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昆明的雨》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蝉》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富贵不能淫》教案 教案 0 次下载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教案 教案 1 次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18 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展开《苏州园林》教案
一、教学设计意图:
《苏州园林》是有关园林说明兼鉴赏的一篇美文,课文以合理而又严谨的说明顺序向读者介绍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让读者领略苏州园林在建筑、设计、艺术、审美等方面的非凡成就。然而对没到过苏州看过园林(也许有的学生去过但没好好欣赏过)的学生来说,要从文字的描述上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就很困难,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溶入课文所营造的氛围中去,于是,多媒体所提供的丰富而开放的资源环境(这里主要是提供苏州园林真实的园林图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融为一体,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1、多媒体教学打破了时空限制,将学生带入情境,化繁为简,化虚为实,单一的文字教学、内容的欣赏在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面前,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了,既易于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所带来的教学资源,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
2、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分析与突破:
1、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总分总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重点突破:
(1)、阅读课文,找出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是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来阐述的,从中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从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征中,想一想哪些是最显著的,哪些是一般的,分清主次,进一步了解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
2、教学难点:
——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
难点突破:
(1)利用多媒体把文字的说明转化为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通过对图片的欣赏来感受苏州园林的特征——“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从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中,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3)重点分析第四小结 —— 假山与池沼的配合,欣赏和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从而有“整体——局部”的概念,加深对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的理解。
三、教学设想:
1、本文着笔苏州园林的总特点,然后层层阐述。因此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2、苏州园林的总特征是图画美,而光靠单一的文字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应尽可能的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以便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把抽象化为具体、形象,让学生能感受我国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这是本文教学的重点更是难点所在。
3、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领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总说和分说的结构层次。
四、学生先前经验分析:
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是本文精华所在,而光靠单一的文字理解是比较困难的。初二学生已有一定审美能力,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应尽可能的将有关文字还原成画面,以便学生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五、教学环境:
——“课堂教学模式的多媒体教学环境”
六、教学资源:
—— 教师、学生、文本、网络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
七、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
1、欣赏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欣赏后的感觉。
——学生边观看边思考(也可互相间轻轻讨论),观看后说说苏州园林在你看来怎么样?
设计意图:
——利用多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展现苏州园林的图片,从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中让学生初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
(二)、背景了解:
1、作者生平及写作缘由了解(结合学生的预习)
2、苏州园林基本情况介绍。(多媒体图片展示)
设计意图:
——了解作者的生平是为了增加学生的文学积累。写作缘由了解是为了让学生明白苏州园林在作者心目中的位置以及作者对苏州园林独特的感情。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的特点,对苏州园林的分布、历史、成就、典型代表等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概况、特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让学生初步明确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一概念。
(三)、整体感知课文:
——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印象是什么?写此文的意图是什么?
2、苏州园林总特征是什么?哪些方面最能体现这一特征?
3、概括3—9小结的内容(用文中的话)
4、从以上问题中,你能说说课文用了怎样的顺序?
要求:学生边读边用笔在文中划有关相映的内容,教师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点拨与指导。
设计意图:
——阅读文本内容,熟悉文本内容,让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征有整体了解,如:1、2两小题。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文本、精读文本,了解苏州园林的局部特征,让学生明确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中心,如:第3小题。在以上的基础上从而让学生明确作者介绍苏州园林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这样层层推进、层层深入,使学生对文本有一熟悉与深入理解的过程,
(四)、欣赏:多媒体图片展示——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通过图片的欣赏进一步领略苏州园林的“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这一中心。
设计意图:
——本文是有关园林说明兼鉴赏的一篇美文,但要从文字的描述上来领略苏州园林的美就很困难,利用多媒体把文字的说明转化为一幅幅真实的园林图片,将学生带入情境,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了,深奥的道理具体化了,既易于理解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阅读文本内容,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欣赏图片,感受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个点上…………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的图画美的特征,而且,播放苏州园林真实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中来体会苏州园林的特点,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五)、重点感知:
——学生精读读第四小结,回答下列问题:
1、造假山与池沼的原因是什么?它遵循什么原则?
2、本段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3、为什么说“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是技术”,请结合有关内容和图片说说你的理解。
4、假山与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设计意图:
——在整体把握苏州园林特征的基础上,重点分析第四小结 —— 假山与池沼的配合,从局部研究和欣赏苏州园林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明确苏州园林从“整体——局部”都注重图画美的特征。并配合多媒体教学,欣赏和感知苏州园林的图画美,领略苏州园林建筑设计的卓越成就,加深对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的理解。
(六)、探究拓展:
1、某公园聘请你为园林设计师,你将会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如何设计?能让游客有“如在图画中”的感觉?
2、如果你是导游,你还能用怎样的方式来介绍苏州园林?
——适时播放苏州园林的风景图片,有助于探究拓展的开展,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设计意图:
——文本与生活相联系,知识与能力相结合,通过活动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又让学生领略苏州园林建设设计的卓越成就,感受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七)、小结:
——围绕教学目标,师生共同总结
设计意图:
——师生共同总结,落实教与学的全过程,明确一堂课的知识要点,自己掌握了哪些,自己学到了哪些。
(八)、作业布置:
——提供网站地址,课后上网浏览,拓展视野,进一步了解苏州园林的成就和我国园林建设的概况,
设计意图:
——利用网络,开发课程资源,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学习的舞台,从课内走向课外,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不能全员参与的弊端,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面对全体学生,增强全体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的信息资源素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教学情况评价表:
评价内容 | 自我评价(30﹪) | 小组评价(30﹪) | 教师评价(40﹪) |
资料的收集 |
|
|
|
参与讨论 |
|
|
|
完成合作探究情况 |
|
|
|
问题解释 |
|
|
|
提出见解 |
|
|
|
总评 |
| ||
你对课堂设计、教学有何见解和意见 |
|
设计意图:
——教师的教、学生的学,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课堂教学。我们也注重课堂上要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对一堂课的评价,而我们一般总是从教师的角度来品评教师的“教”,难以体会学生真正的“学”,这样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难免会有失偏颇。所以,我们不妨换个角度,在注重教师评价的同时,能从学生的学法角度来审视教师的课堂教学,按照一定的比例,也让学生尝试评课,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从而让教师更好﹑更全面地审视自己的教学过程。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案设计,共6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学习目标,学习重难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共4页。教案主要包含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 这是一份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及反思,共9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新课,感知文本,中国园林——中国的文化自信,课 堂 小 结,当堂小练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