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自然灾害第二节地质灾害课件新人教版
展开必备知识 自主诊断
一、地震1.概念: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发生 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 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 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2.地震构造(1)图中C为 ,B为震中,BC为 ,AB为震中距。 (2)D位于 上,等震线是指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 表示。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 、震中距、 、地面建筑等因素密切相关。
3.危害(1)造成房屋倒塌,破坏道路、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 和财产损失。 (2)诱发崩塌、 、 、火灾、海啸、有毒气体泄漏、疫病蔓延等灾害。 (3)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从而严重损害灾区人们的 健康。
4.分布(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 和 地带。 (2)我国地震灾害发生频繁的地区有 、 、新疆、 、云南、四川等。
2.震级和地震烈度的不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如下表所示。
3.我国地震多发地区及原因
4.我国东西部地区地震灾情比较
【典例1】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2)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里氏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B.东北C.西北D.东南
【素养解读】试题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作为主要信息载体,推断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以及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而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的扩散的主要方向,体现了对学生区域认知的考查。
【思路导引】第(1)题
答案 (1)D (2)B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地震造成的伤亡惨重,无数房屋倒塌。据此完成第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2.地震往往会引发一些次生灾害,下列灾害的发生与地震无关的是( )A.山体滑坡B.出现堰塞湖 C.暴雨 D.泥石流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为烈度最大的地点,震源是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较小的地震是没有破坏性的。第2题,地震往往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还会形成堰塞湖。暴雨是由大气运动引起的,与地震的发生无关。
考向二 滑坡和泥石流
1.滑坡、泥石流的形成原因及防御措施
2.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3.我国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及特点我国是一个多山地的国家,滑坡、泥石流灾害十分频繁。我国滑坡、泥石流的成因、分布及特点如下。
【典例2】 下图示意某年中国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6个省级行政区。读图,完成下题。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可能是( )A.横断山和秦岭B.太行山和雪峰山C.大巴山和巫山D.祁连山和唐古拉山
【素养解读】试题以某年中国发生的地质灾害次数统计图为载体,考查该年发生地质灾害次数最多的山地,体现对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考查。【思路导引】
图甲为两种地质现象示意图,图乙为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结合图文材料,完成第1~2题。
1.发生图甲所示两种地质现象共同的必要条件是( )A.突发地震B.坡度较大的山地C.连降暴雨D.地表堆积物较多2.图乙所示的四处房屋,阳光射入时间最长,且受图甲所示地质灾害威胁最小的是( )A.aB.bC.cD.d
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件: 这是一份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灾害第1节气象灾害地质灾害课件,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必备知识·落实基础性,关键能力·提升综合性,考点一气象灾害,考点二地质灾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节地质灾害及其避防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七章自然灾害与地理信息技术第二节地质灾害及其避防课件,共41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备考指津,地应力,地震波,震级和烈度,震源深度,人员伤亡,生态系统,环太平洋,起伏较大,泥石流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20讲地质灾害及防治课件: 这是一份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七章自然灾害第20讲地质灾害及防治课件,共2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第七章自然灾害,考点一地震灾害,续上表,答案1B2C,答案3A4C,考点二滑坡和泥石流,答案1A2C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