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优质学案
展开中外历史纲要(上)晨读要点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1.儒、道、佛的融合
(1)魏晋南北朝时期
①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②佛教在中国盛行,并吸收儒、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
③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2)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
2.反佛斗争
(1)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大量钱财,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
(2)表现
①南朝范缜《神灭论》:范缜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这丰富了我国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②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的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几度灭佛。
(3)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3.儒学复兴运动
(1)原因: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2)代表人物:韩愈。
(3)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4)主张: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
(5)影响: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问题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儒学面临什么危机?怎样复兴?
危机:
面对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
复兴:
①玄学家拯救儒学:魏晋之际兴起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玄学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论述儒家思想。
②思想家反佛:南朝的范缜提出了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抨击佛教。
统治者灭佛:北魏、北周、唐朝等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儒学家的努力:隋朝儒学家提出了“三教合归于儒”;唐代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用儒家思想来反对佛教观点。
二、魏晋玄学
1、背景
魏晋之际,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残杀非常频繁,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
2、主张
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社会风气上崇尚“清谈”。
3、影响
形成寄情山林、纵酒清谈的社会风气;促使士人思想空前解放;对诗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文学艺术
1.文学
总体特征是乱世文学,渗透着儒学、玄学与佛学思想。
(1)魏晋南北朝时期:从东汉末年开始,出现了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东晋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
(2)唐代:
①概况: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②代表诗人
时期 | 代表诗人 | 简介 |
盛 唐 | 李白 | 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
唐朝由盛转衰 | 杜甫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 |
2.书法
时间 | 成就 |
东汉末年 | 书法成为一种艺术 |
魏晋南北朝 | 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 |
隋 唐 | 颜真卿的颜体和柳公权的柳体最为有名 |
3.绘画
时间 | 成就 |
东 晋 | 出现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提出“以形写神”,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
隋 唐 | ①宗教画生活气息浓厚,人物画注重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 ②唐朝的吴道子被尊为“画圣” |
4.石窟艺术
原因 | 魏晋至隋唐时期,佛教广泛传播 |
代表 |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宝库 |
问题2:说一说下列书法作品属于哪一种字体。
三、科技
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
2.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
(1)建筑: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2)科技
(3)天文:唐朝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4)医学:孙思邈完成医学名著《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四、中外文化交流
1.佛学交流和研讨
| 方式 | 影响 |
中国与印度、中亚之间 | ①东汉后期到北朝,陆续有中亚、天竺的高僧来华,将大批佛经翻译成汉文 ②东晋的法显到天竺,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 ③唐朝的玄奘,到天竺取经,并成为公认的佛学大师 | 伴随佛教东传来的异域文化对中国产生深远影响 |
中日和中朝之间 | ①唐朝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到日本传授佛法 ②日本、新罗等国常常派学问僧来长安求法,日本的空海就是很有名的一位高僧 | 对日本等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
2.其他文化交流
(1)唐首都长安聚集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
(2)新罗、日本两国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有的留学生还在唐朝考中进士。
(3)唐朝后期,不少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港口城市定居。
3.评价
(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
(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对形成中华文化圈起了重要作用。
问题2: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繁荣的原因
(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
(2)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
(3)对外交通发达。
(4)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长安、洛阳是国际性大都市。
(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在推动中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6)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精品学案,共5页。
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 这是一份高中历史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共15页。
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导学案及答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精品导学案及答案,共3页。学案主要包含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思想领域的变化,小说与戏曲,科技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