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详解】
①在实验中,由纸片的跳动可以认识到扬声器的振动,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也可理解为放大法.扬声器振动时,听到了声音,由此可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②用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的空气抽出,空气越来越少,铃声逐渐变轻,当玻璃罩内空气完全抽出时,铃声消失.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
【点睛】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有的振动很微小,看不见,可以通过转换法体现出来.用抽气机抽气时,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变少,空气的变化引起了铃声的变化,由此可知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空气做为介质.
24.通过听灌水时发出的声音可判断水是否灌满,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解析】
在向瓶中灌水时,听到的声音是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空气柱长短不同,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是不同的,若声音音调较低,则表示振动频率低,瓶中空气柱较长,水还未灌满;若音调很高,则表示水将灌满..
25.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 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最快,液体中的声速较快,气体中的声速最慢.
【详解】
分析表格数据知:
(1)由于不同介质的结构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快;
(3)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中的快,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的快.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同步测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物理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练习,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北京课改版八年级全册第一章 常见的运动综合与测试复习练习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