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单元检测题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基础训练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基础训练B卷
展开基础训练B卷
一、单选题
1.Taslr2基因控制合成甜味感受器蛋白,研究人员发现狮子、老虎、英国矩毛猫等多种猫科动物的Tas1r2基因都缺失247个碱基对,所以这些动物无法感受甜味刺激。这为研究猫科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提供了( )
A.古生物化石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细胞生物学证据 D.分子生物学证据
2.近日,我国科学家在南美发现了琥珀中的花朵化石——丁氏花。将它与普通双子叶植物的花比较,前者花轴伸长,花萼、花瓣、雄蕊、雌蕊长在花轴的不同部位上,后者一般都紧密地“挤”在花轴的同一个部位(花托)上。该发现为花朵演化提供了( )
A.胚胎学证据B.古生物化石证据
C.比较解剖学证据D.生物化学证据
3.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研究的重要证据是化石
B.方向是从低等到高等
C.普遍认为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D.结果是都产生有利的变异
4.无论是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它们都有相似的细胞结构,如有细胞膜、细胞质和核糖体。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 )
A.遗传性
B.统一性
C.适应性
D.特异性
5.下列哪组结构相似能说明相应的两种生物具有共同的起源?( )
A.蝙蝠的翼手与蝴蝶的翅
B.人的上肢和鲸的胸鳍
C.鲤鱼的胸鳍和鲸的胸鳍
D.蝴蝶的翅和家鸽的翅
6.原始的生命起源于原始的海洋,并逐渐向陆地发展,那么决定生物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进化方向的是( )
A.遗传B.变异C.生存斗争D.自然选择
7.下列关于现存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
B.人手和蝙蝠的翼手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是由共同的袓先演化而来
C.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的相似性,说明它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
D.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
8.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不能很好地解释生物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原因
B.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生物个体水平
C.不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
D.不能科学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
9.下列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的是( )
A.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B.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的繁殖过剩和有限的生存条件相矛盾
C.变异通过生存斗争进行选择
D.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10.今年是《物种起源》出版160周年,该书至今仍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 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
B. 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 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 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
11.下列事例中不属于拉马克生物进化理论所解释的是( )
A.鼹鼠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所以视力很弱
B.人类的盲肠没有家兔的发达,是长期吃熟食的 结果
C.由于草少而改吃树叶,经常伸长脖子,鹿逐渐变 为长颈鹿
D.由于煤烟染黑了树木,曼彻斯特地区的浅色桦尺蛾逐渐被深色桦尺蛾代替
12.《物种起源》出版已有100多年,但依然深深影响着现代科学研究,达尔文( )
A.提出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观点
B.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
C.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D.否定了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的说法
二、填空题
13.请在下列现代生物进化论与达尔文进化论比较中填入恰当的内容
1. 相同点:都能解释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和生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同点:
①达尔文进化论没有阐明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本质以及__________的作用机理,而现代生物进化论克服了这个缺点。
②达尔文进化论着重研究生物__________的进化,而现代进化论则强调__________的进化,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3. 现代生物进化论中的“收割理论”提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__________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__________的局面,为__________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__________。
14.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 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 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__(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
结论:__________
(4)分析与评论: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
15.城步南山牧场是我市著名的奶源基地。某牧民一次大批量地配制杀虫剂A,用它来杀
灭乳牛棚里的苍蝇。多次使用后,他发现杀虫剂A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该牧民
猜测:可能是时间过久了,杀虫剂A慢慢遭到分解失效了。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该牧民验证他的猜测。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将 分别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的杀虫效果。
(2)实验预期:如果出现 的现象,则说明该牧民的猜测是正确的;反之,该牧民的猜测是错误的。
(3)关于“杀虫剂A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的现象,请你给出一个与该牧民不同的解释: 。
(4)在使用杀虫剂A 的过程中,杀虫剂A 对苍蝇进行了选择。依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我们可把它称为 。
(5)抗生素(如青霉素)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上述事例提示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
2.答案:B
解析:
3.答案:D
解析: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4.答案:B
解析:当今生物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说明现存生物都是由共同祖先进化来的,它们具有统一性。
5.答案:B
解析:人的上肢和鲸的胸鳍具有较为相似的内部结构,即骨骼结构,故人和鲸具有共同的起源。
6.答案:D
解析: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作出了科学的解释,A错误;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局限在生物个体水平,B正确;自然选择学说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C正确;自然选择学说能科学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但不能解释自然选择如何对可遗传变异起作用,D正确。
9.答案:A
解析: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而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会使选择的方向有所改变,但不是产生变异的原因,A错误;由于生物的过度繁殖,出现了生物生存和周围生存条件的矛盾,从而导致生存斗争的发生,B正确;变异通过生存斗争进行选择,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正确;自然选择使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能生存下来,而不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会被淘汰,D正确。
10.答案:A
解析:A、达尔文认识到变异广泛存在并能遗传给后代,A正确;
B、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理论,B错误;
C、达尔文认为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错误;
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提出了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物种进化的本质,D错误。
故选:A。
11.答案:D
解析:鼹鼠视力很弱和人类的盲肠不发达都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观点。长颈鹿的祖先由于长期伸长脖子去吃树叶脖子得到发展,伸长的脖子这一性状遗传给后代,使脖子越来越长,这是典型的拉马克进化理论。桦尺蛾的浅色和深色是不同的变异,由于体色与环境之间的相似程度不一样适者就得以生存,不适者就被淘汰,生物变异在先,环境选择在后,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 学说。
12.答案:A
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通过自然选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正确;用进废退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提出来的,B错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个体,C错误;达尔文认为通过选择作用.变异的性状得到了积累并遗传下来,D错误。
13.答案:1.原因; 多样性; 适应性; 2.遗传; 变异; 自然选择; 个体; 种群
3.数量多; 绝对优势; 其他物种; 物种多样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的掌握。1.达尔文进化论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见下图:
从模型可看出达尔文认为生物进化是因为生存斗争导致了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各种有利变异在遗传过程中不断积累,使生物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新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可和继承了这一观点。2.受时代和认知水平的限制,达尔文无法从分子水平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以及自然选择的机理。随着科学的进步和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完善和发展,达尔文在研究生物进化时以个体为中心,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则修正了这一点,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认为种群是繁殖的单位。3.美国生态学家斯坦利在研究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提出了“收割理论”: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量多的物种,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为其他物种的形成腾出空间。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研究表明,在一个人工池塘中,放进捕食性鱼,会增加浮游生物的多样性;从多样的藻类群落中去掉海胆,会使某一藻类在该群落中占统治地位,进而导致藻类多样性下降。
14.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非工业污染区
(3)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置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 量占优势
(4)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点。
(1)根据题干信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可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在非工 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黑色的 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地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黑色 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因此不同污 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树上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被鸟类捕食 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在 工业污染区和非工业污染区中释放黑色蛾和浅色蛾,然后进行回收 实验验证。科学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 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 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环境,因此应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非工业 污染区B。
(3)根据表内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A内,浅色蛾的 回收率是52 +400 = 13% ,黑色蛾的回收率是150 +500 =30% ;在 非工业污染区B内,浅色蛾的回收率是60+500 = 12%,黑色蛾的 回收率是30+ 600 = 5%,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 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4)人们观 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可能的 原因是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 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所以工业污染区树 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
15.答案:(1)新配制的杀虫剂A和原配制的杀虫剂A
(2)新配制的杀虫剂A比原配制的杀虫剂A效果好
(3)使用杀虫剂的方法不同(或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不好或苍蝇的抗药性增强等)
(4)自然选择(或药物选择或人工选择)
(5)不能滥用抗生素(或不经常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等)
解析:
地区
项目
浅色蛾
黑色蛾
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B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A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基础训练B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基础训练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