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基础训练A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1讲 染色体变异 能力提升B卷 试卷 0 次下载
-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2讲 生物的育种 基础训练B卷 试卷 0 次下载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1课时 能力提升B卷
展开能力提升B卷
一、单选题
1.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已被广大学者所承认,这一假说与生命的“自然发生论”有一点是相同的,它是( )
A.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突然产生的
B.生命都是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C.生命都是在目前条件下从非生命物质产生的
D. 生命的发生是在与宇宙进化相联系的条件下产生的
2.现代生物进化论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并进行了重要修正。其中最重要的修正是( )
A.摈弃了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
B.以“基因传递的相对差异”解释适应与选择
C.以快速进化和进化停滞观点修正匀速、渐变进化的观点
D.解释了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
4.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
B.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5.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向也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正确,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改变是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
A.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而人工诱变是定向的
B.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C.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的改变,可导致染色体上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改变
6.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了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现代生物技术也是利用这一点来改变生物遗传性状,以达到人们所期望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基因技术造成的变异,实质上相当于人为基因重组,但却导致了自然界没有的定向变异的产生
B.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变异的方法,它打破了自然界生殖隔离的限制
C.人工诱变没有改变突变的本质,但却因突变率的提高而实现了定向变异
D.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
7.下列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和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的分别是( )
①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②突变和基因重组
③自然选择
④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⑤隔离
⑥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①⑥和②③⑤ B.①④⑥和②③⑤
C.④⑥和①②⑤ D.④⑥和①②③
8.下列不属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基本观点的是( )
A.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进化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过程
C.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D.突变和重组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二、填空题
13.生物体内都有一种与呼吸作用有关的蛋白质——细胞色素c,它是由许多氨基酸组成的,科学家分析发现:通过对生物的细胞色素c的研究可以确定生物的亲缘关系。即氨基酸序列的差异越小,说明他们的亲缘关系越近。下表是6种生物与人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的差异比较。请回答问题:
(1)从上表可知,亲缘关系越近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就 。
(2)上表中与人的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人和 亲缘关系最远,因为两者 。
(3)上表中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鸟类和哺乳类都是由 进化而来的。
(4)通过上表的比较来研究生物间的亲缘关系,这是采用了 法。
14.桦尺蛾是一种栖息在密林中、白天停歇在树干上的昆虫,一般为浅色,它借助与环境相似的体色躲避鸟类天敌。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为证实两种体色的桦尺蛾因环境不同而数量比例不同, 进行如下探究。请完成下列探究方案。
(1)假设:____________
(2)实验步骤:
① 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__________(地区)B;
②收集桦尺蛾,并在翅下用有色颜料分别标记黑色蛾和浅色蛾若干;
③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
④一段时间后用诱蛾灯诱捕,记录、统计结果
(3)实验结果:
结论:__________
(4)分析与评论:人们观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_________
15.城步南山牧场是我市著名的奶源基地。某牧民一次大批量地配制杀虫剂A,用它来杀
灭乳牛棚里的苍蝇。多次使用后,他发现杀虫剂A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该牧民
猜测:可能是时间过久了,杀虫剂A慢慢遭到分解失效了。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帮助该牧民验证他的猜测。
实验方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将 分别应用于两组类型相同、且没有接触过这种杀虫剂的苍蝇,比较它们的杀虫效果。
(2)实验预期:如果出现 的现象,则说明该牧民的猜测是正确的;反之,该牧民的猜测是错误的。
(3)关于“杀虫剂A的杀虫效果一次比一次差”的现象,请你给出一个与该牧民不同的解释: 。
(4)在使用杀虫剂A 的过程中,杀虫剂A 对苍蝇进行了选择。依据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我们可把它称为 。
(5)抗生素(如青霉素)是人们治病的良药。上述事例提示我们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B正确,“自然发生论”认为生命是从非生命物质中产生的,而且是突然发生的。“化学进化论”认为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经漫长的岁月通过化学进化而产生的。故此,两种假说都认为生命来自非生命物质,只是“自然发生论”否认了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转化条件和界限。A和C都是“自然发生论”的看法,D则是“化学进化论”的看法。
2.答案:B
解析:
答案: 3、
4.答案:B
解析: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答案:C
解析: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方向也是不定向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正确,但不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基因中的碱基对排列顺序改变是基因突变,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6.答案:C
解析: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从而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其实质是人为的基因重组,故A正确;体细胞杂交技术是人为造成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方法,其优点是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故B正确;人工诱变和自然诱变都是不定向的,故C错;经过现代生物技术的改造和人工选择的作用,可以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使许多生物变得更适合人的需要,故D正确。故选C
7.答案:B
解析: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至少是生殖隔离,但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A错。故本题选A。
答案: 9、
解析: 虽然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又大多有害,但对生物进化很重要,A错误;相同的环境中,适应性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如AA和Aa,B错误;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C正确;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答案: 10、
答案: 11、
答案: 12、
13.答案:(1)越小
(2)黑猩猩 果蝇 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差异最大
(3)黑猩猩、猕猴、兔 古代爬行类
(4)比较
解析:
14.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非工业污染区
(3)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置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 量占优势
(4)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点。
(1)根据题干信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桦尺蛾的数量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可作出的实验假设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
(2)在非工 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黑色的 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地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黑色 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因此不同污 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树上不同体色的桦尺蛾被鸟类捕食 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为了证明这个结论,可以在 工业污染区和非工业污染区中释放黑色蛾和浅色蛾,然后进行回收 实验验证。科学探究实验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 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等步骤,实验设计过程中应遵循单一变量 原则。本实验的变量是环境,因此应选择工业污染区A和非工业 污染区B。
(3)根据表内数据,可知在工业污染区A内,浅色蛾的 回收率是52 +400 = 13% ,黑色蛾的回收率是150 +500 =30% ;在 非工业污染区B内,浅色蛾的回收率是60+500 = 12%,黑色蛾的 回收率是30+ 600 = 5%,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在工业污染区,黑色 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
(4)人们观 察到工业污染导致树皮变黑,从这个角度解释上述实验结果可能的 原因是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 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所以工业污染区树 皮变黑,黑色蛾与周围环境一致不易被捕食,数量较多。
15.答案:(1)新配制的杀虫剂A和原配制的杀虫剂A
(2)新配制的杀虫剂A比原配制的杀虫剂A效果好
(3)使用杀虫剂的方法不同(或使用杀虫剂的环境条件不好或苍蝇的抗药性增强等)
(4)自然选择(或药物选择或人工选择)
(5)不能滥用抗生素(或不经常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等)
解析:
下列对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二倍体生物用秋水仙素处理形成四倍体,二者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
D.突变和基因重组都会引起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A.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又大多有害,所以对生物进化并不重要
B.相同的环境中,适应性相同的个体,基因型一定相同
C.环境发生变化时,种群的基因频率可能改变,也可能不变
D.同一群落中的种群相互影响,因此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群落
下列各项中符合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 ]
A.突变、基因重组、自然选择是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B.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C.生物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D.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注射抗流感疫苗可以预防病毒性流感的发生。但是,流感似乎防不胜防,不断有新的流感病毒出现。这些不断出现并引起流感暴发的新病毒是
[ ]
A.病毒对新环境适应的结果
B.定向变异的结果
C.病毒对疫苗选择的结果
D.自然选择的结果
以下相关说法与自然选择学说或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不相符的是
[ ]
A.鲱鱼在夏季如遇干涸,常藏于泥中夏眠,直到雨季才“复苏”,这是一种生存斗争,也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捕食者”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被捕食者”的发展
C.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形成与“共同进化”有关
D.食蚁兽的舌头由于经常使用而变得细长,鼹鼠长期生活在地下导致眼睛退化,这些都是用进废退的结果
物种
黑猩猩
猕猴
兔
鸡
金枪鱼
果蝇
氨基酸差异/个
0
1
9
13
21
27
地区
项目
浅色蛾
黑色蛾
A
释放数
400
500
回收数
52
150
B
释放数
500
600
回收数
60
30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B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B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A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能力提升A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基础训练B卷: 这是一份【新教材】2022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同步检测: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第2课时 基础训练B卷,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